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季节如歌(散文)

精品 【丁香】季节如歌(散文)


作者:烟雨遥 秀才,2290.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72发表时间:2016-08-14 18:30:42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在浩如烟海的吟咏春天的诗词中,我最钟情于秦观的这首《行香子》,寥寥数语,乡村里桃李争艳,莺飞蝶舞的生机勃勃的场景便如诗如画地勾勒出来了。城市的春天略显单薄,像精雕细刻的工艺品,些微的不动声色。乡村的春天要明显、浓烈、热情、酣畅淋漓得多,大自然任意地挥毫泼墨,天然去雕饰。
   北方的春习惯于姗姗来迟。唯有在晶莹的冰雪的千呼万唤中,才从一片银白中破茧而出。春风一接到春的指令,踏着激昂的旋律,迫不及待闪亮登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广袤的大地。她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深藏不露,瞬间化腐朽为神奇。她穿过红尘雾霭,携几许远古诗韵,摇曳生姿,扑面而来。
   她用手轻轻一摇,风铃清清脆脆的响了,河水梦一般的潺潺流淌 ;她用手一指桃树,桃花就开了,开得热热闹闹,她挥一挥衣袖,顷刻间姹紫嫣红。她回眸一笑,风情万种,惹得鸟啼清亮,柳絮飘飞在云烟深处。春天的枝头盎然生机,随意涂抹一片清音幽韵,如梦幻空灵,回味悠长。那满眼郁郁葱葱的绿呀,泼辣张扬,无边无际,直铺到云端,那是春的献礼!
   春来了。在人们望眼欲穿的期盼中穿着盛装,风姿绰约地走来了。带着希望,带着生机,带着明媚和灵动。那蜂飞蝶舞,草动虫鸣,那风过屋檐,雨落空林,泻出一曲梦幻的旋律,婉如天籁之音。
   那五光十色如梦幻般的春啊!杨柳在与河水的呓语声中沉醉,在流光掠影中袅袅娜娜,勾勒出一个明媚的春天,顷刻间,女孩子多情的眼眸,顾盼生辉。
   春来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风柔和而煦暖,天女也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大方的把花篮里的花一股脑倾倒出来。五颜六色的野花便你争我赶,谁也不服谁,努力地开在了大地上,交错着,明亮着,别致着,在春风里摇曳。倔强的蒲公英,素雅的苦菜花,像情窦初开的少女,把绵绵密密的心事悄悄藏进嫩黄的蕊中,羞涩、清新、暗香袭人,惹来蜂儿、蝶儿痴迷沉醉,忘了回家的路。
   春来了。小草伸展着苗条的腰身,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青草香。放牧的老人赶着牛羊奔向田野,那大片的绿刚一进入视线,牛羊便狂奔起来,山坡上,小河边,立刻热闹起来,漫山遍野碧草青草,不知道该吃哪块儿才好,这儿拱拱,那儿嗅嗅,恨不得多长几个嘴巴。老人们坐在向阳的土坡,半眯着眼看着它们津津有味地吃着,肆无忌惮地撒欢,手里的小收音机瓢出单田芳的《白眉大侠》。
   春来了。沉睡的大地在草儿的拱土声中醒来了,揉揉惺忪的睡眼,收拾好心情,去赴春天的盛会。男人们弯着腰在清理田间的残枝败叶,准备春耕。他们把农家粪一车车拉到地里,一锹锹均匀地扬开,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他们偶尔直起腰轻轻地捶打几下,然后一手拄着农具,一手遮在额头望向远方,阳光下的土地涌动着无边的热情,绿柳如烟,诉说春的呓语。女人们在院子里泛出一块地,用塑料布蒙上,育稻苗,顺带着种些水灵灵,嫩生生的小白菜、水萝卜、生菜等时鲜的小菜,滋润丰盈春天的餐桌。
