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经历】旅游经历(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经历】旅游经历(征文·散文)


作者:贾其敏 布衣,34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86发表时间:2016-10-22 11:26:22


   一、孔洞印象
   早就听说崆峒山的胜景了,它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很值得一去,再说了崆峒山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宠宠欲动了好几年,苦于没有机会,这次终于有了可以目睹崆峒一面的机遇,我兴奋地一夜没有睡好。
   坐了六个多小时的车,我们终于到了平凉---崆峒的脚底下。崆峒山位于城西12公里处,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是天然的植物王国。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驱车在崆峒门外,我们的车就不让进去了,必须乘坐景区游览车。
   不愧是六盘山的支脉,上山总共经过了五十八道弯,随坡而上,蜿蜒前行,不由人对司机驾车的娴熟车技而赞叹。崆峒山景点很多,有苍松岭、朝阳洞、崆峒后峡、太阳掌、凤凰岭、月石峡、上天梯、五台、蜡烛峰、雷声峰。我们跟随导游观看了几个洞,她说崆峒山是集道家、佛家为一身的仙地,但我感觉还是道家多一些,或许是“皇帝问道”的传说最为传奇的缘故吧。
   对于宗教我不是特别感兴趣,唯独对崆峒的山水喜爱至极。
   光是坐在他们的游览车上看沿途的山就够我激动一番了,往上看,郁郁葱葱;往下看,翠绿招摇,我感觉大自然把整个的绿全部倾泻到了这里,蓊岭郁葱,叹为观止!那树根下厚厚软软的落叶见证了各种树木的岁月年轮,见证了岁月年轮伴随着落叶风干的痕迹。
   登上天梯是游人们必去的,很累,也很锻炼人。上天梯呈42°,高一百多米,从下往上看特别陡,像是有60°--70°的样子。我一边登山一边观望远处的天和山衔接的地方,真似仙境一般,上天梯之上的阳光还挤着树叶枝桠洒在游人的身上,而不远处的山间沟壑竟然阴云密布,扯长了线条流动着,把天拉向了山上能拉到的任何地方,创造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仙境,缔造一处又一处氤氲绝境,林海浩瀚,烟笼雾锁。我痴痴地看着发呆,想不出该怎么对待面前的一切。有人用诗描写了崆峒云海的壮观奇景:崆峒峻峭掩云天,鹤舞龙翻无风间。万谷千峡烟雾漫,林海复为云海淹。
   在上天梯的半中腰,有一处瀑布极为壮观,不亚于我当年在麦积山植物园见到的人工瀑布,也许这也是人工的,水流倾泻过的地方是亮晶晶的胶泥,我想踩上去的话绝对不会脏了鞋的,也不会深陷其中,因为看起来是那么干净那么结实。那瀑布飞下的声音就像天籁之音那么美妙,许多游人在那里拍照,我很少拍照的人也忍不住留了一张。
   我只顾了感叹,只顾了跟随导游前行,竟然不知道走到了什么地方了,只是俯首看见一弯清池,很大的清池,里面的水是深绿色的,导游说那个水是流动的,是泾河主流。因泾水与山岩相击,静夜居山品其声,有如古人弹筝。有诗曰“晚霞留客住,夜半闻弹筝。巍巍高山意,洋洋流水情”。我看见那水和山是一个颜色,那种绿很是叫人心疼,或是水里的浮草之类造就或是山上的树木久之影响,各种说法不一。
   游览崆峒,总的感觉是峰林耸峙,峰既峭又润,林既浩又嫩;危崖突兀,沟壑之间水流不断,为突兀的危崖增添了不少灵气;人间奇石在这里也被绿水冲刷的圆润而富有感性。整个崆峒既富有北方山势的雄伟高大,又具备了南方景色的秀丽迷人。被誉为陇东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点也不为过。
  
