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如云诗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如云征文】大爱的诠释(散文)

编辑推荐 【如云征文】大爱的诠释(散文)


作者:谈笑中 秀才,1141.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40发表时间:2016-10-21 10:19:58

题记:(摘录近年来两个日本遗孤的肺腑之言)
   很少有一个国家的人民,能有中国人民这样博大的胸怀和善良的心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际,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能不可恨吗?在看到日本孩子后,中国人却说:“要把无辜的孩子养大,孩子没罪。”
   ——松田桂子
   我这个日本孩子,对他们来说本是敌对国家的后代,却被他们拯救并抚养成人,这是何等的崇高精神啊!日本有句名言: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在这里我首先要说一句心里话:谢谢,中国!
   ——中岛幼八
  
   一
   在《百家姓》诸多姓氏中,姓李的应该算是大户了,俗话说得好,张王李赵遍地流嘛。李淑兰,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国妇女名子,估计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中,叫这个名字的最少也有成千上万吧。然而,在这里所提及的,是哈尔滨市目前唯一健在的收养日本侵华战败后遗孤的人。她今年已九十高龄,就连被她收养的女孩也已七十五岁了。
   事情还得从七十一年前,一九四五年“八一五光复”、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败投降时说起……
   那是李淑兰最兴奋的日子,文雅秀气刚满二十岁的她已结婚两年多了,终于迎来了小日本投降。她和所有国人一样,掩饰不住对抗战胜利的喜悦,走上街头,深深呼吸着荡除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后的清新空气,扬眉吐气地享受着脱离被奴役后的欢快。
   自从日本侵略者占领哈尔滨后,李淑兰经历了大姑娘和小媳妇的两个人生。那时的她哪敢随意上街走走啊,邻居家的小妹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几个日军畜生给奸杀的。
   “现在好了,侵略者滚出了中国,满洲国又重新回归给华夏……”想着,李淑兰的脚步更快了。她多想走遍哈市每一条街道,来遣散多年来被日满统治下所受桎梏的苦闷啊。
   “好心人,救救我的孩子,收留她吧!”当李淑兰信步走到黑龙江省难民收容所门前时,突然被一个脏兮兮发髻凌乱的中年女人拦住了。从她那穿戴服饰和断断续续吐出的生硬汉语及比划手势中,李淑兰断定她是一个日本女人。再一看,在日本女人跪着的身旁,站立一个约摸四五岁骨瘦如柴的小女孩,耷拉着头,胳膊几乎同大人大拇指一样细,浑身瑟瑟发抖地依偎着她,消瘦的脸庞上镶嵌着一双黑嘟嘟大眼睛,流露出难以言表的惊恐与惧怕。那可怜状简直令人不忍直视啊。
   李淑兰不觉心中为之一震,她虽然对日本侵略者恨入骨髓,但眼前这一幕着实让她难抹恻忍之心,孩子是无辜的,本来就善良的她,决意收养这个可怜小女孩。
   “放心吧,我会把你的孩子抚养成人的。”李淑兰拽起了如捣蒜般不停叩头的日本女人,安慰她说。
   她告诉她,孩子五岁了,名叫池边顺子。在她含着泪哽咽地对她千恩万谢时,李淑兰也心里酸酸地,塞给她贰佰元作为回国的盘缠,难过地从她身边抱走了蹬踹哭喊的小顺子。
   “当家的,我给你带回来一个女儿。”走进家门,看到丈夫小田见她领回一个日本小女孩,显出一脸茫然不解的样子,李淑兰赶紧上前解释。
   “呵呵,你喜欢就好,看这孩子也怪可怜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丈夫呵呵地笑了两声,不紧不慢地对妻子说。李淑兰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地了。
  
