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杨柳春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杨柳】蓬莱阁上好题诗(散文)

编辑推荐 【杨柳】蓬莱阁上好题诗(散文)


作者:冷锋 童生,90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91发表时间:2016-11-17 11:10:41

未去蓬莱前,我就上网搜集了许多蓬莱的史料。据考证,有关蓬莱的传说早在秦时或更早就有了。当年秦始皇东巡欲求仙拜神,至蓬莱海边,不见仙山的踪影。忽见远处海中隐约有红色,便问方士是什么,方士答说是仙山。始皇问仙山的名字,方士仓促间见海中水草飘动,遂用水草的名字作答曰:“叫蓬莱”。蓬莱的名字便由此而得来。
   汉武帝与蓬莱也有着极深的渊缘,为了寻仙问药,梦求长生不老,多次驾临此地。武帝最后一次来蓬莱海边寻仙不遇,遂下旨建城池,蓬莱自此开始有了最初的城郭。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历代帝王对仙山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梦寐以求。
   蓬莱当然是先有城池后有蓬莱阁。唐代曾在丹崖山上建造过龙王宫和弥陀寺;宋朝时才建蓬莱阁供人游览,后又几经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蓬莱阁自古有“仙境”之称,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四大名楼,是历代文人墨客喜欢游历登临的地方。他们登斯楼吟诗填词,在此留下了不胜枚举的诗文和墨宝。
   此次至蓬莱,亦想登丹崖山,临蓬莱阁,在领略“人间仙境”的同时,感受一下名人逸士的诗文和情怀。上午9:30分下烟台至蓬莱的大巴,安排好住宿,我和妻子、女儿、女婿10点钟还不到,就急不可待地向北面的海滨奔去——按预计行程,我们只能在蓬莱逗留一天,第二天一早就要坐海船去长岛。
   沿公路直行,在“八仙过海”群雕前向西北远远望去,丹崖山尽收眼底:崖壁暗红,峭立海水之中,崖壁上方是青砖砌成的灰色城墙,城墙里面绿树掩映,山间楼阁错落有致,果真一派“人间仙境”模样。经向游人问询得知,那目之所及之处,便是我早已向往的蓬莱仙阁了。
   在售票处购票后,我们经东门检票口进入景区。一路西行,经过古船馆,过南、北小海上的石拱桥——登瀛桥,在一处向北的叉路口处停下了西行的脚步,转向北上行,来到蓬莱阁景区的正门。
   景区的正门是一座石牌坊,石牌坊的中间和两侧都安了铁栅门。此刻边门紧闭,中间的两扇铁栅门则敞开着,供游人们随意出入。石牌坊的顶端是琉璃飞檐,飞檐下正门和边门的上端都分别有两层横梁。横梁被装饰成海蓝色,上面饰有淡蓝色的图案。
   飞檐下正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题写的“人间蓬莱”四个大字;石牌坊的四根石柱上分别挂着黑底镂金的两幅楹联,中间的一幅楹联是“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蓬莱阁和丹崖山的壮美、雄奇画卷;两侧的楹联则是“碧海仙槎心神飞戟,丹崖琼阁步履逍遥”。既写出了海上仙棹逐浪的惊险,又写出了山间漫步登阁的悠闲。
   在正门石牌坊前逗留了一会儿后,我们一行人继续北上,然后又沿路西行。因为对寺庙文化兴趣不大,我们在第一个西行叉路口处,没有北行经白云宫去三清殿和吕祖殿,而是继续西行,在弥陀寺稍作停留,就出西门西行然后向北,来到了丹崖山石牌坊前。
   丹崖山石牌坊矗立在条石阶梯的上面,顶端亦是琉璃飞檐,建筑得十分精美。与正门石牌坊不同的是石柱不是方的,而是园柱形。门柱的下方被漆成朱红色,底端是水泥砌成的基座。门柱上没有楹联,靠边的两个门柱掩映在绿树丛中。边门上端的长方形横梁上,漆有淡蓝底色的镏金图案,正门上端飞檐下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题写的“丹崖仙境”四个海蓝底色的金字。
   过丹崖山石牌坊,迎面是一处青灰色建筑群落。高高的门洞上方书有“显灵”二字,看上就像是个与寺庙相关的去处。走进去果真不错,这里是“天后宫”所在。“天后宫”的前院是一个戏台,戏台上穿着纱裙,妆扮成仙女的演员们正在载歌载舞;戏台下,一些游人饶有兴致的观看着,不时还能听到稀稀拉拉的掌声。
   台下,在远离戏台的地方有一处“小电影”,交十元钱,就可以观看到蓬莱曾经发生过的“海市蜃楼”影像。在蓬莱看“海市蜃楼”,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据说上一次“海市蜃楼”发生在十多年前。“海市蜃楼”现象与时空、日照、海水温度等诸多因素有关,不是能经常看得到的。
