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项梅清韵 >> 短篇 >> 影视戏曲 >> 【清韵】鳏寡二人谈(小品)

编辑推荐 【清韵】鳏寡二人谈(小品)


作者:老榆树 童生,99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24发表时间:2016-09-02 19:40:02

(供舞台、广播、阅读“三栖”用小品)
   舞台布置:二道幕前摆着一个能坐三四个人的长靠背椅。
   人物:张老师,男,85岁。
   女 儿,40岁左右。
   贾文玲,女,退休干部,65岁(或说方言,暗示其性格有固执、固守的一面,还有戏剧效果)。
   说 明:“女儿”和“贾文玲”可由一个演员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可讲方言,由演员根据自己对某种方言(包括地方戏剧)的熟练程度灵活处理,自行设计或“翻译”台词,不必太拘泥于这个脚本中的台词。
  
   幕启,张老师象征性地拄着拐杖,口中念念有词地上场。
   张老师:树老焦梢叶儿稀,
   人老弯腰把头低。
   茄子老了一兜籽,
   葫芦老了梆硬的皮。
   ……咦?这不是我写的诗呀,怎么顺嘴就溜了出来呢?噢,想起来了,想起来了,这是我小时候看戏时听来的四句上场诗,是一个戴着三绺白胡子的丑角儿说的。人呐,一老了记性就差,可早年的一些事儿,却又常常溜进脑子里转圈圈儿。我今年85岁,自三年前老伴儿走了以后才感到记忆力衰退的,但总的来讲,身体还算是健康的,让人苦恼的是孤独呀。(走向长椅坐下)
   家里的环境太冷清,
   只好天天坐在街边看风景。
   我把别人当风景,寻找我的前半生;
   别人也把我当风景,联想的大概是他们的后半生。
   向左看,急匆匆上班的是中青年,
   向前看,一对老年夫妻正在路边吃早餐,
   向右看,一群人正在公园里面搞锻炼。
   他们斜眼向我看,大概是觉得我一人独坐好可怜。
   说可怜,真可怜,……
   女儿上场,风衣裹身,手提坤包,瞥见独坐的父亲后走向前去。
   女儿:爸,跟您说过多少回了,八点钟以前不要出来,电视上说了,老年人最好是九点钟以后出来锻炼。
   张老师:锻炼什么?
   女儿:锻炼身体呀。
   张老师:我现在看重的是锻炼脑子,增强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症。
   女儿:快回家看书去吧,或者继续写您的回忆录去,那是最好的脑力锻炼。
   张:看书,看书,
   书里已经没有黄金屋。
   回忆录,回忆录,
   那只是自己跟自己倾诉。
   女:那您就每天跟着贾文玲阿姨到广场去扭秧歌吧,那里人多,找个倾诉对象还不容易?
   张:快上你的班去吧,少在这里跟我啰嗦。
   女儿走近父亲一侧,帮父亲正正帽子,系好上衣扣子。
   女:那您少坐一会儿就回家吧,已经立秋好几天了,别凉着了。
   女儿下场,快近二道幕的下场口时,又回头深情地看了父亲一眼。张老师继续独白。
   张: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再好的闺女也代替不了吵架斗嘴的老年的妻。
   贾文玲(由扮演女儿的同一个演员扮演——脱下风衣,露出腰间扎的扭秧歌用的红绸子,再戴上花白的老年妇女假发套,就成了65岁的“贾文玲”)在下场口的二道幕的后面唱了两句家乡戏。
   张老师向左扭脸注意听。
   贾文玲有一句戏词儿没有唱完就听幕后有个女声喊:“贾文玲,贾部长,你干嘛走啦?”贾文玲在暗场用方言答:“你们扭吧,我回家有事儿哩。”之后,哼着家乡戏由下场口出。
   当贾文玲走过舞台的三分之二时,一直笑嘻嘻地盯着贾文玲看的张老师喊起来——
   张:贾文玲,别假装没有看见我,过来坐一会儿。
   贾:坐一会儿就坐一会儿,我还怕你张老师不成?(走向长椅,坐在张的左侧)
   张:你们今天怎么不扭秧歌了?
   贾:打鼓的大老李到医院看病去了,敲锣的刘老西儿替儿媳妇看孩子呢。
   张:放录音带不是照样扭吗?
   贾:放录音带提不起精神,还是由大活人敲锣、打鼓有气氛。
   张:看来你扭秧歌是扭给别人——也就是扭给异性看的,男的走了两个就调动不起激情了,是不是?
   贾:你少挑逗我,小心我告你性骚扰。再说,我都65岁了,哪还有心思想男人的事儿?
   张:不想男人的事儿?那你不准备找老伴儿了?
   贾:有合适的人选我当然可以考虑,但绝不凑合,一定得找一个有文化、有档次又谈得来的高品位的老伴儿,年龄大小倒不在乎,关键是谈得来。
   张:谈得来,谈不来,关键是你得主动去谈,老躲着怎么能行?
   贾:你别话里带话。实话告诉你,我躲着你是为了你好,咱们俩不合适。
   张:为什么?嫌我比你大二十岁?
   贾:不是,是咱们俩八字儿不合——我会克你。
   张(惊奇地起立,后退一步,看着贾):好家伙,你连我的八字儿都查了?这哪像个当过咱们厂宣传部长的人说的话,难道你相信这些迷信之说?
