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渔舟】到底是“孝”还是“不孝”?(杂文)

  【渔舟】到底是“孝”还是“不孝”?(杂文)


作者:杨听涛 布衣,32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92发表时间:2016-07-22 22:18:54

小时候,经常听到身边的许多父辈们问自己的儿子:“我老了,你管我吗?你长大后,会孝顺老人吗?你将来挣下的钱,给老人花吗?”不知道别的孩子在听到大人们这样的问话后,会是怎样的感受,反正我是觉得特别的不舒服。
   那时,当我和小伙伴们看到或者听到谁家的媳妇和婆婆吵架了,谁家的女人因没有给老人端饭、没有给老人吃好,或者给老人脸色看了,这家的男人就和女人先吵后打……爱看热闹和不解世事的小伙伴们,运用自己头脑中已知的最简单的是非判断标准(非黑即白),给那些和婆婆吵架的媳妇贴上“不孝”的标签,也记住了那些因老婆对公、婆不好而经常打架的两口子。
   于是,聪明的小伙伴,在玩耍、游戏中每每处于被动地位时,就拿对方家里的婆媳矛盾来打击对方,或者以大喊对方爸爸的名字作为杀手锏,往往可以出奇制胜。有的小伙伴只一句:“你妈对你婆不好,你妈和你婆吵架,你爸打你妈!”某某小伙伴立马红了脸,就像霜打的叶子,蔫在那儿不再吭气!但要是遇到了性子暴烈的小伙伴,一听见有小伙伴说他妈和他婆吵架、他爸打了他妈或者是喊了他爸的名字时,立即大打出手,和揭了他短处的小伙伴撕打在一起,直打到长辈们拉开为止。
   有时,我和小伙伴们会听到有的父亲这样骂他儿子:“当初,一生下来你,就该把你插在尿罐里,把你给弄死!你这个不肖子孙,你这个挨枪子的,你这个忤逆……”我和小伙伴们就像受惊的兔子似地,睁着惊恐而迷茫的眼睛,逃也似的赶快离开。小小年纪,幼小而脆弱的心灵,就深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透心凉!
   村里的一些老年人,会经常给我们讲:“在旧社会,村里谁家生了女娃,做父亲的提起月芽子(刚出生的婴儿)就插在尿罐里,或者扔到村西的死娃坡喂狼了……”直听得我和小伙伴们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每次拔猪草时,一接近村西的死娃坡,就有种阴森恐怖之感,急忙离开。长大后,才渐渐地悟到,在旧时代,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农村,杀婴现象是多么的普遍!
   也有老年人给我们讲《二十四孝》里面的故事。因年龄尚小,我和小伙伴们觉得二十四孝故事里面的那些子女,真的很孝顺,但对他们孝顺父母的办法却理解不了。有些故事情节,比老奶奶给我们讲“狼来了”的故事,还要怕人,让我和小伙伴们有种毛骨悚然的恐惧感!而故事中的主人翁都是男的,这一点,我和小伙伴们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父亲会把刚出生的女婴插在尿罐里,或者扔到村西的死娃坡去喂狼……因为女孩都出嫁了,不可能像故事里那些男孩一样侍奉老人。直到长大后,读的书多了,才知道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中国人重男轻女的观点,是多么的严重!
   小时候,更有长者振振有词地对我和小伙伴们说:“百善孝为端,万恶淫为首!”因少不更事,我们哪知淫是何意?
   年龄渐长,和我一起长大了的小伙伴们,知道了村里极个别的老年人,因儿女不孝而凄惨地死去!也听说过谁家的媳妇和公公好,还听说过谁家的公公勾引儿媳妇,儿媳妇把喂牲畜的草料放在碗底盛上饭,端给公公吃……更有传言,说谁家的父亲和女儿私通相好!
   对村里的这一传言,我至今也难以置信!我始终认为,这一传言的始作俑者,一定是因为他和谁家有着很深的矛盾,即农村的所谓世仇,但又明里斗不过人家,就在暗地里采取极其恶毒的办法,编造出如此狠毒的传言,用来报复对方。依我个人之经验,在村里,诸如此类心理特别阴暗的人,往往却道貌岸然,经常以师者的脸孔,最喜为人师,最爱给人讲道理,动不动还用子曰孟云来唬人!
   长大后,才知道小时候给我带来了恐惧感的《二十四孝故事》,是元代的郭居敬,为了推崇孝道而编辑收录的古代孝子故事。
   后来,经过反复阅读,我对《二十四孝故事》所记载的孝行为,越来越感到无法理解!