   二
   为了让池田顺子不受歧视,夫妻俩反复核计,给孩子重新起了个中国名叫田丽华。小丽华太瘦弱了,五岁了体重才十斤多一点。为了让孩子身体尽快得到恢复,本来就不富裕的夫妇俩,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熬米粥搭配牛奶和饼干给她吃,时而还买点肉,给丽华开小灶。将养一个多月后,孩子身体终于有了起色,腿和胳膊慢慢变粗了,面部颜色也由苍白变得红润起来。
   小丽华很乖巧,刚入新家时,只会说日语,但她能从养父母的面部表情读懂他们在说什么。为了使孩子能快些融入新的环境,李淑兰就一个词一个词地教她中文,从爸爸、妈妈、筷子、桌子等简单词汇学起,很快,小丽华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了。
   令李淑兰没想到的是小丽华原先还患有癫痫和膀胱炎两种疾病。
   那是三个月后的一天傍晚,李淑兰做好了晚饭,还特意给小丽华蒸了一碗鸡蛋糕。“丽华,快出来吃饭呀,妈给你蒸了一碗鸡蛋糕呢,可香了。”她连续对里屋喊了两遍,仍然没见有孩子的回音。走进去一看,一下子吓懵了。只见小丽华仰面倒在地上,浑身抽缩得不省人事。
   “丽华、丽华!你别吓妈啊!”任李淑兰怎样呼喊和掐女儿人中,孩子还是照样全身痉挛,口吐泡沫。好一会,小丽华才苏醒过来。
   “妈妈别怕,我以前就这样抽过风,过一会就会好的,你看我现在不是挺好嘛。”看到李淑兰急的眼泪都出来了,懂事的小丽华赶紧劝慰着。
   “这怎么能行呢?妈明天就带你去医院看医生,连你有时尿急尿频和小腹不适一起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李淑兰给女儿换了一套新衣服,背着她去了附近的一所医院。
   “你孩子这么小就有癫痫和膀胱炎两种病,得赶快治疗呀,否则会越来越重的,乃至有生命危险……”医生把检查结果毫不讳言地说给了李淑兰。
   “我们一定要治好咱女儿的病!”回家后李淑兰对丈夫说。
   两口子开始更加省吃俭用了。一连三年来时间,她和丈夫没添一件新衣服,攒点钱就给小丽华寻医买药了。苍天不负苦心人,孩子的病终于得以痊愈。看到女儿每天欢蹦烂跳的可爱样子,李淑兰的心也跟着乐开了花。
   新中国成立那年暑期,小丽华上学了。不知是谁传的,不久,班里学生就都知道田丽华是日本人。有些顽皮的孩子竟直呼她“小日本”。
   “你是无辜的,有我们和你在一起,不用在意。”每当看到小丽华放学回家暗自垂泪的时候,李淑兰总是擦干女儿的泪水,爱怜地抚摸着她的头,轻声细语地宽慰她。
  
