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山水】秦岭小说《摸蛋》中的比喻手法浅赏(赏析)

精品 【山水】秦岭小说《摸蛋》中的比喻手法浅赏(赏析)


作者:心梦王水 举人,3381.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78发表时间:2016-11-11 21:00:44

近日细读了秦岭发表于《北京文学》2012年第四期的小说《摸蛋》。小说写一个擅长摸蛋的男孩子全全,发自内心地相信城里人穷得没饭吃,要农村勒紧裤带支援和拯救。有一天偶然进城,看到生活的真相,才瞬间恍然大悟,内心受到极大的创伤,于是,在灵魂扭曲之下,他对母鸡实施伤害,而谋求简单的报复。小说从一个很小的角度,却撕开那个口号满天飞的年代阴暗无耻,反照了那一段历史的现实。是一篇很有深度和力度的佳作。而一篇佳作,内容深刻是一方面,而艺术高超又是一个方面。这篇小说的艺术手段也很可圈可点,如小说切入的角度,全全心理描写的方法,前后对照等等,很值得学习借鉴。在此,我只对小说中的比喻手法作点浅显的品读赏析。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小说描写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钱钟书的《围城》里比喻俯拾皆是,形式多样,是比喻运用的典范。而秦岭的《摸蛋》比喻众多而富有特色,不仅增强了小说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也有助于小说内在意义有效展现。他的比喻既有小说表现的时代与地方的特色,又与小说的内容紧密结合,新奇多样,给人很多联想和想象,从而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这里笔者只对部分比喻粗浅地从三点来析说,以求教方家。
  
   一、比喻富含地方与时代特色
   《摸蛋》中的很多比喻有着地方和时代的特色,这样的比喻就不只是一般的形象性的展示了,而更有着背景的体现,更有着地方情态的揭示;有些还含有一种讽刺的意味,有着多重的意思。像“这是吸旱烟的爷爷,嘴里喷出的烟雾笼了他的身子,却一动也不动,像场院里过于破旧的石碾子”显示了地方特色。而“妈妈在大队的第一声冲锋号响过之后,就像风一样飞卷下炕,披头散发地赶往梯田地里学大寨去了”具有时代背景。
   而“公鸡像生产队长似的,威风凛凛地站在村口的崖畔,扯天扯地一亮嗓子,黎明就报到了”就显得多重了。以生产队长来喻公鸡,突出的是“威风凛凛地站在村口”的样子,描写的是公鸡早鸣的雄武,其实也暗示生产队长的强势武断。公鸡和生产队长都是当地的风物,而生产队长又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给人很多的想象,也给人很多思考。
   “碟子是瓷的,在岁月里早已饱经风霜,修补的痕迹像蛛网一样罩出碟子苟延残喘的命运。”作者对一只打满补丁的瓷碟进行描写,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地用蛛网来描写修补的痕迹,然而当这个比喻进入到整体的语境中时,就跟瓷碟的“苟延残喘的命运”相关,而这个命运又是“罩出”来的。瓷碟的命运这般,那么瓷碟主人家的命运不也是这样的吗?这种内在的暗示性是那种比喻的文句整体促成的。再看这一句:“远处的斜坡上,红旗招展,醒目的标语牌像立正似的插在坡顶。”“立正”这人的情态。人的情态是标语牌的样子,反过来标语牌的样子就是人的情态。到处都是像人立正似的的标语牌,而人的情态也就像这标语牌那样,把那个时代的口号满天飞,人的思想被阈限在标语牌的思想里的现状巧妙地蕴藉。
   这样的小说语言品上起来特别耐嚼,嚼起来也特别有味。
  
