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军警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军警】筒子楼情丝(散文)

编辑推荐 【军警】筒子楼情丝(散文)


作者:李冬 童生,68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27发表时间:2016-10-22 11:38:55
摘要: 如今,说起咱北京的楼,那可称得上是立体的“音乐”,立体的“诗"。它们千姿百态、斗艳争妍,呈现出一派华美、博大的首都气象。每次到北京,面对着巍然矗立、流光溢彩的楼群,都会引起我一股怀旧的沉吟:像我几年前住过的那种筒子楼如今还多吗? 筒子楼,确实像个筒子。长长的过道,十几户人家,几十口子人出出进进,都走一个门儿。楼道里没有一扇窗子,再加上是最底的一层,光线很难钻进来,大白天也黑乎乎的。筒子楼原来作学生宿舍时,楼道还宽敞些,可教师没住房搬了进来,一门一户,门口就是厨房,脚下有障碍,四壁烟熏火燎,真是“张飞遇上了李逵”——黑到一块去了。走在路上,格外小心,如果迎面来了人,赶紧侧身也难免撞到身上,有时稀里哗啦把锅碗瓢盆碰到了地上,能“赢”来了一串串嘻笑声!

筒子楼情丝
  
   李冬
  
  
   如今,说起咱北京的楼,那可称得上是立体的“音乐”,立体的“诗"。它们千姿百态、斗艳争妍,呈现出一派华美、博大的首都气象。每次到北京,面对着巍然矗立、流光溢彩的楼群,都会引起我一股怀旧的沉吟:像我几年前住过的那种筒子楼如今还多吗?
   筒子楼,确实像个筒子。长长的过道,十几户人家,几十口子人出出进进,都走一个门儿。楼道里没有一扇窗子,再加上是最底的一层,光线很难钻进来,大白天也黑乎乎的。筒子楼原来作学生宿舍时,楼道还宽敞些,可教师没住房搬了进来,一门一户,门口就是厨房,脚下有障碍,四壁烟熏火燎,真是“张飞遇上了李逵”——黑到一块去了。走在路上,格外小心,如果迎面来了人,赶紧侧身也难免撞到身上,有时稀里哗啦把锅碗瓢盆碰到了地上,能“赢”来了一串串嘻笑声!
   有趣的是,住在这里的十几位老师居然有四个姓李,三个姓马,两个姓黎,两个姓麻。有时学生来找我,在楼道口喊一声“李老师!”登时,六个门全开了,探出五个头来。喊一声“马老”也有五个人探头询问,原来是“马”和“麻”放在“老师”前头,根本分不清楚。“李”和“黎”也是这样。没办法,后来学生来找老师,只好直呼其名了。
   住在筒子楼里,仿佛住进了大杂院。谁家吃什么,光凭鼻子闻,就知道个八 九不离十。谁家有什么新鲜事,不用打听,也很快明了。黎老师最先使用煤气罐,切菜的声音格外响,说话响声特亮,透着喜气;麻老师买奖券抓了一辆自行车,全楼都为他高兴;马老师家炖狗肉,满楼道飘香,炖熟了,马老师端个小碗儿挨家挨户送,人人都尝上一口,他才满意。
   后来,老师的生活水平全提高了,一时掀起了一股购物潮,小小的楼道口,每天都有家用电器往里面搬。你家买来了“双缸”,他家运来了“冰箱",你家购来了大屏幕彩电,他家进了录相机、吸尘器……繁忙热闹之中,用电量猛增,平时喜眉笑眼,一到收电费时“晴转多云”,居然埋怨孩子不听话:白天看电视,晚上开灯写作业。
   一家有难,大家帮忙。不必说大事小情全都热心随着,就是做饭时没了醋、缺了盐,只要说一声,准保有人送过来。年纪大的张老师两口,从没为买煤气罐发过愁,楼里的两个小伙子全包了。筒子楼虽说窄窄巴巴,可每天都洋溢着欢声笑语。
   两年前,学校盖起了教师宿舍楼。筒子楼的住户们就要乔迁新居了。大家乐不可支也有几分怅惘。乐的是从此“鸟枪换炮”。安居乐业,住房无尘杂,干净又敞亮;忧的是几年来的感情藕断丝连,一旦分开,“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于是,有人提议:“每周至少串一次门。”大伙一致附和。
   一晃儿迁进新居两年了,每周串门的提议并没实行起来,大概一来是忙,二来也是进门要换拖鞋的麻烦所造成的。但大伙的心还是连着的。前几天,张老师的女儿结婚,住在筒子楼的原住户全去了,欢聚一堂,一个也不少。不管怎么说,艰苦的生活,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值得人回忆的……
  

共 12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可谓是老北京人,说起筒子楼来头头是理,娓娓道来。在筒子楼里,那可是:一家有难,大家帮忙。彼此不分你我,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小文真情美好,值得品味和欣赏!感谢赐稿!问好李老师!【编辑:林雨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雨荷        2016-10-22 12:03:39
  小文真情美好,值得品味和欣赏!感谢赐稿!问好李老师!
林雨荷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