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老祖宗留下的“十二句话”(随笔)

精品 【荷塘】老祖宗留下的“十二句话”(随笔)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93发表时间:2016-10-14 21:20:51
摘要:古语云:“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惜。”这“十二句话”,我以为说的都是“天地人心”,属于人的基本道德的范畴。如今,早已进入了现代法制社会,人们追求着更大程度上的“公平”与“正义”,但道德依然起着巨大的约束作用,作为现代公民,我们一定也要运用好“天智”,坚守住道德的底线,自觉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以诚实的劳动和聪明智慧去开创新的生活、实现新的梦想。

【荷塘】老祖宗留下的“十二句话”(随笔) 最近,在微信圈里我看到了一则帖子——“老祖宗留下的十二句话”,这“十二句话”分别是:天上不会掉馅饼;狗改不了吃屎;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吃一堑,长一智;大智若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天道酬勤等。在每句话的后面还各有一段简明的阐释,读过之后,我不禁心有感触。
   毋庸置疑,这十二句话都属于名言警句,其间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祖宗”是从前祭祀时在祠庙里立的牌位,牌位越靠前,辈分越高,地位愈尊。“祖宗”前加以“老”字,说明时代之久远,越是久远,就越是崇高,经过岁月的沉淀、世事的轮回,留下的话才越发地显得弥足珍贵。可微信圈里为什么单单只有这十二句话呢?我想,这应该是发帖人精心挑选过的。既然是“老祖宗留下的”,又是经过后人精心挑选的,同时又为大家所熟知的,我们不妨拿来细细分析一下。
   那么,这些话到底都是说些什么意思呢?粗略地读了一遍,不难发现在这十二句话中都说到了“天”、“人”、“心”、“物”四样。那我就依次先谈谈“天”吧,要问“天”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古人是最讲究“天地良心”了。要说“天”,那自然也就离不开“地”,但其实,“天”与“地”又都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立于天地之间,头顶的是湛湛青天,脚踏的是厚厚的黄土,而最能够代表“人”的,应该就是人们胸口的那颗“心”,我们一般都叫它“良心”。
   相信略有中华文化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在我国古代“人”与“物”或“物”与“事”,原本是没有太大分野的。人物,人物,“人”就是“物”。很多时候,“物”也就是“人”。目中无“人”与恃才傲“物”,其实都是一样的。人本来就是从动物中演化而来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说,“人”与“物”也都只是一个名字或标志而已,“待人接物”说开了也就是这般微妙。况且,“狗改不了吃屎”中“狗”,它决不是“汪汪”叫、翘着尾巴的走兽,它说的一定是“人”。当然,“屎”也不是人的粪便,说到底都是打的“比方”而已。
   “事”或“物”没有太大的差别,共同对照于“人”,我们可以理解,但“人”与“事”似乎是不一样的。可如果再想想,“人”生下来不就是为了做“事”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即便是一般人,整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不断也不可能断的生活琐事,真真地让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往往还会落得个“物是人非”。“物是人非事事休”,但人活着的时候,就要“做事”,而且“做事”还是要遵循自然规律,讲究个“天地良心”的。
   那么,这个“天”到底是什么呢?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四大”即道大、天大、地大、人大,看来“天”就是相对于“人”而言的,《道德经》里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既说到了“天”和“人”,也提到了“地”和“道”。“天道酬勤”中的“天”或“道”,是“域中四大”中之较大者,它们都是超越于“人”的意志之外的东西,而超越于人或者说高高在上控制人的,人们一般又统称为“神”。“上天”在世人的心目中“广大无边”,刮风下雨,霹雳闪电,它的所作所为,人们是难以捉摸的。因此,在精神上受其控制的人们,无形中就把“天”奉作了概莫能外的“神明”或力大无边而又玄虚无比的“道”。
   当然,大家都知道,“勤”说的是人了,“人勤地不懒”、“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对照着“地”,“地”应承着“天”,人生于天地之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脚踏实地,“勤”才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实实在在的“地道”。靠花言巧语、巧取豪夺得来的一切,对于“人”来讲都不坦然。今天我们还在说“勤劳致富”,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得来的劳动果实,心里才感到最踏实、最安稳。在这里,“天、地、人、心”就成了“四位一体”。“天道酬勤”就应该是说上天神灵会酬劳报答或帮助护佑勤劳的人。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是天道,是地道,也是人道。“以勤为本,天助之”,这既是农耕时代的自然之道,也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人生信条。
   至今我还记得,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在《百家讲坛》讲授《曾国藩家书》时曾经说过这样意思的话: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庸人,一种是才人,成就人生的有两个字,败坏人生的也有两个字,成就一般人的是“勤”,成就超常者的是“谦”,而败坏常人的是“懒”,毁灭才人的则是“傲”。世人大凡为常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毕竟是少数。《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有幅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里仿佛又一次把“心”、“事”、“人”、“天”四者完全地结合在了一起。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里的“天”似乎是实实在在的天。可仔细品味,其间也含有几分自然与公平之意。天上出日见月、降雨下雪,甚至有流星划过,应该说都是正常的天象。天上不会掉馅饼,因为“馅饼”,饼中有馅,无论是饼还是馅,都是人工而非天然。“馅饼”是一种美食,对一般人都颇具诱惑力。如果说“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还有可能,那是说“林妹妹”长得像仙女,因为仙人在人们的意念中就是在天上,而说“天上掉馅饼”那分明是无稽之谈。世人明明知道,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可为什么还总有那么多人愿意相信“天上掉馅饼”此等好事发生呢?这就不得不又说到“人心”。“人”大多都有侥幸的心理,而有些人更是“财迷心窍”,更何况“馅饼”这种“美食”之欲呢?
