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冬作

精品 冬作


作者:夕晨 布衣,43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97发表时间:2016-10-25 10:30:31

冬作
   一过了立冬,农事就空闲下来了。晚稻已收割完毕,田间一片空荡荡的,与往日一望无际的黄澄澄的稻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秋收的结束,到明年的春播,还有近五个月的时间。一年四季,也就是这段时期比较空闲。但是,空闲不代表没事可做了。农村就是这样,你看看可能没有什么事了,但只要你是个勤劳的人,只要你是个对土地热爱的人;那么,事,是永远做不完的。这就好像是一个家庭主妇,可以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也可以一天到晚地忙碌。而这忙与不忙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秋收是结束了,但是,农田是不可能空闲的。农田不但不能空闲,而且农田还需要保养。一年四季,对农田的保养有两次,一次在春耕,一次就在秋收后。春耕的保养是简单的,秋收后的保养,则是全年最长时间的保养。
   一个生产队的所有田块,一半以上要种上大麦、小麦和油菜,其它的全部播撒上苜蓿种籽(我们当地称之为草紫)。大麦和小麦是经济作物,在南方,这两种作物的产量很低,但是,多少能增加一些收成,油菜籽是榨油的,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它。苜蓿的作用就更大了,到了第二年开春,在它盛开时,人们大量地割去它的头部较嫩的部份,运回家中,切细,然后盛在水泥池里,是农户养猪的饲料。这新鲜的苜蓿放在水泥池里,时间稍一长就会腐烂,就是这样的饲料,人们用它来喂猪,而且这一喂要喂上几个月。在那个各种物质匮乏的年代,不要说人了,就是动物。也是可怜的。苜蓿的根径全部耕翻在田里,让它腐烂,以此增加土地的肥沃。
   苜蓿的播种是最简单的,一个人一天就能播上几十亩。最烦琐的是种油菜,原来的方法,是先将田块耕松,然后,用锄将田分成一垅垅的,田是种水稻的,土壤中的水分很高,土质含粘性,一锄下去,锄上全部粘上了土块,因此,这项劳作最费力。垅做好了,要在垅上挖洞,然后将一株株油菜种下去,一亩地的油菜,至少要化费五个工时以上。后来技改了,田块不用耕翻了,但也要将田整理成一垅垅,那时,讲究土地的使用率,因此垅沟不能过宽,一般是在二十五公分左右,在挖沟前,先用线在地上划出二十五公分宽距的两条线,然后用镐沿着这两条线慢慢地深撬,沟里撬起的土放在垅上,然后,再将这些土块敲碎,再用锄挖上一个个坑,种上油菜苗。农民对于此项技改不看好,因为化时更多,只是土地的利用率高了一点,但对于田块的养护不好,一般来说,冬季不种植物的田,最好是深翻一遍,将土壤翻个身,让下面的土晒晒太阳,这样,第二年的土地会更肥沃。
   相对来说,种麦稍微简单一些,它的程序和油菜差不多。但是麦种是播撒的,这要比油菜一棵棵地种下去,要简单多了。
   不管是麦、油菜、苜蓿,都有一个播种的程序,它们同稻田的稻秧一样,播,是一项技术很高的活,一个生产队,能操作此项技能的人不多,最多也就五、六个,因为这与所播的品种有关,太疏了,浪费不说,对该项植物的下一步移植也不方便,太密,生长出的秧苗太细,不利于移植,像麦类作物,是不移植的,这就更讲究了,生长的苗结籽很少,只是一些细细的杆而已。因此,在从事这类劳作时,生产队是不会随便让生手操作的。
   冬季的种植完成了,还要将所有的田埂上的草锄尽。田埂全部变成了光秃秃的,据说,这是让埋在田埂中的害虫,在冬天的寒冷中冻死,明年的稻会生长得健康一些。
   立冬过后的这些农事,一般都是零零碎碎的,你不会看到,像在农忙季节时的大批人马在田里劳作。有时,一大片田里,只有两、三个人,多的时候,也只有十几个人。因为,毕竟是农闲的时候了。在江南地带,农民一年四季,也只有在这个季节和过年时,显得空闲一些。但是,在这个季节,这空闲也只是暂时的。马上,一年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要开始了,这是一件关系到每户农户日常生活的大事:砍柴。