   初到太白山
   我们游览的第二个景区是太白山,太白山横卧在宝鸡眉县、太白、西安周至3县境内,属于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顾名思义是因著名诗人李白而来。又一说法是山上长年积雪,望之浩然,故名“太白”。大概后者被许多人认可吧。“中国南北分界岭,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之高的太白山,以他的“雄、奇、秀、幽”和“山、林、水、气”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各方的游人。
   我们开车到正式登山的地方还是上山,有40多公里的路程,坐车感觉不到上山的坡度,但是从车辆发动机的发热度就可以知道山坡有多高了,沿途不断有冷却发动机的据点,我们不断停下来冷却。
   40多公里的路经过四个景点,每到一个景点导游就给我们十几分钟的时间下车欣赏。第一个景点是莲花山瀑布,那里四周群峰组成莲花的花瓣,莲花峰居中而立,恰似花蕊。莲花峰瀑布高差150米,从山巅飞泻而下,似一条白练临空飞舞,又似一条彩虹架设山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的就是这个样子;第二个景点是泼墨山,这个名字由李白而来,相传他老人家到此触景生情,卧石畅饮太白美酒,欲作诗抒情,岂料“举目山水皆是景,诗到多时苦难吟,抛笔飞砚入云端,留下千古泼墨痕”,这就是说山以水而致景,人以景而生情。李白所留墨迹至今未干,人称泼墨山;第三个景点是世外桃源,也叫泄谷奇境,主要是有个许愿潭和小庙,即别有洞天;第四个是开天关,又有李白的诗“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步入开天关”,游完了九九峡之后,步入开天关,你就会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途中还有一个最让人兴奋的景点,那就是我们见到了狐狸,放生的,很多,皮毛有灰黑相间的,有纯白的,有黄色的,他们的皮毛看起来都柔软发亮,身体肥硕健壮。狐狸们已经与游人相处到了和谐的地步,一听见有车过来,他们就立即从森林里跑出来踱在路边,这时候游人的车就停下来观看,有经验的游人就随身带些饼子火腿之类的给它们吃,我们因为上来时不知道,就什么都没带,我看见狐狸们失望的眼神,或许是怨恨的眼神吧。我们下来跟他们拍照合影他们竟然也不躲避,传说中狡猾可恶的狐狸在我们的眼里变得那么可爱。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登上高峰,3767米是达不到的,但游人可以到达3115米的地方。从山脚下到山顶要经历五个气候地带,分别是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寒带、高寒带。管理人员拿许多衣物供游人们租赁,山下艳阳高照,穿着短袖衫都可以,然到了山顶就有厚厚的积雪,故有“太白积雪六月天”之说。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春花秋叶铺满路,四时原在一瞬间。说的就是太白山的气候。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寒,赤壁黄绿白兰紫,春夏秋冬难分辩。也指太白山的气候。为了节省爬山的时间,也为了节省体力,我们必须乘坐一段索道。我从来没有坐过这个,看起来很吓人,刚登上时害怕极了,几分钟过后才算平静了下来,往下一看我差点晕过去,原来我们上来的时候的那条路竟然那么弯曲吓人,是无数个的平行线段连接而成的,从上往下看去,一条线段叠放在另一条线段上,像无数个立起来的长方形。足足有几百根到上千根,如果说崆峒山的弯路惊险,那么太白山的弯路弯的连惊险都无法感觉,而屁股地下就是三千米的深山老林,岩石傲然挺立,千姿百态,森林如绿浪翻滚,深邃幽寂。我似在云端,与玉女牵手,悬浮在天穹,感觉是那种心悸伴随美妙的享受,这种惊魂脱壳般的享受恐怕今生只有一次。看那云,比崆峒山的云雾有过之而无不及,犹如抖动的锦缎,犹如飘拂的轻纱,远处山峦之间则像江河般奔腾,如海潮般汹涌,团团雾岚奔主峰,争相涌入沟壑处。
   15分钟就像过了一个世纪,下了索道,我们径直登山,这个台阶不像崆峒山上天梯那么陡峭,虽然很好走,我们为了到达3115米的目的地,还是费了不少力气。登高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就油然而生了。我是奔着上去的,跳着下来的,兴致很高。下山还是乘坐索道,自然没有先前那么紧张了,换了一种相当愉悦的心情欣赏了空中美景。
   当然,我们没有忘记七仙女化成七座山峰的传说,也没有忘记去李白泼墨的地方小憩一会,感受一下李白“满目皆是景”的感受,躺在李白当年畅饮的地方扮一回诗仙,这些都是很顺耳顺路顺便了。
   太白山,是我们这次旅行中最为值得一提的地方。
  
