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微型小说 >> 【东北】老葛头儿(小小说)

编辑推荐 【东北】老葛头儿(小小说)


作者:五岳樵夫 布衣,27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57发表时间:2016-08-09 15:41:40

老葛头儿走了,就葬在村头的土岗上,孤零零的坟头上压着几张黄纸,风一吹过,黄纸“呼啦、呼啦”的抖动着。一只大黄狗守着坟头儿,不时发出呜咽般的哀嚎,撵也撵不走。
   七十年代初,县人武部来了两个头头儿,把他安置到村里,就再也没见有什么人来看过他。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是哪里人,只知道他是个当过兵的人。刚来的时候,生产队长看他拖着一条跛腿,照顾他,让他放牲口,老葛头也不言语,整天抱着个鞭子跟在牛羊屁股的后面,偶尔吆喝一句,听那口音,说他是山东人还不完全像,说是东北人还感觉差那么一截儿。调皮的孩子们见他一瘸一拐走路的样子,就围在他的前后乱转学他的样子,老葛总是扬起手里的鞭子做着要打人的样子,孩子们“哄”地跑散开了,嘴里总要说上一句:“哼,想当年——”也就没了下文。
   话传到大人的耳朵里,人们猜想老葛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也就很想知道“想当年”的故事,有好奇的人凑上前去问。问急了,老葛头涨红了脸:“想当年,我,”随即又摇了摇头,像泄了气的皮球,任凭怎么追问,老葛就是一言不发。见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人们也就淡忘了,以为老葛只是吹牛,于是老葛就空落下个“想当年”的名号。
   每当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老葛还是会说上一句——唉,想当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别人听的。对于人们的嘲弄和打趣,老葛也不以为然。
   九十年代初期,村里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是专门从省城跑来找老葛的。见了老葛,老者毕恭毕敬地打个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人们只看见老葛蠕动着嘴唇,没有听见老葛说什么,老葛倒像个受了委屈的小孩子,和来人紧紧相拥在一起。那天,老葛家的灯亮了一夜。看老者那气派和举止怎么看都像有些来头儿。压在人们心里多年的好奇心又被勾了起来,私下里嘀咕,说不准这个老葛还真有些“想当年”的故事。自打老葛进了这个村子,也没见有生人迈进他的家门,凭空冒出这么个神秘人物来,人们猜测老葛的机会来了。可来人走后,就像一块石头扔进了水面,激起一阵浪花,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晚年的老葛头儿,腿脚越发不灵便了,常常独自坐在门前的条石上,缠着布条的拐杖戳在身后的墙根处,,默默地凝望着远处的群山,仿佛一座雕像定格在那里,一坐就是一个下午。一条大黄狗趴卧在身侧,偶尔张开两只浑浊的眼睛,朝周围瞧上两眼,然后又慵懒的把嘴巴抵在地上,合上了眼睛。没人的时候,老葛头还会念叨一句“想当年,唉!”。像是对自己,又像是说给大黄狗听。
   老葛头儿死后,在他贴身的口袋里,人们发现了一个满是油渍的烟口袋,里面抖落出六枚闪着金光的牌牌,有抗日战争和平津战役的军功章和纪念章,还有抗美援朝的,在他的骨灰里发现一枚炮弹皮。有人说,老葛当兵时是个干部,战场上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更有人说得神乎其神,据说是一次老葛喝得烂醉说漏了嘴,听老葛亲口说是朝鲜战场上遣送回来的战俘。而村子里的人还没有听他讲过一个完整的想当年的故事。
   老葛的身世也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共 12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走进五岳樵夫《老葛头儿》的文字中,这是一篇值得仔细品味,细心揣摩,故事背后有故事的一篇佳作。小说开篇就以倒叙的创作手法,将故事的结局抖了出来。然而对这个看似平常,但却有着不凡经历老葛头以这样一个结局来走完他的人生,让读者心底不仅涌动着怜悯,同情,更多的是不解。作者通过巧妙的设计,证明了老葛头不仅是一位老军人更是一位老革命的身份。而让一位身经百战的老人就这样孤独,平淡的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一个对生命的不仁,对人性的不尊,更是对一位革命者的不敬。文中更为深刻的是那唯有他的大黄狗对他恪守着忠诚,心存着感念。-----令人深思。感谢赐稿!推荐欣赏!【东北风情编辑:朱暖】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朱暖        2016-08-09 15:43:53
  很久未见五樵老师,特精彩的小说,很有嚼头。欣赏!
2 楼        文友:闾凌宜人        2016-10-18 06:32:30
  留下悬念,回味历史!
写作,我的最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