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和田,库尔班吐鲁木的故乡

编辑推荐 和田,库尔班吐鲁木的故乡


作者:孟梦 秀才,1020.8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87发表时间:2016-09-04 11:03:24

八月二十一日,到和田。
   和田,又称和阗、玉都。因盛产玉石而蜚声中外。古称“于阗”,藏语的意思是“产玉石的地方”。清朝初改“于阗”为“和阗”。一九五九年“和阗”改称“和田”。
   我最早知道和田,是少年时语文课毛主席和柳亚子先生的那首浣溪沙的词。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那高远壮阔的一唱,“于阗”便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至今记忆犹新。
   我不但记住了和田玉,还记住了和田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佛教文化,古代被称为佛国。我还进一步知道,和田古国公园前六十年划入中华的版图,曾是古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交流的枢纽。
   数千年来,各种政治势力在这里角逐争雄;各种民族在这里生存、融合;各种宗教在这里传播;各种文化在这里冲撞、交流、交融、发展,从而创造出了包括昆仑神话在内的璀璨夺目的古代文明。毛主席诗中所说的万方奏响的“于阗乐”,早在南北朝时,随着《于阗佛曲》的传入,就已风靡中原;汉代时在宫廷演奏,常常吸引汉高祖到未央宫聆听;到了唐代,于阗筚篥演奏家尉迟青更是誉满长安!如今,特色鲜明的和田歌舞,仍然焕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被传为佳话。
   我们一到和田,就看到大街小巷贴满了迎接“2016第九届中国新疆国际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的大幅标语、宣传画。住宿也很紧张,宾馆酒店都涨了价。我们找了半天,才入住进草原宾馆。
   宾馆就在市中心。往前不远花团锦簇的十字路口,矗立着一尊维吾尔族农民肩扛坎土镘的雕塑。往左拐一个红绿灯处,就是市中心的团结广场。
   离广场很远,我们就看到一幅巨大的雕塑,金光灿灿地屹立在蓝天白云下。那是毛主席接见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吐鲁木的铜像。和田地区辖下的于田县是库尔班·吐鲁木的故乡。
   和新疆所有城市的广场一样,团结广场也是封闭式的,进入要通过安检。
   我们进入广场后首先瞻仰了铜像。铜像是在毛主席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日的头一天——2003年12月25日落成的。
   铜像基座高12.26米,像高9.5米,重六吨。基座上镌刻着毛泽东诗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的全文。
   我们来时,铜像前高高的台子上铺着红地毯,好像正在搞一个如今全国各地都流行的无聊的活动。铜像的基座被活动举办者的宣传板围了起来,无法观看。不少游人在铜像前拍照,我们也拍了几张。
   于田县早在1994年10月也建成一座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吐鲁木的塑像。塑像坐落在于田县城入口处,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吐鲁木并和他亲切握手的情景。于田县的塑像采用钢筋和特种水泥浇铸而成,高7.1米,象征党的生日;加底座总高度为12.26米,纪念毛泽东诞生于12月26日;底座东西两侧分别用维吾尔、汉两种文字镌刻着毛泽东的“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的诗句。
   遗憾的是,次日我们去民丰时,经过于田县没有停车,只是远远地看到了这座雕像,而没有细细瞻仰。
   距离民丰一百多公里处,有个尼雅遗址,是公元二世纪至公元五世纪汉晋时期精绝国的故址。曾经也是西域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处东西交通要塞。遗址内发现有散落的房屋、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河渠、陶窑、冶炼遗址等遗迹。还出土了木器、铜器、铁器、陶器、石器、毛织品、钱币、木简等遗物。
   我们想去看一看。
   国道315非常好走,虽然限速80公里,但所有的车辆都呼呼往前跑,车速起码都超过了一百。
   车过于田县以后,路旁突然有一块写着“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的指示牌,箭头指向右前方。蓦地,我的眼前又出现了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吐鲁木的巨大铜像。而且,眼前还不断浮现出懵懂少年时,不知看了多少遍的那幅一个维吾尔族老人,骑着毛驴、弹着冬不拉,去北京看毛主席的国画。
   所以我丝毫没有犹豫,就把方向盘一打转了过去。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哪个人知道库尔班·吐鲁木是谁了,可我们这些六十多岁的老人,却没有哪个人不知道他!
   那时的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
   说的是,一个年轻时受尽地主剥削和凌辱的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吐鲁木。他从小生长在大地主的牛圈里,少年时失去了父母,变成了地主和富农的长工。炎热的夏天,他被迫到蚊子密集的芦苇地里,喝湖里的死水,啃干硬的包谷馕,不分昼夜地给地主割芦苇。寒冷的冬天,白天在戈壁滩上给地主挖取暖的红柳柴,夜里自己蜷曲在戈壁滩上的土壕里露宿。