   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薪,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在平原地区,人们是将收割脱粒后的稻草晒干,然后用作日常生活中煮饭菜时的燃料。在我们这个近山区的地方,烧稻草似乎是不雅了;家家用的都是从山上砍下来的柴禾。记得在夏收过后不久,就有平原地方的农民,结伙来我们这里。在他们认识的人家里,打地铺住下,从清早到太阳落山,一直在田埂上割草,然后将割下的草,就地放着晒干。当时,我们当地人还以为,这是拿回家当柴薪的,后来得知,他们是运回去作冬季的羊饲料的。从这些平原上的人口中得知,他们的日常用薪是稻草时,我们当地人心里很高兴,毕竟我们是烧柴的!一把稻草放进灶里,几分钟就燃尽了。而一把柴放进去,起码也要烧上十几分钟,其中的优劣是不用说了。
   在田坂里,稀稀疏疏的几个人在劳作时,队里已有个别人出门去山里了。他们是去山区寻找熟人或亲戚,联系毛竹山的劈山。也就是说,毛竹山上的小柴和草,归我们去劈山的人,然后,付少量的钱就是了。有时,也会找到一块柴山,柴只有半人多高,生长的是一些青柴、白楝条、卷起毛,这真是烧了高香了,这些柴,比起毛竹山劈山所得的柴禾,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了。
   当在山里联系好了,于是,一个生产队,二十几人,每个人都背铺盖,带着大米和几天吃的冷菜,每个人推着一辆独轮车;浩浩荡荡地向山里出发了。
   在砍柴附近的农户家中,找些晒干的稻草,铺在地上,然后,在稻草上面铺上棉被,这就是晚上睡觉的地方了。一般,这些屋是偏屋;门也没有的,只是用一扇竹篱门挡住一些风,晚上经常会有北风呼呼地吹进屋内。不过人多了,又都是中青年,而且是以青年为主,所以,抗寒的能力还是可以的。
   第二天一早,就开始上山了。中午下山吃饭,然后,就一直到太阳下山再收工。二十几个人,需要有一个专门的人煮饭。山里人家中的偏屋,一般都有一口大锅,那是在平时用来煮猪食的,过年时宰猪,以及在天冷时,家里人洗澡用的。这样的大锅,二十几人煮饭足够了,只是在吃饭时有一定的技巧。盛第一碗饭时,要盛得浅一些,然后抓紧吃,第二碗就要盛得满满的,这样肚子就能吃得饱饱的了,不然,第一碗盛得过多,当你吃完了,想去盛第二碗时,这时,锅里的饭可能已没有了。笔者刚去砍柴时,不懂这里面的机关,经常地吃不饱;只是在山上砍柴,所化的体力太大了,一到下山,人,已精疲力尽了,就是再好的饭菜,放在眼前也不会有食欲了。
   第一天早上一起床,冷水洗脸;在那个时段,刚好是三九,这冰冷的水、再加上手上都是被荆剌划开的口子,这其中的苦处是可想而知的了。一日三餐吃的菜,是随身带去的冷菜。这样的辛苦,要十多天才结束。每户人家,可以分得近万斤的柴禾,这也是今后一年所需用的。
   砍柴结束了,最辛苦的事还在后面。每家分得近万斤的柴,是在山脚下的,离家还有十几公里,这需要运回来。那时的运输工具,在我们那个地方上,就是独轮车。一辆独轮车,一次可以载五百斤左右的柴禾,也就是说,每家一年的用柴,需要二十几趟才能运完。
   独轮车不比双轮车,它的推车是需要技巧的。因为只有一个轮子,在推车时,不但要推着车辆前行,而且要随时注意车辆的平衡,只要一不小心,车就会翻身。一次运柴十几公里,谁又能保证一路平安呢?一次的运柴,总要有次把翻车的事发生,只要不在悬崖或峭壁上,就万事大吉了。
   从我们的村出去砍柴,一定要经过西笤溪。在仙鹤村那儿过西笤溪,那儿有一座所谓的“桥。”桥身长八十多米,宽七十公分左右,桥身用六根毛竹穿成,中间还拼入一块二十几公分的木板,这是为了方便独轮车行驶的。桥墩用两根松木搭成“天”字型;三、四块桥墩撑起了一座桥,在春季雨季时,洪水经常冲垮整座桥,不过,这里的人们对此都有经验,因为整座桥,都被一根长铁链系住,洪水冲垮后,马上就可以架起。因为,桥的所有构件都在。桥的一头,就处在溪床的沙滩上,另一头架在溪堤的半中央。就是这样的一座桥,要推一辆独轮车,并且载着四、五百斤的货物,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溪水水流大的时候,人在桥上走,随着水的流动,这桥似乎在向上游移动,此时,在桥上的人最容易眩晕,而且,随着人的眩晕加重,这桥的移动也越来越快。此时,稍不注意,就掉到水里去了。
   山上砍柴结束,到柴全部运回家,这个过程漫长,有时要拖到新年后。从山上回来后,过年也近了,虽然那个年代的人很贫穷,但是再贫穷,这年还是要过的;人们开始忙碌过年的准备了。在那个年代,过年的物质,基本上都是自家动手做的,你就是去买,市场上也没有,那时,商店里的物质,基本上都是凭票的,更何况,有几个人手中有钱?
