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梦】彩墨流韵抒异彩 牡丹王国寄春秋 (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梦】彩墨流韵抒异彩 牡丹王国寄春秋 (征文散文)


作者:关山琴韵 秀才,260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2发表时间:2016-08-05 15:13:20
摘要:郑平生,一个小城里的文化使者,一个被小城人称为“郑牡丹”的画家,为了小城的文化繁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兢兢业业、公而忘私,甘做一颗平凡的铺路石,诠释了一个文化工作者的


   在华亭,一提到牡丹花,人们定会想到郑平生,一个活跃在华亭大地上的青年画家!
   郑平生字浩之,号汭泉居士,守砚斋主人。1964年出生于华亭一个普通的矿工之家。他的绘画之梦萌芽于少年时期,上初中时,他的绘画天赋就已显露,在美术活动小組中,华亭一中高高的墙报上经常能看到他幼小的身影在疾书。绘画。读高中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时任本校历史和美术代课老师王效儒先生竟然是华亭赫赫有名的大画家。怀着一颗真诚的求知之心,他拜在王老师门下,开始悉心学画。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之下,他从最基础的绘画理论到静物素描、人物写生,再到景物速写,脚踏实地的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高中毕业之后,他报考了美术院校,但因文化课仅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就这样,他与梦寝以求的美术高等学府擦肩而过。人生启航后的首次挫败,非但没有使这位胸怀大略的17岁少年溃退下来,却更激起了他终生追求书画艺术事业的梦想之旅。
   1981年8月,他被安置到华亭煤矿选煤场当临时工,成为了一名待业青年,在‘抡大锨’装车之余,总能看到他怀揣速写本在给不同的人群画像,:一张张描绘矿工笑脸的肖像画,一摞摞记录矿山场景的速写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无不为他的精神感动和称赞。在此,也为他的素描、写意、绘画功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1982年10月,19岁的他和一群热血男儿,一起穿上了军装,走进了军营。紧张的军训、严格的军营生活,并没有让他放弃坚守书画艺术的理想。晚上,战友们的嬉笑、聊天、打牌的喧闹并没有影响他绘画。他静心屏气,潜心学画。周日,战友们外出郊游散步,看电影,他依然一个人习画练字。孤独:让他学会了思考。远离:让他学会了淡定。勤奋:让他学会了了坚守。学画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有耐心、坚韧、毅力来支撑。所以,他常常忘记了休息,忘记了吃饭,如饥似渴,潜心研读,从书籍中获取理论知识,从名家的绘画范例中获取笔墨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作的国画《孔雀牡丹》被推荐参加了国防科工委首届书画大展,并取得了好的成绩。首次参加大展,给了他动力,让他更加有信心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走下去,虽然这条路很崎岖……
   在短暂的三年军旅生涯中,他先后从事电影放映员和团部文化中心管理员工作,还兼任过部队小报的美术插图编辑和墙报主编等工作。这些阅历,为他日后绘画的提高埋下了伏笔。三年服役期满回到家乡,他被安置在华亭县总工会工作。从军营到地方,一个新的跨越,给了他新的艺术空间、新的人生起点。
   在县总工会期间,他在干好文书与会计工作之外,抽挤时间刻苦认真坚持习画。他认为,艺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勤学苦练,才能磨砺成才。他寄情于画,视绘画为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在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下,他以浓烈的笔墨,渲染出多姿的人生。他以怒放的生命诠释着一个画家的情怀。在四季轮回,庭前花开花落中,在一个个逝去的日子里,一摞摞宣纸在五彩的颜料中耗尽,一支支毛笔在他的挥毫中秃了一支又一支,一幅幅丹青水墨画在他的汗水中也脱颖而出,散发出淡淡的翰墨醇香。但是,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继续广泛而系统地研习国画理论和历代书画大家,特别是牡丹画家的作品,集诸家之长,结合个人感悟,形成了自己鲜明生动、清新向上、雅俗共赏的独特画风。正所谓“画如其人”,他的作品并不强调笔墨功力与笔墨中所蕴含的理式精神,也不追求气势雄险的老辣霸悍之风,而是以平和、淡定的方式,自然流露,在体察自然的过程中所领悟到的生命之象。笔法的鲜活灵动是郑平生国画牡丹所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随性的图式之中寓有自然的生成法则,融情于象、写心造境的结果。他的牡丹以花瓣结构优美、构图自然,色彩华贵而雅致,用笔活泼灵动为特点,并擅以构图技巧来强调花头如歌若舞的姿态,连叶子的翻转、枝干的穿插都具有传情达意的妙用。虽然画法具像写实,但更加注重“夺造化而移情,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所得也”的怡情作用。故而他的牡丹不仅光彩照人,而且意象清新,意境优美,诗意悠然,可观可赏,可游可居,令人久看不厌,心清神宁。他的作品,具有活力郁勃,元气淋漓,充满了流动之美,奔涌之势。在画面构图上,更注重寻求传统与现代构成意识的结合,既不失对画面整体气势的把握,又照顾画面构成要素的每个具体部位,给人一种阔秀拂尘,富丽朴茂之感。他的画既融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感,又采用传统的细腻手法给人以线条流畅,艳而不俗,典雅高贵之气、之精,之神、之魂,渐渐被华亭人及周边市县书画爱好者们所喜爱。观赏他笔下的牡丹画,感觉色彩更丰富、层次更深远、造型更多样了……站在他的作品面前,只觉得簇簇的牡丹在舒展笑脸,迎着春风低吟浅唱,浮现于我眼前的,是一波波春潮涌动的花海。我仿佛置身于万花丛中中,闻到了千万朵牡丹花散发出来的阵阵幽香……真是花不醉人人自醉!
