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笔尖】新世纪如何做好父母?(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笔尖】新世纪如何做好父母?(杂文随笔)


作者:罗婷 秀才,120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27发表时间:2016-10-02 01:15:55
摘要:由身边的一些学生父母,想到很多,联系生活中的一些所见所闻,谈一点自己的小见解,希望能让读到这篇文章的父母们或多或少有些收获,我心足矣。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经常会接触到学生们形形色色的家长。很多家长的素质,实在是不敢恭维。一些家长,自己很漂亮,利索,能干。不知道孩子怎么会被教育成那样子。抑或是没有或者缺少教育。我的一个家长,是某个小学的数学老师,四十岁了,看上去最多三十岁左右。跟我交流的半个小时过程中,能感觉到她的好强,能干,在单位的名气很大。面对儿子,却无能为力。甚至说她有时候连死的心都有了。儿子大的捣蛋行为倒是没有,就是上课不听课,抠手指,啃指甲,手指经常是烂糟糟的,跟毛玻璃似的。而且据说他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剪过指甲,也就是说,还没来得及剪呢,就自己解决了。习惯差,导致的成绩差,孩子也没有自信,一个男孩子,说话几乎没声音,很少见到十几岁孩子该有的青春活力,总是蔫蔫的。难道真是应了那种说法“医不自治”?
   还有一个孩子,母亲是律师,父亲是公务员,都很能干,长相也不错。可是儿子却是个小胖子。任何时候看到他,都是昏昏欲睡的样子。你一叫他回答问题,他就马上回答:“老师,我没睡觉。”家长对他给予了无限希望,可是不知道是教育方法不给力,还是忙得没时间照顾孩子,眼睁睁的看着他不断变胖,永远的昏昏欲睡,永远的跟不上趟,干着急没办法。孩子也慢慢地没有了自信心,每天在昏昏欲睡中,同学们的嘲笑声中,浑浑噩噩的度过时光。
   ……
   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我无意指责任何一个家长,只是希望家长能不再延续父母那一代对自己的教育模式,靠经验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得不断学习,进步。孩子的知识渠道很多,信息量很大,很多方面知识比我们多得多。偶尔一次被问住了没关系,如果经常孩子说什么,我们都不知道的话,是不是会被他们看不起啊!不要让他们说你:“你除了知道问:作业做完了吗?吃饱了吗?考试成绩咋样?还会说啥?还知道啥?”
   被我们整天看做是小屁孩的孩子,有朝一日这样说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很难过的。不过,难过之余,别忘了学习,进步,与孩子一同成长,这才是最关键的。说到这点,我的一个多年前的同事做的很好。她的儿子现在估计差不多上四年级了吧。十多年前,三十多岁的她,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结婚,生子。然后,就辞职做起了全职太太和妈妈。大学本科毕业的她,面对孩子每天很多意想不到的,数不清的问题,不得不一次次重新学习。记得她说,每天早上起来后,第一件事先是把电脑打开,放在百度页面上,准备好随时查询儿子要知道的内容。帮了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提高。如今,儿子也慢慢大了,很优秀。估计很多问题自己就能找到答案了,但是妈妈培养的习惯估计会影响他一生的。
   上面说的只是从文化知识方面,父母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引导的例子。当然,在生活中,古人说的言传身教不可忽视。我们做父母的,大部分都是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么,我们是否该关注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呢?不能只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自己却为所欲为,或者吊儿郎当,那么孩子会有那么自律吗?
