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檀香】望鲁台 ·齐燕楼(随笔)

编辑推荐 【檀香】望鲁台 ·齐燕楼(随笔)


作者:寒塘渡鹤影 布衣,22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16发表时间:2016-09-25 20:26:13

【檀香】望鲁台 ·齐燕楼(随笔) 望鲁台位于千阳县城西关的裴家台塬边,是一座酷似帝王陵墓的土堆。望鲁台底部直径30多米,高约12米,形不大而灵秀,景不奇而意深。相传是燕伋掬土而成。燕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为何要筑望鲁台呢?
   燕伋,字子思,生于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系秦国关中西部千河西南绿水崖旁鲁家村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在他临终前嘱咐儿子务必赴鲁求学,启文造化。燕伋遵父遗命,三赴曲阜,拜儒学鼻祖孔子为师,钻研学业,与其他高徒一起随孔子到西周考察社会状况,与老子探讨易经和道德经,多年寒窗苦读,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40岁功成名就,回归故里,像子路、仲由那样广收再传弟子,立足渔阳,设教18年,聚徒传道授业,开启三秦大地文化教育之先河。在教书之余,他十分想念恩师,相传每日早晚用衣襟撩土筑台,感动了他的学生和周围住户,他们纷纷前来帮忙,终于筑成了千古犹存的中华尊师重教第一台——燕伋望鲁台。落日里,燕伋登台眺望鲁国。他登台望鲁是对恩师的思念;他登台望鲁是对知识的渴求;他登台望鲁是对先师的崇敬;他登台望鲁更是对教育传承的延伸……
   站在那巍然屹立的土台上,我思绪万千。燕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八年来每天掬土筑台不止。若不是为孔鲤奔丧,他还会继续做下去。这是一件多么枯燥又艰苦的简单劳动,燕伋却乐此不疲。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他这么做?我觉得这就是信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燕伋是要从老师那里得到力量和智慧。记得古希腊伟大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文化是一个民族兴衰的“支点”,如果说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拥有优秀的文化支点而享誉“四大文明”古国的美称,那么我也希望现在的人们能对这些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特色,注入新的基因,将其改良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撬起中华民族快速走向繁荣复兴的崭新“支点”!来到望鲁台,我被我们祖先如此“尊师重教”,这种光辉灿烂的古老文化氛围深深包围和折服。
   如今在距离望鲁台南边不到60公里的宝鸡市教育中心矗立着一座气势宏伟的高楼——齐燕楼。命名为“齐燕楼”的灵感就来自燕伋对老师的尊重、知识的敬畏和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修身思想。“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是说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这一见解成为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会见第四届道德模范代表,2014年赴河南兰考调研,2015年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等多个场合提到“见贤思齐”。从一般为人处世来讲,“见贤思齐”是人们学习、修身、进学的最好方式之一。孔子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求仁无须好高骛远,可从身边开始,从自己做起,从孝悌做起。学习身边德能兼备的贤者,然后再向外推,达到很远很高的境界。
   齐燕楼、望鲁台将师徒两人联系了起来。一个是为政以德的圣人,一个是尊师重教的先贤。望鲁台所寄托的尊师重教的美德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千年传奇。齐燕楼也将会继续讲尊师重教的理念深深扎根与西府大地。同时齐燕楼所寄予的“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思想也将汇入到正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炎帝故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压舱石”。
   16.9.24
  

共 13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讲述了两处古迹的历史。提到了前人对后世文学的警语。叙述清晰,不错,欣赏,问好,推荐阅读。【编辑;朱永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朱永娇        2016-09-25 20:29:08
  感谢作者赐稿檀香,向您学习。
作者简介:朱永娇,笔名封猎猎、光耀万千等。1988年生于河北廊坊,2012年在网络发表作品。《半生行伍》、《淬火兵锋》等,在铁血读书网发表,共200多万字。另有小说、诗歌、歌词数十首发于地方刊物,现居
2 楼        文友:彩云伴海鸥        2016-09-25 22:27:29
  欣赏,问好,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彩云伴海鸥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