   《二十四孝》里的“孝道”故事,在不可信的框架下,除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孝顺老人有大大的好处,即孝能做官、孝能发财等等有特大回报的功利色彩内容以外,还充满了非人性化、非人道、非科学、冷酷、残忍、扭曲、变态、荒谬等阴冷灰暗的内容。
   我把《二十四孝》里的故事内容,分为两大类:
   一、孝能做官、孝能发财等等有特大回报的功利色彩内容:
   舜的“孝感动天”:他的父亲、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粮仓的屋顶时,从粮仓下面放火,舜手拿着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挖井时,父亲与弟弟却往井里填土,舜又挖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然对父亲非常恭敬和孝顺,对弟弟也非常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得到的好处和回报是天帝派万物关照他,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且选定舜做了他的继承人。
   汉文帝刘恒的“亲尝汤药”:他母亲生病卧床三年,他常常夜不闭目,衣不解带地伺候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得到的好处和回报是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曾参母亲的“啮指痛心”: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迅速返回家中,接待客人。得到的好处和回报是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仲由的“百里负米”: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得到的好处和回报是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
   江革的“行佣供母”:少年丧父,他对母亲非常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途中遇到强盗,想杀死他们,江革哭着说:“我死了不要紧,可怜的是我那年迈的老母,没有人养活呀!”强盗见他这么孝顺,就放了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穷得打赤脚,而母亲所需用的东西,要什么有什么。得到的好处和回报是强盗不杀江革,他还做了大官,汉明帝称他为“孝顺廉洁”的榜样,汉章帝说他是“贤良方正”的代表。
   陆绩的“怀橘遗亲”:六岁时,他随父亲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得到的好处和回报是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成了一个科学家。
   黄香的“扇枕温衾”:九岁的时候,母亲就死了,他对待父亲非常孝顺。夏天来的时候,用扇子把父亲睡的凉席扇凉了;冬天来的时候,用身体把父亲睡的被褥暖热了。得到的好处和回报是文采飞扬,写得一手好文章,任河北太守。
   蔡顺的“拾葚异器”: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遇赤眉军,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得到的好处和回报是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
   崔琯的“乳姑不怠”:当年,崔琯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崔琯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得到的好处和回报是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孟宗的“哭竹生笋”:他年少时父亲就去世。一日,母亲深感不适,经过求医问药,得知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自己。因为正值凛凛寒冬,根本就没有鲜笋。小孟宗独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他的哭声打动了身边的竹子,于是奇迹发生了,只听呼的一声,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小孟宗看到时心里特别的高兴,他小心的摘取了竹笋,欢欢喜喜的回到了家里。回到家之后,马上用竹笋为母亲熬好了笋汤。母亲喝了笋汤之后身体果然大有好转。得到的好处和回报是孟宗后来大有作为,官至司空。
   二、非人性化、非人道、非科学、冷酷、残忍、扭曲、变态、荒谬等阴冷灰暗的孝道内容:
   郭巨的“埋儿奉母”:家庭比较富裕。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自一个人供养母亲,对母亲非常孝顺。后来越来越贫穷,妻子又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没有了,可以再生一个,母亲死了就不能复活了,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
   庾黔娄的“尝粪忧心”:他父亲患重病,医生嘱咐说:“要想知道病情的好坏,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就知道了。如果粪便的味道是苦的,那就没事,如果粪便的味道是甜的,那就大事不好了。”于是,黔娄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道是甜的……
   吴猛的“恣蚊饱血”:他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而父亲又怕烟熏,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杨香的“扼虎救父”:他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董永的“卖身葬父”: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后来,父亲也病死了。董永就把自己卖给了有钱人家做奴仆,用卖自己的钱来安葬父母。
   王祥的“卧冰求鲤”:十九岁丧母,父亲再娶。后母经常对着丈夫数说王祥的不是,由于后母屡次为难与陷害,爸爸终于对王祥失去了信任与爱心。王祥与父母之间,变得越来越难相处;可是王祥还是照样儿,不但更爱父母,还更小心照顾父母。一个冬天的早晨,后母突然想吃活鱼。王祥就拿了钓竿就出去了。他来到平日钓鱼的地方,才发现由于天气太冷,整条河全结冰了。他就脱下厚实的衣服,赤裸着上身,卧在冰上。王祥躺卧的地方,居然破了一个洞口,从洞口跃出了两尾鲤鱼。到家之后,王祥把两条活鱼交给妈妈,他就支撑不住,昏倒在地。每年冬天河水结冰时,在王祥卧冰求鲤的地方,还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躺卧着的人体印痕。
   姜诗的“涌泉跃鲤”:夫妻两个都很孝顺,常到六七里之远的江边取婆婆喜欢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俩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有一次,因为风太大,庞氏取水回来晚了,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把庞氏赶出家门。
   丁兰的“刻木事亲”: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亲相继病故。他常昼思夜想,深切怀念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就用木头雕刻了父母的形象,供奉于厅堂。他像侍奉活着的父母一样,毕恭毕敬、虔诚孝顺。凡事都与木像商量,出门必向木像辞别,回家必向木像请安,一日三餐,都是先敬木像之后,自己才与妻子动筷子。可他的妻子从来就没有见过公婆,不知道怎样尽妇道。丈夫这般痴心地侍奉两个木像使她大惑不解,日子久了,对木像也就就不像以往那样恭敬了。一天,丁兰又出了家门。他的妻子闲得无聊,便用一根针去戳木像的手指,边戳边开玩笑地问木像疼不疼。说来也怪,那木像的手指竟是湿漉漉的,像是在流血。丁兰回来后,看到木像似有无限悲哀和委屈,眼里垂泪,酸楚无语。他赶紧询问妻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妻子坦白相告。丁兰极其生气,一气之下将妻子休掉了。
   王裒的“闻雷泣墓”:他的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终生都这样做。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老莱子的“戏彩娱亲”:他孝顺父母,专挑美味的东西给父母吃。他70岁了,仍然不显老,经常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手拿着拨浪鼓,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玩耍,以博得父母的开心。有一次,为了给父母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着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朋友们和我一起重读以上的孝故事,各位朋友有何感想?
