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司命树(上篇)

精品 司命树(上篇)


作者:宿松龙湖 童生,579.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03发表时间:2016-10-09 23:19:29

(1)
   我们屋场不大,屋场中间是一条大路,路东边住着石、徐二姓,西边住着尹、洪二姓。屋西边三棵大枫树,人称“把门将军”。屋东边是一片茂密的栗树峦。南方靠大路边有一口小塘,塘东是一棵大朴树,西边一棵叫“司命树”。司命树尖尖细叶形状象杨树叶,但片片向上比杨树叶俊美,树枝笔直一律向上长。树杆不很粗,老人口口相传说这树有三百来岁,主一屋风水,动了它一根枝一根杈就要死人的。叫它“司命树”,或者该写作“私苗树”“司明树”,——家乡方言重,博学君子为我正之。
   两棵大树中间住着一户人家,三间破屋,总面积不过50平米。两间瓦屋,西边一间前面是主房,一堵土砖墙,后边是猪、牛栏。中间是地面坑洼不平的堂厅。没有后门,也没窗户,两块亮瓦,晴天屋内都显得阴暗。瓦上很多树叶,鸟雀弄得乱七八糟的破瓦,下雨外边大落家内小落,摆满水桶脸盆等接露雨的家什。墙上一张毛主席像,向右倾斜至少15度角,左角垂下,盖住了领袖半边脸。右边是半间茅草屋,有扇两本书大小三根直档的窗户。茅草屋内靠近窗户的地方是土砖灶。灶上一口锅,两口汤罐,前边煮猪食,后边烧热水。灶面没很抹平,石灰黄泥的灶面破损不少,用力一洗便会洗出泥巴水。没有烟囱,平头灶,烧柴时火苗烟冲出灶门,把灶前煮猪食汤罐的一方烧得漆黑漆黑。茅草屋上吊着一根又一根黒黑的灰灰的“扬尘”,风一吹,飘飘荡荡,一道独特的景观。靠灶东边一口小水缸,两只破木水桶,一只大的在缸边,小的挂在屋上的桶钩上。西边一个破柜放碗筷。屋很底,高个子进灶屋永远不能抬头。三等残废的我稍踮脚伸手也能摸着屋顶上的茅草。屋后一张破竹床,靠近它便吱吱叽叽地响,发出垂老的呻吟。竹床上一把破絮,可能是清朝文物,黑絮筋牵扯着大大小小百十来个洞。一床破被子,不知是屋内昏暗还是没洗干净,反正分不清什么颜色,跟烟熏火燎的土墙浑然一体倒很是般配。
   我把睡竹床上的主人叫二舅。其实不是亲娘舅,跟我母亲同一辈份。大舅名叫“花子”,小时名副其实讨饭的“叫花子”。他排行第二,按本地约定俗成的规矩名叫“二花”。修谱时坐谱堂先生引经据典,“华、花”同源,给叫“二华”,一个挺时髦的名字。
   叫“二华”谱名的不多。有道是“有钱王八三个号”,二舅没有钱,但却不只三个号。他家老三逃荒到新疆托一位半通不通的先生写来一封信,信中称父母为“二老”,二舅在旁边听着听着,好生懊恼,自言自语:“这个‘三癞痢’,一声哥哥都不叫!”——他认为癞痢头老三是把他这位二哥叫“二老(佬)”。好事者传为笑柄,都打趣他叫“二佬”。
   叫他“老八点”是有典故的。三年自然灾害时二舅跑到华阳河农场,几年后衣锦还乡,四个口袋的中山装,三块瓦的帽子,新衣新帽象个国家干部似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买了一块手表,那可是万众瞩目,象翟志刚出现在“神舟七号”上似的。二舅故意把袖子捋得老高,惹来无数羡慕的眼光。二舅不识字,别人中午问他:“二佬,几点了?”他煞有介事地看看说:“八点吧!”后来人们又叫他“老八点”。
   二舅耳朵有点聋,年纪大点的人都当面叫他“二聋子”。二舅很喜欢我,他把手表给我戴,还讲故事给我听。
   “四个聋子一块走路,第一个聋子放了个屁,第二个聋子说:‘讲么事呀?’第三个聋子说‘是倒也是!’第四个聋子说:‘瞎子看见鬼一大堆。’”
   二舅方言重,我给您翻译:四个聋子一块走路,第一个聋子放了个屁,第二个聋子没听出来是放屁,以为是跟他说话,说:“讲什么呀?”第三个聋子也没听清,但又不承认耳聋,自欺欺人,含糊其辞地说“是倒也是!”第四个聋子也没听清前面几位的话,说:“瞎子看见鬼一大堆。”
   这是人们讽刺打趣聋子的笑话,二舅却象阿q对小伙计似的向我炫耀。
  