   二上麦积山
   晚上天气还好好的,清早起来却发现外面下起了小雨,天是阴阴的。看来我登麦积山就只能是这样的天气了。
   第一次去麦积山的时候也是个阴天,下着小雨,很冷,正值寺庙游玩的旺季,由于人多,车开不到跟前,在老远的公路上就停下了,我们一家人一直步行走进去。那时候儿子才4岁,他一直没让我们抱过,一直跟随我们走路,上了麦积山,登上栈道,他还给我们拍照,玩的兴致很高,我的兴致自然随着儿子的兴致了,他乐我则乐吧。尤其是上植物园那么潮湿又特别冷的地方,他一路有说有笑,丝毫不见得累,小家伙摆着各种可爱的姿势拍了不少照片,那次我们玩的很尽兴,主要是因为儿子。对于石窟的艺术欣赏倒是很少。
   这次也是绵绵小雨伴随我们上路,不同的是这时候不是焚香点火的时候,游客很少,再加上我们这个团队是第一波人,麦积山上不是特别热闹,人也不算多,我们一直开车到了门口才坐游览专车的。
   麦积山石窟是甘肃省的第二大石窟,位于天水市,坐落在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的位置,所谓山秀水灵,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麦积山又名麦积崖,它的形状像农家的积麦形状一样,因而称为麦积山,周围群山环抱着麦积一峰,麦积山高142米。山上有石窟,窟里有塑像,它的艺术价值在于这些塑像都是泥塑的,并且都是当地农民塑造的,也许这就是最为值得一看和称赞的地方吧,由此你可以想象中国农民,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多么的伟大。他们塑造这些佛像栩栩如生,出神入化,笔法或粗狂奔放,或委婉多姿,或端庄典雅,或微笑,或沉思,神情各异。我们不得不被这些农民艺术家所折服,他们在同一题材的造像中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刻划不同的性格特征,追求不同的审美情趣,堪称技法精湛,美妙绝伦。
   石窟里的塑像所剩无几,听说要申报国家5A名胜,许多正在修缮中。我们看到的很少有完好的,佛像或残缺,或倒塌。最吸引我眼球的是121窟的佛像。我们看过的佛教造像,不管是佛还是菩萨,大多为冷峻的形象,给人以不食人间烟火高高在上教诲于人的感觉,而这个洞里的菩萨和弟子,在佛的西侧互相依偎着,眉目传情,窃窃私语。可见在北魏那个时代人们还是崇尚世俗中的爱情的,并把这个美好的瞬间永久地凝固在了佛的面前,似乎代表了民间对佛教仪轨的冲撞,也不能不说是艺术家的独具匠心。
   还有一尊佛像值得一提,叫什么力士,我没记清楚,据说他现在站立的地方不是原来的地方,他是专门看守那头牛的力士。因为天水地处断层连接处,经常地震,只要那头牛动一动,就会有地震发生。传说中有一次那头牛就要动了,那个力士就跑过去踩在牛背上,塑造的形象中力士两眼眼球突出,两圈紧握,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来镇压这头牛,而脚下的牛也怒目圆睁。这次力士的位置移动避免了天水一场大的灾难,所以天水人民永远记住了这位力士,供奉他在这里。其实每一个佛像都伴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就像天水本身就代表了一个“水从天注”的传说一样。
   看完了石窟,我们没有再上植物园,这是一个遗憾。听导游说,植物园现在也没什么可观看的,昔日的瀑布也由于响应政府限水供应的号召而落幕了,我们径直下了山。
  
   旅途行
   四天时间,我们基本是半天游玩半天赶路,历经陕甘宁三省,同行都是本单位的,共十五人,其中三个劳模,四个家属,大部分人我都不认识或者不熟悉。
   一、兜里手机静悄悄
   刚一上车,就看见他们打电话、发信息,反正手机不停地在工作。听口气,他们不是给家里人汇报,就是跟爱人道别,或者通知沿途要经过的同学友人,叽叽喳喳地车厢里很是热闹,声音全是对着电话,没完没了。我是由老公背着包送上车的,捡了一个独立的座位安排我坐下他才走的。临走时我穿了耐克运动衣,里面是运动款的薄毛衫,脚上是361°的运动鞋,整个是准备好了登山的行装,而老公为我准备了浅色的短袖和葱白长裤,说是或许用得着,反正是车拉着,带了也就带了,他还为我准备了一把伞。所以我没人可以告别的,父母离得远,我行动向来不给汇报,这样就兜里手机静悄悄,自顾在一边安静地坐着。
   一路的高速,他们一直在电话里汇报路程时段,省内时全是电话,出省了就是短信,对于这样的交流我很是羡慕,一是羡慕他们有那么多人关注,二是羡慕他们在关注那么多人。途经一个服务区时我也给平凉的一个大学同学振了个铃声,她是我同宿舍的一个回民姐妹,上学时关系不是很铁但也还过得去,毕业十年时见过一次,这又过了五年了,没想到她立即给我打过来电话,我告诉她中午到她所在的城市,她说她会找我的。就这样我兜里的手机终是打破了静悄悄。
   二、朋友相见
   到了平凉下了车,我老远看见我的同学在那里亭亭玉立地等我,她穿着个短连衣裙,外形很漂亮,走到跟前我们相拥,相拥无泣,然后就是拉着手端详着对方,她揪着我的脸蛋说我的肉好紧皮好嫩,女人嘛,见面就这样。而我明显的感到她在见我之前是经过精心打扮的,显然是擦了粉的,我却说老同学啊你确实老多了,皮也松了皱纹也有了,两岁的儿子把你折磨的岁月都刻上了额头,她说你怎么说话老是这么直接现实呢?就不会给我点好听的吗?我说我会的,等你儿子长到三四岁了的时候你就会变的,恢复第二个青春。

共 805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拜读作者的游记,仿佛跟着作者一起旅游,作者的文字生动细腻,让人仿佛有亲临其境之感。思想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旅行,带给我们的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旅行带给我们的体验是书中所不能带来的。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情感细腻,具有情怀,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热爱,文由心生,在文章中显露无疑。在对景物的独特描写和描述自己感受的同时,也参杂了历史典故,足以看出作者的人文素养之深。拜读佳作,力荐共赏!感谢作者赐稿晓荷,期待您的下次精彩作品!【编辑:小小的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小的船        2016-10-22 11:26:55
  老师创作辛苦,遥祝问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