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琅琊榜】城西以西(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琅琊榜】城西以西(散文)


作者:这一生 秀才,232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98发表时间:2016-08-02 14:24:30
摘要:城西以西还有许多人许多城,很多人很多事 。每一座城里的人都在打拼和突围。

【江南·琅琊榜】城西以西(散文) 城西以西是我的家,生我养我的村庄。在这里的一草一木留下的印痕是那么深刻,一山一水,一石一沙,都见证着我的成长。工作后我在村里还待过四年,当时的单位名字叫做“乡中”,而如今连“乡中”这个词汇也已经成为历史名词,让我们这群七零后情何以堪!
   也许岁月无痕,但是总有一些唯美的时光留在岁月深处。
   那一年毕业了,兜兜转转回到自己的家乡。蓦然发现村子里的人我大部分都不认识,因为在外面求学五年在村里很少走动,五年时间变化村里面太大了。当我踏入这个叫做“赵同乡中”地方的时候,我也成为握粉笔执教鞭的一名老师,这也是我职业生涯的开始。还记得同学在信中这样写到:陈老师,恭喜你做了老师!为人师表注意仪表啊!呵呵,这句话这个称呼一直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不由得慨叹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嬗变,再回首已是物是人非了!
   清楚地记得我们的学校在村子西南角,一个乡里八九个自然村的初中学生都来这里上学。学校西面是两个大沙坑,学校周围四五个自然村的孩子们都要经过这里再到学校,雨季里沙坑里会有水,更有青蛙“咕咕呱呱”地叫声。学校面积不大,只有三排平房教室,一排老师办公室兼宿舍。在最北边还有住校老师的小块菜地。回想起那时的感觉就是:纯粹自然。
   学校北面东面是民房,西面南面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冬春时节是碧绿的麦田,夏秋时节则是无垠的万里青纱帐,远处就是连绵起伏的太行山脉了。我初中时就是在这里读书的,现在教过我语文的远老师教过我数学的廉老师还有其他一些老师们也在这个学校。那么一下子从师生关系转为同事关系很是不适应,所幸我的老师都是好老师,手把手教会我备课上课这些基本功。
   那时刚刚毕业满腔壮志情怀,但是更多的是忐忑不安对于工作前途未卜,当时报考专业为“中文系”,不知道怎么回事毕业时成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一年时间我几乎认全了全村所有住户,我的足迹也几乎踏遍全村。梦想从来都是美好的现实从来都很骨感。当一所所“私立”学校拔地而起时,我才感觉到我真正迷茫困惑的还在后面:看着自己一天天带出来的学生转走,心里都有莫名的痛苦。有时讲完课后会对着那个空空的座位自己发呆。那个座位上曾经的学生的位置仿佛留在空气中凝滞不动了。更令我无法接受的是我的相当一部分学生辍学打工去了。他们或者她们只有十四五岁的年龄,都去城里的所谓什么什么厂子打工去了,因为他们当时的工资一个月五百多块钱,我当时的工资一个月只有260多元。我没有任何说服力去把他们劝回,每一天我下班他们下班迎头碰上那一声声“老师好!”总能给人带来撕心裂肺的疼痛。那些日子翻出夏衍的《包身工》反复阅读,好在他们有比较好的工作条件和人身自由,聊以安慰自己罢了。印象中的村子已经没有童年那么美丽,也许是随着年龄增长对世事的认识会更深刻罢了!
   后来的后来我调动工作了,不再在自己家门口上班了,但是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东西还是不可避免地重新出现一切如昨。好在现在都变了一切都变了。
   出县城往西就是我的家,这条路是县城里绿化最好的路。走在林荫大道上,头顶上是白杨树宽大的叶子轻轻拂过,一种自然的凉气沁人心脾。炎热酷燥在这里消失的无影无踪。曾记得陌上花开,这一条路是我们赏花休闲的最佳去处了。路中绿化带月季花还在盛开,白的白粉的粉红的红。两边树木茂密隐约可见青砖小路蜿蜒曲折的延伸向远方,犹如破折号一般率性随意地无限延展,引人遐想翩翩。高铁从头顶穿过白色的“和谐号”带着呼啸声很快消失在视野,隐没在绿意葱茏之中了。
   我童年少年劳作的土地已经全然变了模样。这里曾经是我家最大的一块土地,麦子和玉米轮作的。然这一块土地已经流转到他人手中,每一次经过这里昔日的劳作情形还是不由自主地浮现,而那些劳作的场景在我长篇小说里都有详细的描述,所幸还能给自己保留下一部分记忆。
   路的尽头那粉红的一角是我父母经常劳作的地方,看到这里心中不觉一暖。父母的辛勤劳动一直影响着我们,我在家俩小时他们也顾不上和我说话,一直都在忙自己手中的事情。尽管如此,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却乐此不疲。这或许就是有家的感觉。
   那天午夜,我已经很困了,一个远在他乡的同学还聊兴很浓。
   你住在城市,那里是你的家吗?
   我告诉同学我我一直在村子里住着,我的家就是我的左手右手。我不知道一个人在外面打拼有多苦多累,在哈欠连连中我还是一直陪她聊下去。
   她告诉我她现在看《圣经》,最大的理想是做一个传教者。
   我不知道曾经她有哪些经历,她告诉我我写的小说她从来不看,她害怕回忆。
   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劝说,也许我只需要聆听就够了,因为我实在给不出好的建议。一个人,二十多年,把自己嫁出去,总是有些唏嘘的。
   终于我还是先说了晚安。我知道城西以西还有许多人许多城。每一座城里的人都在打拼和突围。不管曾经怎样,人终究要往前看!

共 19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曲“南山南”,曾令人感动不已。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的是“城西以西”,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顺着作者的思绪,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作者当时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转变成为一名言传身教的老师,慢慢熟悉学校的周边环境,一年之间几乎走遍了全村的大街小巷。由毕业时的“几乎不认得全村人了”到一年后的熟识,再到“看着自己学生为贴补家用而陆陆续续不断有辍学”时的无奈,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这一点却是说不出的心酸。调任工作之后,那些更为深刻的印记便更是凸显的可贵。往西延伸的那条绿化最好的路,路边花开时节的场景;小时父母劳作的农田,也已转包他人。就像不经意间,这一切熟悉地犹如镌刻到了骨子里,闭着眼,依旧能描摹的不差分毫。最后谈及和朋友对“回忆”的态度,更是衬托出作者的“乡愁之深,故土爱之切”。很是“情浓”的一篇文章,荐读。【责编:浅黛眉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浅黛眉妆        2016-08-02 18:38:39
  姐姐开头不小心透露了年龄哟,掩嘴偷笑~
2 楼        文友:浅黛眉妆        2016-08-02 18:45:09
  城西以西,单是看姐姐的文,便可以读出深深的乡愁韵味。城西以西,村落座座,人无数,故事未完。姐姐的此文,怕是系列出的吧?
3 楼        文友:慕雨        2016-08-02 21:23:17
  其实读完文章感受到更多的是一位师者之心,一位游子之心。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对教育的关心,对故土的热爱,真的无需太多浮夸的语言就表达出那份“情浓”了。好喜欢老师这一篇呐~木鱼来打个酱油
存在,即合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