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琅琊榜】大漠雄关,国之边墙(散文)

精品 【江南·琅琊榜】大漠雄关,国之边墙(散文) ——重读民族的史诗


作者:西北利小生 布衣,20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28发表时间:2016-09-01 21:56:57
摘要:讲述和感悟我家乡边墙的沧桑,就是感悟华夏民族的史诗! 

是一道颓废的土墙,被黄沙淹没了百年,任谁也说不出它确切的长度,满目痍疮的,像一条巨龙的遗体,不知绵延有几千里。并且身上长满了荒草,麻蛇曲子和溜沙虎在上面凿穴安家,还有牛羊、骆驼悠然地迈步其上,啃食荆棘的绿叶。
   直到有一天被挖掘出来的时候,才依稀看到了它的雄壮!依然有好几米高,好几米厚,尤其那几座墩台,虽然历经风雨岁月的侵蚀,但沧桑中显示着威武厚重。其中一座高十四米,长宽各三十二米,像是待命在荒原中旗舰,向大地昭示着一种使命。
   它确实担当着一种巨大的、非凡的使命!自从被筑成而屹立在荒原的那一天起,已经好几千年了,那样的使命感丝毫不减。一道土墙,又能担当得起怎样的使命呢?这个命题太重大了,任何人提起来都会感到历史的重压,因为这道土墙有一个响彻云霄的名字——边墙!
   谁家的院墙有这么高大厚重,这么威武显赫?当然不是普通百姓家的,而是秦家的,汉家的,和大明朝老朱家的。这里是国家的边沿,文明的疆界。边墙之内是无边的山川风月和土地沃野,生活在这里的人坚信自己是神明的种子,他们诵诗书、习礼仪、有智慧、能创造。他们创造了伟大的文明,也享受着文明的果实。墙内人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的同时也享受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居所如诸神在云端的宫殿一样神圣而奇巧,着装如天衣般华美夺目,生活之处弥漫着弦歌与香烟,加之优雅高贵的举止,让粗鄙的墙外人感到自惭形秽。总之,墙内人用智慧与文明创造了人间的天堂,他们也受孔夫子“死守信诺”的驯化,相当地循规蹈矩。边墙之外呢,一应的浩瀚大沙漠,沙漠后面是草原和戈壁。那里的人物认狼为宗祖,与马结伴,终生驰骋在广阔的草原、戈壁与沙漠之上。墙外的人似乎是一个缺乏智慧与创造力的种族。至到墙内人创造了高度文明的时候,他们仿佛刚刚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没有墙内那样完美的政治、经济、艺术和哲学,他们的生活颠沛流离,迷信而蒙昧。他们只信仰武力,用无情的刀刃来创造一切!
   更恐怖的是,墙外的人不仅无耻地掠夺着墙内人所创造的资源,而且因为艳羡墙内文明而产生了自卑、嫉妒、愤恨等低劣的情绪和占有的欲望。这就如同野性难驯的流氓不仅窥伺贵族的富有,也垂涎贵族的妻室儿女一样。流氓的文化素养和贫困无论如何也不能跻身贵族的行列,但流氓的占有欲却不可遏制。在欲望地驱使下,流氓向贵族下手了。这就是墙外人一次次借助迅疾的骑兵和锋利的刀刃,如卷地而来的风暴一样对墙内的人大肆掠夺,并企图控制中国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构筑边墙的原因。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对中国所造成的侵害,实在是不可估量的。从史书来看,自犬戎大闹镐京,颠覆西周王朝始,到大明朝灭亡的两千年间,中华民族的亡国之祸,皆由北方而来。面对如此重大的隐患,难怪我们的老祖宗不惜倾尽国力,来构筑自家的院墙了。
   想来这的确是无奈之举!就连扫平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帝在消灭六国、派遣名将蒙恬率劲旅三十万将北方游牧民族逐杀得七零八落之后,犹自筑长城以拒胡,最终加剧了秦帝国的覆灭,更不用说其它弱小的时代了。
   在群雄逐鹿的秦汉之间,北方游牧民族因为一代雄主冒顿单于的崛起,而使得边墙之内的大汉王朝进入长达将近百年的恶梦中。冒顿单于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据史载,匈奴王头曼单于为了将王位传给小儿子,于是设计了一条除掉太子冒顿的计划。就这样,冒顿被遣送到大月氏国成为人质,被当作友好与和平的保障。然而,当冒顿到达月氏后,匈奴却发兵急攻月氏国。月氏人果然落入头曼单于借刀杀人的阴谋之中,将刀锋指向冒顿。那大英雄冒顿当然不是寻常之辈,还没有等到月氏人下手,他已经偷来了月氏人的宝马,一路狂奔回到匈奴的国土。
   冒顿的壮举让自己的父亲心生惭愧并深深服膺,也许是出于对勇士的嘉奖,也许是因为内心深处的歉疚,头曼单于用一万骑兵赏赐了虎口归来的冒顿。父亲的慷慨赏赐,并没有挽回那颗绝望过的心。因为经过了生死的考验,被亲情遗弃的冒顿明白了只有强大的实力,才是绝对的依靠。冒顿于是开始煅造无敌于世并且效忠于己的武器了。他制造出鸣镝,命令下属:凡是鸣镝射向的目标,所有的弓箭必须跟随鸣镝一同射死目标!如有违令者,斩首!