   新中国成立时,库尔班·吐鲁木全家除了一条破毡子,一只破铜壶,便是一身沉重的债务。土改了,他家分上了房子和土地,六十多岁的库尔班·吐鲁木第一次种上了属于自己的土地。靠着他精心耕作,第一年就获得了丰收。看着自家仓里满满的粮食,库尔班·吐鲁木心里萌生出一个诚挚的愿望:多亏了毛主席,我才有了耕地和粮食,我一定要去看毛主席,让他尝尝我的丰收果实。于是,杏子熟了,他晾成杏干收起来;甜瓜熟了,他拣最好的保存起来……一个心眼,就是想着带给北京的毛主席。
   转眼过了几个丰收的秋天,七十多岁的库尔班·吐鲁木打了上百斤馕,骑着毛驴要上北京去看毛主席了。县上的干部和乡亲们知道了,劝他说“北京太远了,骑毛驴根本去不了”。骑毛驴去不成,老人又到公路上去拦汽车,司机听了,也只是笑着摇摇头。以后,他只要见到上边来人,就要打听毛主席的情况……
   他想见毛主席的事,传遍了天山南北。
   后来,原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知道了库尔班·吐鲁木老人的事。他来到库尔班·吐鲁木老人的家,高度赞扬了老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民族团结、热爱劳动的精神,还答应有机会一定让他到北京去。
   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八日,库尔班·吐鲁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作为新疆的劳动模范、维吾尔族农民代表,毛主席和中央首长接见了他!
   毛主席亲切地走到他面前和他握手,他久久地舍不得松开。第二天,毛主席又专门派人看望了库尔班·吐鲁木,还送给他十米条绒布以及对新疆少数民族兄弟的亲切慰问。
   库尔班·吐鲁木生前共两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还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和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委会委员、和田地区革委会委员、中共于田县委委员、于田县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一九七五年,库尔班·吐鲁木因病逝世,终年92岁。
   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就在315国道旁边。土黄色的围墙,土黄色的门廊,黄色的大门。让人沮丧的是,虚掩着的大门上贴着两张打印的字纸:正在施工,谢绝参观。
   我抱着一线希望,推开留着一条缝隙的大门。进去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中间是一个高高旗杆,对着大门的院子尽头处有一幢土黄色的高大建筑好像刚刚建起来,里面有人在工作。一个头戴白色花帽的维族汉子看我进来,就走了过来。我连比划带说了半天,才明白他是库尔班·吐鲁木的孙子。他指指围墙左边的一栋土屋请我进去。
   土屋不知是什么年代修建的,外面的墙皮已经斑驳脱落。屋外斜拉的绳子上,搭晒着几条破破烂烂的紫红色毡毯。进屋是一铺大土炕,只铺着一张破破烂烂大芦席,一个土头土脸的小巴郎子盘腿坐在土炕上,看起来也就一岁模样,他歪着小脑袋,小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这个不速之客。也许是听到我说话的声音,身穿红色花裙、头裹蓝色头巾的女主人,端着一盆刚刚煮出来、还热气腾腾的老玉米,从另外一间屋里走过来。她身后跟着一个七八岁的巴郎子。她把玉米盆递给我,巴郎子用磕磕巴巴的汉语对我说——“吃”,“吃”。请我进来的维族汉子也打着手势,让我吃玉米,嘴里还说着什么。会说几句汉话的巴郎子做起了翻译。好半天,我才清楚,他说的是他的爷爷——库尔班·吐鲁木,生前就住在这个屋子里。现在,他和妻子、两个孩子会继续住下去。
   看我明白了,他开心地笑起来,又把玉米盆递过来。他的笑是那么质朴、那么憨厚,甚至有点傻乎乎的。这种久违了的笑,让我特别感动。那感觉,就像回到多年没回的故乡,就像到多年的老邻居家串门……
   我的眼睛不由得有点湿润,不能不拿起一个玉米,会说汉话的巴郎子又挑大的塞给我一个。
   我比划着手机,说给他们拍一张全家福。女主人赶紧抱起土炕上的小巴郎子,拍打他身上的土,又捋了捋自己的头巾。会说汉话的巴郎子,马上规规矩矩地站好。维族汉子嘿嘿笑着,从妻子手里接过小巴郎子抱着。一岁多的小巴郎子突然懂事了似的,对着我招手……拍完,我拿给他们看,他们都非常开心。我拍了拍会说汉话的巴郎子的肩膀,告诉他,我会把照片寄给他们。
   告别了库尔班·吐鲁木的孙子、孙子媳妇和他的重孙子,我又驱车上路。可是,那幅库尔班·吐鲁木骑着毛驴的国画、那破旧的土屋、那只有一张破芦席的土炕、那土头土脸的小巴郎子、那紫红色的毡毯、那傻傻的憨憨的笑、那热腾腾的玉米……还不断交替着浮现在我眼前。
   我在想。想了很多很多……可我怎么也想不出,究竟想了一些什么!
  
   2016.8.22夜,草于民丰恒顺宾馆
   8.24夜,改于青海花土沟车中

共 36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记述了新疆之行到达和田后,游览了市中心的团结广场,瞻仰了毛主席接见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吐鲁木的铜像。介绍了库尔班·吐鲁木的生平事迹和见到毛主席的经过。并有幸见到了库尔班·吐鲁木的孙子,受到他们一家人的热情接待,并为他们拍了全家福。拜读。【编辑:紫气东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6-09-04 11:04:08
  在和田有幸见到了库尔班·吐鲁木的孙子,此行收获还是很大的。问好文友。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