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百味文学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百味】中秋节的传说(小说)

编辑推荐 【百味】中秋节的传说(小说)


作者:月儿弯弯笑 秀才,1767.4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21发表时间:2016-09-17 21:17:25

【百味】中秋节的传说(小说) 一轮明月冉冉的升起,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推杯换盏,笑声不断。客居在外的游子,乘着秋风,匆匆的赶回了家乡,许多的思念,牵挂,悄悄地融进酒里,团圆后的喜悦,冲淡了颠沛流离的沧桑,所有的困苦都醉在淡淡的酒香里。酒足饭饱后,沏一壶好茶,端来新鲜的水果,还有那各式各样的月饼,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欣赏着圆圆的月亮,追忆过往。
   女儿缠着我讲故事,渴望的神情,像极了童年的我。我停顿了片刻,想起了爸爸曾经给我讲过的故事,那时流传在我家乡一带,关于中秋节的传说。
   明朝末年,满洲鞑子进犯中原,任意地蹂躏中原人。他们生性残暴,烧杀掠夺,欺压妇女,无恶不做。为了捍卫他们的残暴,村里年轻的后生,大都被抓起来,关入地牢。只有极少数的幸免逃脱,逃进了村庄后面的深山老林里,常年不能和亲人团聚。
   老弱妇女,终日以泪洗面,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村里有位徐员外,据说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后人,在朝中官位显赫。因为不满明朝政府的腐败,告老还乡。过着儿孙绕漆的安逸日子。老人足智多谋,性情耿直,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体恤村民们的疾苦,决心策划联合乡亲赶走劲敌。
   满洲鞑子很狡猾,他们为了方便统治,将中原人分成小组,十户为一个小组,各组不能互同消息,以此来捍卫他们的政权。
   老员外很明白,同在一个村,总会想到办法取的联系。可赶走这些强盗,就靠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病残,简直是以卵击石。咋样才能和村外的年青人取得联系那?老人犯了难了,村外到处有满洲鞑子的暗哨,把村子围的水泄不通。村里人出不去,村外的人自然也回不来。老人急得团团转,一时没了主意。
   这时老伴正好走进屋里问他今年的鬼节过不过,上不上坟。家里好准备祭品。
   老伴的一番话点醒了徐员外,村里的祖坟大都在村外的乱石岗,中原人从小饱读《三字经》、《弟子规》,恪守礼义孝道。每到七月十五,大凡在外地的村民,不管多远都会赶回来祭祖的,何不趁祭祖的机会,通知村里的年轻人,约定起事的日期。
   说干就干,老人把消息悄悄地送到每家每户,一村传一村,让人们做祭品的时候,多做一个面人,老人定下了起事的时间,写在纸条上,包进面人里,相约村外的年轻人里应外合一起打退满洲鞑子。村民们按照老人的吩咐,为了麻痹敌人,用运自己的聪明才智,鬼节的前一天晚上,做出了各式各样的面人,单等天蒙蒙亮上坟地去祭拜祖先。
   通过老人和满人的周旋,满洲鞑子终于答应了村民们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敌人的押解下,分批来到祖坟上祭拜。一路上乌云密布,阴沉沉地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村民们含着悲痛,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期盼着自家子弟能看到消息,传播出去,让村外所有的年轻人如期赶回来杀死满洲鞑子,重新过上美好的生活。
   中原自来就是礼仪之邦,尊重祭拜祖先代代相传。埋伏在深林里的年轻人,看着父辈们渐渐地离去,才出来献上自己的孝心。在墓碑不显眼的地方,放在一个小面人。年轻人们离家多时啦,以为是家人惦记,给他们带来的粮食,因为往年祖先的坟前是不会祭拜这样的玩意儿的。他们整天藏在深山老林里,饿了摘些野果,渴了喝口山泉,很长时间没有吃过熟食了。小小的面人寄托着亲人的关爱。他们流着泪拿起面人,掰开两半儿,准备往嘴里塞。面人的中间夹着个小纸条,他们很好奇,摊开看去,原来是通知他们一个月后,联合深山里的后生,一起在村外待命,以村里人的烛光灯笼为号,冲进村里里杀死鞑子兵。看到这一消息的年轻人,兴奋地奔走相告。顷刻间,乌云散去,一轮红日从山沟窜上了天空,后生相聚在一起,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想到一个月后,亲人就会团聚,过上太平日子,村民们都很激动。八月是收获的季节,田野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弯下了腰,偷偷的乐着,预示着十五的胜利。院子里的果子也了红了脸,整个村庄处处流淌着渴望。
   八月十五渐渐临近,村民在老人的带领下,做好战争前准备工作。满族是游牧民族,茹毛饮血,餐风露宿,居无定所。从没享受过中原这样的安逸日,渐渐地沉溺在温暖窝里,乐不思蜀了。他们用剽悍的体魄奴役着村里人,为他们献上好酒美食。他们四肢发达,远远不及中原人的智慧。徐员外让村里最好的酿酒师傅,酿出香浓的高粱红,又联合村民宰杀仅有的牛羊,省吃俭用从自己的口中省下面粉,发酵后包红糖,烙成圆圆的大饼,想了个很完美的借口,说是感谢满洲鞑子的保护,才有收成。
   满洲鞑子欣喜的接受了,老人向敌人的头建议,为了活跃气氛,最好大家集合在一起那才热闹。看着一村老弱妇孺,贼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美酒佳肴上桌以前,老人吩咐村民,将大量的蒙汗药下到高粱红里。想到胜利在即,村民们脸上挂着由衷的笑,感谢宴在欢笑声中拉开帷幕。
   村民们使出全身的热情,殷勤地向鞑子兵敬酒,酒过三巡,鞑子兵渐升醉意,村民们并不解恨,索性灌起来了,鞑子兵醉的一塌糊涂,横七竖八地倒了一地。天还没完全黑,徐员外使了个眼神,全村灯火通明,埋伏在村外的后生们,迫不及待地冲进村里,全村人合力杀死鞑子兵,取得圆满的胜利。
   中原人永远记住了那个日子,八月十五亲人团圆,为了纪念胜利,包着红糖的大饼,演变成了今天的月饼,十五团圆节就成了中原人,除春节外,另一个隆重的日子。
   现在的中秋节,已经没有战争的硝烟,只有团聚的喜悦。在我的家乡至今还流传着七月十五送面人,八月十五吃月饼庆团圆的乡俗。
   我的故事讲完了,女儿仍沉浸其中,久久地回味着……
  

