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江南散文】剧团巷

精品 【江南散文】剧团巷


作者:蓝凌非 秀才,172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57发表时间:2008-11-02 17:40:54

剧团巷不长,眼力好的能一眼看通它。东南西北分属四个单位:县里最早国营的旅馆,农业银行,供销社,剧团。为什么单用剧团来命名,我猜测剧团曾是政府机关的重要场所,开大会了,全党动员了,呵,嘴大,当然就以它命名。
  
   剧团也跟巷子一样老,一样破破烂烂。斑驳木头的大门,掉角木头的椅子,木头的阁楼,木头的舞台,唱戏跺脚的音响效果尤为显著。市里只要查消防不合格建筑,它必榜上有名。小时候在里面看过不少黄梅戏,喜极了台上水袖飘飘的七仙女,戴着凤冠的新娘。现在,经常见拉来几车人,横七竖八地睡在剧团一隅。到黄昏时拉亮了射灯,开足了音响分贝,门口一字扭开穿戴极少的女人,脸像画皮中的女鬼。没演出团时,剧团也不会空着,一家卖廉价衣服鞋的常年驻在那:“大处理大削价了,最后一天最后一次机会!所有衣物十块钱了,十块钱了。”从春喊到冬,从去年卖到今年。门口还摆了小摊,摊主经常穿葱绿的上衣,铁锈红裤子,黄烫发别着一大鲜红夹子。
  
   剧团巷现在以小吃出名了。最早是因剧团不景气,很多演员待岗就在门口做起了小吃。听他们袅袅的话语、翘着兰花指给你夹包子是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老家都喊唱戏的叫戏子,蒸笼雾蒙蒙后面,我总是看他们清秀的脸,揣度是否感叹人生如戏。好在后来,剧团待遇又好了,他们不做吃的了,但他们开创的店一路转给了后来的。新来的又朝“鱼多”的地方汇集,剧团巷估计有百把种小吃了。煎饼、烤饼、夹心饼、大包子、小笼包子、锅贴饺、水饺、馄饨、红豆稀饭、黑米稀饭、绿豆稀饭,面条、粉丝,鸭脖子……热的冒大气,冷的前也挤满了人。西装毕挺的,干部,打工的,学生……各种形色的聚集在剧团巷,吃一碗拉面,一份稀饭泡油条,喝点草莓豆浆……然后走各自的路。摊摊点点也不断从屋里走向屋外,桌子上街了,炉子也上街了,高压锅也上街了……剧团巷就患了肠梗阻。
  
   剧团巷很挤,小车很难从那顺利开过去。要是不幸有小车开进了,后面摩托会齐刷刷地叫起来:“笛!——笛!”仿佛那小车是入侵的异族。入口有卖水果的,炒货的,熟板粟常年油亮的摊着。4:30接儿子,路过剧团巷路口卖凉皮的,那个摊子是一位二八少妇守着,小车上写着大广告:
   小凉米甜
   汪皮线酒
   有天,儿子走到旁边忽然磨蹭不走了。我以为他要吃凉皮,问他,他大头拨榔鼓似地摇着:“妈妈,妈妈,我要吃小汪,小汪是什么好吃的?!”还有一种放鸡蛋、肉的煎饼,我没吃过,儿子说好吃,一次能烤七个,中间一个,边上象花瓣团团放六个。我私自对儿子说那叫“水仙烙”。
  
   曾经剧团巷就是一条路。水泥底子还是我五年级那年铺上的,早就高低不平。一下大雨,对面没经改造的瓦顶倒是好看,噼噼啦啦的雨点敲打着,象首从天而将的古曲,无数拍起的水雾在灰面上轻歌漫舞。长长的雨帘哗哗地拖在污水的地上。雨后天晴,剧团巷就是烂泥坑巷子了。
  
   一家阜阳拉面,一家刀切面,一家拉面馆,还有一烤箱烤饼的,主人竟是姊妹四个,全背井离乡来到了剧团巷。最迟是今年才来的大姐,那大姐对我说:“她们来得早,可惜没在你这买房子,那就赚大了。主要是想还是会回去的,她们都在老家做了房子。最终还是要回去。”路边站着樟树,只有它们还不是过客。也还是我五年级时,有一阵子还上晚自习,男生爬上那些樟树,猛地跳下来,电筒开着抵住下巴,露出红舌头吓我们这些女生。现在小孩子想爬也上不了了,一律高大,树杆上结满了青苔,滑,各种饭馆的广告牌拉扯着它们。早就盛传有开发商在商议整体改造剧团巷,那些樟树也要随拥挤的剧团巷一起长存在记忆中了。
  
   2008-10-1421:26:41

共 14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剧团巷的方位,存在的时间以及变化为线索,有很强的纪实感,细节生动,有详有略,充分突出了剧团巷的方位与历史和热闹。——美丽简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锦恒        2008-11-03 06:50:30
  有记忆,有繁华,有历史,有现实.这些终究要埋葬在岁月的烟尘之中.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微信公众号:锦书恒言。
2 楼        文友:微尘        2008-11-08 23:52:55
  有几处很有讽刺意味!
大千世界,我只是一粒沙子
3 楼        文友:索南阶        2015-09-12 17:59:14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