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梦】人生是一次又一次的出发(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梦】人生是一次又一次的出发(征文·散文)


作者:吊脚楼 童生,83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81发表时间:2016-09-16 12:12:09

他在电话的那端说,与你相识,或者这次与你擦肩而过,也许都是上苍的缘定,四十年前的不期而遇是生命在烟雨空濛中的邂逅,那么此番的匆匆而过也许就是我们彼此的宿命……
   那年,十月浅秋的一个午夜,我乘坐的列车路过辽宁大石桥,我用手机把他从梦境中唤醒。他的惊诧令我动容——他好久不言语,我能听见他哽咽的声音在咸涩的海风中飘过来,他文绉绉地说着上面的话……车窗外,黑黢黢的,远处的村庄那星星点点的昏黄的灯光,仿佛是他刚刚醒来的目光。这注定是一个无眠的夜晚,于他、于我都不可能逃匿于往日纷扰的记忆。
   四十五年前,我与徐志华相识纯属偶然。他是湖北孝感人,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不堪忍受欺凌,赌气流浪到武汉,被我们村里一个在外跑江湖的人带回来帮他带孩子。他长我四岁,油黑脸,有着一双张国立式的眼睛,穿着一身显然是捡来的衣服,上衣老长,袖管过了指尖,裤腿肥大得几乎能装进他的整个腰身。
   随他身的还有一个小布袋,里面有好多小人书。等大人下地了,他的身边就围着一帮半大不小的毛小子,我们讨他的小人书。他从来不拒绝。我们坐在地上,背靠着桑树、墙根,脏兮兮的手指蘸着一页一页地翻,偶尔有毛毛虫落在书页,便用中指猛的一弹,指甲上留下一团污秽,裤腿上一抻,继续一页一页地翻。
   也许是饱有江湖经历,他的眼神里满是忧郁和戒备。玩伴们的纷争中,他从来不选边站队,所以,他没有对手,也不和任何一个人结盟,甚至看不出他的是非判断。一个外来的野孩子没有本钱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心,他只能用他的中庸游走在他不熟悉的世界里。用他后来的话说,他自己就是一叶扁舟,经不起风,抗不住浪,风起随风飘,浪来随浪走。
   兴许是性格投缘,不长时间我们就成了好朋友。他给我讲薛仁贵征东、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替父从军……我很佩服他,他的肚子里似乎装满了数不清的故事。一日,徐志华说,借我一竿毛笔吧。我有些诧异,一个流浪孩,要毛笔做什么?他说,练字。我给了他一支毛笔,一个小砚盘,一块砚墨。他很感激,他说他写毛笔字是不用砚盘和墨水的,并从兜里掏出一本卷了边的小人书《草上飞》送给我。那是一个只有学校,没有教材、没有教育的年代,我从来没见过《毛主席语录》之外的任何课外读本,《草上飞》是我此生读过的第一本“文学书籍”。去年,我在接受“草根文学网”采访时,记者面对我所阅读的第一本文学书籍是《草上飞》的回答时,竟然莫名其妙。一个80后的记者,当然不可能知道《草上飞》,更不知道在一个文化荒漠的年代里,一本小人书居然也能滋养一株幼苗的成长。
   他每天在“弟弟妹妹”们睡觉后,便在河岸边的柳树下,将一块洗的干干净净的灰砖搁在树根上,蘸一笔河水,在灰砖上临渊而书。他说,这是穷人的练字法,不需要纸张,不需要墨汁。那时,最时兴的文字是毛主席诗词,他写的却是《百家姓》中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魏,蒋沈韩杨”,那份神情仿佛就是古代临水而歌的一介破落才子。一日,我送给他一本没有封面的柳公权的字帖,他愣住了,不一会,他涕泪四流:“不能要的、不能要的……”他用袖头擦了眼泪,转身走了。对他的动情,我莫名其妙。
   那时,正值“文革”期间的“清理阶级队伍”,徐虽年少,也无阶级问题,因为来无法统,也要被清理出村。第二天就要走了,我们两人坐在村西头的柳树下,把用一个上午检回来的烟屁股拆开,重新卷成“喇叭筒”,一支接一支、一口接一口地猛抽,彼此没有一句话,抽完后就地一躺,头烈痛,干呕,一点黄水都没有。突然,徐志华哭了,他强压着情绪,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卷雷样的声音在他的喉咙里打滚,开怀恸哭对一个漂泊的流浪儿都是一种奢侈。他告诉我,他是地主家出身,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因为喜欢写繁体字,被认为是指望国民党卷土重来,被红卫兵打断了右臂……我知道,他的哭,不只是伤离别,他的痛苦是悲恸于去路未知,江湖难料,此去经年,何方才是安放自己生命的净土?
