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经历】序彭忠明摄影集《遇见》(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经历】序彭忠明摄影集《遇见》(征文·散文)


作者:柳拂桥 秀才,18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36发表时间:2016-10-18 09:22:02

对于摄影,我一直有话要说。因为我也在学习摄影当中,还兼做摄像,交了不少摄影界的朋友,有的还合作过。
   当下艺术界是视觉艺术的时代,对于影像的需求,日甚一日。而自从有了数码产品以后,摄影的门槛几乎没了。以前是傻瓜机,现在干脆就用手机拍了。发微博、微信什么的,比什么都来得方便及时,给了很多自恋的机会。甚至很多的单反高人们,出门也懒得带单反了。可以预见,再过个三五年,手机摄影全面取代单反的日子,应该为期不远了。只是我要说一句,眼前来说,手机摄影发微博微信,图片质量有限得很,也就是玩玩,自己开心,也逗圈子里的朋友开心而已。倘若,从艺术的角度言,单反,我们能扔下么?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因为艺术不仅有游戏、社交的功能,也能记录时代,表现性灵与情绪。一张图片,看起来仅仅是一张图片,可是见仁见智,一个艺术家对事物的认知、审美习惯与处理方法,乃至个人的喜好与对待生活的态度,都能隐约见到。所以,一张图片又不仅仅是一张图片了。借用王静安先生在其名作《人间词话》里的话,那就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个“色彩”的内涵,在我以为,是极为丰富的,可以一说的。
   众所周知,摄影最初只是一门技艺,后来成为了艺术。当初,人们表扬一张照片拍的好,往往会脱口而出,拍得真好,像一幅画子一样。这已经是不低的评价了,说的是逼真。它的至高无上的境界就是很像绘画。在人们习惯上,认可绘画是一门艺术。当然,绘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无须认可。但艺术也有高低优劣之分的。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此处可以省略不说。
   如今,没有人能否认摄影的艺术性了。可是,摄影从技艺上升到艺术,到底依赖什么呢?对此进行过深入思考的人似乎并不多。实际上,绝大多数人,至今还依然纠缠在摄影技法上。假如真这样的话,说实话,他就注定一辈子只是个匠人,只能是个匠人,而不能称之为摄影艺术家了。因为艺术是要表达心灵的。它要求物我的融合与一致,是外在之物与摄影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场合,达成的一种默契。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说是步入了艺术的宫殿。
   俗话说隔行不隔理,艺术的各门类都是相通的。比如东晋的大诗人陶潜在归园田居之后,写过一组《饮酒》的作品。其中有一首说: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氤氲,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多少人生的奥义啊,想要辨识,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
   这是很有名气的诗句了。北宋的文豪苏东坡就喜欢它,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另有一个版本说是“望”南山。他说,望,是有意识地去看,是寻觅得来;而“见”,是不期然地遇见,是邂逅,更富有隐逸的韵味,所以才是对的。对在哪儿呢?无疑是我前面说的,陶潜的心思,刚好与他笔下的菊畔南山默契了。原来无生命的风景,因为注入了艺术家的情怀,有了意境,有了寄托,成为了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看起来似乎很奇怪,其实不然。
   因为摄影家朽木先生要出版他的摄影集,而名字刚好叫《遇见》。于是给了我很多的灵感,也因为身边的很多摄影爱好者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支持,于是我更有了借题发挥的机会。或许,这是我写作本文的意图之一,也是答应给朽木先生作序的原因之一吧。
   认识朽木先生有两年了,是朋友介绍的,我们一直处得不错。他本名彭忠明,是芜湖卷烟厂的。他也一直支持我,经常上我的芜湖人文网,发的图片基本上都是精品。
   对于摄影而言,朽木先生显然是出类拔萃的,他有30多年的摄影艺术经历,中国摄协会员,风光与民俗,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风俗拍得好,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摄影奖,这还不是关键,也不是最重要的。真正改变我的印象,甚至有点叫我震撼的,是在看到他的系列摄影作品之后。朽木先生言语不多,人不投机是没话的。而一旦入毂了,就很仗义与随意。那一天,我们在状元坊附近先喝酒,高兴了,然后就欣赏到了他的片子。据说,他的片子不轻易出手。是有曲高和寡的意思,还是知音难觅呢,就不得而知了。