   同事讲到一个去年发生在南方某个地方的一件真事。一对夫妻,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平时由于工作忙,好几年一直把孩子放在老人那里。到了上学的时候,才接回来。结果发现孩子习惯不好,功课不好,跟不上其他同学。然后就报各种补习班,限制孩子的活动自由,平时管理非常严厉。自己却照常应酬,打麻将,喝酒,玩。终于有一天,不堪重负的姐妹俩,一商量,干脆给父母的饭里下药。也不知道她们从哪里弄的毒鼠强,放在饭里。中了毒的母亲住进了医院。姐妹俩一放学就去看望母亲。发现母亲从未有过的温柔,脸上也有了笑容,不再责备她们,说话柔声细语的。这样的感觉真好。当母亲康复出院后,俩人再次作案。母亲再次住院。依然没有意识到身边的危险。一切又循环了一遍。后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三次下毒,母亲没有再次幸免,死在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手里。当然,我们在谴责这俩孩子没有人性,做出这样让人不齿的事的同时,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如果父母从小不放纵孩子不管,交给爷爷奶奶带,那么她们从小的习惯是不是会好点?如果他们后来面对问题,不是一味的谴责,责备,而是疏导呢?如果他们能在孩子学习的同时,自己在旁边陪读,或者以身作则,不打麻将,不看电视,只是默默地陪伴孩子,情况会不会好点呢?……当然,一切都是假设,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逝去的生命不可能再回来,只是我们活着的人,是不是该好好反思:如何才能做合格的父母呢?
   我最近布置了一次英语的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写自己和父母的日常生活习惯。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看他们的习惯是否健康。很多孩子都写到了自己的父母经常玩手机到半夜。喝酒,抽烟,打牌,看电视,不锻炼。看的一段视频里,父母带孩子过街,自己却低头玩手机,任由小孩子自己走,发生了多次孩子被碾压的惨剧?现实中,不论是年轻的父母,还是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骑着电动自行车,带着孩子,管你红灯绿灯,十字路口,停都不停,看也不看,只管往前骑,从来都是抱着侥幸心理,永远不会关注安全规则,这样的家长,如何给孩子说:“过马路要小心,注意安全啊“?孩子如果反问你一句:”恁遵守了吗?“你该如何回答呢?
   我们这些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物质极度缺乏,家里孩子又多。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可以说是散养,适者生存。父母要忙着养家糊口,平时能让你吃饱穿暖就不错了,对孩子的心理,精神层面关注的很少。另外,父母的知识水平也非常有限。平时学校的功课,也没那么多压力,更多的是靠自己自觉,自己想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平时,除了功课,回家还得帮家里干活。父母也是孩子念书几年里,连老师面都没见过的多的是。但是,那个时候的教育,我认为是比较人性的。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而是自己内心的动力。那时候也有自己的快乐。下午放学后给猪打草。几个伙伴一约,提着篮子满地地疯跑。至于找到多少草不管。蹦蹦跳跳中,玩耍中压力就释放了。周末也是一样,体力活,对学习的压力也是一种释放。那时候的孩子对父母没有给予太大希望,除了父母有权有势,能给自己安排工作的。大部分人明白只能靠自己。而现在,整个社会都是快餐式的,浮躁的。父母与子女的矛盾,像现在的医患矛盾一样,是整个社会大形势下产生的。多年前,病人到医院去,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谁还敢动不动就大打出手,甚至动刀子呢?孩子都是野娃娃似的,尽情的,自然的,快乐的成长到八岁左右。该上学了,幸福的背起书包,到学校里能学个啥样就啥样,父母也帮不了,也不知道学习还要别人帮这个道理。有些孩子甚至要走很多路,翻山越岭的才能到学校。我们上中学的时候,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前面一个坡,两边是对面开的一二十个窑洞。甚至很多窑洞都是半截塌了,用一个大木头柱子撑着。里面甚至堆了很多塌下来的黄土。十几个孩子就住在里面。前段时间几个同学聚会,还说起那个时候的老师,大人可都真够心大的。八十年代初那几年,雨水又特别多,怎么没人担心万一窑洞塌了,死伤几个孩子咋办啊?墙上很多钉子。每个人带了三天的干粮,就装在包里挂在墙上。老鼠整天出出进进的。我们看到了也没办法,掰掉老鼠啃过的部分,继续吃了剩下的。那些从家里带去的咸菜,瓶子一打开,一股难闻的味道,两天后早坏了,我们还得坚持吃到三天才能回去取新的。还有锅盔,很多时候已经是长毛了,擦了还得吃,否则就会饿肚子。后来,一些男生没地方住,只好住到教室里。晚上下了晚自习后,把桌子合并了就是床铺。第二天早上别的同学来之前,得回归原位。甚至有段时间,住在附近的天天走读:晚上回去住,第二天一大早就得赶过去。
   就这样的条件,但是极少有人抱怨,怨恨父母无能,不能给自己提供更优越的上学条件,让自己受罪。为了干活,很多人还经常挨骂,挨打,兄弟姐妹之间也经常发生矛盾,也都很快解决了。大家都认为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自己的牙和舌头都常常发生摩擦呢,何况家人?