   为了将部下煅造成合格的战争机器,冒顿不惜将心爱的女人和骏马当成测试部下意志的试金石。他先是以鸣镝引领众骑士射杀了自己的坐骑,然后斩杀了因心存疑虑而违抗命令的部下,让军心为之一振。这是冒顿将坐骑与战士的鲜血当作祭品迈向神坛的第一步。此时冒顿的杀人机器尚欠火候。不久,冒顿又将演练进一步深化,用鸣镝射向自己的爱妾。面对主人心爱的女人,一批卫士再次垂下了手中的弓箭,由此立遭斩杀。冒顿强大而决绝的意志让草原颤栗了!匈奴勇士此后彻底消除畏缩和疑虑,绝对服从于鸣镝所代表的意志。冒顿的鸣镝,成为部下的终极信仰。这是冒顿迈向神坛的第二步。然而对于这只鸣镝是否能担当起弑神的使命,冒顿犹为自信。就这样,头曼单于的坐骑又成为冒顿试剑的标的。这一次,所有射手果决地洞穿了鸣镝指向的目标。看着浑身插满箭羽的骏马如巨大的刺猬一样倒毙在血泊中,冒顿确信这部合格的战争机器已经炼成。的确,这是一支狼性十足的劲旅,拥有狼群的智慧、狼群的纪律和冷血,足以称雄整个亚洲;这还是一把挥向整个中亚、东亚各个民族的血刃,所有阻挡它前行的障碍都将遭斩杀。这其中包括冒顿自己的亲人!
   2000年前深秋的一天,注定了是一个匈奴政权交替、改变亚洲格局的日子。那是匈奴王国隆重狩猎的盛会。这一天头曼单于信心满满,在卫士的簇拥下策马行走在草原上。不远处是长子冒顿与他的卫队。草原的秋天西风劲烈,枯草金黄,头曼单于如当空的太阳一样君临万方。
   突然,那只鸣镝凄厉的尖叫着划破长空,擦过头曼单于的身旁。就在头曼单于惊诧回头的那一刻,冒顿拉满了弓弦的卫队弓弦齐鸣。称雄一世的头曼单于顷刻间惨遭万箭穿心。匈奴王国,从此迎来了黄金时代。大地开始颤抖,草原即将被鲜血染红!
   接替了宝位的冒顿单于显示出了旷世雄主的铁腕与谋略,以高超的谋略与铁血的手段先后吞并了东方的劲敌林胡,击溃了西边的世仇月氏,迫使月氏举国西迁,最终消失在了中国的版图上。经过数年的征伐,整个东北亚乃至中亚的游牧王国最终归于大一统。一个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拥有四十万控弦之士的匈奴帝国就此建立。统一了草原沙漠的各方势力之后,冒顿单于的马鞭遥遥指向了大地之南!
