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滑城烟雨

精品 滑城烟雨


作者:当阳山人 举人,3860.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69发表时间:2016-08-08 22:14:26


   这是一片肥沃而平坦的土地。
   这是一片古老而传奇的土地。
   我曾经无数次途经这里,那一望无际的麦田,那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葡萄园,那一座座鳞次栉比的村庄,还有那一块块斑驳陆离的匾额,那一堆堆颓圮的土丘,那一通通风剥雨蚀的石碑,还有那些散落在田地中随处可见的历史碎片……
   我无法做到视而不见,也不能无动于衷。
   二
   这里就是滑国故城了。
   从府店街东向南走过一座小桥,再左转向东直行进入滑城河村,出村北沿碎石小路向前,面前是一道沟壑,对面却有几截高高的土崖,围着一块长靴形的台地。一段土崖中还有一道青砖砌成的拱门,门洞上方嵌刻着一块匾额,似乎还有几个字在努力证明着什么。沿斜坡走过去,近了才能看清那匾额上砖雕的“古滑城”三个字,还有“道光十七年三月立”的落款。这一截截土崖,大概就是滑国故城的城墙了。
   走进低矮的城门,站在空地上四处张望。这里东北和东南环山,西北与沃野相连。小城并不大,三面沟壑环绕,好像天然的半岛,城垣屈曲呈弧形,断断续续的夯土城墙残体时隐时现,绕走一周也就半个小时。这样的地方确实易守难攻,古滑国能够选择这里建立国都,也算是煞费苦心了,只可惜它被偷袭郑国不成的秦军轻而易举地灭掉,不免让人惋惜。
   关于滑国,小国寡民,历史留下来的文献资料并不太多。《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中不经意间提及: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且使遽告于郑。……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史记·郑世家》中也有意无意间提及:
   (郑)穆公元年(前627年)春,秦穆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更败之于崤。
   郑国商人弦高依靠非凡的胆识和智慧挽救了自己的国家,却让可怜无辜的滑国做了替罪羊,国破家亡,钱财人口被劫掠一空。历史就是喜欢开这样的玩笑,给一个贾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却给一个国家留下轻描淡写的悲剧。这不是吝啬,实在是因为滑国的历史太缺少扣人心弦的传奇色彩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了。滑国的灭亡,似乎是宿命的。在那风云激荡、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样的弹丸小国,夹在郑、卫、晋几个诸侯大国之间,虽有关隘可恃,也有沃野可赖,却轻而易举地被大国吞没,不仅仅是缺少左右逢源的生存法则和纯朴而狡黠的生存智慧。有人将滑国的灭亡归咎于君民集体无防范意识,不懂得“不可与虎狼之师为伴”的道理,若单纯从这一件事来看这种说法倒也中肯。
   古滑国是这片土地留下来的最早记忆,早已消亡在历史深处,似乎有些苍凉。但国破山河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依然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匆匆过客。近三千年来,那条从嵩山深处流下来的休水河依然绵延着悠悠古韵,那座扼控南北的轩辕关依然留存着凝重而鲜活的记忆。我没有仔细深究过,却依稀记得这片古老而传奇的土地不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在波谲云诡的历史舞台一次次粉墨登场。这里,留有大禹治水的痕迹。这里,商汤“桑林祷雨”的远古风韵还在汤王庙前延续。这里,天纵奇才的周灵王太子子晋演绎了“控鹤升仙”的神话。这里,纵横捭阖的苏秦留下了身佩六国相印的辉煌和“锥刺骨”的励志故事。这里,被称为“亳丘子”的西晋植物学家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南方草木状》。这里,有汉代理财家桑弘羊的故里和葬地。这里,诞生了名高千古的大唐高僧——玄奘。这里,还诞生了元代刚正廉洁的监察御史程震,大唐诗人宰相武元衡,清末“中州才子”杨源懋等等。
   一片苍茫,笼罩着历史的烟云;一派沧桑,积淀着岁月的凝重。这就是传说中的滑国故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如今这里已是沃野千顷,麦浪滚滚,还有让人津津乐道的唐僧寺葡萄,小相野菊以及鲜活的狮舞文化、剪纸、书画等。
