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阳光洒满梨园(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阳光洒满梨园(散文)


作者:李振娟 童生,58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49发表时间:2016-09-28 14:31:28

【流年】阳光洒满梨园(散文) 初夏的午后,大地在阳光的照射下浮泛出一片慵懒的气息,田野里静极了。困乏的农人已回家休息了,庄稼也放慢了生长的速度,沉睡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低着头慢慢地走在田间小路上,静听着来自大地深处的梦呓。
   新鲜的阳光在脚下的泥土上无声无息地流淌,我看见我的影子跟在身后,心里生出强烈的感动:新鲜的阳光、自己的影子——多么单纯、多么美好的事物,而奔忙在城市楼群阴影下的我,竟多年没有感受过。
   我索性抛开一直以来束缚身心的各种条条框框,不管不顾地在田野里跑起来。这时,我看到了一片梨园。大步走过去,站定望去,葱郁的梨树在大地上汹涌成一片绿色的海洋;浪花般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梦一样的光泽。清风徐来,阵阵浓郁的清香直灌口鼻,我贪婪地呼吸着,不知不觉已进入梨园深处。
   置身于这静谧的梨园里,许久以来在尘嚣中左冲右突的心灵陡然间回归到宁静中,我得以认真地观照自己的内心。
   我在树下积满隔年落叶的泥土上坐了下来。林中清脆的鸟鸣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让我的心里一片安宁。我静静地注视着林中斑驳的树影,陷入冥思。
   阳光透过嫩翠的枝叶静静地洒落下来,林间光影斑斑驳驳地铺了一地。凋落在地的梨花,已融入泥土,回归温暖的大地。融合了落花的泥土,在阳光的熏蒸下散发出潮湿而芬芳的气息。新生的梨树幼苗旺盛地生长着。在梨园中坐久了,我的气脉渐渐接通了地气,有了生机;我的心灵吸纳了自然的精气,有了顿悟。
   乡居的日子,我每天都是在村前这片梨园里度过的。置身于静谧的梨园里,我始终在想,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生活,或者说,应该怎样度过我们仅有一次、不过百年的一生?我曾经悉心地观察过许多人的生活,也试过许多种生活方式,变换过许多个生活目标,以至于把自己弄得疲惫而迷茫。
   因为,我试过的许多种生活方式和变换过的许多个生活目标,都是在潜意识里效仿别人,抑或说在追逐别人奢华的生活。这样做,如同与众多体能远远超过自己的人进行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只会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而又找不到丝毫乐趣。
   认真地反省后我认识到,这场赛跑是没有终点的,可人生却是有终点的。我盲目赛跑的结局便是迫使自己匆忙地奔向死亡。有了这种警醒的认识后,我停下了脚步,开始认真地反思。
   在这宁静的梨园里,我不停地反思着自己以往的生活。我发现自己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是在无知地按照人们惯常的价值标准去生活的。然而,在普遍意义上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却忽略了心灵的感受。其实,大多数人穷其一生,不过是在为衣食住行而奔波。而事实上,一个人倘若只是简朴地生活,穿朴素的衣服,吃简单的事物,住简易的房子,使用简便的交通工具,那他的需要会很轻易就得到满足。但是,人们却紧盯那些居住豪宅、穿高档时装、吃盛宴、坐拥豪华轿车的奢侈者,亦步亦趋地跟风追逐,以致把自己沦为物质海洋中随波逐流的附生物。岂不知,欲望是海水,愈喝愈渴。人,一旦对物质享受产生强烈的欲望,必将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成为被物欲驱使的奴隶,从而失却深刻的思想和高贵的灵魂。而这原本是我们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里最传统的人文精神。
   “朴素地生活,执着地追求。”在斑驳的梨园里,我靠在一棵粗壮的梨树上这样坚定了信念。坦率地讲,一直以来,我的生活是简朴乃至贫穷的。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曾为此深深地哀叹过。但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我已甘于贫穷,有意简化生活。持有这样的态度,我生活的更平静、更从容。
