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采】守候生命滩涂(散文)

编辑推荐 【文采】守候生命滩涂(散文)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37发表时间:2016-11-14 20:48:51

我还是愿意抱几本厚厚的专著去图书馆,读累了,打些水,一边喝一边欣赏架上书的名字。如今多了一本《湿地蛙声》,有了更多驻足的理由。总想抽出来,看下序、导言、后记,然后把心思留给叙事。
   硬硬的书壳总把你的视线拉回到封面,潮润的远山和湿地冒上来的莲,透过明亮的海,听弱弱的蛙声。回眸雾蒙蒙的雨,看一身素装的鸿雁被我的呼唤吹散行迹,在远山处留下两行踪影。
   此刻,在暖暖的室枕着“湿地”,能想象得到冰冷的呼吸在回忆中穿梭的画面,偶尔蹿入内心一份孤独与忧伤,被晨曦的一缕光,包裹得辽阔而悠远。
   入群,丽珍的留言暖着身:这两天读杨老师的书,看见彩文的文字几乎潸然……读他,感觉浑身都是力量。
   杨老师的文字,我一直舍不得放下的缘故,是由里而外铺面而来、挡都挡不住的那份力量和温暖!
   情不自主转了昌军的短信。
   昌军说:“这段时间大家转载的东西太多,原创的东西太少。而转载的文章再好,一来不是属于我们的成果,二来都是链接或文件,保存记录的时候都无法保存。看到别人的优秀,我感觉我们自己缺乏了以前的厚重。”
   昌军希望恢复群成立最初半年多的读书叙事盛况。我又何尝不是?但不敢在群中发出声音,我怕惊扰了杨老师……也怕给大家带来伤感。
   昌军回忆说,那时每天都有不止一篇原创叙事发布到群里,大家的热情、积极性让我们每天都热血沸腾!
   是的,大家知道杨老师病了,知道叙事可以为他疗愈,于是…
   可他,还是走了。
   昌军鼓励大家说:“小洪老师走了,但两个月后他又以《湿地蛙声》回来了。”
   他真的回来了?还是不舍得走远?为什么?为什么每天在文字的滩涂委弃,却找不到了文字的感觉?
   “让我们酝酿一下,找一下当初的感觉,先读书,再储备叙事。小洪老师希望我们能独立行走,我们一定不要让小洪老师失望。我们要让他在天堂永远微笑!”
   独立行走,多难!
   两个月,昌军的坚持是种子发芽的力量,艰难地说的每一句话,都有着生命的质感!而我,失去了才知道,原来被聆听是我的幸福,也是群里每个人的!
   每天都在祈祷:杨老师,你回来吧!再来聆听大家叙事!我们为你疗愈!我们大家需要你!多么希望,每一天,晨曦飞来的鸿雁,有暖身的滩涂。
   走出家门,视野广场上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展板在炫耀霓虹的光,公园激动人心的歌舞和树林激情昂扬的吼声,伴着喇嘛一样的跑步声,混入早餐的牛肉面、鸡蛋饼、肉夹馍,还有传说中的巴比包。和你分庭的麻雀儿们在冰的路面跳过来跳过去……
   这一切,是现实记忆的云朵,云淡风轻。
   斯伯里的研究说,人类的每一半大脑都在执行一些具体的功能。左脑负责顺序、逻辑、语言、分析和数字等活动,我想我的左脑死了。右脑负责想象、色彩、节奏、维度和空间认知等活动,好在右脑还活着!
   右脑关注宏观的事情,负责理解言外之意,能透过文字理解深处之意。
   是啊,右脑思维不就是调出直觉吗?还记得,杨老师第一次为我做“词刺激”疗愈时,我喜欢眺望窗外,希望自己能在其他某个地方,有逻辑、有情节、有故事、有温暖,现在知道,那是天堂。杨老师去了,而我,神游九天。
   好在,那里有生命的滩涂,是红色的,就像《湿地蛙声》封面上的一点红,格外耀眼。
   一大早,一会儿想点这,一会儿想点那。我怀疑——对了,补充一句,是苍穹说的,智识在运动——一次做自己心灵捕手的经历,难得!原来感觉被词语激活会不约而至。
   摘@皓皓苍穹?:智识的灵魂会促进人使用自己的大脑,让大脑产生运动,而这种运动产生的直接后果便是一种生长,一种精神的生长,也就是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也就是一种关于形态变换的运动。
   ——把苍穹的文字分享到朋友圈被大家转载,感觉到学习的力量!
   这大概是杨老师说的“格物致知”。这个“格”不是《大学》里借来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也不是北宋程颐“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也不是明朝王阳明“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
   也许细心的杨老师能体会我最近的细微变化,由原来一味的下载阅读变为现在以发微信为主的行文叙事,并建了“湿地蛙声”微信平台,大家叙事,真切自然中透有灵性。
   想不到,大家愿意把自己的心情、成长的故事、对世间的观察与思考与杨老师聆听。可能是习惯了吧……习惯于被一个“格”框着,或许是群,或许是平台,或许是叙事,而原来是杨老师的点评和回应。也许都可以归于湿地的生态,有远山,有鸿雁,有莲,有蛙鸣,成为我们自己的“心格”——看窗之外的洞天,那是智识的滩涂。
   恩华响应了昌军:“今天看到昌军的提议,感谢重启我们教学故事讲述的分享。心中的一些感动有时无处倾述,能被远方的朋友看到与理解原来对于我这么重要。”
   一句“远方的朋友”多么珍贵!我们“勇气村”自15年圣诞建立至今,快一岁了,也许是上天的安排,杨老师以陪伴的方式聆听我们,大家心底的话说给他听,说给自己听。而今。叙事对于我们都是重要而且需要靠毅力坚持的。或许,勇气的力量支撑我们,或许,杨老师的微笑鼓励我们,我们一起努力,就会走得远些,再远些……
   大家一早的回应多起来:
   春英说:感谢彩文大姐的引领和提示!在勇气村里快一年了,一群相识却不能常常见面甚至未曾谋面的朋友,经历着“倾听,分享,学习,交流”,经历着“或喜,或怒,或乐,或悲”,一种伟大事物的魅力凝结着不舍也不愿分离的我们。忙碌中也经常关注群里动态,感染正气的浩然。茫然中也会从中寻找指点,整理思路再次出发。成长需要自我认同自我完整,成长需要彼此助力携手共赢。勇气村的人啊,请不忘初心,共勉前行!
   还记得杨老师“自序”中的哪句话吗?“羁绊自己的,不是外在世界的规则,而是自己内心的牢笼,是那些随着社会语言渗入童年心灵的潜规则,是自己内心那些不曾意识到的文化假设,是那些假设带来的阴影、盲区和懦弱。”
   全身的皮肤向往着清爽的空气,大踏步式跃起、跳动、深呼吸,新的一天来了!