   贾(也起立,摆开要辩论的架势):有些人——也包括你们这些半大不小的知识分子,对自己弄不懂的事情就说人家是迷信。我问你,算卦、相面、看风水这些传统文化历代都有反对者,但它就是经久不衰,不亡,现在相信它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你不觉得这种文化现象很值得研究吗?万事万物都有规律,生命所占的“八字”、人的长相与性格及其命运的关系肯定也有规律,“天人合一”嘛。至少,“天庭饱满,地阁方园”的审美价值是中国人都认可的,“性格决定命运”更是不少人的共识。还有风水环境与居住的平安与否等等,也一定有规律,只是我们还没有掌握它罢了。奶牛听了音乐多下奶,葡萄树听了音乐长得快,味道好,这是一般常识能解释得了的吗?
   张(惊奇而感叹):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呀!当年的宣传部长竟成了思想独立的自由主义者了。那我就考考你:你说你八字里克我,你怎么克我来着?
   贾:我是木命人,你是土命人,木克土。
   张:你是什么木?
   贾:我是平地木。
   张:我是什么土?
   贾:你是,你是,……那一天我在书上查到的,你是土命人,具体什么土我忘了。
   张:我是城头土,你这平地木怎么能跑到城头上去克我?别怕,还是好好考虑考虑咱们的事吧,别老躲着我。和我一起生活,我会天天跟你说顺口溜,逗你乐。
   贾:这……
   后台喊:“贾文玲,别在那里说悄悄话了,打鼓、敲锣的都回来啦,快来扭秧歌吧!”
   贾(先对着后台搭腔):我马上就去!张老师,你容我再考虑考虑。没见过你这么直截了当的人。(转身下场)
   张:都七老八十的人了,还绕什么弯子?现在得只争朝夕呀。这个贾文玲呀,守寡快二十年了,几乎年年找对象,可是一个也没有看上,标准高着呢。当初她要是听我的话的话,嫁给一直追她的机关的小车司机赵长生,也不至于一十八年睡冷床呀。别看她最近两个月对敲锣鼓的大老李、刘老西儿感兴趣,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因为那是两个退休工人,她这个以漂亮自居、曾经的宣传部长、经常在全厂几千人大会上夸夸其谈的人能看得上他们?她女儿倒是挺痛快,十年里离了三次婚,一到婚姻的“厌倦期”就分手,非常实际。母女俩走了两个极端:
   一个好高骛远,追求浪漫,挑花了眼,守寡二十年。
   一个玩世不恭,只求享受短暂人生,十年换了三个老公,照样是天天满面春风。
   嗨,人呀人,真是没有法说。(回身走向长椅坐下)
   张老师的女儿由下场口出场.
   女:爸,你怎么还坐在这里看风景呢?
   张:嗨,有你这么上班的吗,点个卯就往回跑?
   女:处长派我到南方去要账,我得回去准备准备,十一点去飞机场,大概得走一个礼拜。
   张:你放心走吧,你给小刚他爸打个电话,让他爷俩到你婆婆家吃饭去,我可不愿意给他们做饭,我只管我自己。
   女:电话都打过了。您也别老给自己煮面条吃,每天到外面吃点儿饭多省事呀。
   张:你快准备出差的事儿去吧 ,吃饭的事儿我自有安排。
   女儿由上场口下。
   张:刚才我正跟各位说什么来着?这脑子确实不如三年前了。老伴儿在的时候,很多人都夸我的记忆力不亚于年轻人,很多古诗、古文都还能背诵。
   有个老伴儿在,生活就实在。
   如今成孤雁,生活变空白。
   脑子不好使,真怕变痴呆。
   不是我自吹自擂,三年前我还在我们厂俱乐部舞台上经常出节目呢,编个顺口溜什么的,张口就来,可现在……
   贾文玲气哼哼地由下场口出场,扭动着身体走过舞台的三分之二时,张老师起立把她拉住。
   张:嗨,嗨,嗨,贾文玲,你要干嘛去?
   贾:我要回家,你别拽我!
   张:跟谁生气了?说一说,消消气儿。
   贾(站下来,准备“说一说”):现在的大姑娘脸皮真厚,竟然跑到广场上集体跳肚皮舞,真是没有文化,精神空虚。
   张:社会是立体的,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也必然是多元的,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你们扭你们的秧歌,她们跳她们的肚皮舞,井水不犯河水嘛。
   贾:可那几个敲锣鼓的大老爷们儿老往那边看,弄得锣齐鼓不齐,老出错,根本扭不成。
   张:这是人性的正常表现,你生什么气?我们的伟大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同志说过,漂亮的姑娘谁都愿意看,谁都愿意跟她多说几句话,这是男人的天性。电视上有人说过,欣赏美女十分钟,相当于进行了三十分钟的有氧运动,这是人的心理上、生理上的健康需要。作为女性,爱美和展示自己的美被人认为是“女人的终身事业”,这不仅是女性心理上的需要,也是社会平衡或者说是社会和谐的需要,当然,更是家庭和谐的需要。再说了,一个社会必须既有高雅文化又有通俗文化才行。多元社会,百花齐放嘛。
   贾:肚皮舞也叫文化?别说是通俗文化了,我看那简直就是庸俗文化,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是精神空虚的表现。