   三
   转眼间来到了一九五零年,李淑兰开怀生了第一个孩子。在以后相继的十几年里,她又生了五个儿女,一下子成了九口之家。
   家里的日子随着人口的增加,越来越不好过了。最困窘的时候,为了糊口,李淑兰把被子里的棉絮都掏出来卖了。尽管这样,她也尽量不让养女丽华受半点委屈。
   每年她都给丽华至少做两套新衣服,而把养女穿旧的毁了毁再给她身下的妹妹们穿。李淑兰平素经常说的话就是:“丽华命苦啊,我自己养的能将就点就将就点,就是不能委屈了她呀。”
   一九五八年,十八岁的田丽华参加了工作。为了方便上班,她搬到单位的单身宿舍住。虽然她的月薪只有三十三元,但每当开工资时,她都主动拿出些给家里,可这些钱又被李淑兰原封不动地给返回了。老伴见状对她说:“丽华有这份孝心,我们家人口多,日子过得紧凑凑的,就留些也不为过啊……”
   “那可不行,女儿刚参加工作,用钱的地方多了,姑娘也大了,需要攒点钱。她应该经济独立,过更好的生活。家里再困难也不能让她来分担啊!”还没等老伴说完,李淑兰就连珠炮似的给否定了。
   几年后,田丽华有了男朋友。结婚的时候,李淑兰按当地的风俗给女儿准备的嫁妆一样不少。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买啥都需要票券,那两铺两盖的妆新被褥,就需要六十来尺布票的,连老伴都迷糊她是怎样攒的。
   “这几年我添新衣服了吗?这年扯条被面,那年扯条被里,就这样慢慢地就攒齐全啦。”李淑兰笑了笑又接着说:“把女儿风风光光地嫁出去,你我这张老脸上也增光呀,多好啊!”
   丽华婚后第二年,有了自己的孩子。李淑兰乐得屁颠屁颠的,逢人就告诉,“我当姥姥啦!”她用竹筐装了一百多个鸡蛋给大女儿去下奶,可有谁知道,这可是他们全家攒了一年的副食购物券买的鸡蛋。
   当那场史无前例的风暴突来时,慈善的李淑兰也差点被卷入进去。
   一天上午,几个红卫兵突然闯进李淑兰的家里。厉声质问她:“听说你收养了一个日本侵略者的小女孩,比对你亲生的都好,你对敌人那么亲,是日本法西斯安排的特务吧!”
   “我家祖宗八辈都是贫农,我一岁时就没了父亲,寡母把我送人了,我也是靠养父母才活下来的。难道我能见死不救吗?那是一个才五岁的孩子啊!她有罪吗?”一向很少提及自己身世的李淑兰当仁不让,据理力争。
   最后,还是街道主任王大妈来证实李淑兰说的都是实话,她才幸免了被批斗游街。
  
   四
   那是令李淑兰夙夜难寐的日子。
   一九七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一些日本遗孤相继被日本政府接回国,与亲生父母、亲人团聚。不久,田丽华的生母也发函到哈尔滨寻找她的女儿池边顺子。很快她就联系上了李淑兰。
   说实在的,李淑兰是真舍不得让大女儿离开自己啊,含辛茹苦地把她从五岁抚养大,直至成家立业,视养女胜于己出,母女早把养女和养母的养字抛到一边了。如今女儿要走了,做母亲的怎能不揪心呢。但转念一想,丽华也是日本母亲身上掉下的肉啊,怎能不让人家母女团圆呢。
   九十岁的李淑兰至今还清晰记得两个日期,那就是一九八零年五月十八日和隔年的九月二十七日。前者是大女儿被确认为日本遗孤的日子,后者是大女儿离开中国的日子。确认,意味着日本政府将接收田丽华(池边顺子)回国。从这一天开始,李淑兰就觉得日子过得太快,她多希望时钟慢点走啊!可四百多天后女儿去日本的日子还是无情而至。李淑兰虽然表面似乎平静,内心却像刀绞一样疼痛……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七日这天,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第一批回国遗孤就有田丽华,四十一岁的她与丈夫带着五个孩子启程去日本。李淑兰一直送到机场,与女儿一家洒泪告别。
   “丽华,到了日本,安顿好了就来信啊。”
   “妈,我会找机会回来看望您的,您老也要多保重呀!”
   母女俩在检票登机前再次相拥而泣,相互叮嘱着。
  
