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求精】父爱是一辆限量版三轮童车(远方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求精】父爱是一辆限量版三轮童车(远方征文·散文)


作者:范晓生 举人,4452.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10发表时间:2016-09-15 09:20:32

夏日的傍晚,小区的院子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大点儿的孩子自会聚在一起玩耍,而那些稍小些的,则多是在大人的陪同下,三五家聚在一块儿,大人边看孩子边聊天,孩子们则十分随意地玩乐着。这样的场景,除了下雨,基本每天都在小区里上演着。
   孩子们沉浸在各自游戏所创造的快乐里,看孩子的大人也难得有这样可以轻松的时间,拉些家长里短的话。
   每次路过,看到这样的场景,倒也觉得现在人们的生活挺安逸。孩子们在这一刻更是无忧无虑,其中也会有一两个骑三轮童车的孩子,自在随意地蹬着他们的小车子。看着他们那悠然的样子,我蓦地想起,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童年。而且我的童年里,也曾有过一辆三轮小童车。
   说起我的童年,距今也是有三十多个年头了。刚刚迈入八十年代门槛的中国,改革开放也才刚刚实行,国家依然实行着计划经济,人们还都穷得叮当响。不要说小孩子有童车骑,就连普通百姓,要是没点能耐和身份,也是骑不起自行车的。你纵使手里有钱,要想买辆自行车,那也得想办法弄上张自行车票才行,一切凭票供应。比起现在满地乱跑的小汽车来,那时的自行车绝对算得上是奢侈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队里仅有的两辆自行车分属于支书和电工,一个管全大队的“生杀”大权,一个管大型集体瓷厂的所有用电。披着中山装推自行车走的,老远看上一眼你就知道那是支书;把上挂个人造革手提包,骑着自行车显摆的,那绝对是电工。如果队里要能再找出一个骑车子的,那一定是五六岁的我!当然,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我所骑的也得算是辆自行车才行。
   从理论上来说,我那车绝对算得上是自行车,原理和他们骑的都一样,全靠人力脚蹬前行。只不过人家那都是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自行车,而我所骑的,则是父亲纯手工打造的“私人定制”版自行车,而且还是三轮的!我的车子骑着在速度、适路性和舒适性方面,虽然没有他们的好,可我的车子安全系数更高。毕竟咱那是三轮的么,三个轮子咋也比那两个轮子的稳定性更好!
   说起我的那辆三轮脚蹬车,不要说小镇绝无仅有,怕是全国也仅此一辆。它式样虽然简单,却是父亲手工技艺的结晶,更是他对我们大爱的见证,
   父亲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而且还是那种因为饿肚子,常常无法去上课的那种。参军入伍后,他当过炮兵还管过锅炉,算是非常能干的那种。虽只当了两年兵,却学会了一身手艺,切、割、焊、车、刨、钻、研、磨、铆、打铁、炼钢,可谓是样样在行。复员回来后,凭着一手好技术到了镇农机厂上班,每月挣三十元工资,一半还得交给生产队,属于典型的边种田来边生产。
   我的自行车便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时期。车是利用厂子里的边角废料制作而成,于父亲来说算是废物利用的变废为宝;而按厂里规定来说,这属于干私活。不过那时候厂里常加班,一干又常常是干到晚上八九点,又有哪个领导会坚持着和工人们同下班?况且父亲属于厂子里的技术大拿,各项技术活还得仰仗他,领导们纵使看到了也多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这又算不得是犯了多大的错误,况且也早过了大批斗的文化大革命时代,也犯不上扣像“薅社会主义羊毛!”这样的帽子。
   那辆三轮车除了前车叉子能算得上是利用工业半成品制成之外,其它都是父亲用钢筋、铁板、钢管制作。有没有图纸我不知道,想必是没有的,如果说有,那也一定只存在于父亲的脑子里。毕竟,象这样小孩子骑着玩的三轮车,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也没必要整那么高的精度。只要强度足够,样子美观,骑着不重就行。达到这样的条件,需要的只是找到合适的材料,按照心中想定的式样去做就行。重要的前提是:不花钱,还能让孩子们开心!
   车把是用一根四分钢管两头折弯做成,下面连着的前车叉是不知哪里找来的自行车旧车叉。上端与车把焊死,下端的两个分叉截短后两面钻孔,车的前轮就装在这样的车叉中间,那车叉上的两个孔就成了前轮的轴套。车前轮既是方向轮,又是动力轮,轮轴两端焊接两个带车拐的脚蹬子,这也算得上是前轮驱动吧!