   记得从前有句俗话,叫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实话,初开始我并不懂其中的含义,可看惯了人生世事和社会上花样繁多的“钓鱼”方式之后,我似乎明白了这里所谓的“财”与“食”,当然也应包括“馅饼”,其实都是“诱饵”。试想,既然“馅饼”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天上根本也不可能掉下来“馅饼”,那这砸在“头顶”或落在“脚下”的“馅饼”,就一定是有人专意“抛”来的。抛来的东西,大抵都是有目的,而不分青红皂白或不假思索地“捡”起来便吃,这必定会“吃亏”的,于是有人就说:“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它不是圈套,就是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说到底它是在告诉人们:凡事不可“贪心”或“侥幸”。上天是公平的,只有劳动和付出,才会有收获和创造,才会有“馅饼”这般的美食。一个人决不可奢望“不劳而获”,因为“天智”告诉我们,索取的前提在于奉献。进一步说,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有奉献越大,获取的机率才会越高,获得的酬劳也才会越丰厚。
   接着我们再来说说“人”。人生于天地之间,理应属于“自然之子”。有人说:“人是万物的主宰。”我以为这句话显然是夸大了人的作用,至少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力”所不能达到的,虽然人类的智慧无与伦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是至圣先师孔子说的。今天,它已经成为了一句为人处世的格言。在这句话里,“己”是自己,“人”是他人,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当然,“己”与“人”都是人,只是角度或说法上的差异而已。既然都是人,自己不想做或不愿做的,也就不能勉强别人去做,更不能教唆和蛊惑了。它是公理、是公道、也是人道,这本来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可令人费解的是,孔老先生当年为什么偏偏拿这句话来教育弟子呢?千百年过去,为什么至今的人们还奉它为“处世格言”呢?看来这里面一定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从字面上看,“欲”是欲望,它应该是人最自然、最基本的情感。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悲惊恐,生死耳目口与鼻。“己所不欲”也就是说人不经过深思、仅凭自己感官便能分出个“想不想”“愿不愿”,或者干脆地说成是自己所反感或厌恶的事;“勿施于人”也就是不要把它推脱给别人。因为你是人别人也是人;你所反感和讨厌的,别人会有同感。“己所不欲”讲的是人心,“勿施于人”说的是天道、也是人道。这里的“人心”是公心,是良心,其实也是人的“天智”。世上的每个人都是有天智的,除非傻子或精神病人(患病期间)。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凭感觉或者第一反应,就能够分辨出是非曲直的,这就是“天智”。社会上有些人不顾“天智”,泯灭了“良心”,以邻为壑,损人利己,这分明都是与圣人的话相背的。天道公平,人心善良而诚实,天人合一,才是符合“天地良心”的。古人说得好:“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现在人也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正如一首歌的歌词里所唱:“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社会的基本道德。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里的“怜”是同情恻隐之心,“恨”则是怨恨和愤恨之意。同情和愤恨都属于人的情感,按照传统文化都是“人心”的感应。悲天悯怀,物伤其类,是天道,更是人心。同情弱者,是大慈大悲,也是“天地良心”。对一个值得同情的人表示可怜,便是这种“情怀”的表现。可话又说回来,一个人之所以落得如此“可怜”的境遇,除了外在的客观原因之外,还一定有自身的内在原因。譬如一个人特别贫穷,一般情况下往往是由他的好吃懒做造成的;一个人先天聪明,可他过分依赖这种聪明,或者“逞能”、耍所谓的“小聪明”,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反伤了卿卿性命”。在这个世界上,大凡事物都是有“度”的,超过了正常的尺度,超出了“天地良心”的限度,哪怕是一点点,就又会回到天怨人怒“可恨”得处境。“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它不但说出了人性的两面,也体现了自然的辩证法。世人是如此,世事更是这样,做任何事都不要太过,过犹不及。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人生在世,我们姑且不论是“吃亏”或者赚便宜,也不讲是“眼前”还是将来,这里我想单说一下“不听老人言”这几个字。“老人”是年龄较大的人,他们是生活中的过来人,历尽了世事沧桑,品尝过人生的酸甜与苦辣。“言”即话语,“老人言”是老人们真实生活的总结,是经过实践检验而得出的经验或教训。他们的话不说是金玉良言,至少也是语重心长。“听老人言”必有教益;“不听老人言”不说“吃亏”,也不符合天道,更不符合人道。晚辈是从长辈那里来的,对长辈的尊重与感恩就是天道,也是人道。我们常说,做事要讲究个“先来后到”。先者为君,后到为臣。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尊重老人关爱老人,还更要多找老人谈,多听“老人言”。常言道:“老话不熟。”温故而知新,反复思考,再熟悉的“老话”也会有新的教益。
   再来说说“心”。“心”即“人心”。这里所说的“人心”,就是上文提到的“良心”。它是一颗“平常心”,其表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天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句话说得极为明白,亏不亏“心“,自己清楚;”做”与“没做”,自己就更明白。这里所说的“亏心事”,其衡量的标准就是自己的那颗“心”。“亏”与“不亏”,不仅“天”知道,“地”知道,所谓的“神灵”知道,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天智”就知道。人的“天智”是不需要深入思考,更无须利益交换,它直来直去,毫无转折,又高屋建瓴。人“心”就是一座“天平”“天平”的两边,一边是自己,一边是别人,将心比心,不会评理,只需打打颠倒。
