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现代诗歌 >> 【丁香】悲伤的塔(外三首)

精品 【丁香】悲伤的塔(外三首)


作者:一墨 秀才,1564.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56发表时间:2016-09-16 11:48:48

1.悲伤的塔
  
   他喊:秀儿
   只一声,她便从黑暗里走出来
   笑容好像春天的早上
   花香浮动。这样的风声清脆了七年
  
   他已在土里豢养完余生
   在瓦斯泄露的
   矿灯下,他最后的绝望
   花香浮动
  
   她抱着未亡人的身份
   如被最糟糕的工匠匆忙截取的木桩
   奋力扛起倾斜的人间
  
   2.接 纳
  
   无非是选择一种颜色打开自己
   清浅的白唤醒天空
   灰暗又将整个黄昏关闭
   ——它们如此周而复始
   安抚人间
  
   而你身披潮汐
   蓝色的泪水布满全身
   可解渴,可洗净黑夜的冷
   以此安抚沉默的涂鸦
  
   她已习惯从高处坠落
   成全昨天的花瓣
   让破碎的风,于暮色中
   有苍茫的理由
  
   唇上的薄冰
   与烈火最终达成和解
  
   3.路牌
  
   天空低垂,准备为人间最后的告别
   吟诵经文。它们站在那里
   各自握紧身体的孤独,时间的洪流
   暗藏暴戾之气。这浩荡的人世
   奔腾着低矮的狂飙
  
   我们也一样
   在空旷的棋局中,趟暗河
   学会直立行走,遭遇锋利的荆棘
   习惯死寂的黄昏
   当风声被撞碎
   留给夜晚的,是永不厌倦的呼吸
  
   孤零零的颜色是黑
   一个人的简史
   为凡尘之物竖直身躯
   风吹过的山野,鸟儿叼走花朵的名字
   向东十里有炊烟
  
   如果西去,请记住那些平凡的草木
   这风声填补的土地上
   所有的墓志铭
   只是为了
   身体的尺码不被错认
  
   4.月满凭栏
  
   不要倔强。就今晚,摘掉风霜
   换一袭柔软的白
   站立成朱栏旁的一地月光
  
   它曼妙而来,于指尖之上
   盛开蓝色妖姬。你手中的壶突然倾斜
   月华溅起茶色
  
   夜还是浓了。努力忽视的
   在眼角的余光里专注:阑干在月光里
   有变幻的脸。藏于暗处的虫声,细微之处的解构
   有人在滑凉的秋情里缺席
  
   你拍拍衣衫,执半杯琉璃入座
   与透明的影子推杯换盏。时光逆流、顺流
   你看到高举的金黄狂野
   内心悬浮高古的月亮
  
   院外,一树秋海棠正轻轻地
   向着夜的激流
   打出问讯的手语
  

共 7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悲伤的塔》,这是一个很难找到落脚点的题目,或者说,到底写什么?塔本身没有悲伤可言,如果实写,显然难以把握。如果虚写,也许思路容易拓宽,但是这个命题的关键还不在塔上,而是前面的悲伤,不是说简单写出一个形而上的塔就行了。怎么样赋予它人世的悲伤?而作者的思路,很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常常说,任何一个主题,有千万种表达,我们一定要把最好的,至少是接近最好的那种思路找出来。在文中,首先看作者选择的思路,我觉得已经很出彩,一开篇看这个角度和立意就占了高分。文字写的是矿难的遗孀,这在生活中是很多的,她们抱着未亡人的身份,奋力扛起人间,用短短几句话,塑造出来一个面对生活的苦难和打击坚强不屈的女人形象。她的内心是悲伤的,但她的言行举止,内心的选择,无不如塔一样顶天立地。文字贴近现实,在短短的空间里,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和这个人物后面长长的一生,前后对比,有催人泪下的力量,作者对情感的把控很见功力。在《接纳》一文中,作者写出来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一般来说,去描写一种态度的文字是不太容易找到好的角度,因为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如果实写,可能落了痕迹,而我以为,描写一种态度,最好的角度是不动态度,不动声色,冷静,介于置身事外和事内之间,淡入淡出,也就是我说的形而上的写法。而作者在这篇里,这种形而上是运用比较成功的,显示出作者已经掌握了形而上的基本运用,首先起句就决定了她的立场,是事外和事内之间的,“选择一种颜色打开自己”,似乎是第一人称,后面几句写的是自我观察到这个人间的一些变化。但作者采用了形而上,就写的很巧妙,文字指向很广,可能是情感上的人间,也可以是生活上的人间,这个视角始终是若即若离的,在第二段中,更是直接转换成了第二人称,在第三段中,又再变为第三人称,这种人称的变化似乎显得错乱,但在这篇中,却错乱而不混乱,因为这篇的主题在前,“接纳”---在这个主题中,每段一个立场变化,恰恰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自己内心矛盾的错乱,其实,这三个人称都是写的一个人,即作者自我。