   积蓄的力量如江河奔涌而至。2002年正月元宵节期间,他的个人国画展在县文化馆如期举行。这在华亭文化史上史无前例。记得开展的那天,县上四大班子、各部门领导及社会各界观众千余人参加了开展仪式。在该仪式上,时任文化局长朱平对他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这次个人书画展,掀开了华亭书画艺术史上的先河,是引领华亭艺术先河的的带头人……”那次展览,笔者也走进了展室,顿时,被一幅幅墨香浓郁、神采各异的写意国画吸引,心中不由敬佩他多年的辛勤付出,真是成绩斐然。欣赏他的每一幅画,展现给我们的是牡丹的摇曳华贵,兰竹的高洁清雅,花鸟的婀娜多姿,山水的浩瀚飘渺,还有不少形态各异,栩栩入神,内涵丰富的人物画更爽惟妙惟肖,吸引着众多观者的目光。欣赏完他的画,为他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真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由于他艺术才华的崭露和对绘画的不懈追求,从而得到了组织上的器重。2004年10月,他被提拔任命为华亭县文化馆馆长。孔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他带着满腔的信心到新单位报到之时,却让他深感失望和不安。他心目中天堂般的文化圣地竟然处于半瘫痪状态。当时正值县城西扩,文化大楼拆迁,文化馆业务活动无法开展的艰难时期。于是他果断出面联系,在县电影公司租赁房屋两间,用于临时办公和拓展业务。面对管理松散,各类专业人员缺乏,资金紧缺,各项文化活动举步维艰的现状,他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从小事抓起,从实事干起。没有经费,他身先士卒,带领全馆职工踏冰雪,冒严寒,亲自上门到各乡镇机关和部分县直部门联系承揽、制作用于春节文化活动的彩车、彩门、彩灯等,日积月累地为单位积攒“家底”,进而逐步走出了困境,渡过了难关。与此同时,他开始了内部机制的完善。首先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去管理单位,用制度去约束干部职工,用制度来提高工作效率。在他大刀阔斧的管理下,文化馆工作一改往日懒、散、瘫、庸的工作局面,呈现出了团结紧张、比学赶帮、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各项工作逐渐走向了正规化渠道,也正因为规范化和精细化得管理,华亭文化馆在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中,一跃而被文化部命名晋级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韩愈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狠抓内部建制的同事时,他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引进人才。他深知,文化事业是要靠人去开创,这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于是他向县上建议和争取,引进了具有写作、美术、编剧等专业特长的人才,加强了《汭水》编辑人员力量,重组了编委机构,加大了《汭水》杂志的改版力度。改版后的《汭水》,以内容健康、丰富多彩,题材广泛,装帧考究而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通过《汭水》这个栏目,让华亭走出了关山,走出了平凉,走出了省外。《汭水》也给华亭大地上一些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等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让他们的名字和着关山的浩瀚、汭水的音符源远流长。《汭水》更让我们认识了华亭从古至今的一些历史典故,名人雅士,让关山的神韵千古流芳。
   文化园地《汭水》走向正规后,又开始了他酝酿已久的心愿,成立仪州书画院。这一大胆、超前的思路得到了主管局的支持,并于2011年12月,在飞雪迎春的季节,华亭县仪州书画院在四馆两中心挂牌成立。书画院成立之际,他又将华亭一些德高望重的老画家、书法家吸纳进了书画院工作,其目地就是聚纳广贤,凝聚合力,加强书画院的实力,繁荣本土美术事业,加大内外书画交流,让华亭沉寂多年的艺术家们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仪州书画院的成立,为华亭文化事业又锦上添花,抹上了厚重的的一笔,为弘扬华亭灿烂的文化艺术开了先河,真是功不可没,令人敬佩!
