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您贵姓?”(杂文)

编辑推荐 【菊韵】“您贵姓?”(杂文)


作者:类猿人911 进士,6835.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42发表时间:2016-11-15 17:00:38


   “您贵姓?”
   人们头次见面总握着对方的手这样去问。
   “免贵,胡。古月胡。”我总如此回答。
   其实,“胡”字的另一半不是“月”是“肉”,应该是“古肉,胡”,按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胡,是成年牛颌下的那块下垂的肉,您见过的。 如,巧了,对方也姓胡,必然就会有那一句:“呵呵,五百年前是一家”,亲切得让人几乎掉泪,似乎有,失联多年的地下党“可找到组织了”的感觉。
   我不知道祖上是否曾“阔”过,或我孤陋寡闻也或真是他们低调地活着被历史长河的浪花淹没,除唐诗人胡曾、宋经学家胡国安,宋、元之间有史学家胡三省,清末有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有大文人胡适……当然,还有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明的胡惟庸,帮朱元璋打天下,天下定,兔死狗烹,朱元璋杀了他,之外,苍苍宇宙,寥寥星暗,每每同人提及胡姓,内心难免心虚得恓惶。虽说胡姓当代人中也有天岸马、人中龙,比如“中央有三胡”,胡乔木、胡绳、胡华,近三十年更是前后出了两位引领中国人前行的国家领袖——胡耀邦和胡锦涛。虽说他们和我这个也姓“胡”的是八竿子打不着,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可我仍难免人前去沾沾自喜。让人不爽的是,总在影视剧里见到另一种“姓”别歧视,胡传魁、胡汉三……前些日子一电视剧《凤穿牡丹》中又一个恶人姓胡,还和我同名,“妈妈的!”,我终是忿忿不平,耿耿于怀。
   更有耿耿于“姓”者,不是笑话,真事,几十年前的事情了。记得,一位同事,当年,别人给她介绍对象,没有见面单一听说男方姓“牛”便蛾眉紧蹙连连摇头:“将来……岂不是老牛小牛一群牛了?不行,不行。”
   如以姓而缀名,胡姓取名对人的智慧绝对是一种考验,汉语里虽说“胡”字昏混乖乱,庆幸得是,还有人姓苟姓贾姓裴姓刁。“胡”,胡姬,胡服,胡骑……似乎西域得遥远得野蛮得很胡人,其实,追究“胡”姓渊源,却很是久远且有些贵族血统的。史载,胡姓始祖“陈胡公本妫姓(《说文》载:虞舜居妫汭,因以为氏。)有虞氏,名满,字少汤,系舜帝的33世孙。”武王伐纣后,兴灭国举逸民,找过去“王”的后代出来当官,把他封于陈国(今河南宛丘),侯爵,武王把长女嫁给了他,他做了周武王的女婿,死后,谥号陈胡公。胡陈本一家,一个祖宗。陈就是这族的氏,胡就是这族的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另,笔记一下:据黄启昌先生撰写的中华姓氏通书《胡氏》一书称,“胡氏是中华民族大姓之一,在一百个汉族姓氏排列中,胡氏依次排在十三位的,名列中华十五大姓之内,现胡氏人口在全国范围内已达到一千万以上。”读到此,我也骄傲了起来。
   陈胡公的墓,在河南淮阳三官庙村,据说其墓封用铁冶铸成,史称“铁墓”。
   姓氏,就是一个人的根源。姓,就是这么个鬼东东。
   我对于姓氏没有研究,只是知道姓和氏是有区别的,三代(夏商周)以前,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明贵贱,“贵者有氏”“同姓不婚”。只是知道,女人依附于男人,出嫁后便随夫姓,旧时有胡杨氏张王氏,女人把自己的名字都失去了。如今还有痕迹,比如一些嫁入名门望族的女性,方瑀嫁给连战以后叫连方瑀,香港前布政司一个女司长叫陈方安生。去年,郭晶晶嫁入豪门霍家,也该改名叫霍郭晶晶了吧。
   你姓啥为老几啊?!
   过去,姓氏有贵贱之别。魏晋时代很讲究地望,如山东琅邪王氏、河南颍川庾氏、安徽谯国桓氏和河南陈郡谢氏四大家族,相继执掌东晋的权柄,尤其显赫。人们仰望着……别说通婚了,世族们都不愿和出身寒门的人同席,有不知趣者硬着头皮登门拜访必会遭遇主家“先设二床,去壁三四尺。二客就席,敷呼左右曰:移我远客!”的尴尬。虽然,南北朝以后,特别是隋唐科举兴起以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做派被破除,门阀制度遭瓦解,“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遗风犹存,现在男婚女嫁不是还要讲究一个“门当户对”吗?
   都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有一同学姓苟,从来,大家称他“老Gou”,汪汪,听说他最近忙着改姓。前不久,老同学聚会,苟君提起改姓的初衷:五代十国后晋,有一“敬”姓大臣因避皇帝石敬瑭名讳,忍痛减“文”改姓为“苟”。一千多年后,全国各地多有“苟”姓后人不堪祖宗改姓所累,纷纷请求政府让其恢复“敬”姓。据说,《史记》修成,司马迁不知所终,司马迁的后人也是为避汉武帝之祸而形成两个分支:姓“同”和姓“冯”,复姓变成了单姓。这说法不知确切否,没有考究过,也没有听谁说姓同或姓冯的要改过去,去姓司马。我想,那个“苟”字实在是呼之不雅,也怪他们的祖先当年那位“敬”姓大臣考虑得不周全。
   中国人的姓氏是如何产生的?有一篇文章《说姓氏话炎黄》,就讲过“我们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那肯定是从炎帝、黄帝那时开始才有我们,炎帝这一部落,姓姜。因为当时炎帝的氏族居住在姜水,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县附近。是生活在那儿的,所以以水为名,底下带个女字,姜。黄帝这一族呢,姓姬,当时是在生活姬水旁。‘姬’字也带个女字旁。”可见,姓,是母系社会的文化遗产。