   华夏民族有史以来最大的强敌在北方屹立,万里长城,大汉家的边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率领四十万精骑踏破长城,越过句注山攻打太原,直到晋阳城下。刚刚建国七年的大汉帝国皇帝刘邦统领举国兵力三十二万前往迎敌。当刘邦抵达平城时,他身后的大部队尚未到达。冒顿单于指挥匈奴骑兵将大汉天子围困在白登山上,并使其在七天之内无法与赶来的汉军相互救助。
   白登山一役,让戎马一生的刘邦见识到了当时世界上超级强大的军事力量——在被围困的白登山四周,西方是十万白马军、东方是十万青马军、北方是十万黑马军、南方是十万赤马军。如此雄壮不可一世的骑兵部队,让建国不久、国力尚且微弱、士民犹显疲惫的汉帝国感受到了莫大的恐惧。即使是扫平群雄、定鼎海内的英雄刘邦也深知以实力来较量,大汉朝尚距匈奴远矣!好在刘邦的政治集团里,谋臣良将人才济济,如果较量起智慧谋略,冒顿单于的王庭里,恐怕还逊色不少。最终,刘邦采用陈平的计策,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撤出重围。冒顿单于引兵归去。但自此而后,高贵的华夏民族破天荒地向蛮荒的蕃邦垂下了头颅,并由此开启了接近百年的屈辱历史。
   汉帝国的安危,从此系于长城的边防与和亲进贡的屈辱外交。皇家金枝玉叶般的公主和大量的布帛、粮食、酒茶等物资无奈地运往大漠草原的深处。同时,帝国的精英名将与最精锐的部队被派驻到边塞要地,与那些贪得无厌、背信弃义的匈奴展开血性、力量和智谋的对决。郅都、李广、程不识等彪炳千秋的名字,曾一次次策马于边墙内外的大漠草原之间,用手上的神弓、胸中的韬略,给予骄狂的匈奴有力的处罚与回击。国家的边墙,御敌的长城,因为良将精兵的把守而显示出了神圣、庄严和莫大的威慑力,并且彻底粉碎了匈奴铁骑控制中原的意图。
   经过数十年的韬光养晦、忍受屈辱兼刚柔相济的外交斡旋,得以休养生息的中华民族国力蒸蒸日上,前景一片光明。恰逢此时,扭转乾坤的人物横空出世。匈奴帝国,即将为以往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
   汉武帝刘彻,威震古今的名字,中国历史上大有为的君主之一。作为天朝的皇帝,年青而富有血性的刘彻对于堂堂华夏民族臣服于野蛮落后的匈奴,引以为深深的耻辱!与父祖辈不同,刘彻接手的汉家天下是一个富庶、强大、人口稠密并相对安定的帝国。谋略、血性与手腕皆超迈了父祖辈的刘彻,怎么可能允许强大的敌国与自己毗邻,更不可能容忍这股势力挑战天朝至高无上的权威。何况这野蛮的国家给自己的家族与帝国强加了数十年的屈辱!
   在刘彻的励精图治下,一个崭新的、伟大的时代到来了。因为领袖的号召,汉帝国反击匈奴的热情高涨,尚武的精神蓬勃。反击匈奴,以雪国耻,成为血性男儿的追求与志向。同时,帝国最智慧的群体谋划着进攻的方略,最优秀的工匠忙着设计和煅造更精良也更具杀伤力的武器装备。紧跟着,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军团和代表全世界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向着边关地区集结。长城脚下旗帜飘扬、鼓角争鸣,神色凝重的将军骑着骏马在官道上疾驰,士卒的呐喊声震四野。
   刘彻大帝,向着宿敌匈奴痛下杀手!
   从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选拔卫青、霍去病等一批优秀的将领,开始连续向匈奴大规模用兵。他通过战争一步步解除了匈奴对首都长安的威胁,建立了坚固的防线与战略要地,然后派霍去病深入匈奴境内,在祁连山攻破匈奴大军,给匈奴王庭以重创。霍去病西征之后,汉帝国在河西设置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四郡。在强大的汉武帝面前,骄纵不可一世的匈奴终于显露出悲凉与无奈,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悲歌,让人听之动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然而,这并不是匈奴帝国最凄惨的结局。公元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10万、步兵数十万深入漠北,给予了匈奴致命的打击,迫使匈奴远遁,从此漠南土地上再无匈奴的王庭。汉家天下的版图向西北大面积延伸,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
