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书屋·评论系列】《长夜》漫漫何时休

精品 【书屋·评论系列】《长夜》漫漫何时休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44发表时间:2016-08-29 08:40:36

《长夜》是书屋同题《黑夜》中,颇有新意的作品。说这部作品有新意,是因为作者突破了常规的写作构思,采用了人们意想不到的一个视角。由于视角的改变,使得全篇有了一种很别致的画面。
   究竟是怎样的视角,才使得琴声悠扬的《长夜》,勾画出了别开生面的格局?请随我打开作品的开篇……
   “轰”的一声巨响,我从长梦醒来……在地下过了快一百年了,习惯了阴间的气息……”作者在一开头已经开宗明义地做了交底,这个第一人称“我”并不是个人,而是已经去了地下的鬼魂,一个游荡于阴阳两界的幽灵。
   由于作品采用了一个鬼魂的视角,使得画面出现巨大的变形。就好像一个摄影师,采用了一枚鱼眼镜头,展现的画面完全突破了人类的视角局限,看上去反而显得有些怪异起来。
   其实,世界的画面并没有改变,这是由于人类自身的视角局限性,约束了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尽管人类的实际视角可以在双眼平视的前提下达到124°,但是,却只有大约36-55°的视角范围,会被人类双眼轻而易举地捕获;其余部分大多会被虚化,或者忽略掉。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并不武断地得出一种结论,人类所见的世界是不全面的,带有严重的主观性,又是有所舍取的画面。一枚可以180°摄取画面的鱼眼镜头,却可以将我们看不到的世界展现出来。尽管看上去有些怪异,有些叫人感觉不适应的变形,却是更为真实,更为客观,更加全面地展示了这个世界应有的某些画面。
   作者采用了鬼魂视角的表现手法,恰恰就与鱼眼镜头有着异曲同工的奇妙效果,看似乖张、变形的诡异骨子里,是一种更为全面和客观的真实性表现。
   小说《长夜》,巧妙地借用一个在地下沉睡百年亡灵的眼睛,把一个被许许多多丑恶,扭曲的世界重新颠倒过来,让读者可以透视到许多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鲁迅曾经借着《狂人日记》,用疯子的视角深刻剖析了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小说《长夜》,则是采用了百年亡灵的视角,向世人揭露了当今社会那些躲藏在漫漫长夜,难见天日的黑暗里所有的丑陋。
   书屋同题的标题是黑夜,琴声悠扬用她的《长夜》,给了一种诠释——一个充满丑恶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充满黑暗的夜,一个让鬼魂都会感觉恐惧的黑夜!这就是《长夜》要昭示的主题。
   小说《长夜》是通过存在于普遍的强拆现象,以及伴随这个社会性问题的各种交易黑幕、钉子户的存在与消失等一系列问题,揭示了当今社会存在的阴暗面。需要强调的是,小说不是杂文,也不是什么新闻报道,而是高度浓缩,典型化的创造性再现现实生活。于是,作者采用了非常规的视角,孤魂野鬼的一种视角,这就反而使得许多很难正面表述的立场与观点,变得可以轻松、甚至幽默、诙谐起来。
   例如作品中让“我”亲眼目睹了后代子孙,为了达到那些见不得光的目的,不惜在亲人之间使用的那些卑鄙的伎俩,以及那些开发商与土地转让者之间的阴谋与交易。这些都是采用正常视角,很难一针见血十分简练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却被因为作者的这种非常规的视角直接透明化了。于是人世间一切的丑陋,那些比鬼还要狰狞的人类面貌,被毫无保留地揭示出来。
   小说《长夜》的视角是非常成功的,这种成功还表现在因为鬼魂的“无所不能”。“我”可以看穿自己的直系后代玄孙与重玄孙的“心思”。作品有两处采用了这种高度夸张的手段,让读者可以直接面对王二根和王新鹏的“内心世界”,让“我”直面王新鹏和王二根的心脏。
   “突然窗子上传来滋滋的声音,像是布条撕裂。我扭过头看见一颗通红的桃形的东西挂在窗户上……王新鹏的心……一声一声的心跳……竟然是新鹏的心声!”
