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中队长“老陕西”(短篇小说)

编辑推荐 【流年】中队长“老陕西”(短篇小说)


作者:程多宝 秀才,1405.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01发表时间:2016-07-21 10:48:01
摘要:《神剑》2016年01期


   我是在副中队长石小群声嘶力竭地批评“王二胡”那天,头一回听到了“老陕西”这个绰号。
   “王二胡”名叫王吉存,原是警卫连的公务员。我们喊他绰号,多少有点看班长脸色行事。因为他俩是一个连的,据说班长还差点因为王二胡的原因来不了衡阳集训队。给他取这个绰号的由头,主要是他一把二胡不离身,动辄吱呀几声,一不留神吓你一跳。
   1986年,我所在的六中队百废俱兴,搞卫生起来没完没了。有天正忙着呢,楼上响起了《二泉映月》。石小群火了:你们是陆军第一代气象人,到这儿集训多大意义我不说了,你们怎么有文艺细胞我不管,到我这儿要是再拉乌鸦调子,当心我给你摔成八瓣。
   副中队长刚要举起二胡,却被身旁的指导员挡了:留着,“老陕西”回来,说不定对他有用。
   原来,这个“老陕西”就是我们中队长。
   后来,我觉得以人的地域直呼其名,要比单纯在相貌特征上叫绰号亲切多了,最少也有梦里回乡的亲情。空军就是空军,“暖壶挂在飞机上,水平高”哇。这时区队长不耐烦了。区队长是东北人,说话像点炮似的:中队长他老婆闹了病,过几天就回,大队部电报催过几遍了。
   我们这批天南海北的陆军战士之所以聚焦到湖南衡阳的空军气象训练团集训,主要是学习报务填图。远在徐州的主任隔三岔五写信要求这个那个的,班长读信时的那份豪情像鞭子抽打着我们,以至于教员申屠文都心痛了,怕我们撑不下去,可我们总说没事。
   我们这样说目的就想多要几张图纸。申屠文说:不行,一张图纸6毛多钱,这哪成?我们本来就是代培你们,经费还是我们团自垫腰包。
   于是我们缠他,要那种没印等高线的简易图纸。那种图纸是团里印制的,一张合8分多钱。这下申屠文乐了,因为他正和一名叫李慧的女少尉谈恋爱。
   李慧是皖东南人,竟然还是我老乡。我老家山清水秀风和日丽,典型的鱼米之乡。当年诗仙太白七下到此流连忘返,不知写下多少浪漫诗篇。女少尉李慧自然也少不了家乡山水的润泽,肤色嫩白真实,从不粉黛,要是现在绝对可以上电视做广告。还有个能上广告的就是她的成熟丰盈。于是我们真有点佩服教员的本事。人说外行的看脸蛋,内行的看身段。李慧那里内行外行都让申屠文占全了。女少尉还在《空军报》上发表过有关我老家水阳江的散文。那条我心中的母亲河,居然被她写得乱七八糟。可表面上我们在申屠文面前还是违心地夸奖她的文采飞扬。这一来,申屠文又抱来一大卷图纸。因为这里有个重要因素,就是李慧掌管着图纸仓库的钥匙。
   图纸紧张,想加班就难了。图纸正面填满了就用反面。到后来团里连反面也印了图案,他们恨不得让一张图纸能有个三面四面才好。我们加班时总难见到王二胡,听班长咕噜的声音又像是没请假。我们只顾用蘸水笔填自己的。训练团所在的衡阳,一冬少雪,有时来了即下即化。我的座位上有一片正处于漏雨地带,雨珠滴滴答答的容易淋湿图纸,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墨水瓶也快风干了,看来今天没法加班了。我勉强支撑着,这时眼帘里从背后伸来一只手,把我的墨水瓶口移了移,对接着漏下的雪水。这招儿好,水声没了,图纸不湿了,墨水瓶也不干了。到底是王二胡啊,我抬屁股给他挪位子,不想他继续前走着。余光里我看见一条蓝色裤子。这是名空军干部,脚上还是皮鞋呢。我目光上抬,见是一位身穿85式空军尉官服的中年人,脸色泛酱,一口黄灿灿的牙齿努力咧开着。也不知道他是那个科室教员下来检查的,一时也没有人理他。
