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如云诗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如云征文】生命碰撞的理想之火(散文)

精品 【如云征文】生命碰撞的理想之火(散文) ——另一种形式看魏晋风度


作者:花落五峰 童生,839.9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55发表时间:2016-09-08 14:16:14
摘要:魏晋风度的完美终结就是一种理想之火的精神净化和升华的寻找,也开始形成了中国文化儒道结合的光明大道。从此以后,中国士人不论是在乱世,还是在盛世,都找到了文化传承和理想传承的一种稳妥而积极方式。

或许是因为这个时代太沉重,或许是我不敢怀着敬仰走进你的深处,或许是你特立独行的风华把我拒之门外,我徘徊在你的边缘,思考着关于你的故事。
   哦,魏晋风度,你的慷慨悲歌、你的通达放旷、你的坐而论道,你的飘飘乎遗世而独立,你歌唱生命的乐章在我的心田燃起一团熊熊的思想之火。
   我不得不拿起笔,描写你的美丽、你的情操和你的坚守。而你形成的特有的中国文化现象,在外表冷清和内心火热的交织碰撞中产生生命的理想之火,把生命的诗篇写进历史云烟的最深处。
  
   一、生死绝句写忠孝
   孔融作为孔圣人的后代,才华横溢,他的故事常常拿来讲给小孩子听。四岁时的一段让梨佳话,成了中国孝亲文化的典范。如今四岁小儿已长大,做了北海太守。黄巾军起义,把孔融经营的忠孝之地打的稀巴烂,无奈的孔融先是和刘皇叔交好,可是刘皇叔靠不住,逃到南边去了。这时,袁氏父子的军队把孔融欺负的找不到北,他只好放弃领地、妻子和儿女们,只身逃出。最后,只好投靠军事实力强大的曹操。
   孔融开始在曹大王的领导下,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而积极奔走。曹操这个人吧,很有才华,虽然贵为王者,可骨子里却是文人的风骚清雅。因此文人相轻在曹操的身上显示的很是淋漓尽致,你可以有才华,但是不能超过我;如果真的超过我了,你也必须装着不如我,得给我面子。
   说到这里,我还想讲孔融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根据《世说新语》记载,孔融家是各种贤能才士的集散地。当时的孔融很小,有一个人来孔融家里做客,大家都夸孔融聪明伶俐,只有这个人说:“小时聪明,大时了了”。路过的孔融一句绝妙反击,“那这位先生一定是小时聪明了,才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此人又羞又愤,又无话可说。
   这个故事和让梨的故事合起来说明孔融多少有些做作,做人方面有些咄咄逼人,不知道藏巧于拙,只知道勇往直前。而这些做作和争强好胜的性格为他日后被曹操杀死埋下了伏笔。
   曹操当时刚下令,人嘛,不忠不孝没有什么,不仁不义也没有什么;只要能够打仗,能够治理国家就可以了。孔融不干了,他是一个绝对的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撞了南墙也一定不会回头的那种人。曹操最痛恨的就是那些自恃聪明而又多嘴的人,杨修是这样,杀掉;祢衡更是多嘴,曹操虽没有直接杀他,但还是借黄祖的刀杀掉了多嘴的祢衡。
   我想和另外一个人做一个对比,证明孔融是一个多嘴的人,是一个敢于为了理想而献出生命的人。
   司马光砸烂缸,也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相比之下,司马光就不会为了理想而献出生命,他懂得:“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我相信司马光砸烂别人的缸,一定想到可能要赔别人钱,说不定还要被家长批评,但是司马光一点都没有犹豫。
   因此,司马光是一个伟大政治家,做官,做到了高官,而且也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孔融则简单得多,做官做的不是很成功,只能是一个为了理想而战的文化斗士。
   孔融拿着自一气呵成的以孝治天下的经典案例,献给了曹大王,曹大王看的哼哼笑:“文章写得甚好,遣词造句不错,文气奇高,论述精当,是一篇好文章”。
   作为文人的孔融高兴地走了,却没有看到曹操眼里一闪而过的杀机。
   公元208年,曹操亲自带领号称80万大军前去征讨孙权,顺带着收拾收拾最近有些不听话的刘备刘皇叔。孔融念及刘皇叔和自己有恩,还有自己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理想,孔融那是据理力争,估计上,连他的老祖宗以及他的老祖宗经常提及的三皇五帝都搬出来了。
   校场上,早已厉兵秣马,只等着曹操开完动员会,就准备出征,可是孔融看着整齐而富有活力的士兵前去送命,心里不甘,又是哀告,请求。曹操不耐烦了,愤怒道:“你没有百里奚、蹇叔的治国才能,不过是一介百无一用的儒生罢了,我也不是秦穆公,恰好还差一个人祭旗,就拿你的命来祭奠吧!”
   于是大家在看知名导演吴宇森拍的《赤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从容赴死的孔融。是啊,孔融明明知道这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与其看到战后凄惨的场面,不如现在为理想而死。这场战争,曹操彻底败了,把大半辈子积累的实力毁于一旦,甚至在逃跑的过程把受之父母的胡须都给割掉了。
   曹操哀叹道:“这些书生,没有什么本事,看事情还是很透彻的,可是,你总得给我留些面子吧”。
   可以知道,曹操十分后悔发动这场战争,只是作为建安七子的首要代表人物孔融只能长眠于地下,只好把慷慨悲歌的任务留给了其他六人。这六人受了不小的惊吓,他们的理想之花没有来得及绚烂,就只能在曹氏父子的屠刀下,乖乖的韬光养晦,游乐宴饮,浅酌低唱。
  