   车叉与车把连接部位的下面是一个轴套,与车架相连。这个地方用轴套,是为了保证车把和车轮可以自如转动。而那所谓的车架就是两根粗钢筋,前面与车叉上的轴套焊死,后端又与两个后轮大架及后车筐焊死,结实程度毋庸置疑。
   车架靠后上端焊一块儿瓢形钢板做成的车座子,这属于司机专座,相当于露天驾驶室。车座的斜后下方就连着一个大篮筐状的后座,这后座既能置物又可坐人,有点儿类似骆驼祥子拉的黄包车后座,只是少个棚子而已。后座下面还有放脚的踏板,一个大点儿的小孩儿坐在里面,脚可以完全置于踏板上,根本不用担心车子在行走过程中,所乘坐的人脚会发生意外。
   这个篮筐状后座的底下就是横置的后轮车轴。这个车轴用整根的钢筋制成,两端突出篮筐两侧,用以安装两个后负重轮。这两个后轮与带车拐、脚蹬的前轮不同,中间要制成轴套状,形状类似于古代马车的车毂,用以套在两端的车轴上,因为是车毂而没有用轴承,轴与轴套属于硬摩擦,全靠黄油润滑,以减少摩擦力和增加车轴的耐磨性。这两个轮子属于从动轮。装上轮子后,两端用螺帽做辖,也是焊死,以防螺帽脱落导致的车轮掉下来。
   三个车轮全都是父亲用钢筋自己焊制。车圈是用六号钢筋折成一个圆,然后焊牢;辐条也是用同样的钢筋,截成一般长短,然后焊在外圈上;中间用一小截儿细钢管做轮毂,那辐条就一端连着外圈,一端接着轮毂。
   这样用钢筋焊成的轮子虽然结实,但行走起来却比较笨。纯平路面还凑合,遇着路面稍不平整,就用产生很大震动和颠簸;上坡路时前轮因为是驱动轮,那钢筋与路面的摩擦力极小,容易打滑,适路性极差。
   为了改善它的性能,父亲又找来气焊上所使用的那种细橡胶管,从中间剖开一刀,然后套在轮子外面,弄成一个圆圈,整个裹在轮圈上,两端和内里都用细铁丝进行绑扎,不使脱落。这样,原本钢筋做成的铁轮子,现在又有了一圈橡胶外胎,骑起来既加大了与路面的摩擦力,轮子又有了一定弹性,适路性显著增强。
   车子做好后,又整体除锈、上漆,在防锈的同时,也增加了美观。由父亲一手设计、制做的儿童三轮车就这样横空出世,不但可以骑着在院子里玩,还可以骑着上街行走,成了我们三兄弟的骄傲。父亲还专门在车把中间焊了个环,平时不用,出门时拴上根绳,遇有上坡路段或孩子们不想蹬时,大人可以助力拉着前行。
   因为前车轮是车轮、车拐、脚蹬一体设计,所以车子并没有安装制动用的刹车系统。遇到下坡路时,要靠两只脚踩紧脚蹬,来实现减速或停止。好在这样的车子也并不会跑太快,出去时通常都会跟着大人,倒也不用担心有多危险。
   有了这辆自制三轮车,出门行走时,大人就可以解放自己的手,不用老是抱着小的或是管哪个走累的孩子。只需要大孩子骑着车子,稍大些的坐在后面的座筐里。必要时,坐在后面座筐里的还可以抱上最小的孩子。因为三个孩子都坐在车上,蹬的人会比较吃力,这时候大人只需要在前面拉着绳子行走就行了。这样一个大人拉着三个孩子骑车的情形,曾成为小镇街上的一道风景。
   当然,这辆车子很多时候是孩子们的玩具。不但是我们三兄弟,就连邻居家的孩子也会常跑了来一起玩。大家在院场里轮流骑着玩,有的骑,有的坐,有的推,有的追。成为那样一段特殊时期的美好记忆。
   而最为风光的时刻,还是晚上骑着它去父亲上班的厂子里看电视。
   那时候一个镇子仅有几台电视机,全是黑白的不说,还都是十二英吋的。到了晚上,刚吃过饭,那些有电视的人家便被围了水泄不通,来晚了根本就挤不进去。小孩子们还得看那家有电视人家的脸色,乐意了还让你进去,不乐意连门都不愿意让你进,你只能从人缝里远远的看到一小条亮光,着急而无奈。
   那时候正演《霍元甲》,听见那《大号是中华》的主题曲,饭都顾不上吃,一到傍晚,人就像丢了魂。好在父亲厂里会议室有台二十四吋的大电视。我们一家五口吃过饭,就举家向厂里进发,为的就是看一集电视剧。
   我家离厂里还有三里路光景,所经道路要穿过镇里的行政街和东大街,这两条街都是镇里的主要道路和人口密集区。那时,人们晚上都无处去,多在街边门廊石板上坐着乘凉。我们一家五口,大人牵拉着,孩子或骑或坐着这自制的铁三轮车,一路“轰隆隆”穿街而过,引来无数目光。现在回想起来,怎么都感觉着有点儿像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时,路过西域某国的味道?而那一干人的眼光里,有好奇也有赞赏!
