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古韵吉首.山水湘西(散文)

精品 【柳岸】古韵吉首.山水湘西(散文)


作者:湖南追梦 童生,93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393发表时间:2016-10-04 14:08:07

【柳岸】古韵吉首.山水湘西(散文) 在吉首市周边,有蛮多风景点,但都比较分散,如德夯大峡谷、金龙苗寨、凤凰古城、矮寨及矮寨大桥、乾州古城等等。我们此次国庆之行,因要陪妹夫三号回来,总共只安排了乾州古城、吉首大学、德夯大峡谷几个景点。
  
   一、乾州古城
   乾州古城离我们的驻地仅步行十分钟的路程,有很多门进去,我们选择了就近的小道。
   才走一小段,一座很高大的黑漆风雨桥出现在眼前,从漆面斑驳的廊柱和被人磨得油光发亮的栏杆、休憩条凳来看,楼的历史并不短。我不曾问探它的名字,只是让脚步跟着眼睛走,自由随性。在桥的中段,竟有一男一女两位老人在唱戏,两边的看客也多为本地人穿着,他们边看边笑,无视我们好奇的眼光。好一幅流动的风景线,毫无作秀的气息,这情景让我们仿佛穿越到过去的老日子,这桥上,也曾有过类似的熟悉的风景吧?赶集的,做工的,过路的,下雨了,来这桥内避风雨,一时间,桥成为极为热闹的处所。兴起时,人群中有能歌善舞者来一两段即兴表演,引来众人围观,吆喝的吆喝,喝彩的喝彩,也便忘了劳作的辛苦,忘了湿身的窘迫。这古代的风雨桥,实实在在是乡间的一道景观的。
   古城沿河分布在两岸,看上去面积不小。保存有风雨廊桥、牌坊、水车、吊脚楼、观景台等各种各样的景观,还有类似于凤凰沱江的石跳子,当然也有装修富于民族特色的茶楼、书吧、酒坊等点缀点间。穿行在小巷中间,不时看到正在晾晒的红辣子,开得正艳的三角梅,趴于石板上闭目养神的狗狗,还有大妈大婶坐在结实但很显年代的木椅子上唠嗑,他们,是古城里幸福的居民。
   据当地人讲,古城是经过了大规模仿古改造之后的模样,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古城还不如怀化的洪江古商城和黔江古城那么原汁原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看景的心情。“十一”的下午,手机里不时出现人满为患的景区图景,“堵”成了大江南北一道普而见之的景观。而我们呢,正悠闲地漫步于古城小巷,看寻常人家的风景,大啖特色小吃,在河道边的大树下,享受着河风与暖阳,感觉时光的步子也被放慢了。
   妹夫感慨地说,现在的人千方百计、不惜血本到大城市里买个小巢,不如到这样的地方来买一层临河小楼,想想看,将来住在木楼里,打开窗就是河风河景,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提个鸟笼,遛个弯儿,或是打点小牌,晒晒太阳,春看落花夏歇闲,秋品桔子冬赏雪,日子像流水一般安详流缓,多美啊。我笑了,确实,这真是不错的理想图景,但关键是,你会来这样偏远的地吗?要说养老的话,也许,去他家乡所在地永州的乡下建楼,更为实在。人,总是在拥有时憧憬着没有拥有的东西,在拥有这样物质时憧憬着那样物质,这是普遍的习性,我也不能免俗。关键是,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模样,生活方式会有哪样的改变,社会潮流如何裹挟人们的脚步,可能我们自己也难以预想周全。计划不如变化快,遥望未来不如现世安稳,那么像这样的,平时在城里朝九晚五地努力打拼,抓个假期后,好好出来透透风,散散心,也便是一种难得的舒适享受了。
  
   二、吉首大学
   吉首大学是我们国庆那天下午在黄昏暮色中抵达的。
