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突出语文课程内容,强化语言表达训练(随笔)

编辑推荐 【江南】突出语文课程内容,强化语言表达训练(随笔) ——再读吴忠豪老师《语文,路在何方》有感


作者:贝之纯 举人,345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72发表时间:2016-08-14 23:14:14

清张潮在《幽梦影》里曾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意思是,同一本书,读一遍和读第二、三遍的理解深浅不同,少年时读和老年时读收获的多少不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典只有在反复阅读回味中,方可领悟其中真意。于是,我再次阅读吴老师《语文,路在何方》,并回归本职,摆正位置,从小学语文老师的角度去深思细悟,又写下一篇自己的感受与看法。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极为普遍,关于它的核心功能,吴老师说,在于能够轻车熟路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但现实中,我们的语文教育与语文核心功能不相一致。不少语文老师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反而对语文本体技能讲的不多,这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诉求极不对称,语文课程不能对接现实社会对本课程的诉求。
   当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主要有五点。
   1.大多数小学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课
   小学语文教育,是语言课程的启蒙阶段,对学生语言过关起着根基性作用,应该更注重引导学生接受语言教育。然而当前,不少小学语文教育都是在上文学课。语言课与文学课的区别就在于,前者重在语言应用与语文表达,而后者注重课文审美与欣赏。吴老师提出,我们的语文课在小学阶段,应该牢牢地把握它是一个基础的语言课程,是母语学习的课程。而人文素养的提高即文学课是中学、高中甚至大学课程的工作。故让孩子们语言过关,才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工作,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2.一些语文老师没有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
   教“课文”只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教“语文”则是以课文作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吴老师列举的香港老师与大陆老师同上《毕加索与和平鸽》的课文例子,就很让人深思。
   大陆老师的教学形态重在研究人物性格与作者态度,诸如小孙子如何可爱活泼,德国士兵如何残暴,最后孩子们带着对法西斯的满腔仇恨走出教室。而香港老师却另辟蹊径,课内十分钟,让孩子们自学文本,讨论毕加索与和平鸽的关系,然后小组合作读课文,哪些字词不认识,小组合作解决。接着老师教孩子画人物动作流程图,把课文写小孙子动作的词语画出来,依次填写在人物流程图里。然后让孩子再读课文,感受哪些词语把小孙子这五个动作写得很充实、很生动。之后,让学生练习人物动作流程图的画法。它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课文为范例,从而教学生人物动作的写作方法。
   大陆老师与香港老师的差异之处就在于,人家是在用课文传授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一篇课文传授一种语文本体方法。而我们的老师则是简单地教授一篇篇课文,很少涉及语文技能。况且吴老师还说,这种分析课文是没有边际的。人各个阶段读书感受大不相同,让年幼的学生领悟成年人的“感悟”,不仅会偃苗助长,更容易摧残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做,不是生本课堂,不是以学生为本,因为学生始终是被动的,被动地听老师灌输,被动地感悟老师的“感悟”……
   3.语文老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内容的制定者
   吴老师提出,面对同样的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向学生传授的课程内容却截然不同。因为我们的语文老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内容的制定者。如果教学课程内容任由老师来选择确定,那么教学必然无序混乱,语文课程必然效率不高。难怪有人说,中国老师到日本教语文容易,而日本老师到中国教语文却不易。造成这种难易的原因就在于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日本《国语》课程内容趋于结构化,故老师一教,学生就懂。而我国语文课程的内容,是老师自己选择。比如同一篇课文,A老师、B老师讲的课程内容也就是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有的重理解、研究人文情感感悟,有的重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有的……
   教什么是由老师来选择、确定,这样就造成了教学的无序、混乱,是语文课程长期效率不高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4.语文教学公开课大都是讲给老师听的
   平常在讲语文公开课时,我们衡量一位老师讲课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讲课是否精彩,是否挖掘到听课老师自己意想不到的方面,能让听课老师听后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讲的课便是有深度、有新意、有水平。
   吴老师说,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出来的。事实上,我们已经在这个误区中盘旋了好多年。诚然,老师为讲好一篇课文,翻教参、查词典、搜百度、写教案,深挖细研,“上下求索”,只为课讲得内涵深、外延广,能充分彰显自己的才华,而没有顾及学生的接受度。一整堂下来,教师讲得酣畅淋漓、口干舌燥,几乎占去三分之二的时间,而学生却没有多少时间用来消化与练习。这其实就是典型地本末倒置。只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主要看学生有多少收获,看他学到了什么,这才是一堂语文课的价值所在,这样语文教学成效才有可能提高。
   5.一些语文老师不能将工作当成事业做
   工作只是解决温饱的工具与生存方式而已,而事业则是心灵的梦想与人生追求。现在一些小学语文老师都是抱着一种为工作而工作的态度,缺乏激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久而久之,教学授课便由最先的主动变为被动。还有一些老师误以为小学教材知识点简单,自己都会就能教好,不愿意在教研上深钻细研,不能在教学实践中探寻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力、理解力、记忆力的途径和办法,导致教学办法老套,教学成效不高。
   语文教学作为我国母语课程,让学生语文能力过关,尽快构思科学的、有序的语文课程内容,教研工作者责任重大,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那么,小学语文应该怎么教呢?