   当然,若一味地人云亦云,毫不思索地认为一切传统都是对的,则另当别论。甚至,有的朋友看到我的文章,会愤愤然朝我“砸砖头”的!但我还是如鲠在喉,禁不住仍然还要接着往下说。
   多年以来,我对“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类的宣传,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心里别扭的慌!
   难道“孝道”唯中国独有?
   难道世界上其他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里面,就没有“孝道”?
   难道“孝道”就不是千百年来外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就不是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传统美德?
   难道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老人们,都因儿女不孝,一个个被冻死饿死啦?
   这些问题经常困扰着我,但既非国学大师的我,也没跨出过国门半步进行过学习考察的我,无法给出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和满意的答案来。
   既然“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然《孝经》作为儒家经典,已经被推崇提倡了几千年;既然《二十四孝故事》从元代流传到现在,也几百年了。可为什么到了现如今,我们还要扯破嗓子,整天嚷嚷着要大力提倡孝道和孝文化?为什么媒体报道了一个孝子的孝行事迹,无数的人会被感动得稀里哗啦?会激动得泪流满面?
   缺什么才提倡什么,这是个再也简单不过的道理了!
   我们在给我们的脸上贴金时,在给世人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时,一定要过过脑子,千万别弄巧成拙而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老年人,总担心自己老了后,做儿女的不赡养他们?
   难道你们做了什么亏心事?
   难道你们皆是后爸后妈?
   难道你是不要脸的公公,看着漂亮的儿媳妇,就垂涎三尺,勾引过儿媳妇?或者真的爬灰了?甚或长期霸占儿媳妇?怎么,难不成你是个很有本事的公公,该不会和唐玄宗李隆基一样,你这个公公也和儿媳妇演绎了一出感天动地、被世人称羡并流传下去的公媳爱情故事?
   难道是多年媳妇熬到位的婆婆,在儿媳妇刚进门而自己正值壮年时,终于可以颐指气使、为所欲为,大过一把发号施令的瘾,把自己的婆婆施加在自己身上的那些不公,反过来又用在儿媳妇身上,对儿媳妇太过刻薄、太过狠毒了?
   否则,老年人们,你们到底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是整个人类流淌在血液之中的生命基因,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像吃喝之后要排泄一样,再正常不过了,不用挂在嘴巴上说来说去,更不用写在书上奉为圭臬!
   老年人们,你们大可不必为儿女不赡养自己而忧心忡忡!
   当然,忤逆、不肖、不孝、自私一类的儿女,缺德、残暴、阴冷、好色一类的父母,的确有,但毕竟是极少数。

共 600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诚如所说,旧二十四孝的故事,有些是违背人伦道德的,譬如“埋儿奉母”。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就开始对传统“二十四孝”进行了批评和反思,我们在传承孝文化的精髓之时,应当摒弃不合时宜的做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篇杂文基于此论,观点不错,言之有物,文字之间,依稀可见思想的锋芒。——编辑:柳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6-07-22 22:22:15
  传统的二十四孝可以做精神引导,但不具备行动意义,文章的思想性很强,但不足之处在于引用过多,且结构有些杂乱,我想,下来再做梳理一番表达效果会更好。
   感谢支持渔舟,问好。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2 楼        文友:容与        2016-07-24 13:08:29
  世间一切,物极必反,“孝道”本身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因千百年来的过于吹捧而渐渐引起相反的效应。当今社会,仍有大多数父母担心老了子女不赡养而时刻在嘴边提醒,甚至说要藏私房钱以免老了无人养的话……
   本文提出的观点很好,窃以为还需多做些个人阐述来诠释,阅读效果会更佳。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