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荷塘】此曲只应天上有(赏析)

精品 【荷塘】此曲只应天上有(赏析)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12发表时间:2016-10-31 21:42:28
摘要:牡丹名花,倾国佳人,再配上仙乐妙词,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呀!但盛世的繁华,却因一人的穷奢极欲,引得一场动乱,甚至一个王朝的倾覆,又可悲啊!既然“此曲只应天上有”,那就永远地封存吧!

【荷塘】此曲只应天上有(赏析)
   贵妃杨玉环的美貌是出了名的,《长恨歌》里说她是“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一枝春带雨”,她的柔美与娇媚给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可仔细想想,白居易出生要比杨玉环的死还晚上十多年,他不可能见过真正的杨玉环,他对杨玉环的描写多半应该属于自己的想象。但话又说回来,历史上还真有一位大诗人见过杨玉环。相传,他写诗的时候,杨贵妃还在一旁为其研墨。这个人在我国诗坛上大名鼎鼎,他就是被称作“谪仙人”的李白。
   李白自从“仰天大笑出门去”,便一脚踏上了“天子船”。说不清是幸运还是不幸,他却晕乎乎地做了一位“供奉翰林”。据说,“供奉翰林”又称“翰林待招”。“翰林”是一个什么官?“翰”是古代的“笔”,“翰林”也就是“笔林”。“笔”多而大得像树林一般,不用说是“耍笔杆子”的,“大笔如椽”嘛!“待招”好理解,是等待着皇帝的召见,“供奉”就是伺候人的。
   却说一千二百七十多年前的那个春日,唐明皇李隆基要和自己宠爱的女人杨玉环一同观赏牡丹,地点就在宫中的御花园。助兴的歌舞和表演都已经准备好了,可一向挑剔的唐明皇却有了新想法,他笑着对身边的杨贵妃说:“赏名花,岂可用旧日乐词?”于是,身边的高力士就急切地召见“耍笔杆子”的。这时,“待招”的李白奉诏进宫,听说要他应景作诗,心想这正好是“天生我才”,当即挥笔泼墨,在金花笺上连续题写了《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云想衣裳花想容”,毕竟是大诗人,开头便语出惊人、妙手不凡。一个“云”字,好似写天气,天空白云正飞,轻盈飘逸。下接“衣裳”,明显是说美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云裳霓衣”。一个“花”字是写牡丹,花开艳丽,国色天香;下对一个“容”字,花容月貌,让人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更为精妙的是,两个“想”字的连用,犹如当年庄老先生的“梦蝴蝶”,给人一种“雾花水月”惝恍迷离般的感觉。
   关于该句的意思,材料中通常理解为:见天上云朵的灿烂,可以想象到美人衣服之华丽;见园中牡丹花开艳丽,可以想见美人之容颜照人。我以为这句话还可以直接理解成:天上的“云”也想拥有美人所穿的绚丽的衣服;园中的牡丹花也想有美人光彩照人的容颜。这样的理解似乎成了“拟人”修辞,好像说杨贵妃真的太美了,连天上的“云”和园中的“牡丹花”都嫉妒她。
   不管怎么说,该句明显地使用了“对比映衬”或“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映衬”就是渲染或烘托,如唐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与“桃花”相互映照、交相生辉。“云想衣裳花想容”,前后一连用了两次“衬托”,分别以“云”托“衣裳”、以“花”衬“容”,虚实相生,“云衣花容”,实实虚虚,虚虚实实,正如电影蒙太奇一般,画面不时地进行切换和叠加,在视觉上形成一种亦真亦幻的妙境,从而引发人们无尽的联想和想象。
   “春风拂槛露华浓”,紧承上句,不但进一步渲染了“花好人美”,同时还交代了其形成的真正原因。天上的“云”,园中的“花”,原本都是春天的自然美景。春风送暖,薄薄的轻纱灿如云霞,飘飘袅袅;春风荡漾,美人的身姿娉娉婷婷,像二月的杨柳;春风拂面,花一般的容颜娇娇滴滴,格外地俏丽美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难得地融洽与和谐,春风骀荡,光华玉露,这不禁又让人联想到皇恩的浩荡。
   在该句诗里,“春风”和“露华”都明显具有双关和象征的含意。有人说,王之涣《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喻指皇帝的恩德。我想该句中的“春风”和“露华”也皆有此意,“春风”表面上是说自然的春风,“露华”是说琼浆日光,但这里都暗指皇帝的恩宠或天子的恩德。一个“拂”字即写了春风的温柔,也表现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有加;一个“浓”字,既写了花娇人美,又体现了天子“美人”欢欲正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若非”如果不是,“会”一定,二者构成了一种假设前提下的选择关系。“群玉”和“瑶台”都是古代关于西王母的神话或传说,一个是山名,一个是楼阁。“山头见”与“月下逢”都是说“相见”,只是两者的地点和时间稍有不同。这看似矛盾对立的选择,其实都是在说贵妃貌美惊人,貌若天仙。它在手法的运用上均属于“用典”和想象。当然,其间也不乏夸张和对比的成分,溢美之词显而易见。