   教室里没几个人,正值午休。不远处指导员正带人把篮球打出一片喝彩。我赶去了,一上场帮指导员那方连进两个3分远投。这下我再运球时,一个影子贴上来,就是刚才给我扶墨水瓶的人。这人脚步子碎得灵活。我一愣神,球就被他断了,反过身见他一个三步跨篮。球虽然进了,可担任裁判员的区队长坚决地做了无效的手势。原来那人的球鞋断了带子,一瞬间让他多跑了一步。旁边有人喊了:“老陕西,再进一个。”
   这就是我们的中队长“老陕西”。
   “老陕西”一连又是几个三步上篮,个个都带四步嫌疑。每被吹掉一个,他也不生气。中场休息时他还在一旁练着三步篮,没练几下,两臂就成了拨正步似的摆动。还别说,“老陕西”队列动作中规中矩。一连几天,他带我们上机场出操,都是天色泛亮。收操回来,长相英俊的指导员和副中队长还在楼梯口,一边一个满嘴白沫地捣固着牙齿。那阵子他俩家属来队了。指导员家属是衡阳市的,他岳父好像是市委的。这使得指导员在团里挺牛,本是高挑的个子昂着脖子,让我们和他说话时只能仰视着,这样才能对上他的眼神。
   指导员和副中队长的家属姿色漂亮,让几个班长也多了谈资。有次区队长与恼了,说城里女人太缺德,好容易农村里培养一个跳出来,她们就捷足先登近水楼台与乡下女人们争抢。这方面我就特佩服中队长,他为农民兄弟挣了口气。
   想为农民兄弟争口气的,我想不止“老陕西”一个,起码说我也是一个。但眼下我还是穿两个兜没资格谈,我必须要混到四个兜再加上一副硬牌肩章,这样回家挑担子时,才可以把军装脱下来,搭在扁担上,让肩章上的那颗明晃晃的红星(85式军装)在乡亲们羡慕的目光下招遥过市。
   可现在我只得创造机遇。于是我打起了中队黑板报的主意。
   黑板报没弄两期,春姑娘来了。南方春早,刚过元旦,尚未淡尽的绿意复苏,满眼翠生生的。于是我就自作主张地画了幅农村少女的头像。我原来是照着我表姐模样画的,可越画越离谱。那块黑板太陈旧了,坑坑洼洼斑驳不平,没画几下,表姐就成了表婶成了个“四不像”,正要擦呢,“老陕西”来了:哟,这倒成了我婆姨嘛?怎么?你见过她?
   我连说没见过嫂子。其实也就是王二胡见过,回来也没听他说,估计长相不怎么的。听区队长说,那女人喜爱哼一口秦腔似的京剧。王二胡去是给她伴奏。每次回来,王二胡就一脸灿烂,有次还拍我肩膀说:小老弟,还没写申请书么?
   入党申请书我还没想过,我想的是比武。可图纸越来越紧了,这阵子申屠文和李慧有了情绪,一连几天不见他开个笑脸。大家很急,毕竟这几个中队的陆军学员,来自于七大军区,每一次比武都像是比命似的。情况汇报上去,“老陕西”带来了司务长。
   司务长是大胖子,胖得像是把我们伙食费全都塞进了他的肚皮。司务长吞吞吐吐的,“老陕西”急了,说:赶紧买铅笔橡皮。用铅笔填,填好擦了再来,不就是个练习么?
   这主意暂时解了急。我们练习的速度快了,就是铅笔越填越粗,没几下就要在桌上磨一次,交上去的图纸黑乎乎的。申屠文没看几张,手指摸黑了,气得他把一个班的图纸都扔了:“老陕西”懂个鸟?他只会养猪种菜,土老冒!
   申屠文骂了句粗话。“老陕西”后来知道了也没生气:养猪种菜怎么啦?那也是本事。
   我们这才知道“老陕西”早年是司务长出身。有次,“老陕西”晚点名时说:训练处有什么牛B的?再过个把月,队里卖头猪,到印刷厂扛它十捆八捆的!
