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故乡风情】农民(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故乡风情】农民(散文)


作者:红灯花 童生,78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41发表时间:2016-11-16 13:55:35

我生长在农村,虽然上了学吃了公家饭,早已算城里人了,但我一直认为自己还是农民。尤其是十几年前辞职下海经商之后,我成了一个漂泊的无单位游民,这更让我觉得自己骨子里就是真正的农民。
   朋友们时常感叹我忘不了农村,赞许我朴实厚道,有农民的本色。其实我自己也清楚自己的乡土个性,也一直庆幸自己是一个充满农民朴质的人,能够在商界略有建树,也许是老天有眼,上苍恩赐吧。
   身居城市,迎逢于灯红酒绿,我时常会怀念农村,留恋泥土般纯朴的乡村民风习俗,老家的故人旧事常常缠绕心间。
   记得我十四五岁时,农村还没有实行包产到户,仍是大集体组织。一个村上的人都在同一个生产队,早出晚归地劳动。象我这样同龄的男女小伙伴,我们队里有十几个。礼拜天不上学时,大人们就纷纷要求我们这帮十几岁的小孩,到生产队地里学农活。
   那年夏天,队长安排我们十几个孩子下水田学插秧。把我们赶进一块半亩多大的水田里,大人们也不教我们怎么做,任凭我们抓把秧苗,满天星地乱插。旁边田里的大人看着咯咯笑,有的会抓把泥巴掷向我们,嘴巴里大叫不要老看前面,尽管往后栽。我堂叔对我们最好,他不声不响地跑到我们身边,抓起一把秧苗叫我们看着他怎么栽,并且手把手的教我和几个过于差劲的小伙伴,如何摆姿势,如何把苗根插入泥巴中,不至于浮在水面上。我天生害怕蚂蟥,发现有蚂蟥在脚跟前游动时,就吓得赶紧爬上田埂。我堂叔就开口骂我,逼着我重新回到水田里。
   我们这帮泥腿子的后代,基本上什么农活都会做,这也是当初大人硬逼着学出来的。记得我大学毕业结婚后,到丈母娘家帮干农活,插秧,除草,割稻收麦子,什么都会。丈母娘家村上人感到奇怪,怎么看上去白面书生一个,种田倒是好把式。嘿嘿!我当时就跟老婆吹嘘,这有什么奇怪的啊,我本来就是农民嘛!
   农村人文环境自然亲和,农民随和厚道。我八奶奶在村上是个出了名的麻利人,她有一手的好裁缝手艺。谁家娶媳妇嫁女儿了,都请她帮做新衣服,料理婚庆礼仪,她也乐此不疲。谁家生了小孩了,她会做双老虎鞋送去,夸夸小孩是什么龙凤出世,富贵一生啊,把小孩家人乐得千恩万谢。八奶奶后来年纪大了,针线活儿干不了了,正好有我更加灵巧的三婶婶接班。三婶婶嘴巴能说会道,手脚利索,上得了厅堂,下得了灶堂,力气又大,干农活样样精细熟练。而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既打人又救人。
   村上一汉子不知道怎么了,老是喜欢打老婆,动不动就把老婆打得鼻青脸肿的。隔壁人家一对夫妻看不下去,出来劝架,说了那汉子几句,那汉子就嗔怪人家不应该多管闲事。双方一言不和,相互出手打了起来,结果把隔壁邻居打得躺在地上不省人事。我三婶婶闻讯,风风火火赶到现场,立刻叫村上几个壮汉子,把伤者抬到拖拉机上送卫生院。随即,左右开弓,给了那个爱打老婆的汉子几个耳光。转身拉着他哭泣的老婆就回自己家中,直把那男的打懵在那里,傻乎乎半天没有声息。幸亏那个劝架的邻居男子没有大碍,在卫生院住了两天就出院回来了。医药费还是我三婶婶先垫付的呢。
   说来也怪,那汉子到我三婶婶家把老婆接回家后,后来竟不怎么再瞎打老婆了。有时村上哪家有事需要帮忙,只要我三婶婶嘀咕一句,那汉子二话不说,一定到场。他自己有时喝点酒后,也会满村头游说,说他服我三婶婶的脾气为人。
   农村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好,暖人心!一个村上住着,哪家有事有难,大家不用吩咐就挺身而出相助,这和我们现在城市小区截然不同。
   我们村上一个老头,老伴死得早,两个女儿成人后,先后出嫁远乡,留下老头一人孤零零在家。身体好时还能自食其力,后来岁数大了,生活起居自己就难料理了。两个女儿都要求他到身边来过日子,可老头故土难离,就是不肯离开老家。幸亏村上大小媳妇们心地善良,每餐都有人叫他去吃。刮风下雨的天气,邻居就会端碗热饭热菜送到他门上。脏衣服也时常有我三婶婶这样的几个老妇帮他洗洗。老头前几年寿终正寝时,全村在家的男女老少都帮忙操持丧事,风风光光地送走了他。老头的两个女儿事后,挨家挨户磕头致谢,直把村上的媳妇们惹得眼泪直淌,嘱咐她俩以后常回来,虽然父母不在了,但这里总归是娘家,村上每个人都是亲人……啧啧!这农村人啊就是如此,农民就是改变不了热心热肺的热乎劲!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儿子是农民的孙子。虽然我们现在都生活在城市,但我们难改农民的习性。我脑海中一直铭记着朱镕基总理话:“农民苦,农村穷,农业难。”也一直记得温家宝总理的一声长叹:“中国农民是最好的人民,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应该是国家回报和反哺他们的时候了。”
   是的,中国的农民是国家最底层的国民,他们几代人为国家付出了那么多的贡献。然而,他们现在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们一直就没有国家制度的优待和保障。他们即使远离故土,身处城市务工,也改变不了他们忠厚善良,逆来顺受的秉性。他们一直在倡导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一直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德。
   请所有心存良知的国民,善待农民,善待农民工吧。

共 20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淳朴厚重的作品,尽管作者已经在商海有所建树,但忘不了自己是农民的这一情结。农民,是善良、淳朴、忠厚、老实、逆来顺受、只知奉献,不知索取的代名词,也是传承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群体之一。作品通过对小时候教孩子们学插秧憨厚的堂叔、心灵手巧,热心待人的八奶奶和接八奶奶班的三婶及村民善待孤寡老人的种种善举的描写,通过国家历届领导人关注农民、关心农民、关爱农民的种种举措,呼吁全社会善待农民,善待我们的衣食父母。这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好作品,作者文笔娴熟,叙事能力强,推荐阅读。感谢赐稿丁香,期待更多精彩。【丁香编辑:乔山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乔山人        2016-11-16 13:57:34
  感谢红灯花赐稿丁香,编辑部到位的地方请多多包涵。问好作者,冬安。
2 楼        文友:红灯花        2016-11-16 16:25:23
  初来乍到,感谢关心和关注!
秉性书生意气,崇尚自由行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