   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里的“见”与“逢”,决不像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中的“逢”与“见”,说的是诗人杜甫和李龟年实实在在的“逢”或“见”,而这首诗说的则是一种假设,它是说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相逢或相见。历史有时就像一个“谜”。谁能想到时隔十二三年,安史之乱,渔阳鼙鼓果真惊破了《霓裳羽衣舞》,“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谪仙人的一首诗,竟成了李杨爱情的一句谶语。
   记得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唐明皇思念杨贵妃:“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叫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这里既有“仙山”,又有“楼阁”,“太真”正是杨玉环的字,所谓的“雪肤花貌”不正是“云衣花容”吗?由此看来,白诗只是把李诗中的“天上”改成了“海上”。读《长恨歌》,有时候我真的怀疑白居易是否抄袭了李白的这首词。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该诗的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似乎撇开了花开满园,专写一枝独秀,光彩夺目,引人入胜。一枝红艳艳的牡丹花,带露含香,娇艳欲滴。“一枝”绘其形,“红艳”描其色,“凝香”状其味,可以说是极见特色,尽显风流。但写花也正是写人,春和景明,百花盛开,皇帝贵妃游春赏景,岂能少了前呼后拥。每一位宫女都貌如天仙,哪一位都是皇宫御花园里的花一朵,只是对于唐明皇来说,“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要说《长恨歌》里的描写是受了《清平调词》的启发,应该说还是明显的。看看这“一枝红艳露凝香”和“梨花一枝春带雨”不就很相像吗?学习是一种继承,当然也需要一种创新。同样是“花”一朵,当年杨贵妃御花园里观牡丹,正值青春妙龄,红颜极盛,而“蓬莱阁”中“一别音容两渺茫”,长期的相思之苦,虽然掩饰不住的娇媚,但无形中也有某种程度的“憔悴”。这一“红”一“白”,不正好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吗?
   “云雨巫山枉断肠”,其中的“巫山云雨”出自宋玉的《高唐赋》。它说的是长江三峡的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的神话故事。“断肠”是指思念之苦,痛断肝肠。一个“枉”字,是“徒劳、白白地”的意思,它似乎是对楚王朝思暮想的嘲笑。李白借此典故意在说明宫中有了如花似玉的杨贵妃,唐玄宗再也无需像当年的楚王那样徒自悲伤了。当然,巫山神女的传说,更为李杨的爱情笼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上中学的时候,我曾读过中唐诗人元稹的悼亡诗《离思五首》,其中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他把夫妻的恩爱比作“沧海水”深,“巫山云”浓。他说自己即便走过美女如花的人群,也懒得回头看一眼。回想《长恨歌》里的描写,贵妃被赐死之后,玄宗登剑阁、穿峨眉,丧魂失魄,“蜀山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这前后一对比,令人深思。
   “借问汉家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借问”是古诗里一种常见的假设性问语,它一般用于上句,下句便作回答。我们比较熟悉的,如杜牧的《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等。“汉家”,我以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我国历史上的汉朝,因为“大汉”是一个较长时期周围地区和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对“中国”的称呼,我国历史上很多时候也以“汉唐”并称。
   单说在唐诗里,诗人们似乎也习惯于以“汉”比“唐”,这既是一种“避讳”的方式,又是一种“借古论今”的方法。如杜甫的《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汉家大将西出师”,白居易《长恨歌》的开头“汉皇重色思倾国”等。“谁得似”就是“谁能像”,这里是说历史上有谁能和杨贵妃相比呢?恐怕只有能歌善舞飘飘欲仙的“赵飞燕”了。
   赵飞燕是谁?据说我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一般认为是西施、王嫱、貂蝉和杨贵妃,她们每人背后还都有个故事,我们通常都说成“沉鱼”“落雁”“羞月”“闭花”。但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它取之于我国古代的《四美图》,“四美”分别是指王昭君、赵飞燕、班昭和绿珠。赵飞燕出身于平民家庭,后来入宫。因为能歌善舞,舞起来像一只轻盈的燕子,而被称作“飞燕”。她最终成了汉成帝的第二任皇后。