   春来了。蜿蜒曲折的辽河水,在春风的催促声中醒来了,像一条流动的玉带,穿过田野,春水荡漾,绿波悠悠。她含情脉脉的注视着,她在看什么呢?远处三五成群的女人和孩子提着篮子在挖野菜,一会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肆意地开怀大笑,一会像发现什么新大陆似的,聚精会神地挖。春风吹拂她们的头发,飘起衣角,这情景是不是李白诗里所写的“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春来了。大公鸡在冬季冻得干瘪失去了血色的鸡冠都日益丰满红润起来,有事没事跃上墙头,表演一个金鸡独立,惹来母鸡无限崇拜的多情目光。一个个滚瓜溜圆的身材兀自地起舞翩翩,争相献媚,唯恐失了恩宠,一改冬日里在窗台下瑟瑟发抖的寒酸相。
   春来了。男孩子们拎着弹弓,支棱着耳朵在树林里穿梭、寻找,健步如飞,惊扰了呢喃紫燕的春梦,懊恼地飞走了。身上、头发上挂满了柳絮,汗水顺着沾满尘土的脸庞淌了下来,一道黑一道白,滑稽极了。芦苇荡里,偶有野鸡被脚步声惊起,像离弦的箭一飞冲天,孩子们撒腿就追,但野鸡转而无踪,留下顽皮的孩子怅然若失,怏怏不快地踢着脚下的土块。
   春来了,天地生动起来了。山如黛,水如烟,柳含翠,人似玉,就连天空都清澈辽阔起来了。所有的声音骚动起来,像清新明快的歌谣在天地间浅吟低唱。
   春,真的来了。
  
   二
   当时光不知不觉沿着二十四节气的驿站且歌且行至立夏时,南方已经进入“绿树阴浓夏日长”的季节,而北方才“百般红紫斗芳菲”,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谷雨之后,花儿在孕育了足足一个漫长的春季之后,才竞相开放。桃花艳,李花浓,杏花茂盛,樱花绚烂,苹果花清新,一树树繁华似锦,点染了一段春深夏浅的唯美时光。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立夏。在立夏这一天,帝王会亲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隆重的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着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迎夏仪式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各地也有不同的饮食和习俗。
   俗语说:立夏鹅毛住。当立夏迈着细碎轻盈的步子,抬起纤纤素手轻叩深春的门环时,北方肆意横行的风沙像被施了魔法一样,顿时收敛了戾气,不再苦苦纠缠,日益乖巧柔顺起来。阳光逐渐耀眼,万物进入生长的最佳状态,田园穿上绿色的衣裙,在陶渊明、王维、范成大的诗里翩翩起舞,惹得世人心向往之。天地间蓬勃而葱茏,那绿像顽皮孩子打翻的染料桶,一层层肆意地漫溢出来,浅绿、深绿、墨绿,绿得酣畅淋漓,无边无际。
   天气不冷不热,刚刚好,半大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穿上了短袖,将他们的朝气和激情赤裸裸地呈现在阳光下。女人们也把厚重的衣物洗好,晒干,一丝不苟地折叠起来,束之高阁,然后将五颜六色的衣裙拿出来,丝袜、短裙,展示她们的青春和骄傲。
   雪小禅在《节气二十四贴》里写道:立夏之后,裙子穿起来,扑啦啦地飞,白日放歌,长夜纵酒。大排档开始火热。光着膀子撸串,吃吃小龙虾、喝啤酒……爱极了她的文字,连最世俗、最日常的场景在她的笔下都那么的玲珑有致,妩媚妖娆,不一样的烟火味道让人痴迷。
   立夏之前,南飞的候鸟们飞过关山重重,陆续飞回北方,虽然姗姗来迟,终究也是义无反顾,守着一成不变的承诺。燕子不慌不忙地修建它们的小家,燕尾如剪,剪出了初夏绚烂灵动的图画,剪出了大自然和谐安宁的乐章。据说布谷鸟是受了凤凰的指派,所以兢兢业业,日夜不知疲倦地啼叫催耕,以至于唇裂血出。
