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柴火(散文)

精品 (绿野)柴火(散文)


作者:林科 举人,478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37发表时间:2016-10-03 09:35:50

柴火
   柴火:大者谓薪,小者谓柴。《礼记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郑玄注:“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汉刘向《九叹愍命》:“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后汉书独行传谅辅》:“於是积薪柴聚茭茅以自环,搆火其傍,将自焚焉。”
   ——题记
   一
   又到一年叶落时!放眼望去,端南山大片的野生灌木林,脱掉了色彩斑斓的外衣,只有零零星星的一些枝干,依然倔强地挑着几片黄叶,在呼呼的北风里瑟瑟发抖。正是草木的水分进入内敛的时节,其实,这也就到了乡亲们准备一年柴火的最佳时期!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从发现了火开始的,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进化蜕变的过程中,先祖们把生活的内涵淬炼成了一句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为首,它是居家过日子的头等大事。有了柴火,便有了抵御风寒的力量源泉;有了柴火,便有了美味佳肴的滋味悠长。我的家乡在秦岭北麓的脚底下,一直以来乡亲们把拾掇柴火这一简单粗糙的劳动过程称之为“割柴”,就像把收获麦子叫做割麦子一样,谨小慎微、形象生动,又饱含着深深的敬畏和浓浓的感恩!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每每到了入冬时节,乡亲们纷纷上山割柴。肩膀上搭条绳子,腰间別把砍刀,三五人结伴而行,有时候队伍显得很壮观。记得当时,我们一帮子小青年整天一副“古惑仔”的形象,穿着平板鞋、烫着卷发头,村子里上了年纪的人看见我们这幅模样,都非常反感,他们生气地说:“整天吊儿郎当的样子!也不知道割柴去!”我们几个一合计,觉得与其如此无所事事、遭人嫌弃,还真不如踏踏实实的去割柴呢!
   我们嘴上说是割柴去了,其实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小伙伴们,有的怀里揣着收录机,有的兜里装着扑克牌,当然香烟和火柴是必不可少的。到了目的地,我们找一个避风的沟洼处,生起一堆柴火,围着火堆打扑克牌、唱流行歌曲,当然也学着抽烟,就这样,美好的光阴在不知不觉中大把大把地溜走了!一直玩到快要回家的时候,我们个个生龙活虎、劲头十足,会迅速地砍一大堆野生灌木树枝,最多的就是耐烧的柡苻、胡槱木、榆树等等。捆柴还是有讲究的,找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等距离的铺三道葛藤当做“腰”,把柴顺得平平展展放上去,柴的多少是与自己的力量大小成正比。柴捆子捆绑得紧凑结实,然后竖起来用绳子绑住,背上就有说有笑地回家了!天长日久,不管我们怎么顽皮,毕竟院子里的柴火垛子摞得越来越高了,听到大人们啧啧的夸赞声,当然我们个个都显得非常自豪和骄傲!白驹过隙,似水流年,如今回忆起少年时代岁月中的点点滴滴,割柴这一简单的体力劳动居然让一群血气方刚、初出茅庐的小青年,在叛逆、困惑的青春期产生了微不足道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而且又根本性地改变了他们人生成长的轨迹,不由得发出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肺腑之叹!
   二
   听爷爷辈的人讲,他们那一代曾经有人把割柴当做一种职业去做,直到现在村子里还流传着那个“卖柴成家”的励志故事。民国初年,有一张姓祖上为了谋生只身来到秦岭脚下,在一块平坦的地方搭了个草棚,他最值钱的家当就是一把砍刀和一根绳子。他一年四季干的活儿就是上山割柴,一砍一大片儿,都是粗壮的树枝。晒干后捆绑整齐结实,每天“鸡叫头遍”的时候就背上上路了,到三十里外的齐家镇柴市去卖。日积月累,经过多年的辛勤劳作,他居然攒下了一笔钱财盖起了三间茅草屋,又从地主家中购置了几亩土地。他凭着踏实肯干,落户扎根,后来又娶了一房媳妇,最终过起了牛郎织女般的日子!听村里人说,几十年后那位老爷爷去世了,老太太哭成了泪人,絮絮叨叨地说“狠心的老鬼呀,往后谁给我拾柴担水呀!”多少年都过去了,这句朗朗上口、韵律十足的哭语,依然还被人念念不忘的说起!
   记得我小的时候,山区的农村落后贫穷,家家户户基本上住的都是清一色的土坯房,单从外观很难看出谁家的光景是好还是坏。于是,那些家有女儿的“准丈母娘”,就紧盯小伙子家房前屋后的柴火垛子!谁家柴火垛子大,就证明这个家庭家境殷实、小伙子肯定也是勤快之人,理所当然他也就成了“金龟婿”的最佳人选!以前,我们村有一小伙子在平原地带谈了个媳妇,见面礼就是给丈人家拉了一架子车柴火。那时没有花费多少钱财,就赢得了丈母娘的眉开眼笑,最终顺顺当当地把漂亮的媳妇娶回了家!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伙子如今站在了“老汉”的行列,当他看到时下的青年人把房子和车子作为结婚必不可少的“硬件”,就一边叹息一遍摇头!
   割柴对山区人家来说,是居家过日子必不可少的一种劳动。农业合作社时期,每每到了冬闲时节父亲总是拉着架子车和母亲一块儿,常常是在大清早就踏着“咯吱咯吱”的积雪,就到山坡上割柴去了!屋外白雪皑皑异常寒冷,虽然家里缺吃少穿的,却因为有了柴火,房间里显得是那么的温馨祥和啊!
   三
   乡亲们根据用途把柴火分为两种:一种是“硬柴”用于做饭,就是山坡里生长的木质比较坚硬的灌木或乔木;一种是“穣柴”用于烧炕,指的是庄稼的秸秆或蒿杆、藤蔓之类的。
   那些年的腊月间,庄户人家的房前屋后必定会有两个柴垛子,一个是硬柴,一个是穣柴。这是一道很有时代特色的乡村风景图,那是乡亲们为过一个祥和幸福的新年而准备的年事!小年一过,杀年猪,蒸年馍,煮肉、爤臊子,样样都离不开硬柴火。到了正月间,母亲总是把炕烧得热热乎乎的,亲戚来了一定要让他们坐到炕上。其实这是传承了上千年的风俗习惯,应该也算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待客之道”:主人不招呼客人坐到炕上,就显得没有尽到地主之谊;如果主人热情地邀请了,而客人不愿意坐到炕上,那么主人心里就会泛起老大的不自在,总以为自己什么地方做得有欠妥当!
   为了节约柴火,记得有一年冬天,父亲把我家的那个老式灶台拆掉了,盘起了一个在当时还算时尚的“回风灶”。回风灶依据的原理就是,把柴火燃烧需要的氧气通过一个小孔吸进去提前预热,使得燃烧更加充分、快捷。说起来只是三言两语好像很简单似的,但真正的做起来确实是非常艰难的!记得父亲为了盘好那个回风灶,先是打土坯、和泥巴,圪蹴着用泥铋子在地上画图计算、细细琢磨,整整用了有三四天的时间!
   乡里人家的生活是否美满幸福,单是从厨房的灶台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就像我丈母娘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走进谁家门,先看锅台后看人。那年秋天我家的新房子竣工了,想找一位匠工在厨房盘一个灶台,当时即便掏再高的价钱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师傅,后来父亲就说:算了,别找了,自己盘吧!当时我远在西安,根本帮不上手,父亲就一个人备料、运输、和泥一肩挑,忍受着腰部剧烈的疼痛,坚持着“蚂蚁搬泰山”的精神,用了整整一个礼拜的时间才完工了!灶台虽然盘成功了,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节约柴火的目的。当我的岳母知道了这一情况,就督促我的妻哥赶紧打制一只灶台专用的木质“风箱”。多少年来,我家一直用的就是那只风箱,烟囱的上空弥漫着袅袅炊烟,厨房的里面氤氲着饭菜香气!又一次想起老一辈人艰苦朴素的生活理念,真的让人感慨万千,他们勤俭持家的品质总是从一根根微不足道的柴火开始的!
   四
   岁月如梭,我的儿子渐渐地长大了!几年前的一天,学校放假了,大概是出于好奇的缘故吧,他与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山里割柴了。回来的时候,看见儿子的脸颊和手背被荆棘挂破了好几条血口子,媳妇心疼得不得了。当然了,从那以后,儿子再也没有去山坡上割过柴。
   如今,有煤了,有电了,有天然气了,有太阳能了,人们的生活总是与时代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柴火已不再是居家过日子的必需品,对柴火依赖的历史被湮没于岁月的泥土里了!政策性地封山育林已经多年,环境的严峻和气候的变异给人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社会各界终于达成了共识:青山绿水才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前几天,媳妇说柴火做的搅团和蒸的馒头好吃,我便把房前屋后树上的枝条砍下来,居然也堆起了一大垛子的柴火!
  