共 21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一篇文章围绕着中秋节由来的传说,作者运用叙述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故事生动活灵活现,让人耳目一新,读后耐人寻味。明朝末年,满洲鞑靼人进犯中原,任意地蹂躏中原人,他们生性残暴,烧杀掠夺,欺压妇女,无恶不做。为了掌控这片土地,他们将村里的青年人捉起来,关入地牢,只有极少数的青年人幸免,逃进了深山老林里,常年不能与亲人团聚。村里有个徐员外他足智多谋,性情耿直,热爱家乡,体恤村民疾苦,他决心要赶走鞑靼人,让村民重过回安定的日子。徐员外想方设法悄悄通知村民趁七月十五这一天过鬼节去上坟时多做一个面人带去拜祭祖宗,他们在面人里夹着小纸条,告知逃脱的青年人一个月后,来一个里应外合,将敌人一网打尽。一个月后也就是八月十五,村民以收成丰盈为借口,大摆筵席感谢鞑靼人的保护,酒过三巡,鞑靼人倒了一地,原来是徐员外吩咐村民在酒里下了蒙汗药。这时埋伏在村外的青年冲了进村,众人合力将鞑靼人杀死了。这个七月十五送面人,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乡俗故事在作者笔下一气呵成,有理有据,使人信服。语言凝练无赘言,段落连接有序,一篇佳作,欣赏学习了,问好老师!【编辑:梁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梁心        2016-09-17 21:19:31
  感谢老师赐稿,祝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月儿弯弯笑        2016-09-18 12:34:41
  谢谢妹妹的执守,辛苦了,祝快乐!
2 楼        文友:梁心        2016-09-17 21:22:18
  中秋之夜一家人吃着月饼品着茶,享受着天伦之乐。
回复2 楼        文友:月儿弯弯笑        2016-09-18 12:42:01
  千古名句,不老的话题: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