   而现在的情形是:父母给孩子创造的物质条件太优越了,花钱择校,让孩子从还没懂事起,就上早教班,双语班;在幼儿园,孩子汉语还没说流利的时候,就开始张罗着让学英语。有些父母,说穿了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自己明明是中国人,不叫孩子中文名,在英语课上外教给起的名字,成了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名字,比如Peter,Tony。反倒让人忘了他们的真实名字。带着孩子到处炫耀:苹果怎么说?牛奶怎么说,快给叔叔阿姨说一下嘛!这样的情景,让我常常想起《伤仲永》。孩子小的时候,不管孩子是否喜欢,是否吃得消,一个个补习班,课外班。把孩子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在他们没有能力承受这些压力之前,把孩子学习的热情,探索精神全部耗尽了。甚至有些家长,本来不打算给孩子报班,一看人家谁谁都报了,那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咱也得报。等到了中学,真正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却是真正的开始厌倦了学习。学校里,课程安排满满的,孩子甚至上卫生间的时间都紧张,随时背人监督着。有些私立学校,课堂这边刚下课,保教老师就上岗。总之,二十四小时被人监管着,没有自由。家长,学校只要成绩,孩子厌学,应付。除了学习,孩子没有生活,没有朋友。他们除了玩游戏,没事可干。时间久了,矛盾自然就出来了。
   另外一方面,父母只注重成绩,不管其它的能力培养。有些家长,也很可怜,把孩子的课本买两套,自己去单位时就随身带一套,跟孩子同时学,甚至自己琴棋书画都会了,娃依然不会。平时生活中,一方面自己还用老一套经验,认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我该干嘛干嘛,考试完了就看成绩,好了物质奖励,大吃一顿,或者发钱,买礼物。考不好,男子单打,女子单打,或者男女混和双打。我们同事的一个家长,竟然建议老师:如果他没完成作业,就让他在教室里跪上半个小时。说这话的人,可以想象在家里是咋做的!
   记得周立波在一期节目上曾经这样说过:香港的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安排教学任务的。所以,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孩子已经做好了准备。到了大学四年,拼了命学习,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努力是为了以后工作做准备,甚至可以享用一生的。而国内的教育,最终是把孩子身体摧残了不说,还磨掉了学习的热情。在不堪重负的时候,使劲压,结果到了大学,本该好好用功的时候,却玩游戏,虚度光阴,毕业后又抱怨找不到好工作。恶性循环不止。
   很多事情,我们老百姓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做父母的,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总是能做到的,提高陪伴孩子的效率总是能做到的,培养孩子的爱心,少做秀,少玩点手机,多跟孩子呆呆,多跟孩子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说穿了,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很有限。一旦上了大学,他们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那个时候,就是想陪伴,也不见得那么方便了。不必等到错过了再后悔。趁现在还来得及,用心陪陪孩子,跟他们一起健康成长,为了国家,也为自己。想想:你这十几年的辛苦付出,也许换来的是你一辈子的幸福。如果把这个时候错过了,孩子没出息,甚至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心理也欠缺,与人交往能力也差,甚至走上歧途。那么你后半生也将不得安宁,也将在负疚,悔恨中度过。所以,何不趁现在,多努力一把,为了你们都好!
  

共 44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的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于是乎,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在今天这个富起来的好时代,不计成本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正如文中所说,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一切不用管,孩子只要学得好,家长们就高兴。可每年总有那么些考上大学因生活不能自理而选择退学!令人惋叹。而有的从小到高中拼了命学,到了大学却因远离了父母,玩成了生活的全部。这是一篇洞悉现代教肓的好文,读此文令人不得不去反思!好文共赏,极力推荐。【编辑:龙飞在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龙飞在天        2016-10-02 01:19:16
  深度好文,随兴评点,不到之处海涵!问候驾到!
2 楼        文友:罗婷        2016-10-02 16:16:14
  感谢老师辛苦工作及中肯点评,我会继续努力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