   匈奴帝国的黄金时代就此终结,其中一部分匈奴臣服于大汉帝国,另一部分因害怕汉朝的追杀而远遁西方。汉家根除了心腹大患,而大洋彼岸的欧巴罗洲却因为匈奴的莅临而即将陷入长达百年的恐惧与动荡。
   此时的长城,自战国至秦汉的国家边墙,成为了汉家的内墙藩篱。而长城内外,皆为天朝的疆域。自此以后,汉家的官吏与将士在广阔的亚洲大陆上任意驰骋,宣布天朝皇帝的命令。来自欧洲与西亚的商队满载着异域的风情与文明畅通无阻地行进在天朝的疆域。古老的华夏文明也显示出了征服的力量,渐渐将归顺的匈奴部落同化而后融合。长城内外,狼烟渐熄,兵戈渐歇;边塞关口,出入的不仅是征伐的将士,更多的是高鼻深目、金发碧睛的商贾。
   大一统的帝国江山虽然不能永固,但大一统的文明却依然长盛不衰。此后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长城内外虽然杀伐不断,但是因为对华夏文明共有的认同,华夷之间的界限似乎不再如从前那么壁垒森严。但即便如此,边墙内的文明与繁华永远惹得异域垂涎和窥伺,那么边墙的使命与责任,便永远维系着民族的安危。只有在盛唐时期,大唐帝国击溃当时的“东亚霸主”突厥之后,出于高度的政治自信,终唐之世也没有修筑过长城。然而当历史的车轮运转至大明朝的时代,中国历史上自秦朝以来又一次最大规模的修筑工程再次启动了。
   我想,大明朝之所以如秦皇时代一般倾全国之力来重筑长城,一定是经过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彻底的反省之后所作出的决定。因为在明朝之前的宋元时期,华夏民族因为蒙古的入侵而蒙受了空前的奇耻大辱,南宋宰相陆秀夫身负幼主投海自尽后,举国十万军民相继投海殉国,古老的华夏文明几乎毁于蒙古鞑子之手。尤其在统治了中原以后,蒙元政权将汉人及孔孟信徒列为下等人,如此践踏文明、颠覆秩序的野蛮行径,给华夏民族造成的伤痛影响至今!
   在驱逐了蒙元政权后,修筑边墙永拒蛮族入侵,一定是那个时代举国上下的共同心愿。也许正因为这样的动机,如此浩大而艰巨的工程直到完结,也没有出现“孟姜女哭长城”那样代表民意的社会性怨言。
   这项人类世界最伟大、最壮丽的建筑工程终明之世一直在修筑之中。它东起山海、西止嘉峪,穿山越岭,坚壁高耸。它有一个直白的名字:边墙!非常明确地告诉墙外世界,这里是文明的疆界,国家的边沿。与之同时,大量的重兵依旧如汉初一样集结于边塞关口,密切地监视着鞑靼、瓦刺等蒙元残余势力的举动。
   终明之世,蒙元的残余势力始终未能实现跨越边墙入主中原的妄想,虽然后来的女真人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成功地让中华江山易主,但其之所以能够顺利地进入了长城关塞,是因为吴三桂的内应,是因为当时守城将领精神上长城已经崩溃。而这道由夯土与砖石筑成长城,曾让他们血溅沙场,恶梦频生。
   告别了冷兵器时代,万里长城,已然成为人类世界最伟大的文化遗迹。而当年壮烈、冷酷、牵动着长城内外多个国家、亿万百姓心神的战事却渐渐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遗忘。如同这道颓废的土墙和沧桑的墩台,曾经的一切都已被黄沙淹没、被荒草覆盖。然而真实的是,太多的英雄曾在此策马伫立,狼烟曾日夜燃烧不熄,各族战士的鲜血轮番将土黄色的墙壁渲染,将军的理想在这里成就,也在这里破灭!纵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的意义丝毫不减。因为这道土墙承载着英雄的史诗,凝结着民族的精神魂魄。它沧桑的内涵永远诉说不完,品味不尽。它告诉中国人,你们根于同一个祖先,拥有同一个家园和文化信仰。不信么?这就是你们家古老的院墙,你们的祖祖辈辈用血汗和智慧修筑了它并守卫了它。
   这就是国之边墙的永恒意义!

