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烟雨莫愁湖(散文)

编辑推荐 【山水】烟雨莫愁湖(散文)


作者:来日方长 秀才,2641.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94发表时间:2016-10-31 18:38:10
摘要:岁月悠悠,物换星移,在人类历史的星空,忠贞的爱情固然可叹,而那些推动历史向前的人物故事更值得人回味。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今年江南的雨水特别多。到了深秋,南京还时有暴雨,从霜降以后,连续一周,雨一直下个不停。原本想等天放晴了再游览莫愁湖的,因为行程安排,实在等不及了,只得冒雨前往。
   我在南京读书四年,只去过莫愁湖一次。记得那时从南大南园出来,在广州路上坐车直达莫愁湖的公交车只有4路车,经随家仓,过清凉山,在水西门下车,沿途要停靠十几个站点,远不及从北门出来走过鼓楼广场,在中央路上步行十五分钟去玄武湖方便。无论平时游玩,还是接待来访的外地同学,我都把游玄武湖当作首选。
   我第一次游莫愁湖还是因为徐伯才去的。
   徐伯是下放到我们村里的右派分子。老婆跟他离婚了,带着女儿留在南京。他一个人就住在我们生产队集体养猪场的旁边。房子是用毛竹搭的,上面盖着大瓦,砖墙呈空心陡状砌的。现在看来太简陋了,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苏北农村,绝大多数人家还是茅草房,他这座青砖瓦房算是鹤立鸡群了。
   这三间房子是他被摘了右派分子的帽子后,用补发的工资砌的。
   徐伯出生名门,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第二十三代孙。他的曾祖是李鸿章的幕僚,祖父参加过倒袁运动,父亲为国共合作抗战四处奔波长达八年。
   徐伯曾是热血青年。1947年春天,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国民党南京政府摇摇欲坠,社会经济面临崩溃,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中央大学很多学生在五月二十日这一天,扛着“反饥饿,反内战”的标语,走上街头,要求改善生活条件,反对内战,保障言论自由。徐伯就是走在队伍最前面举标语的人。
   南京解放那一年,徐伯从中央大学航空系毕业,先到解放军上海华东空军部工作。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回到南京,在新成立的南京航空学院担任讲师。1959年庐山会议后,已是教学骨干、新晋升为副教授的徐伯在一次学习会上说彭德怀元帅忧国忧民,不该受到如此对待。徐伯此言一出,不久就被划为右倾分子,后又戴上漏网右派的帽子,于1963年下放到了农村。
   我读初中时已是文革后期,初中两年基本上从事田间劳动,还美其名曰“向贫下中农学习”。在那荒唐年代,知识分子被贬称为“臭老九”,而无知、贫穷倒成了人生的资源。“读书无用论”一度甚嚣尘上,幸亏徐伯,我的少年才不至于完全荒芜。
   那时我每天放学后都要背着大篮子,手提小铁锹在田埂上铲巴根草,天黑之前送到集体养猪场,供猪饲料用。每一百斤草折算成五个工分,这可为病弱的母亲减轻田间劳动的强度。徐伯是饲养员,负责称重,几乎每次都帮我虚报一二十斤。我很感激他,平时捉到黄鳝,钓到鲫鱼,抠到螃蟹都不忘给他送去一些。时间长了,我与他就成了忘年交。
   徐伯被停发了工资,但每个月还有三十五元的生活补贴,这在那时贫穷的乡村算是高收入了。每当他做了好吃的都要留我吃饭,一边吃一边还给我讲故事,每次都听得我如醉如痴。后来我才知道,那都是他以前看过的小说。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关于季交恕的故事。季交恕是长篇小说《六十年的变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围绕季交恕的人生经历,再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到新中国成立这六十年的历史演变。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如康梁保皇、孙黄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中共成立、第一次土地战争、抗日风云、三年解放战争等,就通过季交恕的活动得以串连起来,并通过季交恕在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中,由一位普通的知识青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历程,反映了那个年代知识分子思想演变与成长历程。徐伯在讲这个故事时,把他祖辈经历的事情穿插其中,更增添了现场感。这部小说对我作了很好的中国近代史的启蒙。
   我考取大学那一年右派分子还没摘帽,徐伯还在生产队养猪。我临行前去看他,他让我去水西门附近的他家老宅看看,还跟我讲了一段关于莫愁湖的故事。
   徐伯的先祖徐达,长子叫徐辉祖,被封为魏国公。魏国公有个儿子叫徐澄。徐公子与一位温良贤惠、能诗会画叫做莫愁的丫鬟情投意合,遂私定终身。徐澄的祖母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并胁迫徐澄迎娶当朝首铺的女儿。徐澄宁死不从,后与莫愁女双双投湖自尽。从此他们殉情的这个湖被称做莫愁湖。
   我第一次游莫愁湖是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南京的夏天来得早,五月刚过,隐约在堤岸垂柳后面,已是满塘的荷花了。冒着初夏的细雨,我漫步在长廊上,只见风起处,荷叶翻动,那晶莹的水珠肆意流淌,似美人泪流满面。整个公园游客不多,人只能与景交流,在朦胧的意境中催生缅怀。低垂的柳枝轻拂在水面上,蘸着湖水,仿佛在画一幅美丽的莫愁女的肖像。走近莫愁雕像,任凭细雨打湿衣衫,陪她在雨中肃立。只见雨水从她的脸部淌下,似有流不尽的泪,说不完的哀愁。多情公子,如花美眷,又如何敌得过世俗的偏见!
   我回老家曾把游莫愁湖的感受与徐伯说了。徐伯沉默良久,眼睛里闪动着泪光,轻声地自言自语:“或许这就是命吧。”
   一九八零年徐伯得以平反,年近五十的他,举手投足若公子,谈吐宏论似鸿儒,还是风度翩翩的。政府给他落实了政策。他原本是可以回南京的,但他到我毕业的那所中学担任普通的物理教员,不久娶了当地一位男人因为麻风病死了的寡妇。李寡妇娘家的成分是地主,夫家的是富农,文革中受尽欺凌。徐伯与这位苦命女子私下交好,相互帮衬,才度过那段黑暗的岁月。文革后他们光明正大地结合在了一起。不幸的是,在我大学毕业的头一年冬天徐伯因为脑溢血抢救不及时去世了,终没能将他迟来的爱情进行到底。他就安葬在养猪场原址的后面。我每次回乡省亲路过都要停下来鞠躬祭拜他一番。我祭拜的还有这个世上日益稀缺的爱情。
   这次游莫愁湖是在萧疏的秋天,已到垂柳枯叶乱飞的时节,湖面上一片狼藉。空气中流动些许风寒,雨点打在残荷上,似在诉说一个个悲情的故事。坐在湖心亭上,望着这湖碧水,这时我才明白莫愁湖被誉为“江南第一湖”的原因。如果把玄武湖喻作金陵十二钗的薛宝钗、紫霞湖是史湘云,那么莫愁湖就是才情出众的林黛玉了。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凄美的景象又一次在眼前浮现。这绵绵的雨,何尝不是林黛玉流不尽的相思泪?
   信步登上胜棋楼,想起明太祖朱元璋与功臣徐达在这里对弈的场景。透过花窗,看莫愁湖烟波浩渺,水天相接,顿感历史沧桑,却总也暗淡不了那些熟悉的姓名。听到一位老者拉着二胡,那《奔马》激昂的旋律,让我在朦胧的烟雨里依稀看见一个个威武的大将军驰骋而去。
   徐伯先人与莫愁女的故事早已化作云烟飘散在历史的长空,他们唯美的爱情故事也离我们远去。我们不必去想象莫愁女纵身一跃沉湖的那份伤心、那份哀怨。岁月悠悠,物换星移,在人类历史的星空,忠贞的爱情固然可叹,而那些推动历史向前的人物故事更值得人回味。
  