   一、语文课最重要的根本——让学生语言过关。
   吴老师在书中指出,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语言不过关。本科生、甚至硕士生的论文,语言不通的不在少数。
   我国古代蒙童时期的语文教育重视的是多读多背,此举很明显高度重视语言积累训练。而现代语文教育,许多老师采取“分析讲解式”或“感悟式”教学,追求的是对文本背后思想情感的深层感悟和人文精神的审美体验。传统语文教育阅读经典只要求“初识大意”,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而现代白话文教学以深层涵义“理解”为重点的语文训练,相比“积累”为重点的传统语文训练要失败得多,不注重学生语言积累和表达练习,自然导致了学生语言不过关。
   学生如果语言能力都不过关,长此以往,传承优良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也成了一句“空头支票”。所以,小学语文课最重要的根本就是让学生语言过关。
   二、语文课教什么——以语文课程内容为主
   吴老师说,现代语文课程的一大问题,便是混淆了“课
   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是相对稳定的。如汉语拼音、标点符号、3000个常用汉字;查字典、查资料的方法,阅读文章圈点批注的方法;记叙描写的方法,文章结构方法,以及为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展开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等。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而教材内容用简单的话来说,是不稳定的,可以代替的,就是指“用什么来教”。很可惜,当下很多老师因为语文课本只提供教材内容,故课程内容全凭教师的个人经验去摸索,于是才颠倒本末,把语文教材内容当成语文课程内容,老师把大量时间放在课文思想内容的解读上,最终语文课上完,学生脑里留下的多是教材内容,而并非语文痕迹。
   吴老师在书中举例,于永正老师教授《月光曲》的课程内容就很实用。于老师抓住的重点是事物的联想。它分为四部曲:第一步,在学生把课文读一读后,把哪些是事物的描写,哪些是联想的描写的句子划出来。第二步,他把划出的联想句子去掉,让学生再读一读这个文章,感觉去掉联想以后文章怎么样?学生自然能感觉到缺了联想只写事物,这篇文章就失去了99%的美,加上联想,文章自然生动灵活。第三步,他另外拿出一篇文章,让学生去辨认哪些是事物描写,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迁移。第四步,于老师拿出一篇没有联想的文章,让学生把这篇文章改得生动文采。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自然对事物和联想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掌握了这种写作方法。
   从中可以看出,语文教什么的问题,答案是应以课程内容为主。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二是学习语言知识,三是传授学习方法,四是训练语文能力。当然,课文的思想内容也要理解,但是在学习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的过程中渗透进去,在有感清的朗读过程中潜移默化。
   三、小学语文课程的形态重构——在强化表达训练上下功夫
   吴老师在书中阐述,要想使中国语文教学有实质性的推进和突破,就必须重构小学语文课程形态。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二是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三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四是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语文本身是一种文化,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构成的核心要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把宝贵的时间都耗费在课文的思想内容的解读上,就会导致学生学的知识不会运用,技能训练不到位,学生成绩降低,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的着力点还是应该放在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表达上。
   站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线小学老师,怎样践行语文教育新理念,运用课文实施语文训练,通过认真阅读《语文,路在何方》,我理解主要应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一)依据课文合理开发课程内容
   一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教师要非常明确。因为现在每一篇课文除了生字新词,其他应该教什么,课程内容是不清晰的。如《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除了生字新词的教学之外,教师如果能将教学目标指向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这就合理地开发了语文课程内容。