   张:你说那些姑娘们精神空虚?你错了,你完全说错了。她们的精神生活比我们这些老年人丰富得多,充实得多:
   她们出舞厅,进剧院,
   洗个桑拿出出汗,
   游泳池里泡半天。
   今天“上网”到天亮,
   明天歌厅挣大钱。
   她们既当追星族,
   也都有当明星的大志愿。
   炒股票,当彩民,
   流行文化都沾边。
   不少才女有好诗,有妙文,
   “网上”发个“帖子”天下传。
   美女作家出书多,
   摆在书店最外面。
   试看大街小巷谁最忙?
   就数这些小青年。
   高兴了跳跳肚皮舞,
   露了身体又露脸,
   衬托得咱们都成了老封建。
   千万别说她们是资产阶级自由化,
   她们是共产主义的活样板。
   贾:哎哟哟,哎哟哟,她们倒成了共产主义的活样板?
   张:贾部长应该读过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吧?共产主义对人的个性的解放程度,也就是人的自由化的程度 ,其最高境界就是让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这些姑娘们现在走的正是自己当自己的主人、自由支配自己的路,不干涉别人,不妨碍别人,难道这不是共产主义精神的活样板?希望贾部长别太清高了,别瞧不起通俗文化,她们体现的时代精神是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的。
   贾:我就是清高,就是接受不了这些所谓的通俗文化。
   张:那是因为你还有一点儿物质基础,有一点儿社会地位,还有条件维护自己的精神文化。当你失去了这些时,生活走投无路了,你也就不计较什么清高与通俗了。
   贾:当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我可以坐在家里写文章。别瞧不起我,我也能著书立说,而且肯定比你写的书好出版。
   张:可能的,完全有可能。你的这些个想法激发出了我的灵感,且听我顺口溜来:
   清高的人不愿意到歌厅里去通俗,
   通俗的人不会坐在家里写专著,
   写专著的人自以为精神上很富有,
   富有的人倒也明白没有钱很痛苦。
   痛苦的人不见得都是因为没有钱,
   没有钱的日子实在让人熬不住。
   熬不住的人逼着自己去闯世界,
   闯世界的人不会计较自己是清高还是通俗。
   贾:行了,行了,你别挖苦我了,看来咱们俩谈不到一块儿,我得走了。(转身欲走)
   张(拽住贾的衣袖):别走,别走,咱们谈得挺好的。要不,咱们换个话题吧,换个非常具体的生活话题,比如,咱们商量商量给你闺女再找个对象的问题吧?
   贾:这倒是个让我发愁的问题。
   张:总结以前的经验,你闺女准备用什么标准找下一个对象?
   贾:这第四个对象一定得是个高档次的。
   张:什么叫高档次的?
   贾:科学家呀,作家呀,领导干部呀,再不济找个影视演员,最不济也得找个有钱的大款吧?
   张:告诉你,找对象这事儿,你最初选择的是对方的优点、长处,结婚后往往都会变成缺点、短处,以致成为破坏婚姻的因素。
   贾:为什么?
   张:就拿你刚才说的这几种人说吧,确实都不错,但是,
   科学家整天搞研究,
   家里的事儿一点儿不伸手。
   你想跟他亲热会儿,
   他马上说声“对不起,
   这几天的实验正在关键时候。“
   说完转身往外走,
   这样的老公你能受?
   贾:作家呢?
   张: 作家,作家 ,
   整天坐在电脑前面把字打。
   闲下来的时候就看书,
   根本不想跟你把话答。
   贾:那就嫁个影视演员吧。
   张: 演员出外拍戏一走几个月,

共 626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很有见地的小品。小品中的孤家寡人张老师以自己对现实特有的分析,征服了当年的宣传部长贾文玲,成就了俩人的后半生。从小品中可以看出张老师的博学,单说他从人们对婚姻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句句在理。他实话实说,风趣幽默,慢条斯理,很有老年知识分子的风度。而守寡多年的贾文玲也是快人快语,风风火火,俩人一唱一和,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某些理念,很有哲理的小品。感谢榆老赐玉清韵,祝写作愉快!推荐阅读。【编辑:项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项梅        2016-09-02 19:43:01
  雅俗共赏的小品,风趣幽默,很有哲理的好文,感谢榆老赐玉项梅清韵,祝秋安。
项梅
2 楼        文友:海域听风        2016-09-03 16:54:24
  老年人的爱情也有滋有味,感谢老先生的来稿,体裁多样,很有生活。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