   二、比喻与情节内容紧密相关
   小说以“蛋”为情节线索。那个特定的时代,农村的人们,自己不吃蛋,却把蛋支援城市。男孩全全小小年纪也把握了摸蛋的技巧,能够摸出那只鸡什么时候下蛋。家里终于奖励他一个煮鸡蛋。只见生蛋不能吃蛋的全全,终于有了一次享受的机会,你看“去了皮儿的鸡蛋,更让人惊讶了,像漆黑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月亮。全全用双手把鸡蛋捧起来,像是把月亮捧起来了。”这月亮之喻,不仅仅只是把蛋白的圆的形状和白色彩表现出来,而是体现了全全对渴望鸡蛋有像向往月亮那样的愿望,如今变为了现实,所以就“像是把月亮捧起来了”,水中终于捞上了月亮来。这是多么出人意外的惊喜。接着“全全吃到第二口的时候就停下来,有一轮金黄的日头正从蛋白的前呼后拥下升起,全全猜想这就是传说中的熟蛋黄吧。”固然,把蛋黄比作太阳,也是形状一色彩的相似,但更是人的心理感觉,蛋在当时孩子心中那种可望不可即的金贵感深刻地体现出来。而这时,全全看到了“悬挂折上缴鲜蛋任务手册”等等时,便“紧张和不安像羽毛一样覆盖了他的瞳孔,他低头注视着捧在手心里的蛋”。无形的“紧张和不安”,用“像羽毛一样覆盖”的形状来比喻,把一个孩子为了完成上缴蛋的任务的责任与压力,使他不敢看那似月亮如太阳的煮蛋的情绪变化展现,把情节的发展与变化的细节展示得真切生动,淋漓尽致,富有感染力。
   摸蛋,自然与鸡,与鸡屁股,与蛋有关,小说就常常巧妙地把这些作喻体,这样不只是写出了描写对象的形态特点,还强化了故事内容,显现了人物特定环境下的心理特点。在爷爷看到全全吃完了一个蛋后,“突然老泪纵横”,想要说却说不出来时,“全全发现,此刻,爷爷的嘴巴多像一只鸡屁股眼儿啊”,而“爷爷憋了好久才放出来的话,像憋久了的一个鸡蛋”。这里把鸡蛋的重要爷爷话的重大有机地连在一起。在全全的眼里,鸡屁股是生蛋的关键,而蛋是他们支援城市的贡献。爷爷又是个缴蛋模范,爷爷的话也是千金重。细细品味,其意无穷。再看:“全全的脑袋被爷爷朽树皮一样粗糙的手抚摸着,像摸着一只心爱的母鸡,更具体一些,像抚摸着英雄细密而光滑的羽毛。”这句比喻的后面还有一句“爷爷是把全全当英雄(一只生蛋的母鸡)了呢?还是把英雄当全全了”,这句话对比喻意义起到了暗示作用,让人想到,人与鸡哪个更可爱,哪个更珍贵,在这人的命运要靠鸡的蛋子来左右的时代,谁能说的清?不禁让人联想到蒲松龄《促织》的景象。
   小说的连续性的比喻,有助于情节的发展兴盛生动,而以小说中的关键物件作为喻体,是小说的内容更彰显,并使物及相关的人物形象有了特定的心理情态。而且还使小说富有趣味性。
  