   门并不阔气,甚至于在人来车往的忙碌大街旁显得格外低调。穿过广场,一片狭长的湖横在眼前,湖中央有类似于北京頣和园玉带桥风格的曲桥连接南北两岸。其时,黄昏的夕阳投射在湖面,碧波荡漾浮金,游鱼清晰可见,四周植被郁郁葱葱,完全没有半点秋意莅临之气。有风在脸上轻轻拂过,坐在夕阳的沐浴里,感觉身似在北大未名湖畔。一座大学,能有这样漫步读书之福地,学生们真是幸运。
   穿过曲桥,我们直奔总理楼,遗憾的是,问几个学生,竟然都一脸茫然。我有些惊讶,只好继续步行前寻。放假了,偌大的校园空空荡荡,中间有几栋教学楼显得有些陈旧,明显地带了八十年代的楼房风格。就在我们感叹也许是因为吉大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造成了设施设备相对落后的现状时,一栋背靠青山、俯瞰校园,位于校园中轴线制高点的豪华大楼出现了,问一位留校学生后知晓,这是他们新建的图书馆楼。我心中一阵心潮涌动,图书馆是一座大学的窗口,透过对它的大手笔投入,我仿佛感受到了吉大校园书香漫溢的浓厚氛围。一本著作的传世,不在乎装帧有多豪华精致,而在于书的内涵底蕴有多深厚,同样,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也不在于楼房有多崭新阔气,而在于人才的造就、精神的培养。从这个角度讲,吉大又是值得称道的。
   总理楼终于寻到,就在图书馆隔壁一栋,但名字并不叫总理楼,之所以被人传念这名字,是因为朱鎔基同志曾经视察过吉大,而且亲自挥毫写下一首诗:“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地依稀别有天。吉首学中多俊彦,张家界顶有神仙。熙熙新市人兴旺,濯濯童山意怏然。浩浩汤汤何日现,葱茏不见梦难圆。”在抗日战争期间,朱镕基为避免战乱,一度转至湘西山区洞口国立八中(吉首大学前身之一)读书,并在此认识夫人劳安。此诗系总理时过六十载后,重回故地的感慨挥毫之作。总理平生极少题字,“不做假账”是有名的题字内容之一。而这次,我们亲眼目睹了被安放在总理楼一楼正中大厅显眼位置的木屏风上,他那遒劲有力的字体,字里行间流露的故地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令人敬仰。遗憾的是,跟儿子和外甥谈起这位两袖清风、极受人民爱戴的共和国总理时,他们眼中却是一片茫然。也许,要知晓这题字背后的故事,感受诗中寓寄的情怀,他们还需要时日吧。
   暮色里,我们重回湖边,穿过大片荷塘和高大的松树林,来到黄永玉博物馆、沈从文纪念馆前,可惜的是,因为时间过晚,两馆均是“铁将军”把守。看到馆前白塔,沈从文图像,我的心中很激动。这是一个写文字的人才能切身体会到的兴奋,这位当年从湘西走出去的小学生、乡下人,最终成为一代乡土文学家,留名文学史。看到带了几分沧桑的缩小版白塔,我想起了先生的著作《边城》,凤凰城里尚难寻翠翠身影,况乎百里之隔的吉首。吉大校园外,是车水马龙的闹市,那份让人梦魂牵绕的纯净乡土,在现代文明的进军下,已然渐行渐远,但那心中的“白塔”与“翠翠”却将长存于每一个爱沈从文文字的读者心中。
  
   三、德夯峡谷
   这次吉首行的缘起,还应追溯到2013年的十一行。当时,我与友人叶尘结伴前往张家界,归来的列车上,她满心向往地提到了还想去“德夯”看看的念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德夯”这名字,便像烙印一样记在我心里了。
   德夯离城区有二三十公里,离我们的驻地更远。为早点赶到景区,我们包车前往。车离景区越近,道路两边的山势愈发地陡峭。至中途,我们路过有名的矮寨大桥,这座高悬于半空的斜拉索桥横跨峡谷两岸,桥下是挨挨挤挤富有湘西特色的民居,远远望去,桥像在彩虹之上,展现出优美而又坚挺的姿态,两边有类似驼峰的山头,在阳光下衬托着大桥显得更加险峻。我们想好好拍下这人造奇观,却因反光而只能略得轮廓之美,不禁有点遗憾。
