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忘不了我们曾经的时髦

编辑推荐 忘不了我们曾经的时髦


作者:草原格桑花 童生,70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93发表时间:2016-08-04 07:18:27
摘要:在这个粗糙、浮躁的时代,大山包牧民的披毡,江畔小镇的休闲时光,山里清新的空气,或者,那来自天籁的“赶马调”、“四铜鼓”,即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依然也是很时尚的。

忘不了我们曾经的时髦 《读书》杂志编辑孟晖先生在《花间十六声》中写到,在日本浮世绘的作品中,那时很有意思的风气,就是大家把自己的唇红印到纸笺上送给情人。我实在无法去还原那些古代艺术与生活的风流与蕴藉,那些失传已久的旖旎人生、绝代风华。但过去我们曾经时髦过的一切,草根的怀旧情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已经注入了一种浓浓的温情。当年,我们也曾经时髦过,疯狂过。那些值得回味的经典,使我们不得不怀念起那个年代的时尚。
   很小的时候,我们家在农村,村子外面全是山林。家里五六个人就一个衣柜,全家人的几件衣服,都整整齐齐放在柜里,母亲经常在衣柜里放一个茉莉花香皂,衣服就可以时刻保持茉莉的清香。后来,又适当撒一些薰衣草、薄荷、野生的蔷薇之类的干花,衣服也会散发出自然的香味。据说,干花的香气还可以驱虫子、清头目、祛邪秽。整个童年,梦境都是在花香的弥漫中绽开,使人神清气爽。
   最让人感慨的是,那个年月,有钱的人,或者说有点风雅的人,买一幅画摆在客厅里,或者挂在屋子里,说有文化,有品位。母亲没钱,不识字,不懂文化,就用大半年积攒下来的钱,去城里买了些丝线来,夜晚,豆大的灯光下,母亲飞针走线,织成了一幅水墨画,作为卧室的门帘。是冬天的景致,山水飞瀑,没有大红大紫那种夸张的颜色,虽色彩单一,但清新淡雅而富有诗意,那真的是一幅趣味非常高雅的作品。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一个温馨和平的时代。家里的神柜上、火车、出租车上都悬挂主席像,除了黑五类,人人都佩戴主席像,且不仅仅是佩戴一两枚,衣帽上都挂满了毛主席像章。当然,作为一种精美的艺术品,徽章文化之精华,各种质地样式的像章,我也收集了几十枚,一直放在一个小木箱里保存到现在。每一枚像章,都刻上了时代的烙印,我不在乎它的经济价值,我收藏的是那段历史和文化,是对主席的崇拜。后来,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我一直用惴惴不安的眼神,打望着社会青年T恤衫上的“一无所有”、“足球宝贝”、“我是流氓我怕谁”,于是,回家教训正在播放美国大片的儿子,烫过卷发的儿子说,“老爸,咱们各玩各的,好吗?”我一时无语。
   其实,我和伙伴们也烫过卷发,波浪式的,常常是上身穿军褂,下身穿白喇叭裤,裤腿呈裙子状,走起路来晃来晃去,裤角拖地,常常掀起一层尘土,跟扫把一样。当时我十五岁,觉得挺美、挺时尚!几个朋友还凑了十元钱给我,买了块电子表,香港走私的,水货,戴在胳膊上,还故意把袖子挽起老高,以便引起他人的格外关注。大学时,哥给了我一台日产的手提式录音机,走到哪就提到哪,放港台流行歌曲,放校园歌曲,放《同桌的你》,放《跟着感觉走》。苗族的花山节,我们去采风;彝族的火把节,我们去狂欢;回族的开斋节,我们去听圣赞。那时,我们当地还流行对山歌。故乡多山,盛产山歌。云南与贵州山水相连的小河边,隔三差五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场面,还是提着那个录音机去,骑上“太子”款摩托车,比今天开“大奔”还牛。什么“赶马调”、“爬山调”“瞧郞歌”“柳荫记”,几乎所有的对歌都录制下来,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播放,曲调高扬,粗狂奔放,起伏跌岩,引来一群又一群的帅哥美女,好不潇洒自在,好不让人羡慕。
   那时候,看电影也是我们最奢侈最期盼的事。听说城里第一次放《红楼梦》,学校就包场让学生们进城去看,我们几十个同学,夜间一点就起床,冒着瓢泼大雨,走了四十多里路,走进电影院,全身都湿透了,电影看完了,可全身还冒着热气。最有意思的是看露天电影,只要听说什么地方放电影,无论怎么累,吃饭没吃饭,大人小孩即使走上十几二十里路也去,有的片子看上三五遍,也看得津津有味。我最羡慕放电影的表哥,一次,他直接把电影搬到我家院坝里,病重的父亲起不来,就在床上听,几年之后还常常给亲友说:我侄儿小安安放的电影,打的好精彩啊,不是吹牛的,我在床上都闻到一股火药味,一股血腥味。
   工作以后,恰好有一个时期人人学写诗,写散文,写小说,人人当文学青年,什么魔幻现实主义,什么荒诞派,什么意识流,人与人见了面,不谈文学就是低俗,不懂文学就低人一等,就不受漂亮女孩的青睐。于是乎,识不识字的人,照个像、走个路,手里也要拿本诗集或《读者文摘》,那才叫时髦!我是大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不时髦谁来时髦?偶然在曹书记家墙壁上,看到一首反映金沙江畔风土人情的打油诗,灵感一来,就写了篇散文,投到报社,《云南日报》竟然发表了!一下子在学校可轰动了,于是,提录音机唱歌没成“名人”,穿的确良没成“名人”,照像没成“名人”,写篇文章竟成了“名人”!街上的铁匠师傅都知道我写文章厉害,经常叫我帮他写家书。这位师傅是四川雷波人,没上过学不识字,她老婆也没什么文化,写了一封家书来,师傅让我念给他听:亲,你想我了吗?儿子上学了吗?今年的粮食狗吃了吗?大伙一听,笑得前仰后合,鼻子歪在一边。
   回得去的是记忆,回不去的是岁月。在网络web2.0时代,感动,抑或缅怀,自然界的一切,都在不可阻挡地前行。当我们蓦然回首,突然发现,我们已经历了一个从半农业化社会,变成准信息化社会的过程。中国人有了互联网,有了全球视野。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成为一种时尚,你可以拍一个十秒钟的视频,传给远在美国的外婆,可以在网上点几下鼠标,到时人家就送货上门了,还可以在网上炫一下,晒一下。但在这个粗糙、浮躁的时代,大山包牧民的披毡,江畔小镇的休闲时光,山里清新的空气,或者,那来自天籁的“赶马调”、“四铜鼓”,即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依然也是很时尚的。

