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儿(散文)

编辑推荐 【流云】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儿(散文)


作者:辽宁孙成文 童生,988.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11发表时间:2016-10-22 10:52:30
摘要:去年,在辽宁文学院学习期间,我去辽宁电视台看望梦娜。中午的饭桌上,梦娜还跟我的几个文学院同学谈起了她当年采访我们文学社的感受:那些山里的孩子们真的很不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一定认为那是一个传说。

【流云】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儿(散文) 二十九年前,映山红含苞待放的时节,辽宁省东港市合隆中学映山红文学社以及校园文学季报《映山红》,经过我近两个月精心组织策划,诞生在映山红的花期中。
   1999年5月,辽宁教育电视台采访我的时候,记者就提出来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创办一个农村中学的文学社?我很坦率地告诉记者:首先是因为我爱好文学;其次,当时也为了赶上全国正在兴起的校园文学社团这样一个潮流;最后,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在思考如何为改变农村学生们杂乱无章的作文现状搭建一个平台。
   通过建立文学社团这样一个训练营,让学生的作文写得像模像样,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农村孩子,尤其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在生活视野和知识视野、思维发展的欠缺,以及他们阅读层面上的缺失,都决定了他们的文章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短板。而我最初要达成的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们用文学的笔法来书写令自己满意、老师也满意的课堂作文和考试作文。
   记得曾经给他们留了一篇文章叫《我眼中的白杨树》,想通过茅盾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来比照一下他们笔下是怎样表述白杨树的。后来刘玉华和于铃等小社员在《野菊花》一文得到了本市报纸的文学副刊编辑的认可,很快就发表了。
   中学生文学社团这样的平台,后来也被很多作家和学者称之为校园文学教育的课堂,记得2000年8月在诗人徐志摩的故乡浙江海宁召开的全国校园文学研讨会上,时任《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周祥先生在会议间歇的过程中跟我说过这样一段话:校园文学教育,不是非要去培养什么作家,而是要用文学的思想开启学生们的头脑,让他们用这种思想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
   仅就用文学思想去表达生活这一点,对于一群热爱文学的农村孩子们来讲,是需要通过不断阅读文学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汲取营养的。我提出建议:大家节省一点零花钱,十个人合订一种文学期刊,文学社近百名社员就会有十种期刊,加上我订阅的《中国校园文学》和《散文》月刊,各种期刊交换着阅读,学生们的阅读视野得到了扩展。后来,学生们又自发地集资几个人买一本文学名著。交换着看。
   每两周,我会安排一次读书报告会,让大家就某一篇作品或某一个印象深刻的片段,谈阅读感受。记得文学社的06届社员姜晓娟,在阅读了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后,就其中关于母亲的手对比描写谈了自己的看法——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母亲先前是一双纤细白嫩的手,后来又变得粗糙不堪了。而对那双手曾经砍过柴、割过麦子等却只是寥寥几笔,但一个勤劳的俄罗斯妇女的形象却鲜明地出来了。她在谈细节描写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后来,她在《中学时代》发表的叙事散文《改变命运的“小广西”》,也是“如法炮制”,起到很好的效果。
   通过文学社的活动,我发现,农村孩子并不缺乏写作中的才和情,他们缺少的是见识,是那种自然条件和家庭经济状态无法达成的见识,但通过引导他们读书,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儿,自然也会弥补上。
   平凡的生活没有大事儿,如何从普通的小事儿中挖掘出意义或者精神来,这就要从培养他们关注与关心身边的生活入手。我打印鲁迅的《一件小事儿》让他们阅读讨论,他们最终得出的结果是:事儿虽小,但对作者的触动却很大。再让他们自己回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那些小事儿,会引起怎样的思考。
   社员毕诗生同学的散文《哦,那个初雪的清晨》(发表于《中华文学选刊·少年写作》2007年第9期),写了自己买豆腐的经历,事儿不大,但是小作者抓住了天气的冷与豆腐的热的描述,来间接表达人间真情带给心灵的感动。王振凯同学的叙事散文《侃价》发表于《中华文学选刊·少年写作》2008年第8期),也是写了自己卖废品的经历,比照母亲买菜和自己卖废品的侃价,从而达成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幽默效果,令人忍俊不禁。邵帅、翟秋颖、毕瀚月等社员发表在《同学少年》2011年第8期上的三篇散文,也都是关注身边的小事儿的好文章。
   这么多年来,在文学社的辅导以及活动中,我似乎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辅导教师,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宣讲文学“佛法”虔诚的僧人,是在用文学的思想给社员们“洗脑”。反复强调、反复讲解。那些话语,仿佛寺庙里袅袅升起的烟缕,善男信女们只要看见这些烟缕,就有了拜佛烧香的念头,而文学社社员们在我的强调和讲解中理解了文学,也被文学吸引着。难怪作家张涛送给我一句话“文学其实也是一种宗教”。我想,他是在褒扬我对于文学尤其是对于映山红文学社始终坚持的态度吧。
   近百名文学社的社员来自全校各个班级,每个班级里至少都有五六个的社员,我把他们称作文学的种子。让他们把在文学社里取得的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分享给班里的同学,同时他们也把文学创作的体会和经验传递给同学们,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影响。
   2006年5月,在丹东市的中考语文研讨会上,我应邀作了《借助文学社的平台,拓展初中作文训练渠道》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我通过本校几位文学社学生在中考中运用文学的笔法来写中考作文取得高分的案例分析,得出结论:中考作文体现出的文学的生动性、形象感以及深刻的思想性,注定会感染阅卷的老师,取得高分亦在情理之中。
   文学社每年一次最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映山红》年度优秀作品奖”评选。我组织全体社员从本年度四期《映山红》上反复筛选,确定了15篇候选篇目,再邀请本市的知名作家和编辑评判,最后选出10篇优秀作品。这项活动设计的目的,是检验一年来文学社社员的创作成果以及他们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的程度。之后,拿出这10篇优秀作品参加全国中学生文学大赛,在更高的平台上检验文学社社员的创作水平。
   二十九年来,我组织文学社社员参加了几十次全国校园文学大赛,有200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文学社也20多次捧回了优秀集体奖。映山红文学社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示范单位”等殊荣。荣誉的取得,来自社员们在指导下的大量阅读的积淀、对他们进行文学创作方法的引导,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他们养成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的习惯。因此,流畅的语言、精巧的结构、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他们作品频繁发表、获奖的原因。当然更要得益于他们勤奋的写作训练。多读多写,熟能生巧。是我对每届社员絮叨的最多的一句话。
   2005年10月底,辽宁卫视《精彩辽宁》栏目组来文学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在一节没有经过任何排练的文学社活动课上,我给社员们提供了一段朱自清散文《春》中对于春雨的描述。社员在讨论这幅画的内涵时用北方的春雨与南方的春雨进行比较。社员们新颖的别致的比喻、奇特的想象以及在绘画过程中,他们又用彩笔将自己的感受融进画面中。令记者梦娜和袁海涛赞叹不已。
   原映山红文学社第十二任副社长,曾就读于河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的程琳琳在电话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还是在小学的时候我对映山红文学社就有所耳闻,那时的小学班主任就常常教导我们上了初中应当加入映山红文学社,对你的写作能力还有以后的社交能力都十分有益。上了初中的我有幸加入了这个社团,这期间和孙老师一起讨论稿子、修改稿子,编报纸,到现在为止,我认为那是我上学期间过得最充实的一段日子,至今仍很怀念,当然更是受益匪浅。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梦娜感慨万分,她说她有两个没想到:一个没想到的是,我们这个在全国校园中颇具知名度的文学社,竟然存在于用海绵当黑板擦的山区学校;第二个没想到的是在采访中,文学社社员们对于文学的理解和热爱的表述,竟然是很多城里学校的孩子们无法企及的。她被深深地感动与折服。于是,《我的文学梦》本来是一个10分钟的专题片,却被她编辑制作成了上下两集,各十分钟,分别在2005年11月7、8两天晚上的19点34分黄金时段播出。
   去年,在辽宁文学院学习期间,我去辽宁电视台看望梦娜。中午的饭桌上,梦娜还跟我的几个文学院同学谈起了她当年采访我们文学社的感受:那些山里的孩子们真的很不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一定认为那是一个传说。
   再说说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儿吧。2011年11月份,时任丹东市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于晓威在给我申报丹东市政府“文学艺术创作园丁奖”的时候,对评审部门强调“辅导成人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才能有资格参评园丁奖”这一规定,表达了自己不同的观点:一个农村中学的文学社辅导老师,能几十年坚持办文学社,而且辅导学生在《中华文学选刊》等高级别的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其难度要比那些辅导成人创作的老师高多少倍。尽管没有获奖,但于晓威的这番话还是让我深深地感动,也觉得这是自己的坚持不懈的价值的体现。
   29年了,“累也无悔,苦也无悔,只有无悔的人生才能爱得更加彻底。”我喜欢刘欢这首《人生无悔》。我爱着文学,也爱着自己所从事的校园文学教育事业。利用课余时间无偿地为历届社员上了一千三百多节的辅导课、编辑了122期《映山红》,这些,践行着自己当年在浙江海宁会议上《忠诚于校园文学事业》的慷慨发言,绝对不是打诳语。我始终在坚守在校园文学这块园地里,也为把文学的种子播撒在山区孩子们的心中而乐此不疲。我没有奢望他们能在若干年之后能成为作家,但只要看着他们写出令我满意的作品、看着他们拿着发表自己文学作品的报刊,在校园里欢呼雀跃时的兴奋劲儿,我就欣慰了。