   (2)
   司命树的确是一道风景。笔直的树干上有像画家画的树纹,不大不小个个一样,又细又密,一圈一圈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树荫浓密,中午太阳把塘里水烤得滚烫滚烫,它下面的水却凉丝丝的,人来到这里好象到了空调房。一到夏天,大人小孩都爱在这里乘凉。二舅从能走路就一丝不挂,赤条条地在树下戏耍度日。烈日下不穿衣也不戴帽,太阳把他脸和身子晒得跟非洲黑人一般,水落在身上很快滴溜溜地滑下。小时没有穿衣也没戴帽,十多岁后穿件灰不溜秋的裤头,以致后来身上穿褂子反觉得不自在。
   或许司命树真是风水吧。二舅饱一餐饿一餐的,除了耳聋以外,倒身康力健。一娘生九子,九子九样相。大舅病歪歪的,他五短身材,一身好力气。挺棍身子蹲下来,左腿右手一条笔直斜线,打下桩子,一个队几十个男人轮番上,没一个人能挺动他半步;他主攻挺人,一声“来!”人家连连后退,手臂弯屈,心悦诚服地认输。稻谷场上两百多斤的大石磙他蹲下身子,一声吼,双臂稳稳抱到小肚子上,赢得众人齐声喝彩。一条扁担上两头伏着两个男劳力,他把头颈伸进去,硬生生地把两个男劳力从地下拱起来,一时传遍十里八乡。
   二舅空有一身力气,但二十好几还光棍一条。
   给二老说媒的不少,但没有成功的。“酒海”老儿是远近闻名的说媒专业户。此公慈眉善目,天生弥勒佛相。未说话先笑开,别人夸他骂他都是一句口头禅:“获益!”老头忒爱喝酒,合作社里酒缸柜台上打酒端子下一个接酒的碗,里边常有一点点酒,十之八九都是“酒海”喝的。“酒海”高高地端起碗,嘴张得大大的,酒一条线慢慢倒进嘴里,满满一大口,舍不得一下吞进肚子,望着四周的人,眼笑得眯成一条缝,尽情享受着红芋角酒的独特芳香,慢慢随唾沫咽进肚里。那种美妙的境界完全可以上吉尼斯世界纪录。二舅常买回一包香烟:丰收牌、大铁桥牌、腰鼓牌、玉猫牌香烟。他自己舍不得抽,酒海来拿出一支孝敬大媒人。酒海总是夹在耳朵上,在他家喝酒后,到有人的地方拿出来抽。狠命地猛吸一口,再严严实实地吞进肚里。二舅看过的女人不少,不是嫌他年纪大了,就是嫌耳朵聋,或嫌家穷,总之都没谈成。
   有一位讨饭的女人,“酒海”老儿把她引到二舅家,女的也愿意。“酒海”老儿大功告成,喝一餐足酒耳朵上夹着腰鼓香烟笑眯眯地走了。
   但是讨饭的女人在二舅家灶屋竹床上住了两晚便起早走了。
   人们问二舅:“你跟那女人结婚了吗?”
   “没有。吃‘弹’(方言,指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栗。)不住!”二舅老实回答。他想跟女人睡觉,但“吃弹不住”不敢接近女人。语言不通的外地女人不明就里,不知是嫌二老家穷还是以为二老傻,第三天清早便走了。从此二舅又落个不好的名声,有人说二老“见花谢”,(方言,相当现在说的阳痿。)“吃弹不住”又成二舅的新名字,家喻户晓的经典笑料。
   酒海老儿一如既往地给二舅提媒,但那时不讲晚婚晚育,“十几岁想妻,二十岁想子”,前传后教都是这般。二舅已是“大龄青年”了。二舅家穷,到想老婆的时候,同龄人已生了儿女了。介绍的对象不是瞎子便是跛子,或是聋子、哑巴,要不有点痴呆,二舅都看不中。有一次酒海引来一位离婚的女人,相貌不错,双方都中意。吃完“和气面”,二人来到“洞房”——茅草屋灶后的破竹床上。有好事者在屋外听风,说“洞房”破竹床一整夜都吱吱作响。有人第二天问:
   “二佬,昨晚×几回了?”
   “六回!”二舅长进了,笑眯眯地有几分夸耀着实话实说。但第三天那女人走了,说:“二聋子那个死憨尸(方言,傻,冒失。)那个泡大肚子的,昨夜把我搞得下一垮!”原来他用力过猛竹床压垮了,女人赤裸身子被篾骨刺伤了,一赌气走了。
   “八字不合吧!”二舅好难过了一阵。
   不久“酒海老儿”引来一位黄花闺女,说话舌头有点大,啰啰嗦嗦说不明白,走路两边摇,比三寸金莲小脚走得还慢,姿势恰如小品中宋丹丹演的白云。“能做事,有人在前边牵着能捡粪!”——女人母亲这样说她女儿。
   “黄花闺女”几天后就走了。二舅赌誓罚愿说没×她。
  