   我不知道我是怎样回家的,也不知道徐志华第二天是怎样走的。早上醒来,他的”养父“给我送来一本毛边的《不死的王孝和》,书中夹有一张纸条“jm,也许是永别了,谁敢说再见?”我来不及擦眼泪,飞快地跑到村头轮船将要经过的地方,等候徐乘坐的那艘轮船。由于水浅,船速不快,老早就看见了船的影子,就迟迟不见来到我的面前。我不知道徐志华是否如我这样情痴痴地有所期待,他是否就在面向我的船舷?好在河道弯曲,只要他有心与我挥别,不管他在船的哪边,都能相见的。
   突然,我看见一个黑影在甲板上跳蹦着,不禁眼泪泫然,蹲在地上哽咽起来。少顷,我听见徐的哭腔从晨风中飘忽过来:“jm!jm!站起来!”我立马起立,追着轮船一路哭跑,没有一句话。徐用沙哑的声音重复着一句话“我还要回来的!”
   轮船快到村东头时,几个同村的光腚玩伴也和我一路猛追:“志——华!志——华!”
   我们追不上轮船了。在一排柳树下,我们几个抱着树干嚎啕大哭,我泪眼婆娑地看着轮船越行越远、越行越小的影子,觉着此生怕是再也见不着他了。
   从来漠视儿童情感的几个成年人,见我们这摸样,一阵嘻嘻哈哈:“苕狗日们的,比哭祖宗还伤心啊!”
   此后,志华没有回来,在外谋生的我,偶尔回家也没有和儿时的伙伴提起这桩往事,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还有这段记忆。1984年,我在孝感市医药局与人谈起这段经历,朋友建议:“何不在《孝感日报》寻友?”启事登出来不久,志华在孝感林业局的堂弟和我联系,说志华在1982年辽宁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辽宁大石桥一所中学教书。我立刻电话过去,他除了普通话中还有孝感口音外,就是惊奇、意外、邀请、期许以及老婆孩子之类的问询,没有哽咽和心的颤抖。这种颤抖是我的预期中应该有的情绪表达啊!放下电话,有些失落。真的,有一种不如不寻、不如不知的感觉,有一种愧对记忆、愧对回忆这段经历时的激动。
   但青涩的记忆毕竟是纯真而美好的,一段温婉的情节不是说放下就能毅然决然放下的。1987年11月,我去辽宁兴城市参加一个笔会,我电话告诉他,如果方便,能否来兴城一聚?他长长的“哦——”了一声后,就是长长的沉默。我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唐突,难道世间真有一种相见不如怀想的感情?可我是怀着无论如何要见上一面的愿望的,我的旅行包里还有见证我们友情的《草上飞》、《不死的王孝和》。可是,他的沉默似乎又在告诉我时间可以消磨一切的残酷。我说:“如果不方便,我过来吧?”电话那头传来一阵饮泣:“我过来。我过来。”
   11月5日,是辽宁放暖气的日子。他来了,一身风霜,一脸疲倦,鼻梁上架着黑框“瓶底”,忧郁的眼神中弥漫着无法遮掩的困顿。他说,他有过婚姻,现在却没有家庭,结婚不到一年夫人死于一场车祸。生活的磨难似乎消耗掉了他所有的激情,当话题转到他的语文教学、他的学生,他的激情四射让我无法回避他正在燃烧的生命。他说课堂就是他生命的城池,学生就是他的世界。
   我一直以为深藏于他生命中的忧伤和怅然,会让他远离洒脱、淡然、淡泊,甚至漠视人间的温情,但他如数家珍的教学过往以及那份怡然自得的陶醉,我又不得不敬重他的豁达、他的明察生活真谛的能力。我说,徐兄,我服你了。他淡然一笑,笑得冷峻而又有些惨然:“过日子罢了,梅花三弄古今愁,丛菊两开他日泪,心灯不灭,眼前总有亮光。”他接过我递过去的《不死的王孝和》,手摩挲着封面,两滴眼泪洒落在他的手背,“世界上,总有些东西是不死的。”像是凭栏独语,又像是内心告白。
