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采】湿地听蛙声(散文)

编辑推荐 【文采】湿地听蛙声(散文)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71发表时间:2016-11-01 10:14:26

凌晨三点,校阅完书稿,了无睡意。
   电脑前,拥挤着几个不同的杯子,轮流供应绿茶、红茶和咖啡。窗外,山峰隐约在夜色中,伴着天边零星的、闪烁的星星,静待晨曦的到来。
   已经是第三次看书稿了。一字一句地校阅,每一次重读,内心还是有很多感触,很多感动。
   手机“嘟嘟”响起,是杨老师。
   “您好!”对面一声轻叹,然后是沉默。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
   “昨天请来星光大师题词的挂历,夜半从墙上掉下来,哗地洒落在地板上……”杨老师的声音有些低沉。
   轻轻地告别我的身体
   这承载了我一生的舟楫
   轻轻地唤起我的灵魂
   我们就要远航
   在另一片港湾相遇
   ……
   杨老师发来微信:“告别。”
   这天,是杨老师因癌症住院第65天。眼泪滚进嘴里,像含了厚厚的粗孔橘皮……直觉告诉自己,杨老师已经到了艰难的时刻,灵魂与身体在慢慢分离。
   “去杭州。”
   “市二院,7号楼,5层21床。”
   2016年4月16日凌晨5点20,浴房的喷水哗哗哗地响起。站在地板上,身子微微摇晃。五个不眠之夜,整理了8个短篇10余万字发给了杨老师。他说,叙事是他的良药。
   叙事,引我和杨老师生命相遇。
   那是2013年9月25日。走进他的博客,首页照片是他骑在马背上,眉眼都是笑,阳光般灿烂。入夜,一组“词语联想”,他如神算子,知道我被潜意识捆绑躲在硬硬的壳里。
   他尝试用诗打开我的心灵。夜,随性歌咏。诗,蟒蛇般狂舞,绵延而变换着节奏。
   第一次谋面,在2014年4月13日全国“勇气更新”读书会上,杨老师是我的专家引领人。我把亲手编的“同心结”作为拜师礼送与他。杨老师双手接过高高举过头顶,在场的3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精英见证,我们第一次以共同体方式讲座,默契,成功。
   一位老师回忆,当晚参加我的沙龙叙事,受益杨老师面对面心灵疗愈带给他点拨作用。他说,这样的共同体,让他明晰了自己此前人生旅途中出现的问题,现在,能正视并接纳并不完美的“我”……
   和他一样,无数个“勇气”种子与共同体结伴前行,彼此支持、相互传递生命真谛的勇气力量。
   雨,淅淅沥沥,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
   星夜,杭州文三路车灯如流。出租车司机随着颠簸的节奏哼唱着《星夜》。那是根据梵高临终前的油画作品《星夜》改编而成。想象着粗糙的线条藏着遏制不住的纯真,如杨老师的爱,温柔无悔。
   暗夜,杨老师的疼痛明亮、恣意。
   推开医院厚重的蓝色房门,一双炯炯的眼睛,还有因惊喜而发光的脸,如一束温暖的光照亮病榻旁的重症监测仪和整个病房。杨老师微微侧身,喝口水,笑着说:“我的幸运星在北方,今年的国际会议我会去。”
   去年教育国际会议是5月20日,我和杨老师应邀参加。北京,棣棠盛开,摸一摸红色的花,蜡质般光滑。殷红最惹眼,把树叶挤得影影绰绰。国际教育专家来北京讲课,杨老师是助讲。他边翻译边记录边画概念图梳理总结。像小时候父亲书房凌乱的书被一束光笼起,透着内有的逻辑,让人舒服。
   茶歇,和杨老师桃园漫步,内心揣摩五千年的诗意。我,自从离开校长职位,像钻石纹身,每日紧巴巴不自在。虽说已经过了为职业方向劳神的年龄,按部就班铺就的晋升路线,做到哪个位置都能如想象般舒适。但是,我不愿。
   叙事,像雨中桃花洒落一地灿烂。他说:“你的每一句话都有诗意,能在心里激起波澜。”我内心被激活,问了很多关于他的课堂如何翻转的问题:跳崖?摘下面具?天马行空?课堂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那之前,我觉得诗意好遥远。那之后,习惯了远方和诗意,常常捧着我们合著的诗集《大漠甘泉》,让心灵自由自在地翱翔。
   三年,和杨老师一起引领教师共同体读书叙事。杨老师时常把大家的成长挂在教育博客里。