   二、鹦鹉洲上芳草魂
   祢衡曾经骄傲的说过:“天下的人,除了孔文举和杨德祖之外,天下就没有自己瞧得上的人了”。反正祢衡有没有才华,我不知道,也不想去考究,我只知道,曹操一定不喜欢他,你看看他的朋友,全部都是死在曹操的刀下。
   祢衡的出现,开启了魏晋风度的滥觞。可以从容不迫的在众大臣面前脱掉衣服,然后又穿上曹操送来的衣服,这种水平估计上只有喝了酒的刘伶才能做到,因此狂士祢衡,可以说算是魏晋风度的开端。祢衡爱骂人,不管场合、不分人物,想骂就骂,而且还能骂的精彩绝伦。
   陈琳陈孔章也骂过曹操,不过那时是各为其主,曹操也没有难为陈琳,而且夸奖他骂得好,把自己的偏头痛都骂好了。但是本来就是自己人的祢衡,整天骂骂咧咧的,曹操就不舒服了,私下里对孔融说:“看看,你给我推荐的什么人,我真想杀了,又怕担上一个杀害名士的罪名,算了,还是饶了他吧,让他到刘表那去转转吧!”
   祢衡被发配到刘表的荆州去出使,并告诉他不用再回来了。祢衡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脾气,当然,他之所以是祢衡,就是因为他的狂傲、他的不屈服,这也正是魏晋风度的外在表现形式,不怕死,敢骂人,而且绝不会假以辞色。
   刘表也很生气,就让他到黄祖那里去吧,听说黄祖行伍出身、脾气暴躁,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让他来收拾祢衡吧!祢衡到这里后和黄祖相处得比较融洽,当然是没有如果的情况下。黄祖的儿子搞到一只鹦鹉,让祢衡帮着写一篇关于鹦鹉的文章,祢衡挥笔而就《鹦鹉赋》,黄祖知道了,很生气,这不是教我儿子学坏吗?准备训斥祢衡一顿这事就算了,可是祢衡不是省油的灯,倒是把黄祖给大骂了一顿,黄祖一生气,祢衡就人头落地了。
   我曾经私下揣测,祢衡可能早就料到自己是这样的结局,只是没有办法,选择了一条坚守清高的路就只能走下去,哪怕是被杀头。正如后来穷途悲哭的阮籍对他的儿子说:“我和的你兄弟阮咸已经是这样了,你就不要在学我们了,好好地享受尘世的生活,理想的事让我们去做吧”,还有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也是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山涛,山涛也是心领神会,安排嵇康的儿子做官。
   后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写下一句话:“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就是为纪念被黄祖杀掉的祢衡而写的。孔融了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祢衡则是魏晋风度的开始。
   紧接着,何晏被杀了,何晏是曹芳登基后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人长得很是英俊。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朝中人追星追的最火热的一个时期,据说何晏等人一出场,就会道路阻塞,车马低音,为了观看这位大帅哥。这么帅,又有才华,名头这麽响,让皇帝很不放心,杀掉。何晏死了,历史就像仍一堆垃圾似的,把盒烟给扔掉了,毕竟只靠颜值生存,是没有多大前途的。
  