   作为一位文化馆馆长,他深谋远虑,未雨绸缪,思考华亭文化的发展与前景。他想:“华亭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栈道,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博大厚重,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发现、挖掘。”2005年8月,国家发出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号召后,他不失时机地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开展华亭非遗项目的普查,并从中选准华亭曲子戏作为国家级名录项目进行申报。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命名,华亭曲子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曲子戏”是流传于华亭民间的一朵艳丽的奇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已流传百年。在他和全馆同仁们的努力下,”坚持连续8年举办了“唱响华亭”全县春节曲子戏调演活动,使曲子戏得以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发扬。
   他始终认为:“年轻干部就像人身上的血管,假如没有新鲜血液的新陈代谢,血管将堵塞枯竭。”所以,在单位办公条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他抽出两间办公室设为画室,为喜欢美术、书法专业的年轻干部早日成才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他的支持下,年轻人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气氛日渐浓厚,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并在省、市、县均获各类奖项10余次。其中:推荐姬亚宏表演的小戏《徐策跑城》荣获全国戏剧文化奖银奖,同时,华亭县文化馆也因此荣获“第三届全国戏剧文化奖”的优秀组织奖。
   在他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近两年华亭文化活动盛况空前,异常繁荣。每年从元月上旬开始至年底,为了进一步推动县域群众文化事业,有效提升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品位,先后在县人民广场组织举办了第八届“唱响华亭”曲子戏调演;第二届“广场文化月”活动;首届百姓大舞台“皇台酒杯”秦腔大奖赛;庆“八一”鱼水情、建和谐、促发展军民联谊晚会;“诗画关山--山水华亭.美丽家乡.百姓眼中看华亭”系列摄影展;全县首届“文教杯”青年歌手大奖赛;庆“五一”全县“工会杯”首届职工文化联合会会员作品展,庆”国庆”华亭县书协美协首届会员书画展和全县曲子戏传习培训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县域文化活动盛况空前,人人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展现给大家的是一个蓬勃向上的和谐华亭。
   宝剑锋从磨砺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细数花开,点点滴滴都洒满了艰辛,但也有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翻开他近几年艺术上的成就,那个个醒目的荣誉证书、金光灿灿的奖杯诉说着他的付出,令人肃然起敬。2005年,花鸟画作品入选《丝绸之路——甘肃省首届美术书法大奖赛》获(成人组三等奖,同时参赛作品入编《丝绸之路——首届甘肃省书画大赛作品集》。2006年,花鸟画《春潮涌动》入选几年甘肃省文化馆成立50周年书法美术作品展,并编入《几年甘肃省文化馆成立50周年书画作品集》:同时,国画《春华秋实》、《农家景色》、《雪梅双鸡》、《国色天香》被甘肃省文化馆守卫馆藏艺术品。2007年元月,国画《盛世春色》获《第三节“中华名人”全国美术书法作品大展》获一等奖:同年10月,山水画《莲花台盛景》获《首届“中国画、画家乡”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赛》获二等奖。2008年,花鸟画《白梅八哥》入选《崆峒墨韵——平凉市政协书画作品集》:同时作品《关山深处》入编《甘肃当代书画艺术典库》,并担任该书编委会委员。2009年,作品《荷》入编《文化大视野—全国群文系统文艺作品选集》(第十一卷),被评为优秀作品奖。还有很多幅写意国画作品被市、县档案馆收藏,国画写意牡丹被县政协机关作为礼品赠送日本等国外友人。至此,他还被吸收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11年12月当选为平凉市美协副主席和华亭仪州书画院院长,2012年6月当选为华亭县文联副主席和华亭县美协主席。近日,他又被评为华亭县第二届莲花台文艺奖美术类第一名。通过这一串串数字,让我们看到了郑平生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对事业、对艺术的卓尔不群,执着追求下结出的累累硕果,让我看到了华亭大地上一颗闪耀的明星。
   “彩墨流韵抒异彩牡丹王国寄春秋,”愿郑平生的事业如同这流溢的彩墨,在牡丹的绚丽中,绽放出瑰丽的人生!
  
  
   2013年12月26日凌晨1点30分完稿于华亭
  

共 515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牡丹花又名富贵花是花中之王,象征着高贵典雅,王者风范,寓意富贵吉祥,雍容华贵,不愧是国花。作者笔下栩栩如生,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牡丹图”出自华亭有名的画家郑平生之手。全文详细叙述了郑平生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对于学画那份痴迷严谨努力的态度,无论工作生活多么困难,他都坚强面对,战战兢兢认真完成,无论多么忙碌都不会放弃自己的爱好,为以后文化事业打下扎实基础。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仅实现自己的梦想且开拓创新了当地文化艺术事业,成为当地文化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文笔流畅,语言凝练,描写非常细致入微,感情真挚,渗透许多人生哲理,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佳作推荐共赏,感恩老师赐稿!【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08-05 15:15:51
  任何成就都不是凭空而来,需要一定付出才能得到,文章具有感染力,传递正能量,值得学习思考!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08-05 15:17:18
  感恩老师对晓荷社团一如既往的支持,祝工作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