   我国历史上早有“环肥燕瘦”之说。“环”就是贵妃杨玉环,“燕”就是“赵飞燕”。李白在这首词里就将她们放在一起作比较,不知这是不是最早的记录。“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中的“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孔雀东南飞》里有“可怜体无比”的说法。“倚新妆”中的“倚”是依靠,凭借。这句话是说只有历史上可爱的赵飞燕才能和杨贵妃相比,不过,赵飞燕还得在刚刚精心妆扮之后,这分明是说杨贵妃无与伦比的绝美。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名花倾国两相欢”,“名花”自然是指牡丹花,牡丹雍容华贵,国姿天香;“倾国”典出汉代李延年的《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它常用来比喻美色惊人,这里指杨贵妃。名花配佳人,佳人倚名花,两相欢娱,这该是一种多么奇妙的胜景啊!记得周敦颐《爱莲说》中有句“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而刘禹锡的《赏牡丹》中也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描写,或许正是杨贵妃成就了牡丹,可谁敢说这里没有大诗人李白的功劳?
   “长得君王带笑看”,该句似乎在说“名花美人”长久地得到了君王的宠幸。“带笑看”三字,写出了龙颜大悦和内心的欢喜。再读《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妃黛无颜色”,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汉皇重色思倾国”。对比阅读,“回眸一笑”和“带笑看”,“倾国”与“思倾国”,不正是君王的一己之私,才有了这“名花倾国两相欢”吗?“一骑红尘妃子笑”,我想那“妃子笑”的背后,正是“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其中的“解释”两字,意思大体一致,都是“解怀”或“释怀”。“春风”一词,在上文我们已经说到,可以把它看作双关语。一是指自然界的春风,温柔地吹拂着“云衣花容”;二是指天子的皇恩浩荡,那“带笑看”三字正是满面春风的寓意。“无限恨”好像不容易理解,无论是自然界的春风,还是皇上的恩宠,怎么会是“恨”呢?上网询查,“百科”将其理解成了“惆怅”,我觉得这种理解不够明确,有些令人费解。
   “恨”,的确是人的一种不良情绪,古书中通常将它解释为“遗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人生情无限,但人的“生死”是有限的。想当年“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作为一国之君,“求不得”便是“恨”。可一旦“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求不得”看似“释怀”了,但紧接着便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春宵苦短”不也是一种“遗憾”吗?如此发展下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我觉得“看不足”三字正好上能应对“带笑看”,下能解释“无限恨”。
   白居易在《长恨歌》的结尾写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此恨”到底说的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我以为通读《长恨歌》,“此恨”应该就是指“人生之恨”。我们常说“爱恨情仇”,“爱”与“恨”、“情”和“仇”是对立的统一体。稍有点传统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古人讲究“阴阳易变”,“恨之极”就是“爱之切”,反之亦然。唐明皇对杨贵妃美色的无限追求,正是其私欲的极力膨胀,乐极生悲,这无限的“爱”最终会成为无限的“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沉香”是一种名贵树种,其质地坚实,带有香味,“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沉香亭”是用沉香木所筑的亭子,它就在唐明皇的御花园里。“阑干”和第一首“春风拂槛”中的“槛”应该是同一种东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栏杆”或“栅栏”。词句中的六个字都是在交代环境,只有一个“倚”字则是写美人的神态或状态。试想古典的沉香亭,雕花的玉阑干,再加身边的牡丹花和春风的荡漾,一幅超凡卓绝的美人图便展现读者的面前。
   该诗这最后一句,也是全词的结尾,它描写的这一幅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高手不愧为高手,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留白”上。“沉香亭”、“阑干”,甚至包括方位“北”都交代的极为清楚,而画面的主体则“千呼万唤始出来”。作者用笔极简,只有一个“倚”字。这就好像一场戏,灯光背景等都已安排妥当,锣鼓家伙也已经敲响,主角的一个亮相或收束“动作”,让你去想象、去填补,大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宁静,这是整首诗的“定格”。