   姓氏本就是一群同族人的旗号,最早的姓源于一个部落所栖息的地名或是这个氏族崇拜的图腾,或是沿袭上辈人的封地、官位或谥号……有了皇帝之后就政治得复杂了,或因避皇帝的名讳,或因皇帝的恩赐。郑和,原不姓郑,姓马,马三保,因有功,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他郑姓。民族英雄郑成功,南明皇帝也曾赐他姓朱,当时人称“国姓爷”。看过电视剧《木府风云》,丽江木府,纳西族人原没有姓氏,土司归附朝廷后进京“举人臣之礼”,祈求朱元璋赐姓“朱”,朱元璋倒也畅快,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木”姓。回去后,木氏土司为了保持自己统治者姓氏的高贵,在社会各阶层推行“官姓木,民姓和”的制度。从此,纳西族人民有了姓。虽有贵贱之别,但也脱了蛮荒。其实,对中国人姓氏的溯源追根是一件很繁琐的事,你能从远古的姬性考证出“姬——毕——魏——王”这一脉的流变吗?我母亲姓王。张王李赵遍地刘,国之大姓。
   人人是有姓的,阿Q似乎没有。名不正则言不顺,当年鲁迅为阿Q立传就阿Q的姓颇费了些周折:……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
   “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
   阿Q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
   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
   背过《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赵姓,在《百家姓》里首位,百姓之首,只是因为《百家姓》是宋朝所编,正是赵家的天下,编撰人拍皇上的马屁。也是,不敢不拍,你不拍,就得掉脑袋。其他的排名?估计编撰者应该姓钱,他的老婆应该姓孙。李姓从盛唐以来最多,周吴郑都是历史上国名,王也是当时的望族大姓,以后的排列是因为押韵吧?不得而知……皇权神授,皇帝也有认宗的时候,在历史上唐王朝同道教有一种特殊的关系,据说,只是因为唐代皇帝姓李,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代;李渊起兵时,很多道士见他势力强大,都把赌注押在他身上。相互攀附,相得益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晁福林先生认为,中华文化的影响在很多方面表现在姓氏文化里。“西方人对名字的重点来讲,比较强调个体,它代表一种个体文化。而中国作为一种宗族社会,姓氏有很悠久的传统。比如说,这一家子兄弟姐妹几个都考上大学,人们往往会这么说:瞧人家老刘家!不说是瞧那个老二老三。他不讲个体,他强调姓氏。”
   中国人的群体,一个姓代表着一家子,所以比较讲究什么光宗耀祖,光先誉后,都是希望自己家族里面出一点贤子孙,或者是好前辈。历史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乾隆十九年有个进士,叫秦大士,据说就是秦桧的后代。他到杭州的时候,当地的生员为了羞辱他,迎接状元的酒宴,就摆在岳庙里头,那里面跪着秦桧啊。秦大士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他这个人很聪明,当时写了副对联,说: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墓前愧姓秦。据说他这支还真改姓了,改为岑了。广西巡抚岑煊怀据说就是他的后人。因此,可以说姓氏就是一个群体文化的符号,等于就是一个族徽,是我们这一个姓的符号。如果这符号是一种可对人夸耀的资本呢?便同姓联宗。
   当年,明末农民起义,杀人如麻的草莽将军张献忠打下四川梓潼,看见文昌帝君梓潼神,文昌帝君即文曲星,是道家主掌文运功名的星宿,而“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两神合一身,民间供奉着。张献忠要跟他联宗,理由很简单,“你姓张,咱老子也姓张,咱俩就联了宗吧,呜呼哀哉,尚飨。”传为笑话。
   如今,兴“同姓联宗”,热闹非凡。人都有自尊,自尊不过是自卑的扭曲,心理的深处仍是自卑:我祖先先前阔多了。认祖归宗,一般而言是祖宗要有很大的出息,比如创立西汉的刘邦、创立东汉的刘秀和明朝的军师近乎妖人的刘伯温,给刘家后人撑起很大的面子。
   近日里翻阅刘原的杂文“流亡三部曲”。翻到《领先处男半目》之《血统的故事》,看刘原说自己的刘姓:
   “身世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我小的时候,随父亲去故乡祠堂烧香,一抬眼便是一副霸气十足的对联:两朝天子;一代军师。这几乎是中国所有刘姓人喜用的对联,因为它深刻揭示了我们的高贵的血统。时之今日,我依然觉得,做皇族的后代,压力很大,比如说,有人若骂刘邦是流氓,我就必须跟别人打架。最为难的地方在于,你打输了就无法封别人的嘴,你打赢了别人则会说:果然是流氓。
   我们刘氏望族也有辛酸的时候。许多许多年前,某地有两个村子,一个村姓刘,一个村姓项,刘姓照例打出“两朝天子;一代军师”的金字招牌,项姓人怒极,想起项羽曾擒过刘邦父亲,项橐曾教过孔子,于是贴出了一副令人吐血的对联:“烹天子父;做圣人师”。
   他奶奶的。
   ……”
   刘原这厮也是有趣。
  
