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一桥跨两区,两岸变通途(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一桥跨两区,两岸变通途(散文) ——----竹篙镇革命大桥


作者:贤者无忧 秀才,197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28发表时间:2016-09-24 12:31:56

从金堂县城出发前往最远的乡镇土桥和临近的简阳乐至,长期以来必须经过金乐路。过竹篙镇2.5公里处有一座石拱桥,当地人都叫做“革命大桥”,以前却叫做“金凤桥”。说起这座桥,守候在这里75年的彭焕煜老人滔滔不绝的讲述着这座桥的故事。
   金凤桥位于竹篙镇东南部,据竹篙镇2.5公里。始建于乾隆年间,跨越资水河,桥长30米。9墩,2台,10孔。桥面宽2米,高4米。光绪年改造,升高为6米,也增加2孔,延长至45米。1953年再次改造成公路大桥。1966年往上游搬迁20米,改建成石拱桥。
   这座大桥是竹篙和土桥两区人民沟通的重要桥梁。下通乐至简阳,上达金堂成都。这里的村子叫凤凰村,是金堂县管辖,所以最早大家都叫他“金凤桥”。南来北往的人们通过这座桥通商、通邮。两岸人民通过这座桥生产生活。
   建于乾隆年间的初始桥是一座由石墩和石板搭建的,高度只有4米,遇到资水河涨水,两岸的人民就无法通行。有一年一个牛贩子叫王二娃,牵着自己牛往成都去贩卖,遇到涨大水。当地人都叫他不要过河,他却是个莽胆大,牵着牛就要过河,行至桥的中央时,河水突然猛涨,一个巨浪将王二娃和牛打入河中,再也没有起来。后来也陆续出现行走桥梁的人夜里掉入河里情况。光绪年间,金堂县令发现这桥太矮了,于是,拨款增高了两米。增加了2个孔。遇到发大水也可以安然过河。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人民政府将原有的金凤桥加宽了2米,改造成了公路桥。小型汽车和客车可以通过。
   随着我过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加快,原有的石板桥也无法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66年,金堂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将石板桥异地改建成石拱桥。新桥由县工交科设计,竹篙和土桥两区人民自己修建,实行民工建勤。竹篙区9个公社和土桥区8个公社的社员们自带干粮,天还没有亮就出发,来到工地。中午就在附近的农户家搭伙,基本上都是吃的红苕,有少量的大米,很少吃到猪肉。天黑了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最远的转龙石佛的要走30多里路。附近的百姓腾出空房子免费给远的民工住宿。围堰后,用水车人踏将水抽干,用石头作为桥的基脚。石头是从附近的山上一条一条抬到工地。社员们每天可以挣十几分工。石匠每天有鏨子补贴0.8元。县交通局的向绵芳作为总技术管理,拱架是一位姓钟的老木匠负责。经过一年多的苦战,这座高度达到30米、长度101.5米、宽7米的石拱桥建成通车。由于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于是这桥就改名成了“革命大桥”。
   新桥修好后,大大的方便了两岸百姓,也砌底打通了竹篙和土桥两区的交通咽喉。长途客车、大型货车从大桥上通过,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基础作用。
   如今,宽敞的金堂大道已经修通,主要的车流不再经过这座有60年历史的桥梁。但是,这座桥依然静跨在资水河上,为两岸居民的出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共 11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革始建于乾隆年间的金凤桥到如今更名的革命大桥”,它在悠久的岁月里沉淀了,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座大桥对于竹篙和土桥两区人民互通起了的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的进步中现在虽然修有了新桥,革命大桥也许会慢慢淡出历史的舞台被边缘化,但是它为人民做的贡献却会永远被历史铭记。欣赏拜读老师佳作,祝创作愉快!【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09-24 12:45:56
  革命大桥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它在浩瀚如烟的岁月里,默默为一代又一代的人做了互通的桥梁。感谢老师享了金堂又一建筑,老师结合史实,是我们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09-24 12:51:26
  问好老师,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你猜        2016-09-24 18:27:55
  学习,欣赏,祝好。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4 楼        文友:杨传球        2016-09-25 09:31:38
  见识了一座新桥,见识了改革开放的变化!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