   其实,那街上几乎所有的人父母都能认识,小镇里亲戚套亲戚是出了名的。你纵使原先都不认识,坐下来闲聊,稍一攀扯,指不定就成了拐弯亲戚,少不了又喊上个诸如“表叔、姑父”之类的称呼。
   父母一边拉着我们行瞳,一边还不时和路边的熟人打个招呼。而我,则多是一本正经地骑了那三轮车,挺直了胸膛,稚嫩的脸庞上努力地显出一副老司机的模样,仿佛自己所骑着的已经不是三轮车,而是高头大马。我的穿街而过,俨然成了入城接受欢迎的胜利者。而这一切的“荣光”,全仰仗于父亲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智慧,所打造出的这辆加长版三轮童车。
   在童年的记忆里,在那样夏天的傍晚,我们在乡人或欣赏或羡慕的眼光里穿街而过,又在月色下骑车而回。不经意间,岁月流转竟已经有了三十多个轮回,父亲亲手打造的那辆三轮童车,随着我们兄弟三人的长大,早已经不知所踪。那样一份儿时的美好记忆,也因生活的碌碌而早已尘封。
   现在,我看见了孩子们骑着的童车,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那辆曾带给我美好童年记忆的三轮车。那车见证了父亲的技艺,更记载了父亲无声的大爱。
   如今,车子没有了,我们长大了,而父亲却变老了!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那辆他所亲手制作的三轮童车。也不知他是否还记得,曾牵着那辆载了他三个孩子的童车穿街而过。而那童车上所坐着的,不仅是他的三个孩子,更有他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
   父亲老了。今天的我们不可能再像他当年一样,去亲手给他制作一辆可以让坐的车。只希望,有一天当他老的再也走不动时,我们可为他买一辆轮椅。傍晚,推着他,行在林荫道上,沐着夕阳,和他讲那些我们童年的故事,陪着他一起慢慢聊……

共 40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辆手工三轮童车,是童年岁月的见证,是父亲大爱的最佳载体。本文以三轮童车为忆旧线索,今昔对比中,详尽地摹写了三轮小童车的制作过程,一家五口穿街而过的美好日子,孩子们以童车为玩具的欢乐时光,凸显了改革开放八十年代的乡村气象和亲邻往来。一辆包蕴着温情记忆的三轮童车,是当了两年兵的父亲,凭着一手好技术回到镇农机厂上班后,利用边角废料变废为宝精心制作而成。在院场里轮流骑着玩,大人牵拉着,孩子或骑或坐着铁三轮车,一路“轰隆隆”穿街而过,艳羡的“荣光”,温馨的风景,成为特殊时期的美好记忆。它式样简单,安全系数高,虽难以与当下高科技时代的童车相较,但,那车见证了父亲的技艺,更记载了父亲无声的大爱。圆和自然的结构,娓娓道来的笔调,平淡明畅的细节,恰到好处的抒情,带出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景。素朴而率真的爱,是给予,是欢笑,也是分享。买一辆轮椅,沐着夕阳,和父亲讲那些我们童年的故事,陪着他一起慢慢聊……亲人在,爱就有反哺的机会,唯美而诗意的收稍,沐浴着人性的辉光。撼动心灵的美章,流年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9-15 09:22:41
  一辆手制童车,带着记忆的温情力量,滋润了流年和亲情。
   问好,祝中秋快乐,阖家团圆。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1 楼        文友:范晓生        2016-09-15 15:10:52
  感谢您的辛勤编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