   朽木先生打动我的,除了他的为人仗义,当然还是摄影了。朽木先生平日低调而谦逊,他就经常很客气地和我说,柳老师,你替我看看几个片子,它们的名字替我改改,还有作品的文字说明。我就很吃惊,一个摄影家很注重片子的名字和文字说明,以致于一再叫我看看。我知道,很多的摄影人是只注重拍片,而忽略取名和文字说明的。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这不是简单地说一声谦虚低调,就能说明问题的。
   前几天,美女作家子薇开文学讲座。因为在场有不少摄影人,于是很自然地说到了摄影。当晚,我在《知命轻随笔》里留下了这样几句话:文学于摄影,不仅仅是起个好作品名称的问题。更多的、更有价值的是知道该拍什么?有了发现美的眼光,和契合心灵、表现情绪的手段。绘画上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其实摄影也可以这么说。是说摄影的,也不仅仅是说摄影的。
   关于这一点,朽木自己也有很多的体会。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朽木就爱上了摄影,他的第一部相机是国产海鸥,因其快门的响声较大,俗称为“老鼠板”。从那时起,他就迷上了摄影和后期暗房制作,从黑白胶片到彩卷,再到数码。一路走来的他,见证了中国内地摄影的变迁。
   作为一名摄影者如何去捕捉题材呢?他说,要善于观察生活,题材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作为一名摄影者要对生活有感悟、有发现、并加以提炼。创作,只有不断地到生活中去,到基层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抓到一些鲜活的图片。在发现了有价值的题材之后,就可以着手开始拍摄。
   画面的真实是摄影的生命所在,就摄影而言,无论如何都要真实的表现,然后在真实的基础上可以运用一些技术和艺术手法,包括用光、角度、构图和着色等等。同时要坚持抓拍。营造意境。沒有意境的作品如同嚼蜡。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艺术境界中的最高峰,是作品艺术性的最高体现。具有意境的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体现着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通过摄影的手段表现出来,再传达、影响并感动读者,使读者产生共鸣。
   这样的话,是否也叫“遇见”呢?我觉得是。
   遇见来自于刻意追求,也可能是可遇而不可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稼轩的遇见,也是王静安的第三层境界。而无论是遇见,还是境界,都是因为有了人的情感在里面,寄托在里面。没有情感,没有寄托,便没有了艺术。
   道理就这么简单,可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随便浏览一下朽木的作品,你会发现,朽木是一直在努力的,不分昼夜,无论寒暑,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最后积累成为了眼前的这一本《遇见》。
   路曼曼其修远兮,遇见还会有,还在等着。那会是朽木先生未来的更大的收获!我对此有信心,也预祝他在摄影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共 27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个数码产品充斥生活的时代,到处都是浮躁的气息。而不管是摄影还是文学,都是需要静下心来才能做的。现在手机摄影甚是流行,方便快捷。但是,手机拍摄仅仅是一种记录,真正的摄影,是需要表达心灵的。它要求物我的融合和一致,是外在之物与摄影家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场合达成的一种默契,是融入摄影家的感情的,如文学作品里融入作家的感情一样。都是需要用心去发现,去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表现鲜活的生活,这才能称之为艺术。作者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最真实的感受,从摄影说到文学,再从文学回到摄影,语言流畅,过渡自然,情真意切,表现了作者对艺术的见解,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当爱遇见艺术,必然会熠熠发光。好文推荐欣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问候安好。【编辑:静之水流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之水流深        2016-10-18 09:22:43
  佳作欣赏学习,祝老师佳作连连!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