   三、涧底青松悲明月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是最真实的写照,左思是很有才华的,魏晋时期,做官靠的是门第,比如孔融、世代儒家,比如何晏、世代名臣。而左思,却是什么也不是,没有什么家族势力,在曹丕建立的九品中正制中连边也沾不上,没办法,一棵小松树总要长大吧,总要努力的去看看明月的样子。
   有一个机会,让左思可以走进洛阳城这充满权力角逐的向往。这一年,左思的妹妹左棻因为才华出众被选入宫,左思也跟这妹妹来到了洛阳城。遗憾的是,左思的妹妹只是有才华,容貌似乎差了一点,皇帝对这位贵妃没有特别的宠幸。
   左思很努力,写出了《三都赋》,名动洛阳城。左思也想像魏晋时期的其他人一样,在名声差不多的时候去转转,来一次明星观摩旅行,争取搞点更大的名声。可是左思长得有点对不起观众,这一次游行,左思收获的萝卜、白菜还有坏鸡蛋什么的,估计够他吃一年了。
   据说《三都赋》一出形成了洛阳纸贵的局面,没纸印书了,纸都被又来印发左思的《三都赋》了。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印着《三都赋》的纸张要比其他的书贵好几倍。东吴大将军陆逊的孙子陆机本来也打算写《三都赋》,听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在写,心里充满了傲气,认为左思写的文章连给自己盖酒坛子都嫌得慌。不过,陆机读到左思的《三都赋》,大为慨叹,也放弃了写《三都赋》的打算。
   《三都赋》分别是《魏都赋》、《吴都赋》和《蜀都赋》。其中最有名的是《魏都赋》,极写魏国都城的江山稳固(以道德为藩,不以袭险为凭也;彼桑榆之末光,逾长庚之初辉。);繁华锦绣(山林幽映,川泽回缭;左则中朝有赩,听政作寝。右则疏圃曲池,下畹高堂。内则街冲辐辏,朱阙结隅。)人物风流(德连木理,仁挺芝兰),军容整肃(其军容弗犯,信其果毅。富仁宠义,职竞弗罗。千乘为之轼庐,诸侯为之止戈。则干木之德自解纷也。)
   而《吴都赋》、《蜀都赋》写的相对简单一些,侧重于对吴都胜景(其竹则筼筜箖箊,桂箭射筒。柚梧有篁,篻簩有丛。苞笋抽节,往往萦结。绿叶翠茎,冒霜停雪。橚矗森萃,蓊茸萧瑟。檀栾蝉蜎,玉润碧鲜。梢云无以逾,嶰谷弗能连。鸑鷟食其实,鹓雏扰其间)的描写和蜀都风土人物和神奇传说(巴姬弹弦,汉女击节。起西音于促柱,歌江上之飉厉。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合樽促席,引满相罚。乐饮今夕,一醉累月。)的描写,也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水平。
   文化卓盛的左思,开始谋划更大的事情,写文章只是为了博取名声,实现政治抱负才是根本,于是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难道路,只是左思这个小伙子,先天不足(门第太矮),后天不良(容貌太差)。
   左思很郁闷,明月呀,明月,你是怎么了,不能把你的芳华分给我点,我虽然也算是赚了点名声,可是官做的还是不尽如人意,不能实现自己理想抱负。
   病急乱投医,后来因为依附权贵贾谧,也被罢官,在郁闷中死去。左思是魏晋风度中为数不多的寒门之士,唱出了底层文人的理想之歌。也正因为如此,隋唐时期逐步成熟的科举取士让饱学之士有了施展抱负的平台。
   青松在中国文化意象也变成了坚强不屈的象征,如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左思咏史里的积极成长的小松苗,还有唐朝诗人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青松作为中国文人坚定的理想追求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
  