  
  

共 41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您贵姓,简单的三个字,却引出了关于姓氏的点点滴滴,令人大开眼界。姓氏的演变简直就是一部华夏民族的发展史。追溯历史,姓氏起源于原始部落的居住地,炎帝所在部落居住在姜水,炎帝之一部落姓姜,而黄帝这一部落居住在姬水,所以这一部落姓姬。姓氏代表一个部落一个群体的旗帜。姓和氏是有区别的,三代(夏商周)以前,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明贵贱。有了皇帝之后就政治得复杂了,或因避皇帝的名讳,或因皇帝的恩赐。人人都渴望有一个高贵的姓氏,人前显贵。光宗耀祖。刘姓的人可以堂而皇之的说自己是皇族,项氏的人可以“烹天子父;做圣人师”的金字招牌。可见姓氏就是一个群体文化的符号,等于就是一个族徽。那些小人物,诸如鲁迅笔下的阿Q就不敢在赵老爷面前提自己也姓赵。秦桧的后代在中状元后被迫改姓岑。这都是姓氏惹的祸。这篇杂文,从自己的姓氏着手,把姓氏与个体的关系分析得明白透彻,且妙趣横生。不愧为一篇与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力作。拜读佳作,推荐欣赏!【编辑 秦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秦孺        2016-11-15 17:03:55
  秦老师的这篇“您贵姓”写得太有趣了,我一口气读了三遍,受益匪浅!问好秦老师,感谢您为读者奉献出一篇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佳作!
回复1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6-11-15 17:14:29
  谢秦孺编辑,问好!
2 楼        文友:唐柳        2016-11-16 09:58:52
  哈哈。猴哥妙文啊!我也看过一个故事:不知是哪朝哪代,有一个皇帝姓苟,向来横征暴敛,老百姓十分恨他,恰巧他生来就得这么个姓,正好迎合老百姓骂他,吵架时双方都可以说:“要是说不清,我们去找狗皇帝去。”为此,这个皇帝当然不干了,平白无故的天天有人骂自己,自己还白挨尽吃哑巴亏,这算什么事呀?于是他下令把这个姓改了,但又不能违背祖宗的遗愿,只好把苟字旁在右边添加一个反文变成了“敬”字,据说如今人们见到的敬姓就是有这个典故而来。倘若这个故事是真的,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她的祖宗就应该姓苟喽。
携文字之精华,震男儿之雄风
回复2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6-11-16 11:12:54
  谢谢唐柳老弟捧场,你说的那是野史,我这是正史,呵呵。问好!
3 楼        文友:水之影        2016-11-16 12:00:52
  普及姓氏知识,果然妙趣横生。
回复3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6-11-16 12:07:00
  谢谢朋友欣赏,问朋友好!
4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6-11-16 14:01:23
  类猿人的此文写的很不错,洋洋洒洒,从古到今,基本讲通了姓氏的大体状况,还别有一番风味,令人侧目。关于姓氏的诞生和发展,细细讲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讲清楚的,这里的演变十分复杂,探究一下包罗万象,异常纷呈,可牵扯出千头万绪,让人目不暇接。因此,我说类猿人写的很好了!文中有一小瑕疵:关于姓氏合一的问题,文中说是“三代以后,合二为一,”似有不妥。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也就是说,先秦以前,姓氏还没合一。
   问好朋友!
人生如梦
回复4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6-11-16 16:03:08
  谢谢策马南山的惠顾,谢谢朋友的纠错,学习了,问好!
回复4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6-11-16 16:06:28
  真诚感谢,三人行必有我师,过去还一直困惑着这个问题,你的批注让我耳目一新,收藏了!问好,南山!
5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6-11-16 16:52:57
  类猿人好可爱!大家伙儿都是文友,聚在一起说说乐乐,乐乐说说。
人生如梦
6 楼        文友:玉之残泪        2016-11-16 20:39:50
  一篇姓氏简史,谐趣幽默中涨了姿势,问好猿人大哥,拜读佳作,欣赏,学习中
回复6 楼        文友:类猿人911        2016-11-16 20:47:52
  客气了,一篇闲文而已。谢谢玉之捧场,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