   (3)
   二舅力气大,从小放牛捡粪多,农活插田、耖田倒不大内行。一些累人的出力气活队长派他去,他倒很乐意。
   队里养鸭,挑着粪桶到各家各户厕所里打蛆虫喂小鸭苗。又臭又累,最没人愿干的事,二舅倒愿意天天去。他说:“打蛆虫的人大得死(方言,很),个个人家茅厕都去。有一回一个女人正脱下裤子搔痒,裤子掉到脚下,好白哟!”人们笑得前仰后合,他却没事一般。
   二舅给人挖树,早晨吃粥,挖柴力气活,一会儿肚子就饿了。二舅故意把柴块挖得很大,女主人让他挖小点,他说:“这大块柴煮粥最好,放到灶里煮粥不用问事,粥又煮得糊!”好像人不明白似的,开口闭口都是粥。吃晚饭时,穤nuo菜(我们家乡一种腌菜,萝卜菜、白菜,切碎晒干,密封放在罐里,味道酸甜。)炒毛鱼,碗里只有两条一寸长的小毛鱼,趁主人盛饭时二舅故意把一条吃了,一条丢在桌上,同另一位吵嘴:“你那个好吃佬!人家分得好好的一人一条小毛鱼,你自己的吃了把我的落在桌上,赔!不赔我打死你!”说着,真的上前揪住同伴要打,另一位也故意大声吵:“我怎么知道是一人一条分好了,为一条小毛鱼打架,不怕丑!我明天一条不吃让你这个好吃佬吃!”两人为一条小毛鱼打架,女主人信以为真,两头劝了半天。本来是开玩笑戏弄女主人玩,但谁知以讹传讹,二舅又多了一个“好吃佬”的外号。
   二舅花两块钱在县城镶了一粒金牙,成为全屋第一个镶金牙的。他那厚嘴唇阔嘴巴,说俏皮话的同龄人说他“鲶鱼嘴”。他装没听出来,年纪比他轻的,说得太过分的,他才回骂一句:“你家妈妈的×!”大人小孩一阵哄笑,他也跟着笑。有时一群孩子跟在后边喊“茅厕缸里安电灯泡”!“茅厕缸里安电灯泡”!我虽也跟在孩子后面,但我没喊。不知二舅是没听出来,还是性格好,任凭孩子们喊。大胆的跑到他面前大声喊,他才脚一踮:“端(方言,揍,打。)你家妈妈的×!”
   二舅虽一说话就露出凸牙龈上的金牙,但并没有为他增添多少美感,更没为他加快娶妻生子的速度。他对年龄渐老的酒海有点失望,试图另找一位媒人。倒真有一位热心的民兵连长充当他的月老。民兵连长叫他扛着枪,说那样威风些,并说明介绍的是如何美若天仙的黄花闺女,说得二老心花怒放,戴上手表,穿着中山装,欢天喜地地跟他去。晚上到了女的家,民兵连长让二舅把手表借给他戴,他先进去看看。一个多小时后民兵排长兴高采烈地出来说:“闺女同意了,他娘不答应。下次再来劝劝她娘。”
   事后背地里人们都说是民兵连长去“扒灰”,让二佬扛着枪为他站岗,并说后来怎么怎么的,我没很弄清楚,似乎二舅当了冤大头。
   邻村一位女民兵班长,人长得俊俏,热情活泼,但结婚几年都不生孩子。那时医疗设备差,到县医院找老中医作脉,开了处方,药吃了一大筐都无济于事。再后来老中医吞吞吐吐,半真半假地对她说:“您找个健康的男童子试试!”女民兵班长思来想去,终于朦朦胧胧地理解了老中医的意思。
   正好有民兵训练打靶。女民兵班长大方地找二舅当师傅,让二舅“手把手”地教,作示范,她胸脯伏在二舅背上,好久才说望到了枪准心。晚上拉练回家,女班长胆小,一个人不敢走,硬是要二舅送她。半路上要解小便,偏偏“裤带解不开”,要二舅帮忙。解完小便不敢走远,就在二舅身边。而且还说手冻僵了,要二舅帮忙系裤带。
   我那时年纪小,但大人们闹翻一边天,说女民兵班长借二舅“男童子”的种,要二舅“请客”。但二舅斗誓罚愿:“我把她的奶一肩(方言,一直)摸到村部,又摸回家,但我真没×她。人家有丈夫,我可不做那缺德事!”
   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信。二舅索性实话实说到底:“我把她送到家门口,她故意用手把我×打一下,说‘你空长了那个白铁东西,不指用!’”
  