   “怕”与“不怕”,就在于“做”与“未做”,“鬼神”就是公正的裁判,其实也不过是一个虚幻的“辅助”罢了。要问“鬼神”到底在哪里?其实,说到底“它”还是人自己的那颗“心”,那颗“天心”、“公心”,也就是“良心”。一个人做了坏事,“天地良心”都过不去的。因为你迷失了自己,但你又很难骗过自己,你的“天智”会告诉你。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鬼”、“神”,它们不会去随意敲谁的“门”,“鬼”和“神”只在自己的心里。做了亏心事,违背了“天智”,“心神”就不得安宁。
   “吃一堑,长一智。”“吃”是“长”的前提,没有“吃”的过程或经历,就不可能生出“智”来。“堑”是天然的沟壑,我们通常说“天堑”。这样说来,人生的挫折与坎坷,是人成长或成功的道路上必须经过的。《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不仅是吴承恩先生的生花妙笔,还是取经的正道,它似乎隐隐约约地包含着某种天意和人生的哲理。但仔细想想,“吃”是一回事,“长”又是另一回事。经历了人生的一道道“坎”,长“智”还真的需要“心智”。按说“天智”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但从“吃”和“长”的关系来看,这“智”似乎还需要磨砺。其实这里的“智”有时是对“天智”的损害,有些是对“天智”的升华。看似前后矛盾,实乃相辅相成。“明镜不疲于屡照,清流不惮于惠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时候人的“思想”即“人心”也会蒙尘,灵魂也会出窍。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看来说的是天道,更是人心。人生在世,挫折和困境是难免的,可以说是“天”然,它何时何地出现,通常是人很难掌控的,但只要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也只能是人生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

共 817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蕴含人生哲理的精彩随笔。生活是创作之源,“老祖宗留下的十二句话”作者独劈蹊径,视角独到,由名言警句想开去,对它们做了很好的阐释,从中悟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这十二句话,归根到底是在说天、人、心、物。天与地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立天地间,应该有良心。人物,说白了人就是物,物也是人。人只要活着就得做事,并且遵循自然规律。人生天地间,就得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以勤为本,天助之”做人不能够抱侥幸的心理,没有付出怎么有回报?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别人,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善良、勤劳是做人的根本。“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说出了人性的两面,也体现了自然的辩证法。老人经历丰富,他们的话听了有益。所说的人心,要对得起自己的平常心,学会换位思考。人生不经历苦难怎么见彩虹?只要正确对待,困难也会成为前进路上的垫脚石。关于择邻,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给儿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惜举家多次搬迁。作者博学多才,引经据典,解析透彻,语言幽默风趣,语句流畅,衔接自然,深入浅出,层层剖析,令人心服口服。值得细细品茗,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1018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6-10-14 21:21:33
  感谢酋黄老师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10-15 09:01:56
  祝福荷塘,问好阿巧老乡,辛苦了!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10-15 09:03:52
  社长深夜批文改稿,认真细致,令人感佩!
2 楼        文友:天龙        2016-10-14 22:25:18
  又见酋黄老师别具一格、独特视角的精彩随笔!!祝老师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3 楼        文友:阿巧        2016-10-15 08:48:39
  生活处处皆学问。作者由名言警句说开去,见解独到,入木三分,深入浅出,颇耐人寻味。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6-10-15 09:05:14
  生活中的一些想法,借名言得以宣泄,见笑了!
4 楼        文友:阿巧        2016-10-15 08:49:13
  问候酋黄老师!祝愿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6-10-15 09:08:11
  荷塘有着家一般的温暖和体贴,写文虽辛苦,但幸福着呢。有好长一段没写了,思维上感到有些凝滞。问好荷塘及江山的各位文友!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10-18 10:31:53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向老师问好。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6-10-18 12:37:23
  谢谢红叶,这里有集体的力量。
6 楼        文友:天龙        2016-10-18 18:07:32
  祝贺老师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6-10-18 21:36:31
  辛苦了,谢谢社长的抬爱!
7 楼        文友:阿巧        2016-10-19 21:23:15
  祝贺酋黄老师美文获精品!精彩继续!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7 楼        文友:酋黄        2016-10-19 21:50:23
  谢谢老乡,祝好!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