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在阿拉木图(散文)

精品 【梧桐】在阿拉木图(散文)


作者:西街 布衣,15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75发表时间:2016-11-06 18:29:27

古丝绸之路经中亚的重要驿站阿拉木图,在哈萨克斯坦被称为苹果之城。它给人的感觉真像苹果那般香甜,像一个梦,似乎不太清晰细节,却让你总想努力回味。
   总体上,它是宁静的;但如哈萨克民族流淌在血液里的性格一样,它又有奔放的一面。
   深秋时节,由翻译小李随同,我们持公务护照从塔城口岸进入哈国。几天来,对这里的异域风土人情已有切身体验,业务事项也都谈妥,本来无需去阿拉木图。作为该国旧都,古代丝绸之路通往中亚的必经之地,毕竟对我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加上接待方盛情推荐,我们从阿克什卡出发,到了这个哈国最大的城市。
   有着经济中心地位的阿城,比我想象的要冷清得多,从表面上看不仅无法和国内大都市相比,甚至还不如一些二线城市繁荣。这个在该国算是拥挤的都市,街道也比国内普遍宽阔。我们驱车行驶于马路上,有如奔驰在一望无垠的草原那种感觉。当然,这也与我对哈国其辽阔疆域形成的印象有关。高楼很少,以伊斯兰风格为主体,各式建筑物如同镶嵌于森林中,郊外更是峰峦层叠,绿色葱茏。植被覆盖率超过70%,是地球上少有的几个满目苍翠的城市之一。
   商会特意在市府商务中心为我们举行晚宴,客商扎达和随行的俄罗斯姑娘丽萨陪同参加。我向他们赠送了红茶和在香港定制的睡衣,也一同算是宣传了产品。烤全羊摆上来时,羊头对着我,另一边对着王女士。后面我才知道这是主人专门好客的安排。他们说按照习俗,我必须首先与她干杯。喝完酒,我向王女士说:萨杰吉斯(俄语谢谢)!草草地学了几句俄语,这几天经常用。俄语在这里通用,特别在外事中比哈萨克语还普及。王女士儿时居住新疆,苏联时期策反所谓的“侨民”,跑过来许多新疆人,她跟着大人到了这边,入了苏联国籍,独联体后留在哈萨克斯坦。
   夜幕降临,早计划好的,没带小李,只有丽萨领着我去冼星海大街,希望在这异国他乡沉静的夜里,听到这位《黄河大合唱》创作者的乐声。冼星海1943年从莫斯科辗转到阿城,度过了四十岁生命历程中最后两年半时光。二战时这里是苏联的后方,那些日子里,他创作了《神圣之战》及《中国狂想曲》等大量乐曲。
   几乎看不到霓虹灯,只有零零散散的音乐声响起,在晚风中游来游去。
   我们走进一家卖音乐出版物的店铺,店主是位中年男子,他正在拉手风琴,是那种小型的东欧风格的手风琴。我是因听到他的琴声驻足的。他好像很享受有人被他的琴声吸引,一首曲子拉完才跟我们热情地打招呼。问他有冼星海的音乐吗?主人摇摇头做了个抱歉的姿势。但不像很多哈国人对冼星海基本不了解,攀谈中他谈到音乐家在当时苏联的经历。只见他忽然打了个响指,示意我们跟他走进里屋。
   那里摆着一台老式电唱机,他从柜子里翻出一张过去那种黑色的唱片,和山东摊饼差不多大小。主人显出很兴奋的样子,将唱片往留声机上一放,看着胶片在唱针下一圈圈地转动,随即熟悉的音乐声走出来。听出来了,原来是王洛宾的《在银色月光下》。我们像老朋友相聚那般,不约而同地一起哼唱起来,虽然每个人的语言不同。
   出来时,街面已人车稀落。月光投下来,被街道拉长,使人倍觉寒凉。丽萨突然说,我能拥抱你吗?对一个中国男人她选择了适当的方式。丽莎个子和我差不多高,可毕竟是个女士,我以为也就意思一下,谁知她的拥抱是那样富有力量。受伊斯兰文化传统的影响,维族和哈萨克族姑娘不随便表达热情,他们喜欢用眼睛说话。你很难见到她们在大街上像我们汉人那样嘻嘻哈哈,而俄罗斯姑娘热情外露,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几天多亏有懂一点汉语的丽萨陪同,隔天我们就将告别了。
   翌日,一觉醒来,太阳暖暖的,浅蓝色的天空,延续了多日的好天气。这里天亮时已是北京时间九点钟了,我们即驱车上阿拉套山。它属于天山山脉连绵到异国的一部分,其实翻过山那边向南眺望,就是中国的新疆了。现在还未到大量负雪的时候,麦迪奥高山滑雪场正在整修扩建,长长的索道随着山势的起伏从头上走过。再有一个多月,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们会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整个麦迪奥是一个大自然公园,山下天然的小溪潺潺轻唱,不像新疆的坎儿井被掩盖在地下。巍峨天山以北的融雪提供充足的纯净水源,使这里良好的生态得以滋养。苹果园飘来阵阵果香,哈城的印记就深深地烙在你的身上了。
   在高大的白桦树下,席地而坐,即使一个人,面对天山北麓,也不会有孤独感,你会绵绵不绝地在内心倾诉。
   按我的要求,晚上去市民家里住。哈方安排我们去郊外一牧场主家,约莫二十来里路程。主人哈萨克族,名字特长,我们简称喀基大叔。快到喀基大叔家时,陪同的人要我们先下车,不一会,听到“哒哒哒”的马蹄声越来越近,直到看见一位哈萨克小伙子从马上下来,他是来迎接我们的,把我当做尊贵的客人,按这里的传统让我骑上马,由小伙子牵着马去主人的家。主人的牧场离家里还有不少距离,那长方格子式的平房外观很普通,屋内却富丽堂皇。在门口,先按这里的规矩问候主人:“麻勒加阿满巴(牲畜平安)!”喀基大叔将我们迎进客厅。
   大厅正面摆着很长的木桌,矮而宽大,都盘腿坐于桌前。对面的落地窗帘把整壁墙体全覆盖着,地上铺着织花毛毯。桌上的各式民族食品中,有在新疆见到的馕和奶茶,还第一次吃到了马肉干。主人有两个漂亮女儿,一个读中学,一个在大学念国际贸易。这晚,在热情的氛围里,喝了很多酒。席间,哈萨克大叔的两个女儿不断邀请跳舞。端庄的哈萨克姑娘只有舞蹈时,他们的热情奔放才彻底释放出来。喜欢搂着旋转,脚底生风,你完全被她带动。
   大家又跳又唱,在国内很少遇到这种场合。虽然喝得醉醺醺,我还是推辞不掉,操着夹生的口语,不知怎么唱完的,仅会的几支外语歌曲之一,是电影《翠提春晓》那首插曲《当我们还年轻》——
   Onedaywhenwewereyoung,
   (当我们还年轻)
   Onewonderfulmorninginmay,
   (在美妙的五月早晨)
   Youtoldme,youlovedme,
   (你说你爱我)
   Whenwewereyoungoneday.
   (当我们还年轻)
   酒力发作,不清楚后来是怎么上床睡觉的。那是一个很大的床,有点像北方的炕,比炕要舒适。只记得醒来时,头还昏沉沉的,陡然看见一道寒光,仔细一瞧,像把剑,但相比国内古代汉人的剑明显要短一点,比普通的刀又长许多。我的左边睡着主人的大女儿,她好像也醒了,一双大眼睛正瞪着我。那把剑就立在我们之间。右边是助手小李,他还在梦里。我庆幸昨夜喝多了睡得很死。那剑上的亮点犹如哈萨克大叔锐利的目光,假若剑倒下了,无疑我将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我赶快向一边转过身去,佯装睡着了,均匀地发出鼾声。
   我们都静静地躺着,只有那把剑在中间打起精神一眼不眨地通夜站岗。
   窗布透着些许的白光,天就快亮了,大约两小时后我们将启程回国。我在心里默默念道:再见,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朋友,再见,美丽的阿拉木图。
  