   比如衣服,那些年几乎成了我生活的核心。我一天到晚把主要心思都花在了着装上,攒点钱就去买衣服,买回来穿不了几日就厌倦了,又盯上更时尚的服装;而且总是为自己没能穿尽各大品牌的时装而烦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不断的置新弃旧中,我的青春悄然而逝,一去不返。
   某一日,我忽然觉得这样活着很无聊。这种以添置新款衣服来换取短暂新鲜感,以刺激麻木神经、填补空虚内心的做法是多么的不可靠。因为终有一天,我会容颜老去。到那时,倘若精神缺乏能量,灵魂没有依托,那么,我只有目光戚然地站在华服充斥的商业街头望“衣”兴叹。
   当我把目光从服装的潮流中打捞出来,开始转向内心时,我不再感到生命轻飘飘的,我踏实了许多。回归后的我,在书籍的殿堂里,在自然的摇篮中,找到了一片澄澈而明净的天空,内心获得了安宁。
   “衣服只是我们最表面的一层薄薄的角质,凡夫俗子的烦恼。”在洗尽铅华,回归内心后,我时常咀嚼着梭罗的这句话。是的,一个人的气度与内涵,不是朴素的衣服可以遮蔽的;而一个人的粗鄙与肤浅,也不是华丽的衣服可以掩饰的。倘若一个人心无旁骛地为自己看准的目标而努力时,他是无暇在衣服这类表面的东西上花费心思的。一个有信念的人,内心一定是充实的。他甘愿过一种俭朴、诚实的生活,以期到达理想的彼岸,就像那通过苦行修道,以求取得神谕和真经的苦行僧。我想,这也是追寻人生真谛的必要途径。
   至于饮食,谁也不可否认这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有足够的饮食保证,才能保持我们体内的热量。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美味佳肴,以满足味蕾的享受,那我们岂不成了欲望的奴隶?倘若我们对此不加节制,沉湎其中,那么,它必将消磨掉我们坚强的意志,使我们变得浑噩、堕落。
   克制外在的感官享受,内心便会积蓄能量,从而产生旺盛的精力,使智慧在头脑里生长。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逢年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放松自己,放开胃口,大吃海喝几天后,我们便会变得松弛而懒惰,甚至盼望能一直这样享受下去,从而对奋斗的生活产生畏惧。这便是贪恋饮食所致的后果。倘若我们在物质生活上坚持喝白开水或清淡的茶水,吃简单的事物,而在精神生活上,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那么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强大而高贵。
   住处,毫无疑问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作为生活必需品的住处,我一直认为它也仅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而已,而不应把它当做人生的重要目标去追求。更为主要的是,我觉得住处简单、实用,能够让我们在此休养生息就足够了,而不需要多么的豪华。
   追求豪华的结果,到头来必将被豪华牵着鼻子走,以至于本末倒置,原本供人休息的地方,却成为驱使人们奔波的鞭子。看看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为了能够拥有一套宽绰的房子,在若干年里奔波忙碌,省吃俭用,放弃生活中的诸多乐趣,待到真正住进去后,已是华年逝去,身心疲惫,无法找到想象中得到房子后的那种喜悦和激情。何况,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这套房子上时,人生更高的境界便丢掉了。
   在很大程度上,物质享受与精神独立是背道而驰的。大凡追求个人价值和精神境界的人对此都会深有体会。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也有过精妙的阐述,他说:“大多数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的生活舒适,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就奢侈和舒适来说,最明智的人甚至比穷人生活得更简单,更朴素。古代哲学家,外部生活比谁都贫穷,内心却比谁都富有。”一个甘居于贫穷环境中,为内心的信念苦苦求索的人,更容易接近生命的内核,成就非凡的事业。当代许多作家如果不是到俄罗斯的图拉拜谒托尔斯泰时亲眼所见,谁会相信《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几部名垂后世的不朽之作,竟是在一间只有十平方米左右、陈设简陋到仅有一张木桌、一把木椅、一只小茶几、一张单人床的小屋子里写成的。