   以后又这样描述“二根半卧着,心脏在那里忽通忽通地跳,……我却……看见他那颗心……乱跳……心脏也开始萎缩,暗红的血液在心脏里慢慢流着……我听到心脏发出的声音……”
   由于作者采用了独特的视角,使得这种充满诡异的场景反而真实起来。可以让我们通常说的看穿心思,变成了一幅科幻片般的画面。这种透视方式的对人性解读,大大突破了固有视觉的禁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作品主题,同时也加强了许多可读性。
   最后一点值得提出的是,作品《长夜》在尾声部分,通过将彻底成为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我”,近乎声嘶力竭的呐喊中,向整个社会发出的哀鸣:“……从今往后我的后人再也不会来……这个世界更空旷,一眼看不到的黑,我不知道在这喧嚣的长夜还能撑多久。”
   这是作者对社会现象中那些黑暗面,忍无可忍之后大声疾呼,也是对人性道德底线的严厉拷问。当然,就作者的创作艺术角度而言,也是对书屋同题《黑夜》的最后回应。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创作手段,在作品的开头切入与结尾照应主题,是较为规范的写作技法。之所以将这篇赏析的标题,定为《“长夜”漫漫何时休?》,恰恰就是取材于作者最后的呐喊。
   诚然,尽管《长夜》有着难能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却同样由于作者仅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在采用这种创新手法时,显得十分稚嫩,无论是行文过程,还是结构章法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下面就作品存在的不足加以分析。
   作品非常明显的不足,首先表现在视角的切换上。其实,不难看出《长夜》实际上还是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视角:一种是人类常规视角,另一种是非常规视角。就如同我们在前面说的,一种是标准镜头的画面,另一种是鱼眼镜头的画面。两种不同的镜头画面串在一起,去完成一部视频的时候,就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切换过程。如果不能很好掌握这种切换,就会造成整体视频效果的失衡显得十分突兀。
   那么,对采用两种不同视角的小说创作而言,不合理的切换,或者不娴熟的切换方式,也就势必造成读者阅读时的不适应,甚至带来思维混乱,从而损坏了作品的表现力。例如,《长夜》里有这样一个画面的切换:“突然看见我的重玄孙……这小子就像我当年那样的身子板。
   记得那年八路军敢死队趴在河滩……
   ……在我望着新鹏的后影遐思万千的时候,这小子已经冲到那座高楼大门口……”这段较长的文字里,出现连续的视角切换,先是鬼魂的视角,然后是鬼魂的回忆。请注意当转换为鬼魂回忆时,并不是鬼魂视角,而是鬼魂活着时候的人类视角,接着又是鬼魂视角。这里的画面切换过渡的高频率,将会给读者造成极大困惑,有一种叫人分不清的思维混乱感觉。
   接下来又是一次叠加的视角切换。下面一段更长的文字中再次出现了在同一时段,同一个画面内的视角高频切换。
   “王新鹏一把推开那扇宽宽的茶色玻璃门……
   这小子原来是因我而来……
   ……我贴在墙壁上静静听着……”
   于是,那种强烈的突兀感觉更加强烈,会给读者带来相当的迷茫,甚至会有不知所云的错乱。纵观全文,这一点应该是《长夜》最大的软肋。当然,这种情况也是作者转型过程不可避免的阵痛,相信通过作者坚持下去的不断努力,是完全可以改变的。一篇成功的作品,可能并不能让所有读者完整去理解作者的初衷与本意,却必须让自己的重要观点,主题的认识交代给读者。当然,对于一种较新的,尚不为多数读者认知的创作手法,极有可能无法被读者在第一时间去理解。比如本文中表现出来的带有意识流色彩的切换与结构跳动,就很可能给读者带来困惑。无论怎样,敢于突破围城,敢于挑战传统,敢于否定曾经的自我,都需要一种勇气。
   《长夜》另外的不足,应该还是语言。虽然这种不足,不仅存在于《长夜》的作者。此类不足的范围,几乎可以囊括绝大部分的网络写手与江山作者。我还是忍不住要提出来,作者的语言是可以很通俗的,但是假如小说的语言,完全通俗成为一杯白开水一般,是不是会缺乏了文学应有的韵味?由于这个问题存在于通篇,就不多举例了,仅引用一例。