   五
   “也不知道你大姑母他们到日本后生活得怎样?她的肾炎又犯了没有?可千万别忘了吃药呀。”自从田丽华一家走后,李淑兰每天都和孙女嘉怡念叨几遍。
   “奶奶,大姑来信啦!”第七天刚要吃午饭,嘉怡兴高采烈地拿着一封信跑进了屋。这是现在已恢复原名池边顺子从日本寄来的一封给养母报平安的信函,落款却是:“您的女儿丽华”。
   这天午饭李淑兰吃得特别香,放下饭碗就要孙女赶快给她大姑写回信。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李淑兰与养女池边顺子书信往来频繁,一直联系不断。顺子除了有时汇钱给养母,还诉说自己所遭受的心理折磨。她告诉养母,生母待她并不好,还截留日本政府发给她的残留孤儿生活补助。李淑兰回信总是宽慰她,并强调不要再给自己寄钱,只要女儿过得好,她就放心了。
   一九八四年八月,回日本已三年的田丽华第一次回哈尔滨探望养母,十二年后的九六年再次回哈市进行探望。母女俩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这对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母女情,博得周围邻居无不啧啧称颂和羡慕。
   令李淑兰意想不到的是,大女儿第二次探亲回日本的一年多后,竟然再联系不上了。她哪里知道,池边顺子在日本发生了变故,女婿去世了,女儿丽华因思念过度得了抑郁症,正在就医住院接受治疗,家也搬迁了。为了怕养母跟着操心牵挂,故此未行相告。
   二零一一年,李淑兰应约随养父母代表团赴日。她本以为这次能看见养女田丽华,可硬是没见到。她左打听右询问,才听说女儿病了,又搬迁到别处。无奈之下,她只能失望而归。
   回家后,李淑兰难过起来,对身边的儿女孙男孙女们说:“没看到我的闺女啊!” 一向性格开朗的老人声音有些哽咽。
   一晃又过去了四年多,来到了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年已九十的李淑兰决定借在日本长野县阿智村召开的《日本在华遗孤中国养父母的研讨会》要去日本寻找探望大女儿。
   “妈,您老这么大岁数了,漂洋过海的,还是别去了吧。”儿女们纷纷劝阻老母亲。
   “我还硬朗着呢,我不信到了日本会找不到你们的大姐。”李淑兰不顾家中儿女的阻拦和反对,毅然踏上了去日本的行程。她的行动感动了许多人,在中日民间团体的帮助下,终于在到达日本后,在病床上看到了养女田丽华(池边顺子)。二十来年没见的母女,立时拥抱在一起,泪水像泉涌般打湿了两个人的脸颊。
   “我老了,她也不年轻了。我想她呀,想趁我还能动的时候再去看看她,也许那将是我俩最后的见面了。”现今身居哈市道外198号简易楼里的李淑兰,经常一边翻看大女儿丽华从日本寄来的一叠照片,一边情不自禁地念叨着。
   ……
   七十一年,弹指一挥间,日本遗孤的中国养父母诠释了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的大爱。四千五百多名日本遗孤,如果没有近万个像李淑兰这样中国养父母的倾心抚养呵护,恐怕早就抛尸荒野了吧。中岛幼八在他的《何有此生》开篇曾写道:“(他们)都是朴实的中国老百姓,他们也很穷,他们收留我,没有私心,就是善良。”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人宽宏大量以德报怨的美德,已载入了世界文明的史册,让日本右翼安倍之流的所谓“中国威胁论” 见鬼去吧!
  

共 537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人宽宏大量以德报怨的美德,已载入了世界文明的史册,历史不能随便更改,日本遗孤的中国养父母诠释了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的大爱。本文通过哈市李淑兰老人倾心抚养呵护日本遗孤的事迹,赞扬了中国人的善良大爱,与人为善,友好邻邦,乐善布施的美德;爱的力量大无边,可以融化战争之苦之痛,可以拯救灵魂,洗刷那些肮脏可耻的心灵,让和平回归。中国人的大爱,日本在中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都是不争的事实,日本右翼安倍之流的所谓“中国威胁论”是他们妄图掩盖罪行的借口,罪恶总要在正义面前低头,中国人民博大的胸怀和善良的心地,标榜青史,侵略者必将被人唾弃,遗臭万年。传递人间大爱,传递社会正能量,力荐阅读,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编辑:晴空依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晴空依旧        2016-10-21 10:21:07
  感谢赐稿,问好作者,期待精彩!
晴空依旧
2 楼        文友:清心如云        2016-10-21 10:40:09
  欣赏佳作,已申报精品审核,10月21日。
清心如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