   三
   几个老人坐在村头的石凳上,彼此交谈着有趣的话题,偶尔谑笑几句。带孩子的年轻女人从大门口张望,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不知是喜笑孩子的可爱,还是听了老人们的谈话而觉得好笑。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草地上啄食,一只雄鸡忽然拍打翅膀啼鸣一声,响应它的却是一头老黄牛不慌不忙的哞叫。天空中传来几声布谷鸟的鸣叫,似乎在吟唱一曲悠扬而高亢的田园牧歌。
   我从村子里走出来,沟谷壁立的田间地头常常露出一些古老的砖瓦碎片,于不经意间就能看到许多历史遗留下的残滓,真的让我震撼无语。忽然看那不远处的田地上有一座土台,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缥缈迷离,便好奇地询问身边的一位老人。那老人从田地里拣起一块碎瓦片,正在仔细端详着。原来他是附近的退休老教师,闲暇的时候常来这里看看。据老人说这里就是古滑城观测天象的烟雨台,晨曦或晚暮时分常会有烟雾缭绕,站在这里侧耳倾听,依稀有簌簌的落雨声。我无法静下心来,只能听他兴致勃勃地吟唱:
   荒闉草木苍狐卧,野寺楼台白雉飞。
   涧水不知留往事,林花空自作芳菲。
   ……
   这时候正是薄暮时分,回望滑城,淡淡暮霭中只见沃野田畴,绿树红墙,峰峦沟壑,耕夫牧人,三三两两。烟雨台似乎是用那霏霏的烟雨稀释着历史的伤痛,又像在用这种独特的景观吸引后人的凭吊和纪念,我的思绪也如那烟雨低处蓬勃的绿意,恣意地蔓延。不知不觉中我不再着急赶路,放缓脚步,静静地欣赏这里若有似无的烟雨奇观,默默地感悟丰厚的历史内涵。
   从烟雨台经过,一条田塍直通向207国道,两边的杨树枝叶婆娑,夕阳的余晖透过来,映出半边幽暗的阴影。空气里散发着青草的气味和成熟麦穗的馨香,一阵风里还夹杂着瓜果的甜香。眼前蜿蜒的盘山公路犹如一条飘带,从云雾缭绕的山顶飞落下来。驱车曲折而上,有如腾云驾雾,很快跃上了鹅岭口。站在悬崖上,耳边的山风忽而如泣如诉,喃喃自语;忽而兴致盎然,高声哨叫。山下苍茫一片,那些村庄房舍,麦田绿树,还有那些尘封的历史,全都笼罩在淡淡的暮霭之中,若隐若现,如真如幻。更远处天和地的连接处,好像谁用画笔浓墨重彩的一撇,那是伊洛河畔绵延的邙岭。
   好一幅江山烟雨图!
   四
   春花秋月,风刀霜剑,历史在这里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温馨与痛苦,坚挺与剥蚀。那个古滑国,那片烟雨楼遗址,以及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不过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雾深深,雨濛濛,多少楼台烟雨中。关于这片土地或香艳或血腥的记忆,似乎也都无关紧要了。对于如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今天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共 26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标题用“烟雨”二字,概括了作者笔下景物的特点。文章开篇,用排比段落,赞颂了作者要描写的这片土地,表达了作者的深挚情感。接着,文章重点讲述了滑国的历史故事,揭示出了其沧桑的历史。讲述了这里出现的历史名人,让人更加感受到了滑国故土曾经的悲沧历史。然后,文章写滑国土地的现在,写了这里人的悠闲自在,谢了这里的自然美景,古今对比,给人的何止是感慨?文章结尾,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该文写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在对比中自然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编辑:春雨阳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81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8-09 00:00:40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滑国历史有了清楚具体的了解,特别是作者描写的滑国土地上今天的百姓生活的状况,让我们与古代比较,不得不感叹我们今天的时代真好。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