   多年以来,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自然、纯朴的生活。此刻,夕阳的余晖透过茂盛的梨树枝叶斜斜地照进来,梨园里温暖而恬静,我忽然有了感动:倘若我能像梭罗那样,抛却俗世的一切羁绊,在这梨园附近依照自己的喜好,建造一所简单的木屋住下来,在木屋前开垦一片土地,自种自吃,那我的生命将会如同这茂盛的梨树,焕发出无穷的活力。
   这样,我便可以在清晨的鸟鸣声里醒来,神清气爽地走出木屋,静静地注视着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从容不迫地迎接崭新的一天。在每一天里,我侍弄木屋前的庄稼和菜畦,干活累了,就躺在梨园旁的沙地上看云卷云舒,思考一些曾在尘嚣中无暇思考的生命本质问题。劳作之余,我可以走进邻近农人的生活中去,抑或是在一旁观察他们的生活。与质朴的农人在一起,我会深入到简朴生活的内里,领悟生活的意义。在像大自然一样自然而然的生活过程中,我呼吸最芬芳的泥土气息,倾听最生动的植物生长的声音,观赏最明澈的天空,让绿树、清风、鸟鸣、流云将我俘虏。当然,在小木屋里,更多的时候,我会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读书和写作。
   至于行,我认为没有比步行更理想的方式了。我宁愿徒步行走在广袤的原野里,来去自由,也不愿乘坐弥漫着汽油味的汽车,奔驰在柏油路上呼吸污浊的空气。
   追求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的一种本能。人们在为衣食住行而奔波的途中,一定也在不断思考着幸福的涵义。许多人也许会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得到了华丽的衣服、美味的食品、宽敞的住宅、豪华的轿车,就追求到了幸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奢侈的物质享受往往会滋生更多的烦恼。身陷狭窄的物质空间,灵魂便丧失了自由,诗意的幸福更是无从谈起。
   关于幸福,我极其认同叔本华的阐述:“心灵的宁静,是人类幸福的根基。”这句话,时常让我联想到分娩过后的母亲,安静地注视着怀里的婴儿时的情景。那种源于内心的充实和满足,让她获得了心灵的安宁。
   可见,一个人若想获得心灵的宁静,首先要让内心充实、满足。一颗空虚、浮躁的心灵,会始终处于动荡不安中。诚然,心灵、思想和灵魂都属于精神范畴。若想让内心充实,就必须让身心从狭窄的物质空间挣脱出来,回归自然,让灵魂变得通达、澄澈、宏阔,从而让我们认清生命的本质,并沿着生命的脉络,抵达生命的本原。
   渴望回归自然,过简单纯朴的生活,并不是消极厌世所致。说真的,我确实已看穿了周围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一切。回归大自然,让思想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广阔的天空,是我真正追寻的理想。想清楚生命的真正要义后,长期精神缺钙、心灵缺血的我得到了拯救。
   置身于这片僻静的梨园,我久久不愿离去。林中隐隐过风的声音,使梨园更静谧、更神秘,我的内心充满了神圣的安宁,我的思想自由地飘升到高远的云天。

共 40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代哲学家,外部生活比谁都贫穷,内心却比谁都富有。”这句富含生命哲理的话,曾给世人以莫大的警示与鞭策,至今历历在耳。本文作者,以着装和饮食为例,娓娓说道“外形与内心,物质享受与精神独立“之异同,引经据典,有叙有议,情理结合,表达了”我“渴望自然、向往淳朴生活的内心诉求。一个甘居于贫穷环境中,为内心的信念苦苦求索的人,更容易接近生命的内核,成就非凡的事业。梭罗如是,托尔斯泰如是。那么,就梨园,造木屋,回归书籍的殿堂,重拾深刻的思想和高贵的灵魂,活出本真的生命,就是”我“的诗意生活了。文章切点新颖,以“我“误入梨园深处,于静谧的乡居日子中,聆听,冥思,气脉接通了地气,心灵吸纳了自然的精气,从而触发了生命的顿悟,回归了内心充实而安宁。一篇情理交融、自然圆润的随感,有感染人的正能量。流年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09-28 14:35:31
  与人温暖又励志的散文,深入浅出,自然圆转,喜欢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2 楼        文友:宏声        2016-10-04 21:40:10
  我喜欢这样的作品,因为作品来源于生活。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心中的精品,精品标志没戴上我不会摇头否定不阅读。我读了看到了作品的亮点,我伸出大拇指为作者点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