   “老陕西”的点名溅起队列里的一片欢呼。掌声如潮之际,他高兴得手舞足蹈,示意我们暂停。可灯火阑珊之间又看不真切,这使得他的手摇摇晃晃的,仿佛被人缴械之后,举手投降一般地滑稽可笑。
  
   二
   “老陕西”说干就干。果然,中队的猪崽在我们的眼波沐浴下茁壮成长。猪圈在教室东侧,春夏之际,粪骚腥臭随风一个劲地往窗户里灌。我们的牢骚让“老陕西”乐了:坚持就是胜利,那不是简单的几头猪,那是我们的图纸我们的保温桶我们的希望啊!
   “老陕西”之所以说到保温桶,是元旦来了中队还没开水供应,下课了只有奔自来水。“老陕西”一看这些,骑车就往伙房钻,逮到胖司务长就是一顿大骂。这一摊子他太熟了,胖司务长有意见也没脾气,徒弟哪敢顶师傅?我们摸透了“老陕西”脾气,日子一长,一些老兵学员油了,一看没有开水就敲窗户,保证没过几分钟,“老陕西”的自行车就吱吱呀呀地往伙房跑。石子路坑坑洼洼的,自行车又老掉了牙,有时刚骑上去,后面有人冒出一声:“没气了。”这时“老陕西”肯定要滑下车来,摁摁车胎,发觉我们是开玩笑,这才吱吱咕咕地走远了。
   有了开水,安份了一段日子。有次看电影散场回来,“老陕西”正带着队部几个人,敲敲打打地把路铺好了。其实那才20多米长的路,修起来也不费事,中队100多号人,每天来来往往的,大家就是没往那地方想。指导员要我出期黑板报宣传一下,可我觉得总不能写中队长吧,那成啥了?王婆卖瓜么?我只好写了王二胡,说他业余时间充满了对美的追求。这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了。果不其然,区队长恼了:就是一泡尿浇到头,也淋不到他身上。
   我不知道区队长为什么对王二胡有意见。那阵子我和王二胡在复习功课,准备回徐州参加军校预考。集团军预考定在五月初,我们熄灯后总想法找地方复习。还是王二胡点子足,他竟然一人猫在“老陕西”屋子里。有天晚上区队长查铺查到王二胡的空铺,急匆匆向“老陕西”汇报,敲了半天门,里面出来的竟是缩着脖子夹着二胡的王二胡。
   区队长兜头一个巴掌,接下来整个楼道都吵翻了。
   这还了得,空军打陆军了。
   “老陕西”给我们训话是第二天看电影之后,夜空繁星点点,队伍带到球场,“老陕西”站在篮球架下,那是他三步上篮时经常多跑一步的位置:“我今天不讲大道理,我讲个故事。这是我刚当干部时听我队长讲的。”
   我们集训好几个月,这是第一次听他讲故事,新鲜呐。“老陕西”说:“从前,三国时有个赵国,赵王手下有个大将,叫廉颇(“老陕西”发音为pi,音皮。)……”
   队伍有了躁动,三国时哪来赵国呢?而且据“老陕西”的文化水平,也难以举出一个叫“廉颇(pi)”的古人呀?