共 26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烟雨莫愁湖》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景色会生出全然不同的感受,那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古往今来,与莫愁湖有关的文字有很多。可是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烟雨莫愁湖是独属于作者自己的,文章以徐伯以及发生在徐家的故事为引线,娓娓诉说了两次游莫愁湖的感受,学生时代的浪漫情怀以及第二次的萧疏凄清,无疑都与徐伯的变故有关,都是睹物思人,因为徐伯对作者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面对莫愁湖时作者才能生出如此强烈的情感来,相对徐家几代人对历史的贡献来说,徐伯先人与莫愁女的故事反倒显得分量很轻,正如作者所言:忠贞的爱情固然可叹,而那些推动历史向前的人物故事更值得回味!在这样的人物故事里自然包括徐伯,我想这才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山水,祝您在山水创作愉快!【山水神韵编辑:滦河晨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滦河晨曦        2016-10-31 18:43:26
  从文字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徐伯的怀念和感激,这感情深切而绵长。拜读!
回复1 楼        文友:来日方长        2016-10-31 21:08:47
  六朝古都,金陵名胜,凡四十八景。钟山巍峨,栖霞古刹,秦淮香艳,玄武湖,朱雀街,燕子矶……都不如莫愁湖承载家国情怀。这里有美女莫愁的故事,有明太祖与功臣徐达的对弈场景,有国父孙中山在这里为辛亥革命烈士树立的丰碑。历史是大人物书写的,而真正推动历史向前的却是众多小人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人民创造历史”。感谢编辑老师推荐本文,敬茶,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