   杨老师的博客(http://54yxhclass.blog.163.com)以纪实性求真叙事,记录他的梦想与求索的步履。从2008年9月30日至2016年2月3日,博文1651篇,累计4572860字。有学术研究、课程研发、课堂教学和教师教育,涉及中国哲学、西方思想史、心理学、宗教等。杨老师说,他从既定学术轨道的积习中醒悟,强烈意识到当下教育弊端的症结在于偏离了教育系统芸芸众生的内在需求。于是,我们建起“勇气村”——一个远端叙事平台,带领省内43万教师扩大阅读叙事成长,潜心聆听体验生命馈赠的力量。 />   杨老师的话在心中回响:创造,不一定要惊天动地,重要的是,内心,革命静悄悄。
   杨老师一生碰碰磕磕。经历十年“文革”,到沉疴不起,十四年病魔纠缠,一路波涛汹涌。他说,唯有心中追求不变,唯有路上前行不已。他还说,他的生命发源于世界,流经学术之地,最后还终将回到世界之中。他年至花甲告别学术去追求世界,以独立之人格重铸自由之学术。他关注自己内心、教育教学、社会现实的真实问题,将困难和挫折化为成长的资源,营造有利于生命成长的心灵圣地。正如他自传叙事所言,耳顺之年,一人一杖游将世界,“者”字渐去,“人”字渐立。
   走在路上,他说自己有两个不同的目标,一个是天边的地平线,一个是地平线之上的启明星。
   如今,地平线远去,启明星在我们心中永恒。
   2016年大年初六,杨老师肝癌中晚期入院。他本想用十年完成撰写新教育史的计划搁浅。
   受杨老师及家人委托,于2016年4月开始陆续梳理杨老师的文字,有博客中的随笔,也有引领教师读书叙事的内容摘编。
   杨老师44年呕心沥血,积以跬步集册,字里行间浸透智者的博爱、忍耐、开放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湿地蛙声》还原他“不是在梦中建构理想,而是睁开眼睛,在四周的一事一物中去发现理想的胚芽,然后用自己的行动把她浇灌成现实中的天方夜谭。”这是他的生命存在。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伤痛和无奈。故事可以疗伤:我们在叙事中面对内心深处的“我”,面对他人,也面对我们身处的环境;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包容他人,理解自己的处境,学会共处,变得平和。
   很多时候,叙事探究并不能为我们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叙事能创设理解自己的情境,使我们豁然开朗;而探究引发思考和自省,也赋予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等待黎明,迎接晨曦,有时漫长,有时短暂;若有蛙声相伴,就少了几分孤单,多了几分希望和勇气!
   《湿地蛙声》是杨老师用生命在叙事、在探究,他把自己所经历的艰难、欢欣、梦想和追求,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了我们。人生总有云起落,湿地更可听蛙声!这是杨老师领悟到的世界和人生,他更期待以此书与更多思想的漂泊者相遇!
  

【编者按】《湿地听蛙声》是作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通过替其生命垂危的恩师杨老师整理校阅杨老师文集《湿地蛙声》为线索,逐渐引出了自己与杨老师交往前后的点滴回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杨老师的高度赞扬和崇敬之情——“《湿地蛙声》是杨老师用生命在叙事、在探究,他把自己所经历的艰难、欢欣、梦想和追求,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了我们。”令人震撼的是,作者写回忆性文章,却不落窠臼,别开生面。他巧妙地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相互交融,采用倒叙、插叙、烘托等手法,不仅使杨老师的形象丰满动人,更细腻地表达了自己对杨老师浓厚的师生情愫和敬仰!也给世人展现了一幅令人刻骨难忘的一对师生之间情深似海的动人图画。文笔优美,构思新奇,写法独特,情感至深!推荐阅读!【编辑:纪昀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16-11-01 10:20:16
  感谢孙老师赐稿文采飞扬精彩美文,这篇文章令我感触颇深,回味无穷!
以语开悟智慧,以文砥砺人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