共 23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和《湿地蛙声》堪称姊妹篇,是《湿地蛙声》的后续。作者先借助群里丽珍的暖身留言“这两天读杨老师的书,看见彩文的文字几乎潸然……读他,感觉浑身都是力量。”由此让他大悟:“杨老师的文字,我一直舍不得放下的缘故,是由里而外铺面而来、挡都挡不住的那份力量和温暖!”然后作者再借助昌军“转载的东西太多,原创的东西太少。......看到别人的优秀,我感觉我们自己缺乏了以前的厚重。"之语,希望恢复群成立最初半年多的读书叙事盛况。因为"大家知道杨老师病了,知道叙事可以为他疗愈。”虽然,大家没能留住杨老师,但他的学生却以群叙事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念想着他。作者又通过追忆杨老师的“格物致知”的教诲以及杨老师在群里对大家叙事的点评和回应等点点滴滴的往事来表达自己对杨老师的深切思念之情!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但却感情饱满!字里行间充溢着学生对老师的敬重思念和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诲。师生情深可见一斑。最后,作者又通过群里的热闹互动,“忙碌中也经常关注群里动态,感染正气的浩然。茫然中也会从中寻找指点,整理思路再次出发。”再次表达了自己要守候生命滩涂的愿望!美中不足的是,昌军说的小洪老师应是杨老师才对。否则,人物感情难以衔接!【编辑:纪昀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灯之芯        2016-11-19 17:38:16
  欣赏佳作,问好作者。作者对老师的深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自然、深厚、朴素。
2 楼        文友:孙彩文        2016-11-20 18:37:03
  感谢推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