   过年最热闹的一件事,就是宰过年猪。猪的大小,各家不同,大的有近三百斤的,小的只有八、九十斤,不过,一般也都在一百三、四十斤(毛重),这些大小不等的猪的饲养时间,一般都在一年以上,有的近两年。那时候,人困难,猪的待遇也可想而知了。一头猪从离开母体后,基本上是没有吃到含丰富蛋白质的饲料的,一年四季中,大部份是靠苜蓿在维特生命。最好的饲料,是稻谷碾米时的米糠!当一家在宰过年猪时,一般都要请上队里的头面人物吃饭。这称之谓宰猪饭。屠夫将剖肚的猪割一块肉下来,用上腌菜,在大锅里煮上一大锅。十几个人在一起吃,这新鲜的猪肉味道鲜美,与集市上买来的肉,是不能同比的。更不是现在饲养场的猪可比的。
   宰猪是最大的一件事,然后,就是做一些过年时的小吃了。炒米糖,花生,蕃薯片,年糕干等等。在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好的现象,过年时,这些活基本上都是男性做的,妇女很少会做。也许,这也算是男女平等的一种现象吧!
   过年的年货,算作是我们地方的冬作最后一件事,这件事了了,一年也就结束了。明年,依然是重复今年!

共 38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农人是一年到头地忙,基本上没有休闲的日子。春天有春耕,夏日有夏收,秋天有秋收和秋播,冬天还有深翻养地,备办柴禾等冬作。文章介绍了作者家乡的冬季劳作,一年四季,对农田的保养有两次,一次在春耕,一次就在秋收后。春耕的保养是简单的,秋收后的保养,则是全年最长时间的保养。在田坂里,稀稀疏疏的几个人在劳作时,队里已派人出门去山里了。他们是去山区寻找熟人或亲戚,联系毛竹山的劈山。也就是说,毛竹山上的小柴和草,全归去劈山的人,然后,付少量的钱就是了。当在山里联系好了,于是,一个生产队,二十几人,每个人都背铺盖,带着大米和几天吃的冷菜,每个人推着一辆独轮车;浩浩荡荡地向山里出发了。劈山结束后,每户人家,可以分得近万斤的柴禾,这也是今后一年所需用的。每家分得近万斤的柴,是在山脚下的,离家还有十几公里,这需要运回来。那时的运输工具,在我们那个地方上,就是独轮车。一辆独轮车,一次可以载五百斤左右的柴禾,也就是说,每家一年的用柴,需要二十几趟才能运完。独轮车不比双轮车,它的推车是需要技巧的。因为只有一个轮子,在推车时,不但要推着车辆前行,而且要随时注意车辆的平衡,只要一不小心,车就会翻身。一次运柴十几公里,谁又能保证一路平安呢?一次的运柴,总要有次把翻车的事发生,只要不在悬崖或峭壁上,就万事大吉了。文章语言流畅,叙述详尽,描写生动,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1029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10-25 10:49:27
  冬作展示的农人苦乐生活境况,同感并欣赏了。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