文本的内外都是为主题紧密结合服务的,并没有混乱和跑题。而在最后一段中,很简单的两句话,引领汇总了前面三段的人称,“冰与火,达成和解”,也意味着,这各种不同的内心的自我终于找到一个完美的现实自我的落脚点,或者说和解点,结合点,对人世各种不同的体验,全部被真实的“我”接纳入心。至此,干净利落的完成了自己对生活态度的一个阐述。用词精准,漂亮。在《路牌》中,采用虚写与实写相结合的思路,第一段是写现实中的路牌,第二段,“我们也一样”,就立即将主题深化,挪移到人的内心身上,最后两段则是虚实结合,“孤零零的黑色”,即可解释为实际的路牌颜色,也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你这一生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最终在世界上留下的色彩是什么。最后几句用墓志铭和身体的尺码结合,再次点明了主题,引人深思。《月满凭栏》中,采用了物象分开,又融合的手法,“它”写的是月亮,“你”则写的是作者自己,或者说一个月下的观察者。凭栏遥望满月,“变幻的脸,暗处的虫声,细微的结构,有人的缺席,”凡此种种,所思所想,莫不关情。此处物我是分开的,是交相呼应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分开各自展现,又相互印证。而在文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你与透明的影子推杯换盏”,这一句,很自然的过度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你看到。。。内心悬浮。。。月亮”,至此,物我已经难分,作者对情绪的渲染和感悟达到了高峰。然后,最后一段,又掺入了一个很意外的个体,那就是秋海棠,它的出场似乎意外,但这个意向又与月下的人,也就是“我”存在的环境十分融合,就是说,这个意向的出现前面没有暗示,但与整体的基调和色彩十分搭配,而不显得突兀,而它的出场,目的在于,如果说前面物我两望其实是静态的场景,(要知道,我所思想的只是我内心的所想,其实凭栏遥望这幅画面是静态的),那么它的出现,作者很巧妙的赋予“它”做着一个问询的手语,这就给画面加入了动态的美。而且,这个问询的手语,引人深思。回味无穷。以上是我结合个人的理解,从文字上,从手法上,对一墨的四篇文字的一点个人体会,也许有些妄言,其实这几个题目让我来写,我也不见得能写到她这个程度。但现在站在评点者立场上,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就谈一下个人的感受。综上来说,作者在四篇中,交错运用各种手法,技巧日趋成熟,尤其是,如果说之前看到一墨的文字语言有些生涩,但在这几篇中,她也已经成功克服了这一点,语言变得圆润,柔和,用词准确,尤其是思想的表达,当然,她之前文字就注重思想表达,但那时候表达上并不流畅,读来有晦涩感,叙述语气较重,我曾经眼看她在这个层面上卡了一段时间,那时候,我感觉,她可能会在很长时间内走不出这个瓶颈,然而,在以上四篇中,虽然段内还有叙述痕迹,但段落之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断裂跳跃,而整体气息却能保持流畅,思想表达深入,我觉得,她已经突破了之前最大的瓶颈,领悟到语言柔软并且恰到好处的跳跃途径了。这个进步是非常明显的,甚至进步之快,让我吃惊,如果说稍有点不足,那就是建议继续保持语言的柔软感,另外,在段落内的,每一句间的断裂跳跃上加强琢磨,联想力上可以进一步打开,以这样的进步速度,很有希望在很短时间再上一个台阶,将诗意带入更高一层的广阔空间,和更深的思想体验。 【丁香编辑:叶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917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墨        2016-09-16 12:36:04
  打开链接后,迫不及待看向编按,瞬间被惊到了,甚至来不及阅读就忙不迭分享了出去。辛苦叶城哥哥了……然后静下心来,很虔诚地细看,一字一句无不恳切,很感激这样的鼓励与肯定,这种认同会促使我继续努力的,再次谢过叶城哥哥,辛苦了~
就这样,一个人待在静寂中,不是为了沉默,而是为了听自己说话;也不是为了拒绝倾听,而是为了倾听夜色。
2 楼        文友:慕容玄轩        2016-09-16 23:33:41
  再见同题,瞬间感觉到了自卑
从头开始
回复2 楼        文友:一墨        2016-09-17 11:38:00
  不急,慢慢来。
3 楼        文友:叶城        2016-09-20 17:44:09
  嘎嘎,竟然精华了。果然有实力。祝贺中
4 楼        文友:宏声        2016-09-25 05:44:24
  这样的好诗我一定要多朗诵几遍,字字句句触动着我的神经,感动着我的心。如今写诗人如雨后春笋,能写出这样佳作又有几人?可爱的远方诗人,我们聚会在大型文学网江山,宏声大赞老师的作品。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