   “村里也不像以前一样静谧。我活着的时候小院里栽满了洋槐树、枣树、柿子树。现在光秃秃的,我连个依托的树叶和土墙都没有,只好顺着月光照不到的墙角走。”
   这是一段很通顺的,但又是很通俗的文字。假如我们适当做一些文字方面的润色,保留原有的通顺的同时,适度增加语言的书面化一些,会不会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老村早已失去了往日那样的静谧。曾经栽种在院子里那些树木,在春天里总是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洋槐树上挂满淡紫色的槐花,带着特有的一丝甘甜气。枣树上开着黄绿色的小碎花、柿子树上绽放着白里透着鹅黄的花。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连个依托的树叶和土墙都没有,我只好顺着月光照不到的墙角走。”
   假如可以这样对全篇做一次文字润色,必然会让《长夜》熠熠生辉大放异彩。本文的批评可能有些吹毛求疵的味道了,不过在这些可能过分的挑剔里,是对作者真诚的尊重,也是对文学创作这种高尚劳动的尊重。何况这样的鸡蛋里挑骨头,并不会损害了《长夜》成功的形象,那只是白璧上一点点瑕疵而已。
  
   原作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687241.html

共 35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精彩的赏析,往往是抓住了作品的关键的特色。本文作者抓住《长夜》的创作采用鬼魂所见这一特殊视角的写作尝试,以此展开了作品的得失解析。文章精选内容情节,夹叙夹议地剖析了作品可圈可点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也诚恳细致地指出了一些失误和不足的地方。作者将文学鉴赏理论寓于具体的例举解说之中,使得读者不但易于接受,更是心领神会,大有收获。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热忱的教诲精神感动读者。佳作大力推荐!【编辑:云水之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904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琴声悠扬        2016-08-29 09:51:43
  评论发表以后,我迫不及待再一次阅读老师的评论。我需要老师的鼓励,老师真诚地点评了小说的成功的一面,令我信心大增;我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对于小说的视角切换和一些措辞的不足进行了重点指导,收益颇深。这篇作品赏析是我的珍藏,谢谢老师一路指点!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2 楼        文友:随玉        2016-08-29 14:14:07
  老师的赏析文,每一篇都是那么精彩!不只分析了原作的各种利弊,还不动生色地带出写小说的技巧,读后收获很大,喜欢老师的赏析文,老师辛苦了!
3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6-08-29 15:52:11
  老师的文,篇篇带来不一样的精彩,也佩服老师娴熟的写作能力和驾驭文字的轻松,让我们收益多多,感慨多多,真诚谢谢!奉茶!
梦锁孤音
4 楼        文友:向馨蓝        2016-08-29 16:28:29
  很诚恳,很细致,就像一位老师一样的谆谆教导,这样的赏析对作者的帮助是很大的,期待着有一天也能收到老师这样的赏析,我都嫉妒了!
素色画悲秋,清歌唱我愁。断句写轻忧,浮生若水流。
5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16-08-29 19:31:37
  这篇赏析,给我许多启发。收藏下来,以后细品。再次问候老师!
紫玉清凉
6 楼        文友:云水之间        2016-08-31 18:16:08
  要仔细揣摩老师的赏析特色,拿来武装自己。呵呵。哪天请老师给自己剖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