   车过大桥下的寨子,正逢赶集。司机暗叫不好,担心堵车让“十一”的大好生意泡汤,但这情形却正中我们下怀,因为可以一览湘西流动的民族风情图:窗外,穿着各种颜色民族服饰的妇人背着竹篓在采买物品,她们头戴方巾,脚着布鞋,衣服上绣着好看的花纹,看上去比邵阳花瑶的服饰更精致更合身。这些妇人大都上了年纪,黝黑的皮肤,不高的个子,一个个身姿矫健,有的背上背着竹篓,手里还牵着毛头小孩,在街市上健步如飞,这样的好身板,大约是在山区经常劳作行走锻炼出来的吧。
   德夯峡谷终于在我们的期待中到来。迎接的气势是不凡的:四面高山极为陡峭,他们像一群好客的湘西汉子,将远道而来的游人团团围住。景区据说有几百公里的范围,一天的时间想要将主要景点全部看遍显然不够。穿越基础设施较好的峡谷入口处广场后,我们沿山道向上,进入峡谷。时值秋季,河道里的水仅有涓涓细流,当地居民说,要看到德夯最美的景色,需春夏之时来。看来,我们又遭遇到了观赏新邵白水洞风景时同样的尴尬。还好,湘西的山是极富特色的。与张家界的峰林相比,它们既有相似处,又有所有同。相似的是像矮寨大桥下的驼峰山,就与张家界的壁立千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着险绝的气势,不同的是,德夯的山更多的体积要更宠大些,它们有的似牛角,有的像依次排开的石屏风,有的底部宽阔,而到了顶部时,却忽地尖利起来。山上,植被显然要多得多,郁郁葱葱的,它们结着伴儿,猛然冯入你的眼帘,好像要倒下来一样,让你忽地生起压迫与逼仄感来,但实际上,要走近,得绕好长的山路,才抵达它的脚下。你抬头望,视线也变成了高个儿,拉长你的脖子,叫你驻足,让你惊叹。
   妹妹吓外甥:“儿子,这儿有土匪的,你要保护好我,免得被土匪劫去做了压寨夫人。”岂料小鬼儿机灵着,并不吃这一套:“这么高,我看他们不摔个半死才怪。”确实,眼前的峡谷,是天地自然的杰作,是鬼斧神工的造化,倘是黄昏时节,独步山谷,我怀疑走路的人,不毛发悚立才怪,这些仿佛要倾倒下来的山,山谷里不时传来的厉声鸟叫,还真是能让人联想起土匪出没的异像来。想当年,《乌龙山剿匪记》可是我们姐妹俩的最爱,如今,身临其境地走一回湘西山路,也算是体验了一把忆旧的情怀。
   相比凤凰等热闹景点,德夯的人流少多了。这倒给了我们更空阔的感觉,不禁为此行明智的线路选择而庆幸。大家脱了鞋袜,走过河床卵石,直奔清澈的河水,只见一群群手指长的线子鱼受惊般在水里四处穿梭,难怪一路上吃的烤桃花鱼肉质那么细甜,原来是这好水养出的品质。路边不时有简易凉棚出现,那是淳朴的湘西人就近摆的小摊子。凉薯只要两块五一斤,我们一人捧一个,头顶蓝天,脚浸绿水,大口嚼着甜脆的凉薯,好不快活。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穿行,我们终于抵达了著名的流纱河瀑布。瀑布是在转过一个弯道后蓦然出现的,这就激起了阵阵惊叫:只见一个半弧圆的巨大石壁上倾下雪白的水流来,水流的量并不大,眼见着到了中下段时好似突然飘没了,可到了瀑下潭边时,那岸上又现出许多道白色的水流来。我百度过资料,这流纱河瀑布在丰水期也是这情景,水量再丰沛,都好像一笼纱帘挂半空。我目测了下石壁的高度,看样子,比我以往见过的瀑布都要高一些,应该有百多米高吧。岂料,在一边的石碑上,我读了瀑布的简介,原来我低估了一半,它高达200余米。和别的瀑布只能远观,不可近望的特点不同的是,瀑布下的水潭还能划竹排,身着橙色救生衣的游客,悠闲地划了浆,在水潭里欢呼雀跃。我们绕着潭边小径,向水帘深处登去。越近,感觉身上的雾气更重,待抵达水帘中央,只觉漫天飞雾扑面而来,这“流纱”二字果非虚传,它的宽度超乎先前我们在下面仰望时的预想,非常地阔大,水帘好像是随风舞动的,一会和向左,一会向右,一会儿朝前扑去,一会儿又向后退来,透过水帘朝下望,人影都变小了,因为山体危崖耸立,潭下一边是阴凉如水,一面则是艳阳高照,前面,还有几座相视而立的奇峰,静静地与瀑布对视。头上的阳光则越发地明亮,透过水雾看它,似有彩虹瑞象,我想要把眼前的奇观拍下,可是手机却黔驴技穷,只好从侧面抓拍了几张。