共 27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阿拉木图》,是一篇选材富有个性、表达自然顺畅的游记,极具异域风情的人、事、物在作者的笔下从容地铺展,使得本文饱含朴素的别致之美。在寥寥几笔简介了阿拉木图的地理位置等之后,抓住这座城的特点来展开叙写,宁静,又有奔放的一面,相较于国内都市它的冷清,它的宽阔和苍翠,初此之外,作者选材独辟蹊径,匠心独运,用较多笔墨写了晚宴、逛音乐店铺、上山、到郊外牧场主家等,内容纷杂,但以时间先后和游踪顺序为线索来写,有条不紊,记游没有了往常那种蜻蜓点水到此一游式的雷同感,写出了游览者独到的体验和感受,给人耳目一新的新鲜感,是本文记游突破之处,而对阿拉木图的情感潜伏于字里行间,平淡而真挚。本文语言自然流畅,多种手法运用自如,融生动描写、简笔勾勒、委婉抒情于一炉,是多角度的深度游,平实的语言表达为文章的个性记游增色。很好的游记,平中见奇,淡而有味。感谢赐稿,期待更多佳作。【编辑:西湖月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108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西湖月牙        2016-11-06 18:30:48
  深度游 个性之旅 跟着作者一游 收获多多。
   问好西街 深深祝福。
回复1 楼        文友:西街        2016-11-07 08:27:59
  感谢月牙精心点评
   问候!
2 楼        文友:西湖月牙        2016-11-08 18:27:38
  祝贺摘精 期待更多佳作!
   编辑时英文句子有正确空格 但江山这里显示 又是一串。
3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6-11-14 22:52:28
  很美的圣地,异域风情,令人向往@_@Q_Q
文盲
回复3 楼        文友:西街        2016-11-17 16:22:09
  甲申好,祝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