   次年,夫人到大连学习,我殿后而行,火车经过大石桥时已是凌晨4时,我拨通了徐的电话。如果不是火车上报站的声音,他是不相信我到了大石桥的。“你从天上来啊?”我仿佛觉得他似从被窝里突然弹坐起来了,他的这分激动让我两眼有些潮湿。后来在与他断断续续的联系中,我知道他辞职了,办了一所免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专门招收四年级以下的农民工子女……因为办学资质和经费问题,他的学校已难以为继,他抵押了两居室贷款,他还在四处化缘……他知道自己的那份执念也许就要嘎然而止于明天或者不远的将来,但处在困苦中的农民工子女又不断地蝶化出他苦难的童年。他说,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明知道没有希望还要苦苦追寻,明知道天涯路尽,却无法转身……我因为事务在身,没能前往,但在大连的日日夜夜,心,没有轻松过。我知道时间的铁砂纸无法打磨掉他对生活的那份热忱,但残酷的现实何以能够承载他的那颗向善之心——他有限的积蓄让他的武训之路能走多远呢?
   回来后,胡乱写了一首《大石桥》,所有过去的细节,都被还原得比事实本身还要逼真——那醉烟的感觉,那临水而书的场景,那早年清河之畔走送之间的渴盼和不舍,都鹰一样从时空的隧道里向我扑来……“一个无桥的所在/何以石桥冠名/一段四十年的心路/何以找不到回程/一夜无眠的青鸟啊/怯近怯远/海风染过的鹤颜/会不会涂改我的憧憬/你的声音好咸/能就着蓠蒿下酒/一盅、两盅/滴滴都是失眠……有些伤感、缠绵,不知就里的人,还以为是男女私情之作。
   之后,我们再没见过,因电话号码丢失,没有联络了,我们就像大海里两颗石头,散落在不同地方的。天涯未远,江湖岁月不再清晰,也许我们不再相逢于红尘,但因为你,不仅温暖了我对于大石桥的记忆,还有那截青葱岁月,它们一囊香籽微醺着属于你我的文字。
   我们行走在渐行渐远的天涯之路,但对于江湖情怀,对于你之不死的执念,比每一个日子都要鲜活,即便稍纵即逝,惟其美好、灿然,纵一刻,也千秋。
  

共 38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这三种情况是人生的幸事,然而,当火车轰隆着驰过大石桥的时刻,那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这里有童年的伙伴,有和他交往的美好的回忆。小伙伴历经沧桑,不远万里来到了这里,生活的坎坷,让他希望办一所农民工学校,让处在困苦中的农民工子女不再重蹈自己童年时学业未成的覆辙。他當掉自己的房子,筹集资金,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次征程。虽然没有再和小伙伴联系了,虽然不知道他发展的怎么样了,但是,在内心里仍然祝福他幸福。欣赏,学习老师佳作,特此推荐共赏。感谢赐稿,期待你更多的精彩。【编辑:你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6-09-16 12:12:39
  学习老师佳作,祝创作愉快。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2 楼        文友:态珍        2016-09-17 11:28:04
  人生就在离别与重逢,欢乐和悲哀中一晃而过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