   从绕潭小径下来,人通体舒泰,周身的凉风水雾让我们挪不开脚步,不禁美美地想,走了这么久的山路,能见着这么独特的山水景观,也算是真值了,但若还能有张竹床架在这潭边,翘起个二郎腿,美美地躺上一刻钟,该是神仙一般的享受吧!嗨,怎么就没人想到这竹床竹椅出租的生意呢?
  
   四、吉首印象
   吉首是湘西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湖南边陲要地。以前只在影视资料中略微了解过它的情况,但这一次,我们与吉首来了个扎扎实实的正面拥抱。
   因为没有高铁,又不敢自驾上高速,我们一行选择了高铁加火车出行的方式。从邵阳北到怀化南下车后,我们租的前往怀化火车站,再坐普通列车到达吉首下车。火车站广场的,各种小摊贩热情地吆喝,我们一边品尝当地鲜美的水果,一边等待接车。
   师傅告诉我们,吉首是一个狭长形的城市,城区主干道主要就是人民路。因为到处在修路,城里特别堵,便绕外环走。岂料,外环线就是一个大工地,四处都是开挖的场景,据了解,为迎接明年州庆,吉首的城市建设现已进入一个全面铺开的阶段。难怪,一路尘土飞扬,让我疑为来到了多年前冷水江的外环线。
   相比之前中转的怀化市,吉首因为位置的偏僻,交通的瓶颈制约,城市规模及面貌确实要差了蛮多。也许是因为到处修路,城市的卫生管理,包括绿化工作,我感觉还比不上我们冷水江这个县级市。我不禁联想到以前别人来冷水江时对它的评价,“世界灰都”,那时我还只是嗤之一笑,这下轮到我一个外地人评价一座陌生的城市时,同样脱离不了透过“衣装”看内里的巢臼。关于这个修路,当地人对此还颇有微词,一位的士司机甚至抱怨:全城都在修,老百姓上班那个不方便啊,都在骂!我们那市长原来是靠挖路起家,现在调我们这来了,还是老套路,不过挖得更厉害了,我们背地里,叫他‘李挖挖’市长。”我听了,不禁一笑,但又默然。原来这样的历史,在我们冷水江也是上演过的,三年一大挖,一年一小挖,群众叫苦不迭,政府似乎乐此不疲。然而,这几年,这种面貌得到了大的改观,我们这边下大力实施了“白改黑”工程,像吉首当前的这种情况得到了根本性扭转,这不能不说是锑都百姓的福气。那么,只有祝福送给吉首了,愿它也能越变越大气,越来越美丽,用靓丽整洁的容颜,去迎接每一个走进她怀抱的旅人。
   吉首的吃食是丰富的。这里的口味与湘中地区类似,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感觉此行幸福指数甚高。第一天的中午,我们品尝了当地颇有名气的乾州鸭,酸藕尖又脆又好吃,在古城,我们品尝了糯米料实打实的野菜粑、米粉酸红椒、富于嚼劲的豆腐,在德夯,我们吃了烧桃花鱼、串烤小螃蟹、红心弥猴桃、土豆油炸粑等一干美食。可以说,大家是一路吃,一路看,从头吃到尾,各种味道的都尝遍了,一致为这既便宜又可口的美食点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早餐的吉首米粉,货足料真,汤头极为美味,老板娘豪气,牛肉罩子一舀一大勺,比起咱冷水江来,甩了不止十八条街。
   吉首的人们风格迥异。在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我们发现吉首的帅哥靓女很多,他们打扮都很时尚,但在乡村,苗族、土家族人还是常见,比如赶集时,就看到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少数民族也只有那些老一辈的人保持着传统的风貌了,年轻的一代,正以加速的脚步融入汉化的行列。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是到了现实生活中,却并非把民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流传。那些大家千里迢迢赶来一见的特色寨子,不少也是景区人为修建,更多的人,都在赶趟儿建楼房了。因此,将来的某一天,或许,这些百花齐放的少数民族,将失去独特的民族基因,融进泱泱汉族里,消了他们斑斓的颜色,淡了他们浓郁的民族风情。如果放眼天下皆归一统,那么,这中华大地,将有多么单调枯燥啊!