共 31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林科老师的这篇关于柴火的文章很大气,没有简单的枯燥说明,而是通过古今对比,加入传统典故,农村的一些风俗旧事,新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来展现在农村人人都熟悉的柴火进行文字加工,让这篇散文即有欣赏性,又有吸引性,可读性,甚至于耐人寻味的回忆性。文章通过一些片段描写,开篇引用古籍为线索,将农村的风情风貌和新旧时代的替换与更新,让读者读来心情愉悦,同时也看到了旧时代的农村缩影,新时代的先进与发展。文章立意清新,言辞得体,可读性强。力推鉴赏!问候作者老师!祝您写作开心!【雪落黄河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004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落黄河边        2016-10-03 09:36:24
  问候作者老师!
雪花飘落黄河边,融入笔中写华年。
2 楼        文友:林科        2016-10-03 12:09:11
  谢谢!感谢雪落黄河边老师细致地编辑和精准的按语!
3 楼        文友:鹦鹉        2016-10-04 05:31:26
  拜读佳作欣赏,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文字以火柴为线索,描绘了朴实的农村,回忆了对火柴的认识经历和怀念,祖孙三代对火柴的不同感悟,和生活息息相关,以及在新社会下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的状态;讴歌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呼吁人们对环境保护迫切要求,并赋予行动,营造青山绿水,造福子孙万代。希望更多的人们,关注环境保护,从文章中得到一些良知的启发。问好老师,祝福佳作不断,期待更多精彩。
4 楼        文友:林科        2016-10-04 06:35:04
  欢迎鹦鹉老师莅临!谢谢!
5 楼        文友:醉爱        2023-12-11 11:40:18
  文章越写越好了!
于夜,独品江南暗香的浮动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