   《礼记·月令》中说: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且不说拉拉蛄是否在立夏时节开始放开喉咙歌唱,蚯蚓是否出来松土,也不说王瓜是否结果,苦菜倒是长势葳蕤,素面朝天。泥土中的小生命们被一股不知明的力量唤醒,争先恐后地奔着这个温暖明媚的初夏而来。“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夏就是如此的惊艳,如此的生机勃勃。
   田野里,玉米苗悄悄探出了头,稻苗也离开了蒙着塑料外衣的稻床,扑进了稻池的怀抱,贪婪地吮吸着阳光雨露,自由地呼吸着空气和轻风。花生、谷子、高粱、大豆、青菜也像听到了冲锋的集结号,一股脑地拱出地面,给本来就热闹的季节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牛羊看见拱土而出的青苗,不禁垂涎三尺,趁主人抽烟的空当,刚要凑到近前偷吃几口,被及时发现的放牧老汉一鞭子抽在嘴巴上,疼得打了一个激灵,掉头就跑。老汉收回鞭子,一手掐着腰,一手将小半截烟屁股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了一脚,忿忿地说:“再敢祸害人,看我不抽烂你的嘴。”那些牛羊低着头,像犯了错误的孩子斜着眼看着它的主人,灰溜溜地躲在同伴的身后。
   如果说春是豆蔻梢头的小姑娘,羞涩娇俏,那么立夏就是明艳动人的待嫁女子,只需浅吟轻唱,柔柔的一个媚眼,便会将这世间的冷漠全部融化,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憧憬。可惜的是我既无绝世才情吟咏其一分韵致,也无神来之笔描摹出三分姿态,唯寥寥数笔以尽欣喜之情。
   立夏还年轻,有一肚子的热烈和赤子之心。这样的时节,又怎忍心辜负?
  
   三
   “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齐已《立秋日》
   倍受夏日的酷热折磨之后,对于立秋“一枕新凉一扇风”的期盼便越发热切起来。时序流转,季节的脚步毛毛躁躁穿过夏天芜杂茂密的庭院,一踏进秋的门槛,看到梧桐的第一片落叶划出四季更替的轨迹时,一下子就变得小心翼翼,多愁善感起来。那些张狂和躁动在光阴的淬炼中褪去,诗情画意就在秋的眉眼里生动起来,一颦一笑间,将流年暗中偷换。
   少年时喜欢春的明媚,阳气蓬勃,繁华似锦,也喜欢夏的热烈,绚烂斑斓,咄咄逼人,而如今却渐渐爱上了秋的稳重含蓄,宁静淡泊和不动声色。
   诗词里的秋天多半是清冷、萧瑟、寂静、寥阔,总有那么一丝丝悲凉的味道和惆怅萦怀:“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无边落木萧萧下”“天阶夜色凉如水”。当然,更有“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霄”的豁达和蓬勃的诗情。
   罗兰说,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阳光一旦被立秋的指尖抚过,立即收敛了暴烈和炽热,变得温柔许多。褪去了春的轻佻,夏的轻率,秋越发的一尘不染,无论是孤藤老树昏鸦的意境,还是闲云野鹤的闲适,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气韵。秋风瑟瑟,枫叶丹丹,秋蝉默默,秋雨沙沙,叶子深知自己落叶归根的宿命,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将一腔热血化作春泥,进入下一个时序轮回。
   秋是宁静、安谧、成熟的,是饱经风霜的沉着和冷静,是处变不惊,宠辱皆忘的淡然,是生命历尽千帆的沉淀。“风翻白浪花千片,雁字青天字一行”。那秋日的天空悠远辽阔,大地安若处子,诗在画中生,画在诗里寻,那人呢,是不连思绪都飘忽轻灵起来,多了些许风烟俱静的味道?