   (4)
   “司命树”尖尖的细叶片片向上,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二舅家的那间破茅屋终于盖成了新瓦屋,前后都有窗户,平头灶换成烟囱灶,并移到了屋后;二舅的破竹床也换成新拔厅床,并移到南面。二舅在床头贴了一张并不很漂亮的女人像。
   二舅依旧是光棍一条。而女民兵班长也依然没有生孩子。
   这一年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村西边并排而立一百多年号称“把门将军”的三棵大枫树,也挖掉了,都开荒平整成耕地。有人提出要挖“司命树”,说那是“四旧”,是封建迷信。二舅大声吼道:“哪个狗×的东西讲要挖这棵树,我×他的娘!哪个敢挖这棵树,我端他家妈妈的×!”从没发脾气的他,此刻怒发冲冠,人往树边一站,都知道他的蛮力,谁敢上前?
   提议的是民兵连长、大队革委会副主任。他在现场指挥,但好汉不吃眼前亏,他真怕二舅打。后来他向大队回报了这一情况。几天后,终于来了几个扛枪的民兵把二舅抓起来,胸前挂牌游行批斗。批判队长就是这位大队革委会副主任。他第一个发言:

共 27123 字 6 页 首页1234...6
转到
【编者按】小说以“司命树”为题,这树,既是一种生命体系的象征,更传达出了一种意蕴,一种生命不息的涵义,一种像这颗树一样的关于农村的厚重,农民的朴实。小说以二舅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为切入点,描述了文革前的农村状况以及农民的生活。二舅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物,在开篇的介绍中,作者通过二舅不同的绰号的来历,向我们详细地解说了二舅这个人物,也为后边关于二舅的故事埋下了伏笔。可以说,二舅的一生,是坎坷的,就像一根无根的草,随波逐流。但二舅是个好人,同时也是正义的,他的强大来自于他超乎常人的力气,他的弱小来自于他连一个完整的家都没有,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经历的风雨便会多些,同时,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一些复杂的事情,在紧要关头也能说出令人叹服的话来,为他的人格魅力增添了色彩,也让他的内心世界逐渐变得强大。同时,小说在环境方面的描写也比较出色,很好的烘托了人物,渲染了场景,增强了背景的真实感。另外,在语言的驾驭上,作者也做得很好,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副浓郁的乡音乡情,犹如置身其中。因二舅所引出的几个关键性的人物,描写也很精准到位。二舅的生活,是随着他的环境而改变着,二舅所遇到的人,也随着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而二舅,就是一个主线。这样,尽管人物多,却显得不急不缓,铺陈有序。二舅的工作也罢,爱情也罢,都是那样的富有张力。开始的几起在婚姻上的努力,或者说挣扎,与其说是二舅的不幸,仰或人品性格上的问题,倒不如说也是一种铺垫。倒是后来,对鲜花的钟情,发自于二舅的本真。在那样的年代,尤其令人感动。以后,二舅与鲜花还会有怎样的交集,倒是很让人期待的。作者语言功底不错,情节设置合理,叙述具有张力,过渡自然,倾情推荐。【编辑:哪里天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011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6-10-09 23:21:08
  问好作者,感谢投稿短篇栏目,也欢迎加入江山,共铸文字华章。
哪里天涯
2 楼        文友:哪里天涯        2016-10-09 23:23:54
  小说厚重,主题鲜明,描写准确客观,欣赏了。
   另外,删去了章节后的时间,这些是不能出现在正文中的。
   期待二舅接下来的精彩。。。。。。。。。
哪里天涯
回复2 楼        文友:宿松龙湖        2016-10-12 11:36:57
  万分感谢您的支持!问好编辑!
3 楼        文友:宿松龙湖        2016-10-12 10:48:36
  谢谢编辑先生的鼓励!我是一个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在已经退休了。8年前从校长退居二线担任专职书记后,为了打发时间写博客已经整整8年,先后写了1000多篇,放在博客上自娱自乐。偶然从别人的博客上看到江山文学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投稿三篇。这几天老上不了江山文学网,还以为什么不到得罪了呢。以后我会每天三篇发给您!期望得到更多的具体指导!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