   “老陕西”继续讲他的故事。他的音调在夜空激情飞扬:“赵王手下有个门客,叫蔺(“老陕西”读音huai,音淮)相如。廉颇(pi)自以为有杀敌本领,看不起蔺(huai)相如,但蔺(huai)相如却独自去了秦国,使国宝完璧归赵……”
   这下我们听明白了。这故事高中课文上就有,只是由于“老陕西”屡屡读的错别字,让人一开始摸不着头脑。“老陕西”听到我们窃窃私语,兴致陡然升高:“知道我的意思就好了,这故事其实大家都知道,我也是刚从王吉存的复习资料上看到的。故事的名字就叫负荆(“老陕西”发音为kai,音开)请罪,或者又叫刎(“老陕西”读音为wu,音勿)颈之交……”
   “负荆(kai)请罪”使“老陕西”的随机教育收到了出奇“效果”。翌日出操前,有老兵还在说着廉颇(pi)、蔺(huai)相如和负荆(kai)请罪的片断。这时我注意到“老陕西”脸上有了羞色,一连几天也没言语,有时队前说话,也是草草收场。这下好了,副中队长和指导员的家属还没走,中队长要是不管,我们就轻松了。于是我们一下课就找地方发泄。衡阳的冬天不像冬天,到处能见绿色,听“老陕西”比喻过,这里的冬天太不过瘾,刚打个盹春天就来敲门了。这话说得形象,有点不像他说的。但我们却记下了,只要申屠文不在,我的心就野了。
   教室里放眼就是绿色。绿色成了我们自由的首选。离开麦子一年有余,要是今后穿不了四个兜,我还得回归绿色。因此我必须时常亲近麦子。
   这次我意外发现麦田里有个背影,正坐在田埂上守望着。
   我没想到是“老陕西”。
   也许这片麦田是他的忠实听众。碧绿的麦苗遮了远处的土坷垃,衡阳的麦子下地就是青色。麦波浅浅,随风招摇,任“老陕西”的眼波梳理着。它们不会因为他的发音错误看不起这个中队长。“老陕西”是从司务长岗位上提起来的。“不行啊,带兵是要打仗的,我带不了你们,不如回家伺候麦子去。”
   望着他那一口黄牙和满脸皱纹,我想起了遥远的乡亲。“老陕西”问我:“你不是要复习么?好好考,别像我啥也不会。你和王吉存到中队会议室复习吧。区队的储藏室,有点闹了。”
   我想起位于四楼的区队储藏室是不太安静,窗口正对教导员那幢楼。中队会议室在教导员背面,多少要好一点。还有个因素,大概“老陕西”也看出来了,对面二楼有申屠文的房间,他有点让我们“民主监督教员”的意思。年轻的教员常常因为李慧而顾此失彼,忘拉窗帘是常有的事。最有意思的那次,晚上电影我们几个没去。复习当中对面就激情四射了。机灵的王二胡连忙熄灯,我这才发现平日高傲的女少尉,竟然有种与她年龄极不相称的老练。她诱导着申教员一步步肆无忌惮着。我心情异常恶劣,这时“老陕西”过来咳了两声,挂上了窗帘。
   回头我告诉班长,班长说:队长对人好啊,最好过几天带点水果去看看嫂子,他要不收,你带回来大家聚一下,再凑点钱还你。

共 1183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部队为题材的小说,围绕中队长“老陕西”描写了一群有着纯粹情怀的军人,从而更加体现了“老陕西”朴实高大的人格魅力,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大爱,对战友之间的那种绝对的倾心付出。人生之旅,会经历过很多事和相遇到很多人,这些人和事装点和丰韵了自己的生活,成为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瞬间,这些瞬间便是开在心底最柔软的小花,芬芳着记忆和流年。中队长“老陕西”便是这样一个让我回想便温暖的性情中人。时间定格在1986年,在湖南衡阳气象集训团,在篮球场“老陕西”就这样以特别的方式出现了。本篇写作切入点巧妙,没有过多铺垫直接呼应主题,让读者心情沉静,却又迫不及待地往下读。中队长“老陕西”之前的岗位是司务长,在给我们的讲话中引用的历史故事错字连篇,但是后来才知道这也是他从王二胡的书上现学的。诸如此类的细节描写,不但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陕西”的特征,还间接反映部队生活的种种艰辛与快乐。“老陕西”是属于部队的,他的心里装的是士兵和六中队,六中队的衣食住行他都记在心里,伙食的不完善,图纸的短缺以及其它都成为他心中沉甸甸的包袱,他努力着,期待着,时间在流逝着。那段时间里我们并未真正懂得“老陕西”,直到我们离开了,才真正意识到“老陕西”其实已经驻扎在自己的心底,连同那段时光一块饱满着自己的灵魂。本篇小说情节饱满,故事新颖,叙述到位,人物形象刻画完美逼真,佳作,流年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清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16-07-21 10:52:52
  感动这样的岁月,感动这种生命中的遇见 ,喜欢这样的文字,期待作者继续这样的温暖,这样的情怀!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程多宝        2016-07-21 15:20:01
  谢谢编辑!
2 楼        文友:宏声        2016-08-20 09:54:12
  宏声再次拜读远方文友的佳作,宏声不为精品标志来谈文论等次,因为宏声喜爱这样的作品,这部作品就是宏声心中的精品美文。我们携起手来在江山文学网文学路上共同前进,取你之长补我之短再一次读老师下一篇作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