   再如《称赞》这篇课文,除了应让学生懂得称赞别人这个道理外,通过互换刺猬和小獾的话语的活动,让学生理解称赞他人要恰如其分之后,又让几位同学朗读刺猬和小獾的话,让学生思考对朗读好的同学怎样称赞,朗读不怎么好的同学怎么称赞,评价谁的称赞最合适。让学生在理解和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得体地称赞他人。简而言之,语文课程内容的开发,要瞄准语言知识、语文方法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二)依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选择课程内容
   通常来讲,一篇课文里的可选课程内容有很多,教师要
   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去筛选。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教的内容往往太多、太散,教师解读文本时认为应该面面俱到,便只求教过,不求教会。如《桥》这篇文章,可教授的知识点很多,有的老师认为课文中的对比描写是教授重点,还有的老师认为这篇文章是层层推进,逐渐揭示老支书高大的形象……如果面面俱到,便只能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
   古语所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故,老师备课时应该学会舍弃。这篇课文可围绕“结尾揭开悬念”这个知识点设计教学过程:如果前面点出他们是父子关系行不行,也可以,但没有悬念感。让学生认识到课文最后揭开悬念,能增强文章吸引力。老师另选一篇一开始就交代结果的文章,让学生模仿课文修改,改了以后有什么效果?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这一写作方法。围绕一个学生生疏的点去教授,从教过升华到教会比面面俱到要有效得多。
   (三)依据认知规律有效设计教学流程。
   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教学流程应该遵循“认识领会——实践运用——反思总结”的过程。课文语言学习,首先是要理解、积累,然后最重要的便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我们的语文课一大悲哀就是花在词语理解上的时间不少,但在尝试应用上的时间却少得可怜。故,学生学到的是消极词汇,能理解却不会运用。
   如果教师以运用语言为目标去设计教学流程,那么每篇课文教学,都应该将尝试运用课文语言这个环节融入到教学之中。这样方能促进学生消极语汇向积极语汇的转化,学生的积极词汇量增加了,语言的质量能不提高么?
   (四)在阅读教学中强化语言表达训练
   语文训练讲求理解、积累、表达三种维度。这三种维度对语文训练整体框架有着积极的意义。理解感悟是第一个维度。应该有三个路向:一是通过文字符号理解文本旨意,即课文“说什么”;二是理解文本的表达形式,即课文“怎么说”;三是语文课上经常引导学生讨论“怎么写。”积累语言是第二个维度,即语言的输入。语言输入的内容、数量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和速度。表达训练是第三个维度。“理解”是前提,“积累”是基础,而“表达”是最终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将语文训练融入到课堂,必须依据儿童认识水平和语言学习规律来平衡各年龄段训练重点。既然以“语言表达”为重点,这就要求表达的训练不能仅仅限于口语交际和习作,而应该渗透到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这样方才有效。

共 627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性文章,充满真知灼见。在教学之中,语文可谓是真正的各科之母,学好语文,也应该是每一位学生的必要功课。但是,由于语文教学注重平实点滴积累,知识点多而零散,分数提高慢等导致现在的很多家长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而且一些语文老师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语文教育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再读吴忠豪老师所著《语文,路在何方》,讲述小学语文教育中常见的五个问题,并由此极有针对性地提出小学语文应该怎么教的诸多解决方法,实践创新,从教科文转变成教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真正做到突出语文课程内容,强化语言表达训练。最后,是作者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感悟与承诺。整篇文章对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鞭辟入里,论证充分,一篇值得所有语文老师借鉴的教程式文章。欣赏佳作,倾情推荐。【编辑:随风逐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随风逐梦        2016-08-15 12:14:34
  一篇值得所有语文老师借鉴的教程式文章,也是一篇值得中小学生们好好感悟其中学习方法的佳作。点赞~
落花谱锦瑟,馨墨描相思。
2 楼        文友:随风逐梦        2016-08-15 12:15:18
  才知道小贝老师真的是老师~欣赏问好,编按不当之处还请海涵。
落花谱锦瑟,馨墨描相思。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