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寻根磁场话珠玑

编辑推荐 寻根磁场话珠玑


作者:秦砖汉瓦 布衣,19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62发表时间:2016-11-09 19:26:55
摘要:珠玑巷承载了那么多的乡愁,那么多的眷恋,它早已不再仅仅是一条破败的鹅卵石小街巷了,它是一部承载厚重历史的史书,是古巷后裔寻根觅祖、慎终追远,了却乡愁的圣地!

寻根磁场话珠玑 寻根意识,是中华民族其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即使是漂洋过海,离乡万里的华夏子孙,亦时时以“毋忘桑梓”为教育,并以寻根之举,启示教育后人。而广东南雄有一条古老街巷,因姓氏寻根文化而扬名海内外。“古巷悠悠广府源,驿道长长历史远。若问君自何处来,寻根珠玑说因缘。”
   这就是被誉为“岭南第一巷”的南雄珠玑古巷,也是岭南仅有的一条唐代古驿道街巷。
   这一条古巷,南北走向,全长一千五百多米,宽四米多,路面用鹅卵石砌成。今天,当来古巷谒古寻根的游客,一踏上那条悠长而古老的鹅卵石街,循巷而行,清朝名人黃培芳那首:“不解南迁族,人人此发祥。珠玑独有巷,沙水更名塘。地古思淳俗,风殊识旧乡。筍兴初过此,敬止念维桑。”这首诗词自然闪入游客脑海。因为,这小小的珠玑巷,唐宋以降的千百年间,它像一位千岁老人,目睹了一批批先民从北方而来,又目送了一批批先人再往南迁而去。它是当今七千多万广府人及海外华侨的发祥地和祖居地,其所传承的中华姓氏寻根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珠玑后裔前来寻根问祖。
   记得曾经有篇游记散文这么写到:“古巷,古楼,古塔,古榕,古桥流水见人家。又见珠玑巷,又见古祠堂,又仿佛见到祖先坚强而伟岸的身影。珠玑巷,好大一棵树,海内外千百万苗裔是她多情的绿叶;珠玑巷,好醇一杯酒,在无数后裔心中,如窖藏千百年的陈年佳酿,香远情浓;珠玑巷,好长一首歌,多少年,多少代,深沉咏唱,唱得梅花飘落,唱得月光长泻。”珠玑巷后裔对祖居地如此浓厚的依恋情怀,由此可见一斑。“古巷悠悠风采秀,榕风竹韵慰萦思。”在目前方兴未艾的寻根文化大潮中,像珠玑巷这样具有强大寻根磁场的寻根圣地,在世界上亦恐怕并不多见。
   这一条普通不过的古巷街道,究竟承载了多少代人的光荣与梦想?通向了多少千万人的心灵秘境?古巷街道曲曲,见尽了唐宋以降北人南迁的历史风云。透过历史发展的时空,我们仍清晰可见“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梅岭山脉)南来第一州”(苏东坡)的古代南雄,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尤其自唐朝丞相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关古驿道后,梅关古道便像一条彩带,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成为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故,自古以来,由岭北往岭南而迁之人,必经梅关古道。而位于梅关古道上的珠玑巷,则成为历代中原或江南人民因避战乱或其它原因,而往南迁的第一个聚居地和重要驿站。众知,在古时,岭南地区为落后的“荒蛮、烟瘴”之地和官宦贬谪之所,梅关则是中原文明地带与蛮荒之地的分水岭,南迁的北人翻越梅关,要直接迁徙到岭南腹地寓居,必须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行。相传,越王勾践的一个叫梅涓的子孙,为了躲避战国时长江流域的战火,率领族人南下,筚路蓝缕,越过台岭(今梅岭)之后,便在梅岭脚下之南、珠玑巷之北的中站古城安居乐业,再也不敢贸然南行一步。又据传,之后的宋朝苏东坡,当他结束历经七载的岭南流放生涯,携随行返回中原时,由于其爱妾常年饱受南方“烟瘴”之苦,无奈被病死在返程途中的珠玑巷。这位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大诗人,当他站在梅关岭顶,即将踏入岭北时,回首遥望南疆,不得不油然而生发出“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的千古感概。从这些史实我们就可以想象,当时岭南居住环境之险恶!