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评书(散文)

  【山水】评书(散文)


作者:中国陶瓷 举人,344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99发表时间:2016-07-21 13:24:34
摘要:这才是文化的神奇和美妙,不惟读书人需要它,普通人同样需要它,没有它,心田就会干旱、枯燥、风化,乃至成为沙漠。


   近来偶听沙先生及刀先生的歌,忽然想起袁阔成先生的嗓音。袁先生用那种沙哑的声音说书,还真比唱的好听。
   听评书是因为有了广播,这时的广播已不再叫小喇叭,乡下从城里舶来一个名字,唤做话匣子。不知城里人怎么弄出这个名字来,可能取其能说会道之意。其实哪有小喇叭好,有声有色,且有淡香暗暗地浮动。城里人住惯瓦房,走惯马路,绿柳红花见得少了,鲜活灵气日益亏损。但你乡下人踏的是土,趟的是水,睁眼是碧草红花,入耳是莺啼鹂啭,你跟着“话匣子”长,“话匣子”短叫个什么劲儿?盲从!
   但有一段时间,觉得广播叫话匣子还像那么一回事儿。因为不打开广播则已,一打开准是听人说书。先生您准会问,听谁说?还有谁,刘兰芳呗!
   刘兰芳在广播里开说评书是春天的事。黄河虽起凌讯,但封冻的冰毕竟逐渐瓦解。那会儿,文化的坚冰虽然没有彻底消融,但毕竟已经打破,人民的呼声如得到春讯的水,再想高压封缄已不可能。大河一开,冰凌无论如何壅塞阻挡,都将被历史的洪流推到春意盎然的时空中,阳光普照之下,最终消弥于无形。
   这是历史的必然。人活着,只需三分粮,却靠七分气。而炼气养气的,则是可浮日月、可藏星汉的文化。
   宰割文化,就是在宰割人民和民族的命运!
   以上的话似乎扯得远了,咱还是说说刘兰芳的评书。在广播里说评书,刘兰芳是不是开山之人,因对以前广播说唱的历史不甚了解,不敢妄下断言。但乡亲们围着广播听评书,第一回听到的是她说的《杨家将》则毫无疑议。她那嗓音,绝非纯一色的婉媚。实在也是,光靠媚来蛊惑人是不会长久的。刘兰芳一个人可以唱一台戏,说穆桂英则有花旦的清正,说包龙图则有花脸的雄浑;说忠臣则倾一腔热血,说小人则显阴风鬼火。她那嘴中,有万马奔腾,有钟鼓齐鸣,有飞沙走石,有燕语莺歌。说到高潮处,应有的声音点点尽情入耳,应现的情景一一奔来眼底。听她的评书,真如吃了人参果,三万六干个毛孔都舒坦。
   一天,终于一个人恳求道:“队长,你把刘兰芳请来给咱说一回书,能看她一眼,俺死了也算没白活!”他那意思很明白,只要能死在刘兰芳的书声里,甚而死在她石榴裙下,以后不管投胎做什么,都自有一段风流态度,即或转世为猪,也知道往鼻子里插花。
   刘兰芳是美到骨子里去了。
   也妙得很。她虽与京剧大师梅兰芳不同姓,却同名,梅先生将贵妃等人演得美到没了人间烟火味;刘兰芳还与对爱情十分忠贞的刘兰芝只差一个字儿,刘兰芝可是东汉末年的大美人,稍加打扮,“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想吧,捕捉那声音中的一切去想象吧,刘兰芳该有多美!
   真正让人觉得刘兰芳美的,还是她书中葳蕤的精气神儿。当岳鹏举发誓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时,那一股英雄气在人间纵横驰骋;当岳母刺字,在儿子背上留下“精忠报国”四个鲜红大字时,中华民族那一脉相承的爱国情如血流成了河;十二道金色催命牌,风波亭上忠义显美名……这一切,才涵养了刘兰芳的美,也涵养了人间的大美。
   这才是文化的神奇和美妙,不惟读书人需要它,普通人同样需要它,没有它,心田就会干旱、枯燥、风化,乃至成为沙漠。
   始皇焚书速亡后,悔青肝胆痛断肠。
  

共 12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评书》一文,由沙宝亮和刀郎的嗓音想起袁阔成,进而,引入对评书的介绍,随后,重点介绍了说书艺人刘兰芳,在介绍中,把评书艺术和中国文化联系在一起,阐述了自己对文化的观点。而在文章中,作者写出了人民群众对刘兰芳的喜爱,这种爱,是因为刘兰芳的评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就是她的美丽吧?在写作中,作者似在有意运用口语化的语言,达到平易近人的效果。可看出作者在写作这一系列的文章中是花费了一番心血的。推荐共赏。【山水神韵编辑:孔夫子门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孔夫子门生        2016-07-21 13:27:04
  这段时间陶瓷老师写了不少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文章,定是花费了不少心血吧?
回复1 楼        文友:中国陶瓷        2016-07-22 10:32:34
  谢谢点评鼓励!这是十年前写的一组散文。
2 楼        文友:中国陶瓷        2016-07-22 10:31:57
  谢谢编辑精彩点评!
让人生充满歌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