   秋是婚配的女子。从年少轻狂,偏执和任性脱胎换骨,变成了她始料不及的模样。她优雅,不失妩媚天真;她端庄,却不乏率真浪漫;她素面朝天,依旧万种风情;她知性,亦多愁善感。那是时光赠阅的从容和清淡,不急不缓,不慌不忙。
   秋风清,秋月明。那风一旦沾染了秋的气息,便清爽温婉,干干净净,那是秋如兰的气息。吹落了花,吹红了叶,吹熟了庄稼,也吹老了岁月,却将生命之美沉淀在岁月的褶皱里,因为不再追逐浮华和赞誉,更加意蕴甘醇。那月从远古走来,摇曳的诗情与秋狭路相逢,便使出浑身解数,婉约皎洁,明明媚媚,那是秋清澈的眸子,她深情地审视着季节的轮转,在一轮轮草木的枯萎中,守着季节变幻的诺言。那云飘忽不定,体态轻盈,在秋高气爽中,吟一曲云水谣,那是秋曼妙的霓裳。于是秋风里,有人独对幽轩赋诗:秋色苍茫人欲醉;秋月下,有人轻敛蛾眉驻足观望:雁过秋空夜正央。
   秋是黄昏的颜色,繁华演尽酿一壶佳酿熏红脸庞;秋是沉思的表情,将陈年往事梳理成记忆清晰的脉络;秋是依恋的气息,每一片落叶都是不舍的情话绵绵不绝;秋是想念的思绪,那远方的身影可曾还是初见的模样?
   立秋来了,在诗意中徜徉清欢,于是万千心事有了托付,长长的岁月流淌出天籁之音,那是秋的吟唱。
  
   四
   小时候,孩子们都喜欢住姥家,我也不例外。确切点说,我喜欢住的是舅舅家。妈兄弟姐妹七个,她最小,姥爷早逝,俗话说,长兄为父,是舅舅将她养大成人,所以舅舅不仅仅是舅舅,他还是姥爷。舅舅浓眉大眼,肩宽背阔,对我们特别好,没上学之前,我像姨家的哥哥姐姐小时候一样,一年中的多半光景都是在舅舅家度过的。
   东北四季分明,春如画,夏似火,秋若诗,冬胜酒。而最有特点的莫过于冬天。每年秋收之后,将玉米全部装进玉米楼里,舅舅就开始找人挖菜窖,几家男人一起搭伙,轮流挖。上冻之前,要把园子里的青菜收好储存起来,能放窖里的放窖里,能晒干的晒干。
   然后就是积酸菜。酸菜是东北人血脉里越发酵越脆爽的天性,是东北人舌尖上越咀嚼越有味道的乡愁。每年的冬天,从冰冷的泛着冰碴的缸里捞出一盆酸菜,切细,小火咕嘟嘟一炖,鲜溜溜,酸爽爽,香喷喷,那是东北人无论走到哪都心心念念的美味。
   一切准备好之后,舅舅就套着毛驴车,把我接去。我当然是欢天喜地了,舅舅家孩子多,表哥表姐一大帮,别提多热闹了。
   入冬前,舅舅带着我和哥哥姐姐们糊窗缝。窗户纸是要糊在外面的,最好是牛皮纸,抗风、结实。冬天来了,滴水成冰。舅舅和舅妈没有闲着的时候,他们还要编炕席和茓子换点零花钱。舅舅把秫秸一根根破开,表哥用刀刮掉瓤,劈成篾子,舅妈在炕稍编。姥姥坐在炕头一针一线纳鞋底,给孩子们做鞋,姥姥的手巧,做出来的鞋舒适,精巧,女孩子的鞋还会绣上五颜六色的花和蝴蝶。我们有时候在旁边捣乱,把她的鞋样子藏起来,姥姥就拿着锥子照我们屁股上比划,我们一溜烟跑出去,背起花篓开始拣粪,拣满后倒进后院的粪池里。

共 649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完烟雨遥的这篇《季节如歌》,从春天到冬天的细致临摹,在每个季节中,感受到不同的美,万物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作者的文笔娴熟,语言生动,把读者带到每一个他精心编制的场景之中,词语的优美,从中体会到对人生的热爱之情。这篇散文给人以丰富的大餐的享受,值得细细品味,谢谢烟雨遥赐稿丁香,推荐阅读,祝愿佳作更多。【丁香编辑:秋起飘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816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秦戈尔        2016-08-14 19:45:50
  很散,很美,很丰富,有生活气息,难得佳作。学习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