翻开历史画卷,无论是“安史之乱”还是“靖康之乱”,抑或宋元之乱,在北人南迁的几次大浪潮中,大量的中原人,以坚韧不拔精神,栉风沐雨,跨越南方雨林,翻过崎岖梅关后,这些“衣冠南度”的先民,在兵荒马乱中,扶老携幼,历尽艰险来到岭南第一站的南雄珠玑巷,面对岭南社会的相对安定,虽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喜,但由于不熟悉岭南的各方面情况,他们当时的心态,亦与勾践南迁子孙梅涓该族一般,不敢贸然深入“南蛮烟瘴之地”,只好在此安顿,休养生息,重新创业。待居住数年或数十年、上百年,他们逐渐适应了岭南地区气候、生活习惯和了解岭南详情之后,才逐步再南迁珠江三角洲或广西东部一带。如“靖康之难”发生,宋室的隆太后率部分官吏士民进入江西时,深感前路茫茫,在江西虔州(今大余)停留一年后,亦只好从梅关下来,选择在南雄境内的梅关古驿道上的珠玑巷沙水村暂住下来。这一切,造就了珠玑巷能够成为岭南氏族发祥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
   走马珠玑古巷,当游客看见古巷街两边一间间连绵不断的古店铺时,自然会想起罗天尺的那首古诗:“南渡衣冠故里余,泪天赢得住烟霞。而今恰似乌衣巷,野燕低飞入酒家。”而明朝进士黄公辅的:“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以及清朝茂名举人杨庭桂在《南还日记》中描述的:“古巷里,行人拥挤,比看唱戏的人还多,走起路来如蚂蚁般缓慢。“这一诗一文生动描述,仿佛如一幅古时珠玑巷的繁华图,立即展现在游客眼前,让游客有身如其境之感,思绪必然透过时空隧道,一下进入唐宋元时期。大量南迁的北人聚居区的珠玑巷,一方面必然促进了古巷的繁华,更重要是前后迁徙古巷的先民,由于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族姓,普遍存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他们必然以家族为单元,不分祖籍、姓氏,和衷共济,在古巷周边垦荒筑田,开疆拓土。共同的劳动生活过程,从而使他们容易突破血缘、地缘界线,增进群体观念、互助意识,让“异姓一家亲”意识显得格外的刻骨铭心。而伴随一批批北人的大量迁入,伴随各族姓的发展壮大,古巷人口的膨胀,加上历代水火兵燹,珠玑巷族姓开始不断地往南迁。而广大珠三角地区远离中原,少有干戈纷扰之忧,且濒临海洋,珠江横贯,平原广袤,土地肥沃,而且气候温润,显然是暂住古巷各族姓再度南迁的好地方。史载:自南宋始,定居珠玑巷的北人,开始了多次大规模地南迁。其中,相传度宗胡妃,因为奸臣贾似道陷害被逐出宫,流落江湖,走到钱塘江畔,恰遇珠玑巷商人黄贮万,两人定下终身,回到珠玑巷生活。事隔多年,家仆对黄贮万不满,到官府告发,朝廷诏令血洗珠玑巷,捉拿胡妃问罪,众乡邻为逃胡妃之祸,大批南迁;还有珠玑巷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发生在南宋末年。公元1276年,元军挥戈南下,元将吕师夔攻陷南雄、韶州,宋守将曾逢龙、熊飞先后战死。为避兵燹,那些于北宋末年及以后移居古巷的北人,又于宋末元初,继续顺北江南迁至珠江三角洲等腹地。不知经过多少次“中原→珠玑巷→珠三角→广西东”的反复,中原人通过珠玑巷,源源不断地移居到珠江三角洲一带。古巷至今仍然保留完好的一座元代胡妃纪念石塔,一块悬于珠玑古巷门楼上,雕有“祖宗故居”的石刻,一块镶在珠玑楼上的北伐军副师长,广西南平的蒙志题写的“珠玑古巷,吾家故乡”牌匾,以及罗贵率34族姓,携手顺北江南下迁徙的大型浮雕,则成为这段历史的最有力见证,亦是对珠玑巷先民“和衷共济、开拓进取、异姓一家”昭昭祖德的历史肯定。这必然让游客对古巷厚重的历史产生共鸣,增添了游客对古巷的虔诚敬畏之心。
   不断地接纳移民,又不断地向岭南腹地扩散输送移民,历久不衰,使珠玑成为联系古代移民的一个富于传奇性的集结点,也成为移民后裔心目中一处联系血缘、地缘、族缘的情结之乡。至今,广东珠三角、广西东部,乃至海外的广大地区,前后共179族姓的先人,都在古巷停留过,或长或短。历经多次战乱洗礼的珠玑巷先民,把珠玑巷视为各族姓拓展祖业、弘扬祖德的桥梁与纽带,顾恋珠玑一地,一概把珠玑巷视为“七百年前桑梓乡”。如:因胡妃事件,从珠玑巷逃至潭江一带的难民,有一部分人再迁广东新会城定居时,把居住地称为“珠玑里”。此外,广州有珠玑路,东莞有珠玑街,南海九江有珠玑冈,广西平南县亦有珠玑街。这么多的“珠玑”地名,显然为纪念故乡南雄珠玑巷而得名的。据嘉靖《广东省志》引《南雄府图经》说:“岭上古有珠玑巷……今南海衣冠多其子孙。”乾隆《南雄府志》说:“广州故家巨族,多由此迁居。”明末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珠玑巷》载:“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玑巷而来。”