共 37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转眼间,二十九年的光阴,往事如昨,一切都还是那么熟悉,曾经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历历在目。回想起当年创办文学社的经历,给了那些孩子们一个梦想的平台,也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生根,发芽。通过建立文学社,给了很多孩子们一个文学训练营,对其写作有一定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去感受生活,然后通过自己的笔触去表达生活。在辽宁文学院学习期间,去看望梦娜,想起昔日的种种,心里感触颇多。【编辑:墨竹抚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墨竹抚寒        2016-10-22 12:18:49
  感谢对流云的大力支持!
墨竹抚寒
2 楼        文友:娇娇        2016-10-22 17:55:09
  这是一篇不错的范文,对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的作者来说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深深地感动,并为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点赞!作为辅导教师,几十年不辞辛苦为山区孩子圆文学的梦,为学生们创办了映山红文学社,学生们在这个社团学习得到了受益,并且写出看似小事其实是表达生活最鲜活的文章,并且在全国中小学作文比赛中荣获出令人惊喜的成绩。
   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关注和辅导一群农村的孩子,引领他们热爱文学,写出身边最平凡又不平凡的文章,这是有着高尚情操,的和对下一代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责任感,细读此文,真的受益匪浅,谢谢您,向辛勤的园丁老师致敬!
娇娇
3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6-10-22 18:00:38
  问好老师,感谢赐稿流云,祝在流云创作愉快,佳作连连!(^_^)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4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6-10-25 19:08:58
  感谢墨竹社长辛苦审稿子,感谢几位文友跟评支持,谢谢了!!!
闻杰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