   文明有时是先进的,有时未必。它的强悍的渗透力,已然让我们感觉到了丝丝缕缕的遗憾,但愿,它的脚步不要太快,不要让湘西曾经骄傲的民族特色褪掉了容颜。

共 594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国庆长假,当全国各地的景点都在上演“人满为患”的大片时,作者与妹妹一家却安然自得地游览了古韵吉首、山水湘西。由于地域关系,大家选择步行去参观离驻地仅十分钟步程的乾州古城。走在古老的风雨桥上,看到那些纯朴的即兴表演,不由得感慨时光似乎也放慢了脚步。而在吉首大学,作者通过对“总理楼”的寻访,赞扬了吉大人才的造就、精神的培养的办学理念;对德夯大峡谷的描写丝丝如扣,一路上的风景,少数民族妇女五颜六色的服饰,陡峭的高山,河道里的细流,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各色小吃,在作者笔下都是随手拈来,极富灵性。而在《吉首印象》一章中,对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不方便,作者极富社会洞察力,发出“不要让湘西曾经骄傲的民族特色褪掉了容颜”的呼吁,振聋发聩,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在在建设创新的同时要处理好与传统传承的关系。文笔流畅,感情真挚。好文章,推荐阅读。【编辑:嫁与飘飘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005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6-10-04 15:03:52
  问候追梦,写作快乐,国庆节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6-10-04 15:14:25
  随着追梦的笔墨游吉首,湘西,感受祖国山水魅力!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6-10-04 15:19:49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3 楼        文友:湖南追梦        2016-10-06 07:22:05
  谢谢社长
4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6-10-04 21:14:58
  我也跟着作者一路游。作者赏美景吃美食时的同时担忧着社会的进步会把民族传统的东西吞噬
回复4 楼        文友:湖南追梦        2016-10-06 07:21:21
  是有这样的忧虑
5 楼        文友:嫁与飘飘雪        2016-10-04 21:45:41
  问好作者,遥祝秋安,写作快乐!
看破 放下 随缘 自在
回复5 楼        文友:湖南追梦        2016-10-06 07:23:06
  编辑辛苦了!
6 楼        文友:异乡的默默        2016-10-05 21:15:03
  欣赏佳作!祝贺作品加精!
回复6 楼        文友:湖南追梦        2016-10-06 07:21:39
  谢谢
7 楼        文友:如风姐姐        2016-10-07 06:30:54
  看望友友,拜读佳作,佩服!遥祝佳作连连,柳岸因你而精彩!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