   三、比喻与其他艺术手法有机合组合
   这篇小说中的比喻,都不是单独的简单的比喻,而是与其他手法交合的一种比喻,这样的比喻不但表现的形象鲜明生动,而且表达的意义也更深更广,给人留下的想象联想的空间也更大。
   小说中有很多比喻,常常与通感手法交融成一体,如小说开头讲到全全摸到蛋后,兴奋得说话不流畅时的情态,“尾音拖曳得很长很亮,像封堵的堤坝一隅冒出了一股清泉,冒着,冒着,不冒了,泉眼洞开”这写的是声音,是听觉感受,但是却用清泉冒水的景象来描写,即用视觉的感受来展现,这样,就使比较抽象的摸不到的音声情态,有了可见的感觉印记,全全那种兴奋激动的情态就充分展示出来。而“像哈欠一样漫上来的第一抹晨曦已经和最后一洼的黑暗开始了僵持”,则是用抽象的“哈欠”的感觉,来写视觉中的晨曦的变化,而最后用“僵持”这个词语来比拟,这样是把里黎明之前的天空景象描写得十分到位真切同时又富有情感色彩。
   又如,写为全全煮的鸡蛋,作者这样写道:“在沸水里热闹过的鸡蛋,通体洋溢着一种叫做高贵的气质,像碟子里突然结出的圣果,温暖而淡定。碟子第一次被一个熟鸡蛋映衬得顿生妩媚,满屋陡然蓬荜生辉。”这里,把“气质”这个抽象的情态,用“圣果”来比喻,而在比喻中,有结合“热闹”“气质”“淡定”等用比拟描写。在这一基础上,又结合夸奖的手法“碟子第一次被一个熟鸡蛋映衬得顿生妩媚,满屋陡然蓬荜生辉”,把这个家里第一次享受这么金贵的鸡蛋的一种情态充分地体现出来,而又含有几许调侃和讽刺,很有点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的味。
   当全全与城里的孩子赵向东相遇,对这两人有一段描写:“赵向东留着整齐的运动头,不像全全的头发像疯长的蒿草;赵向东的皮肤白得像刚出磨盘的小麦粉似地,不像全全浑身像涂抹了锅底灰儿;赵向东的衬衣是的确良的,全全的褂子是白洋布的;赵向东胸前的领巾像灶膛里窜出的火苗一样鲜红,全全的领巾早被土和汗渍弄成了破缰绳……全全当场就拘束起来,偎在妈妈身边,像一只淋湿了翅膀的小鸡。”这里比喻与对比、排比的手法组合一体,从皮肤、衣着、红领巾等方面描写,把城乡孩子的差别展露得淋漓尽致,这是打破城里孩子穷的原先认识,从而受到了心理冲击的最初因头。“疯长的蒿草”“刚出磨盘的小麦粉”“锅底灰”“灶膛里窜出的火苗一样鲜红”“破缰绳”这是农村的中最常见的物件,可是在这里作为喻体,既有特色,又符合全全的认识逻辑,而且生动形象。而最后以“像一只淋湿了翅膀的小鸡”来描写此时的全全,把他拘束,萎缩的外形与心理的特征充分表达出来。
   全全在心理受到冲击,精神受到伤害后,有两句比喻很值得品。“但那两个鸡蛋老在眼前晃,越晃越明亮,越晃越清晰,几乎覆盖了大脑的全部世界。全全使劲摇摇脑袋,想把鸡蛋赶走,但越是摇,却越是像生了根,根系像融化的雪水一样遍地蔓延。”“雪水一样的蔓延”,雪水蔓延,不但是表层的流溢,还有内在的渗透,这比喻通感的巧妙组合,把当时全全对鸡蛋的那一种深刻强烈心理定势揭示彻底。而“全全的表情像干旱后板结的河床,没有一丝的活络”,用“干旱后板结的河床”,写出了全全精神崩毁后,没有水气活意,一种死气沉沉的形态,很是真切可感,而联想之间,给读者以悲怆的震撼。
   比喻只是这篇小说艺术上的一个手法。这些新奇、灵动的比喻,是小说姿色的一个部分。我们在品读小说,体会作者的思想意蕴的同时,不妨深入作者的语言,感知作者的艺术手法,从而细细的体会中领略其中的美妙,以学习借鉴,必有收益。
  

共 37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秦岭小说《摸蛋》中的比喻手法浅赏】一篇成功的文学作品靠的是什么?首先就是灵动精彩的语言,因为读者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才能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篇赏析从一篇小说的比喻手法的巧妙、精彩的运用下笔,细致剖析了这些比喻背后所隐含的社会背景、人的生活状态,生存环境以及精神面貌。而这些比喻的运用又在生动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作品主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正是从这几个方面对小说中的比喻手法进行层层分析,细致入微,增强了读者对小说里的所描写的地域、时代以及小说人物、内容的了解,收到了很好的赏析效果。感谢作者赐稿,推荐阅读。【山水神韵编辑:九井居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113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九井居士        2016-11-11 21:04:33
  这篇赏析从语言上比喻手法的运用上,揭示出秦岭小说创作的艺术性,让读者感受到文学妙笔生花的高超技艺。问好作者!
走进柳湖,走进生活,沉浸在梦境之中。恬淡安静,关注民生,品味社会,让灵感插上翅膀。
回复1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16-11-13 19:13:53
  谢谢 编辑辛苦了 问好祝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