即使到了近代,像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现代的霍英东、马万祺、杨国强等这类名人,他们各家纂修的族谱,仍清晰记载其祖先自唐宋以来,从中原辗转来自珠玑巷的。他们族谱把珠玑巷视为祖先的“出处”,宗族的“根脉”,概以“珠玑巷人”自称,以“珠玑巷人”为荣,代代相传,从而给南迁后裔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印,珠玑巷亦成为家族荣誉的一种象征。珠玑巷承载了那么多的乡愁,那么多的眷恋,它早已不再仅仅是一条破败的鹅卵石小街巷了,它是一部承载厚重历史的史书,是古巷后裔寻根觅祖、慎终追远,了却乡愁的圣地!
   古巷悠悠,岁月悠悠。珠玑古巷作为具有厚重移民历史的一处人文景观,在政通人和、生活富足的今天,让我们擦去岁月蒙上的灰尘,经过组接整合,使这原乡胜景在新的时代大潮中,得到进一步的彰显。时至今日,广大珠玑巷后裔,为了慎终追远,彰显祖德,纷纷慷慨解囊,在古巷捐资立祠,使一座座富丽堂皇的族姓宗祠,在这古老的街巷周边拔地而起。让这条古老的街巷增,添了更浓厚的寻根韵味,让更多古巷后裔的“珠玑情怀”在这里定格、在这里得到升华。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广东省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愿会长黎子流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在当今寻根问祖的热潮中,南雄珠玑巷是海内外珠玑巷南迁后裔观瞻、怀旧、思乡、敬祖的地方,是民族凝聚力的具体磁场。”是啊,作为古代中原绅黎向岭南迁徙的聚居地,珠玑巷是一块历史的碑石,写满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壮烈情怀;作为岭南诸氏族的发祥地,珠玑巷是一块永恒的磁石,凝聚了千百万中华儿女的心。而古巷后裔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浓浓的重根意识,必然伴随寻根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升华,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原动力。
   古巷悠悠,岁月悠悠。这条普通平凡的古巷,无论时光怎么变幻、岁月怎么流逝,人们将永远坚信:它所散发出来的魅力,如同古巷那棵千年古榕,永远根深叶茂、永远隽永悠长!

共 40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为文明人的文化寻根之源头,关于原始文化的想象,从文明伊始就伴随着社会意识与个人的记忆不断发展演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变换成不同色彩和价值的参照景象。关于寻根有两种释义:1、寻找根源,寻找根底;2、特指寻找祖籍宗族。寻根是指世界各个宗族、民族依据文献资料和口头传承文学,来探究文化发展历程,追寻宗族、民族的根源。寻根是一项国际性的活动,在华人思想意识中最为重要。宗族、民族寻根与其文化历史研究是有分别的,寻根带有浓重的民间色彩,可以只是通过民间习俗、节日庆典、宗族聚会、寻根游等多种形式开展,不具有学术研究的严谨规范性。文章中所叙述的岭南珠玑巷,曾是北人南迁的中转站,也成了多族先人南迁的喘息之地,故而被视为179个族姓的发祥地。如今,作为岭南诸氏族的发祥地,珠玑巷是一块永恒的磁石,凝聚了千百万中华儿女的心。而古巷后裔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浓浓的重根意识,必然伴随寻根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升华,成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原动力。文章语言流畅,叙述自然,描述得体,感染力强,寻根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11-09 19:59:51
  对祖先的寻根,对文化源头的寻根,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文化浪潮。欣赏佳作,问候作者。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