   四、三更起舞潜悲辛
   西晋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由西晋完成的大江南北的统一局面很快就走到了终结。先是八王之乱,西晋名存实亡,接下来的北方的少数民族犬戎趁机入侵,西晋王朝开始七零八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原政权的南迁,也是从此之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中国文化也出现了“南学北渐”的局面。
   中原人带着一个似乎是永远也无法完成的梦想,到了风景秀丽的江南,可是北方的痛,折磨着那些有良知的人们,他们想回去,回到那片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生活过的那片热土。那片热土上,多少慷慨悲歌的故事、多少英雄的神话、多少爱情的传奇,在胡人铁骑的践踏下无声的喘息。
   南渡的中原士人始终没有让自己心中那把理想之火熄灭。虽然,江南秀丽的胜景和风土佳人让他们一度沉醉,可是纸醉金迷后,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总是会反思,总是要做出一些努力,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祖逖和刘琨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积极奔走、勤学苦练。闻鸡起舞的成语就是他们两个人的故事,二人南渡后,始终以收复中原为念,为了收复中原,无论夏署寒霜,他们认真学习兵法、闻鸡起舞练剑,最终二人都成文武双全的人,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
   《扬子晚报》上杨民仆写了一篇文章,名字是《东晋名将刘琨被错杀:“何意百炼刚 化为绕指柔》对成为大将军后刘琨的评价较为贴切,“刘琨的名气让晋阳迎来短暂的春天,但很快寒风肃杀、万木凋零。他和祖逖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身上的名士气太重。骨子里的贵族派头,与生活困苦的将士百姓格格不入;闲暇时的吟风弄月,在生死存亡的孤城里更使上下离心。”

共 756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从历史人物、事件中汲取营养与思想,有点,有面,有线,有据,有节,有论,文思浩渺,博引聚点,意指要领在反复论证中得以巩固,从而实现主旨思想的深化与升华。洋洋洒洒七千字,斑斑点点见真工!虽然我不一定完全赞同作者阐述的思想,但是很欣赏作者的认真与努力。自古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历史就是后人的一面镜子,前人用生命书写了历史,那么,后人就要懂得前车之鉴,你可以学富五车,你可以才高八斗,但是,一个脱离了现实环境的人就如鱼儿离了水,瓜儿离了秧,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说,聪明不等于智慧,文化不等于能力。成功的人生,不仅需要远大的抱负,更要有克服艰难险阻的能力。拳头伸出去是勇,缩回来是谋,再次打出去叫智,文化传承也是同理,无论生存环境如何变化,不变的是渴望安乐合和的大同,只要是顺应民心的,顺应时代潮流的,都将会得以发扬光大。感谢作者带来这么多历史典故及名家引用,让读者一道再次重温历史,触摸历史,感受沧海变迁带来的精神营养。欣赏佳作!感谢您的精彩分享。【编辑 无求】【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908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无求        2016-09-08 14:17:41
  从历史人物、事件中汲取营养与思想,有点,有面,有线,有据,有节,有论,文思浩渺,博引聚点,意指要领在反复论证中得以巩固,从而实现主旨思想的深化与升华。洋洋洒洒七千字,斑斑点点见真工!赞赏!
无求
2 楼        文友:花落五峰        2016-09-08 15:26:58
  十分报歉无求老师的午休。敬茶以表谢意。
3 楼        文友:花落五峰        2016-09-08 15:28:23
  感谢老师的精彩评论,和对智慧的深度理解。
4 楼        文友:清心如云        2016-09-09 06:35:09
  欣赏佳作,已申报精品审核,9月9日。
清心如云
5 楼        文友:晴空依旧        2016-09-11 15:40:07
  欣赏老师的文笔,扎实的文学功底,学习了。祝创作愉快!
晴空依旧
6 楼        文友:花落五峰        2016-09-11 18:01:58
  谢谢老师的厚爱,我只是一个不敏的小子,还请老师多多指导。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