共 22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关于时尚,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标准,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追求。五十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经历过十几种时尚,例如绿军装的时尚,永久和凤凰自行车的时尚,喇叭裤的时尚,收录机的时尚,BB机的时尚,大哥大的时尚,和现在的网络时尚等等。当然,赶时尚时髦,也是需要一定经济条件的,没有经济作后盾,那些时髦的事物,只是我们眼中的一道风景,是可想而不可求的。我记得九十年代初,我的一个同事用攒了半年的工资钱,买了一台收录机,晚上躺在床上听歌,听着听着竟睡着了,嘴上叨的烟卷掉在床上,直到把棕床烧漏了,才听到他的一声凄厉惨叫,我们闻声冲进去一看,那同事刚从火堆里爬出来,收录机被烧得变了形。文章语言流畅,叙述自然,描述细腻,客观真实,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8-04 09:23:12
  追赶时尚,让生命绽放华彩!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草原格桑花        2016-08-04 10:42:15
  谢谢武戈的精彩点评。做编辑不易,评论一篇文章更不易,每个作者都认为自己写出来的稿子是伟大的作品,其实,鲁迅在1935年致王志之的一封信中说:“投稿难,到了拉稿,则拉稿难,两者都很苦,我就是立志不做编辑者之一人了。”在个人写作的孤独道路上,极为需要编辑、文友的扶持地培养,编辑对其创作实力和潜力的认定,将起着关键的作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