   通读《清平调词》三首,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真不愧为“诗仙”的称号,他的遣词造句和意象的使用看似信手拈来,却实为神来之笔。从“云想衣裳花想容”到“一枝红艳露凝香”,再到“沉香亭北倚阑干”,他正如一位丹青妙手和高明的摄像师,无论是选景的角度、调换频度和最后点睛与抓拍,样样精妙,都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李白一生洒脱不羁,他到访过很多名山大川,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也曾感慨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过,从这三首《清平调词》来看,他那“谪仙人”的奇才,他那天生浪漫的诗情,无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贵妃杨玉环的美貌,我们早已无法寻觅,当年大唐宫中的“云裳羽衣舞”,我们丝毫也无福消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如今泛黄的书卷里只留下了诗人李白的三首《清平调词》。记得早年我曾读过杜甫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我知道玄宗的御花园不在锦城,但我相信长安的“丝管”和演奏一定会更好。我常想,牡丹名花,倾国佳人,再配上仙乐妙词,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呀!但盛世的繁华,却因一人的穷奢极欲,引得一场动乱,甚至一个王朝的倾覆,又何其悲啊!既然“此曲只应天上有”,那就永远地将它封存吧!

共 581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赏析。贵妃杨玉环的美貌可谓一顾而倾城,再顾而倾国。作者博学多才,客观地评价了杨贵妃,精准地解读了“谪仙人”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此诗语出惊人,拟人的手法,虚实相生,相互映衬,妙手不凡,让人浮想联翩。 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娇艳的牡丹,含香带露,光彩照人。诗人借物喻人,写花也是写人,唐明皇“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贵妃被赐死之后,玄宗登剑阁、穿峨眉,丧魂失魄。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唐明皇对杨贵妃美色的无限追求,正是其私欲的极力膨胀,乐极生悲,这无限的“爱”最终会成为无限的“恨”。李白的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的遣词造句和意象的使用看似信手拈来,却是神来之笔。作者感叹:牡丹名花,倾国佳人,但盛世的繁华,却因一人的穷奢极欲,引得一场动乱,甚至一个王朝的倾覆,又可悲啊!全文引经据典,解读准确,侃侃而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语中的,理解深刻,融情于文,意境深幽,耐人寻味。值得细品,倾情推荐!【编辑:阿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1103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6-10-31 21:43:03
  感谢作者赐稿荷塘!荷塘因您更精彩!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6-11-01 06:47:13
  祝福荷塘,问好编辑。
2 楼        文友:阿巧        2016-10-31 21:45:10
  全文引经据典,解读准确,侃侃而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感谢酋黄老师带来的经典解析,句句在理,字字珠玑,耐人品味。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6-11-01 06:51:56
  阿巧老师辛苦。该文我是看了江山一位文友的文字后有所思,没想到竟然东扯葫芦西扯瓢写了这么长,真是太辛苦你了,不要累着了,我可爱的老乡!
3 楼        文友:阿巧        2016-10-31 21:45:58
  问候酋黄老师!祝愿您在荷塘创作愉快!佳作不断!~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6-11-01 06:53:16
  愉快着呢,老乡!祝荷塘和江山的各位朋友天天愉快!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6-11-03 11:15:43
  祝贺老师美文获精!向老师问好。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6-11-03 12:56:00
  谢谢红叶,辛苦您了,问好!
5 楼        文友:天龙        2016-11-03 19:21:04
  祝贺老师佳作斩获精品,精彩继续哦!!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6-11-03 20:49:46
  社长辛苦,感谢不舍不弃,问好!
6 楼        文友:阿巧        2016-11-04 18:24:47
  祝贺酋黄老师美文获精品!精彩无限!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6-11-04 18:59:20
  问好老乡,辛苦了!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