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三人行必有吾师

编辑推荐 三人行必有吾师


作者:淡忘的记忆 布衣,226.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32发表时间:2016-09-20 21:13:30

孔老先生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圣人尚且如此好学,我们这些平庸之辈,当真应该处处以人为师,学而不倦。
   老沈就是我的一位良师益友。
   老沈何许人也,一位普通的台湾商人,40岁左右,高个子,瘦脸庞,眼睛明亮,透出商人特有的精明气质。他的普通话很标准,字正腔圆,不似宝岛电视剧里讲的国语,虽也悦耳,却太过柔媚,有点发嗲。
   噢!你也许会说,商人吗!跟他能学的无非是经商之道,或许还有奸商之道吧!是却并不全是,在他身上,我更多的学到了为人之道、处事之道。
   有一次,我们在北京相见,在他入住的宾馆房间里聊了很久。中午时分,他提议到街对面的一家煎饼店里用餐,他说,那家小店的煎饼很好吃,很像他母亲做的味道,他喜欢!出门在外的人,总有一种思乡的情绪,能吃到家的味道,一抹乡愁,顿然释怀。后来我才知道,他的祖籍山东,1949年,他的父亲跟着蒋介石的残兵败将一起逃到了台湾(这是我加工后的表达,他的原话不是这般),从此,就再也没有回过大陆。老沈说,老人暮年之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到黄海之滨,吃一口家乡的煎饼卷大葱,可是他的身体没能熬到回来的那一刻。
   他换上白衬衣,打上蓝色的领带,套上笔挺的西装,相比以往,他今天的装扮很正式。走出房间,在走廊上,我下意识地看了看他的裤腿,皮鞋擦得锃亮,可是裤腿却塞在了袜子里,白色的袜子特别显眼。这种情形我已经见过多次,我笑笑提醒他,他低头一看,极不好意思地冲我一笑,弯下腰整理了一番。
   他不大讲究穿着,有些时候还有些邋遢,最多是个人形象问题,可接下来我的不文明行为,让我着实尴尬,公共意识的差距由此显见。
   那天,北京的天空格外清澈,几朵白云静静地浮在蓝天之上。这里是五环之外,不在繁华之地,路上车辆较少,行人也不多,一派安静的模样。那时,北京的蓝天好像不是很稀罕,现在的北京经常雾霾笼罩,有一个蓝天,人们便惊叹不已。
   走出宾馆大门,老沈指指马路对面,那是一家临街的两层小楼,高高悬挂着醒目的招牌。我们并肩走着,来到到十字路口,我看看路上没有车辆,便径直横过马路,走了没几步,我下意识感到老沈没有跟上来,回头一看,他站在路边的人行道上等候绿灯,他身边的红灯异常明亮,红色的小人呆呆地站立着,好像在嘲笑我,我顿时一阵脸红,经常自诩为一个文明的现代人,在他面前一下子矮了一大截,他脚上锃亮的皮鞋,反射着中午阳光的耀眼光芒,犹如一束激光正好击中我的胸膛。
   我赶紧退了回去,和他并肩站在一起,一起等候绿灯亮起,这一退,褪去了些许尴尬,平添了几分欣然。
   吃饭间,我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向他表示一种歉意,他笑着说,这就是一种习惯,过去在台湾,人们的交通意识并不强,车不让人,行人呢,则随意横穿马路,比起大陆也好不到哪里!你猜怎么着,警察采用了许多好办法,比如,在主要的十字路口,停放一台封闭的厢式车,凡是闯红灯或其他违反交通法规的,不管是行人还是驾驶员,交警并不罚款,每人发给一本交规,十分礼貌地请这些人坐进厢式车,学习一小时。你不是着急吗?你不是忙吗?那好,就在车里安静一会,反省反省吧!久而久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不良习惯慢慢转变了不少。
   是啊!良好习惯需要培养,文明意识出自对法的尊重。随意过马路看似小事,却折射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老沈言传身教给我上了一课。
   老沈还很朴素。不只是朴素,他还有一个最大特点是节俭。
   因为工作需要,我们经常要到农村去,一旦到乡下,他的穿着极为朴素,一件洗得发白的夹克,袖口带着毛边,一件老旧的裤子,皱皱巴巴,鞋后跟已经磨损得歪歪斜斜,也不知穿了多少年。开始不理解,觉得他有点太过寒酸和邋遢,他却说,不管你是什么职位,只有这样,农民朋友就愿意和你接近,你才能很快融入到他们中间。再说了,乡下到处都是泥土,下雨天更是遍地泥泞,也没有必要穿得太好,不然你怎么能无所顾忌地穿行在田间地头呢。
   现在想起来,穿着这样简简单单的一件小事,实际上是为人做事的一种智慧。老沈的简朴其实是一种境界啊!
   我们经常下乡,在乡镇、县城吃过几顿饭。为了尽地主之谊,总不能过于小气,或者说要表现出足够的盛情,所以每次点菜总是要得比较多,最后往往剩下不少。他说这样不好,太浪费了!然后他尽可能地多吃一些。他这样说说,我也没有太过在意,人家就是客气而已。有一次他带着一个美国同事一起过来,大家一起吃饭,吃得差不多了,有一盘菜又剩了很多,他端起盘子,放在自己面前,埋头吃了起来,一根不剩。
   事后,他告诉我,以后真的不需要点这么多菜,浪费了多可惜。他还告诉我,七八十年代,台湾人刚富裕起来时,也是爱摆阔气,要面子,吃饭不剩菜好像就有点过意不去,怕别人瞧不起。那时候,甚至有过这样的说法:“吃一碗,剩一碗,我就是有钱!”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钱多也罢少也罢,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为什么跟自己过不去,再说了剩下的饭菜,不只是浪费,也会带来二次污染。吃多少要多少,既节约又环保,何乐而不为呢!
   是啊!经济发展了,生活更好了,多吃点,吃好点,理所当然!为了要面子,大讲排场,委实没有太大必要。更不能因为吃顿饭,还要给社会、给我们的城市造成更多的二次污染!
   文明、朴素、节俭,从一个人身上,能够学到这么多,实为幸事。很多年过去了,我仍念念不忘。老沈,我的良师益友!
   写到这里,我要为商人说句话,真的不是“无奸不商”。老沈的产品从不讲价,但是他可以投入大量的产品,让农民试用,分文不取,不会用,他手把手教他们,为他们做技术培训,他说,农民朋友会用了,见效了,他就会接受你的东西,就算他们最后没有用,我们也不能欺骗他们!
   这就是诚信,为商之道,为人之道,是我最大的收获!

共 23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引述孔子的话,概括了该文的主题。接着,文章重点讲述了作者的良师益友老沈的故事。他喜欢吃那有着母亲所做食品的味道的煎饼的,写出了他深深的故乡情感;写过马路等红灯,写出了老沈良好的文明习惯;写老沈进餐馆,写出了他的节俭美德;写老沈下乡,写出了他的智慧和朴素;写老沈对待他的客户们的态度,写出了他经商的诚信美德。老沈的这些美德,让作者感动,而且深受教益。读了文章,我们又何尝不受教益呢?【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6-09-20 22:02:53
  老沈是一位商人,可是,他身上却没有庸俗之气,给人的就是真挚的情感,良好的行为习惯,感人的智慧和诚信。读着文章,我们不只是了解了一个人,更从中明白了该做怎样的普通人。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