共 575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自古以来,修筑边塞要道就被列为国之强硬的根本,边墙内外,两大势力互相防范,战乱不断。墙内繁华一片,拥有肥沃的土地,智慧的人才,广阔的疆域;墙外是黄沙盖天,茫茫无际的大漠突起的是一股股强大的力量,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王国,试图通过强兵立威扩大势力,深入边城内部去。这便孕育了边墙文化,修边筑墙成为墙内之民抵抗墙外匈奴的有力方式。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也对抗击匈奴格外重视,也是自秦修筑长城以来,中国的边疆地域才得以不断地巩固和延长。秦汉时期,崛起的匈奴势力在冒顿的铁血统领之下,兵力强大,实力雄厚。这个为固军心不惜利用爱妾和骏马为攻击目标的英勇帝王,终是带领出了一批狼性十足的军队。几乎吞占了大半个北方疆域的匈奴,更是将铁骑和马鞭挥向了大地之南。即便是扫平群雄,安定四海的汉高宗刘邦,也不得不采用智慧与匈奴对抗,况且这对抗还并未能取得胜利,此后的屈辱也跟着一直延续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武帝的出现注定要让猖狂的匈奴在神州大地上唱出“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悲歌,注定要将匈奴这根心中刺骨中恨彻底拔出。也就在这个时期,长城内外再无匈奴的肆意骚扰。文化,经济,政治也不断地得到繁荣和发展。战火的转移,战斗力却并未消失,此后,边墙之内的统治者依然坚持着延续使用强兵固国的政策。太多故事与边墙一起在浩瀚的历史中演绎,如今,我们已经告别了冷兵器的时代,那屹立在国土北端的长城却依然坚固如初,给我们传递着信仰与力量。这座古老的院墙,此后也一直会在时间的链条上呈现出它永恒的力量,向着墙内墙外,向着全世界!文章古韵十足,带着历史的厚重感与真实感的文字读来赏心悦目,流畅的表达使得故事的叙述自然得体,对于历史的感悟很是深刻很是到位。欣赏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随风逐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903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随风逐梦        2016-09-01 22:03:20
  欣赏作者带有历史厚重感的文章,对于边墙的刻画充满了真实的色彩。历史的车轮虽然行走到了距离修筑之时已有几千年的现代,但长城给我们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传递的信仰与力量却一直在心底默默地燃烧。透过作者的文字去看那段历史,仿佛置身其中,正行走在历史的端口。问好作者,编辑若有不周之处,还望见谅!
落花谱锦瑟,馨墨描相思。
2 楼        文友:西北利小生        2016-09-02 08:40:22
  谢谢老师,辛苦您了,连夜赶发!
3 楼        文友:清清河边香草来        2016-09-03 19:48:30
  好厚重的历史题材散文,欣赏祝贺
清清河边香草来
回复3 楼        文友:西北利小生        2016-09-04 09:01:01
  迢迢千里有知音,百年人生有幸焉!遥祝老师安好
4 楼        文友:高山明月        2016-09-06 16:42:39
  此文文笔优美,看此文知道老师知识丰富,学富十车。所以才能写出如此精湛绝顶的美文。问候老师,向老师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西北利小生        2016-09-06 16:48:47
  老师的赞誉让我汗颜,但人生至乐,唯有知音;天各一方,犹如毗邻!遥祝老师安好!
5 楼        文友:高山明月        2016-09-06 16:43:55
  感谢老师赐稿江南,很荣幸和老师想遇墨海,相遇江南。
6 楼        文友:高山明月        2016-09-06 16:45:39
  邀握问安老师,!给创作辛苦了的老师敬茶来了。也给辛苦编辑的老师敬茶问安!
7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6-09-11 00:13:09
  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始终进行着激烈的土地角逐。这里雨水丰盈,土地肥沃,温度适宜,自古就是各部落集团争抢的地域。胜利者驱逐失败者,失败者改头换面又来角逐,反复拉锯,不断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的血液正统?胜利者书写历史,攀荣结贵,美化自己的出生,散布君权神授,是什么的传人,迷惑百姓,便于统治。长城几乎是延着降雨带修的,这反映了土地肥沃的边界。农耕社会的稳定产生了巨大的财富和文化,同时也消弱了民族体质,被强悍的游牧民族打垮是一个必然,没有事实证明文明必须能战胜野蛮。人类历史是一个血与火的争斗,野蛮和文明此消彼长,相互制衡,才有了今天的世界格局,这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机遇的约定俗成。没人谁是高贵的,也没有谁是低贱的,我们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墙从来没有挡住外来强悍民族的侵入,相反,阻挡了自己与世界的沟通,闭关锁国只有落后挨打。在地球村的今天,看到此文,深感诧异。
人生如梦
8 楼        文友:金锁        2017-03-07 14:04:38
  位于宁夏中卫境内腾格里大漠南缘的这段土长城,不算著名,却因古老沧桑而悠深厚重。作者用自己激情担当而又不失细腻的笔触,将我们带进了尘封已久的历史岁月,品读期间,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发……
爱我,请爱西藏!
回复8 楼        文友:西北利小生        2017-03-07 18:59:29
  谢谢老师点评,祝远在雪域的老师合家安康,妙笔生花,多出佳作!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