   我们在远离戏台的地方找了一处荫凉的台阶坐下,开始边小憩边吃些随身携带的食物。之后,在天后宫“走马看花”似的逛了一圈儿,然后
   从东侧门出来,拐过几个弯,来到丹崖山后侧的一处平台式的广场上。广场的地面是用不规则的石块打磨后砌成的,临海的两面崖壁上是用青砖砌成的一个个垛口。城墙不足一人高,从垛口处向外望,可以看到蔚蓝的大海在远方与天空融为一体,分不清海与天的界限。靠近城墙西北角落的不远处,有一块不规则的巨石,巨石的正面打磨出一个长方形的光滑平面,上面是红色的草书雕刻——“海天一色”。这里是观海的好去处,游人到此,在观海的同时,都不忘在巨石下拍照留念。
   从丹崖山后侧的“海天一色”回返,我们来到山顶端的蓬莱阁主建筑群落前。蓬莱阁主建筑群位于丹崖山面海的峭壁之上,自西向东依次是避风亭、蓬莱阁主阁、卧碑亭和苏公祠。避风亭、卧碑亭和苏公祠等建筑众星拱月一般分列在蓬莱阁主阁的东西两侧。
   我们来到了蓬莱阁主建筑群落的避风亭前。避风亭是一个古典韵味十足且很奇特的建筑,青瓦飞檐之下,是雕刻玲珑精致的门窗。雕窗位于门的两侧,在门与窗之间是两根立柱。整个建筑通体为朱红偏黑的古朴颜色,让人感到亭子历史和文化的久远与厚重。
   避风亭门的上方是一块黑色镏金字体的牌匾,牌匾上是现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亲笔题写的“避风亭”三个大字。门的两侧立柱上分挂着一副对联,亦是中石先生的手笔。上联是:“西北当风、力虽狂绝不入”,下联是:“开轩秉烛、光固小竟常明”。避风亭果真能如联语所说?我有些狐疑,决定进亭内一试。这一试还真不得不服:避风亭位于丹崖山顶的崖壁上,外面的海风十分强劲。可进入室内后,门开着,竟然感觉不到有一丝的风。亭内点着蜡烛,火苗也一点都不晃动。这让人不得不惊叹中国古典建筑的奇妙,惊叹祖先超人的智慧。
   过避风亭,我们继续东行,来到蓬莱阁主阁建筑前。蓬莱阁主阁是一个双层木结构建筑,阁的正中匾额高悬,上面“蓬莱阁”三个大字据说是清代书法家铁保的笔迹。阁的底层墙壁上原来有历代名人逸士的诗文和绘画,现已不存;阁的二层四面回廊,三面木屏风,向北的一侧,游人可以开窗凭栏观赏海上风光。
   主阁面北的底层墙外,在墙体立石上有“海不扬波”、“寰海镜清”、“碧海清风”等三处石刻,这些石刻是哪朝哪代何人所题,因为石上没有落款,也没有看到文字介绍,当然也就不清楚。从题字的内容看,这些题字都是写丹崖山上观海所见的:海上无风的时候,海水清澈湛蓝,海面波平如镜。这其中当然也蕴寓着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之意。
   正在石刻前驻足,一导游率团到来,不经意间听到了导游有关“海不扬波”的故事介绍:在“海不扬波”石刻上的“不”字处,游人可以明显地看到有一块儿用水泥后补抹平的地方,据导游说,这处痕迹是当年甲午黄海海战时日本军舰炮击留下的,蓬莱阁底层内壁灰皮也在这次炮击中被震落,墙上的一批珍贵诗画从此绝迹。
   导游的话音刚落,一位三十多岁教师模样的男子问身边的孩子:“你知道这发炮弹是日本哪艘军舰发射的吗?”男孩儿摇了摇头。男子告诉孩子:“是日本海军的旗舰‘吉野号’发射的。”男孩点了点头。国耻教育从娃娃抓起这固然好,只是孩子还太小,才刚上小学的模样,没认真听,也未必听得懂,即便听懂了也未必能记得住。实际也是如此,当父亲让孩子重复一遍时,孩子只能抬起头来瞪着眼睛看着父亲不说话。“是吉野号。”男子又说了一遍。
   离开蓬莱阁主阁,我们向东又来到了卧碑亭。卧碑亭因亭内有苏轼《书吴道子画后》、《海市诗》横幅碑刻(卧碑)而得名。看亭外墙壁上的文字介绍得知,亭内除了有苏轼的《书吴道子画后》和《海市诗》,还有清代龚葆琛的联语碑刻。
   卧碑亭内的卧碑和龚葆琛的联语,历来是众多文人和学者们观赏品味的上乘佳作,今天能有幸来此地,我当然也不能错过。走进卧碑亭内,我驻足欣赏了良久,直待妻子和女儿在门外喊我要继续前行,我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出卧碑亭,我们向前来到了蓬莱阁主建筑群落中著名的苏公祠。苏公祠也是亭轩式建筑,是后人为纪念苏东坡任登州太守所建。苏公祠原祠原来并不在此地,始建年代亦代不详,现在的苏公祠是清时移建于此的。
   苏公祠的匾额是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整座建筑也一如避风亭一样,古韵十足,通体都是朱红偏黑颜色,门窗雕刻得玲珑精致。门两侧的立柱上亦有一副对联:“真临仙阁凌虚地,来谈苏公海市诗”。走进苏公祠内,迎面墙上即是一幅苏轼的黑白肖像刻石拓本,据说此幅肖像是由广州六榴寺拓来此地的。祠内四周墙壁上镶嵌有多幅历代刻石作品,其中苏轼的《望海》,薛殖的《观海》和清代书法家翁方纲临写的《海市诗》都是著名的书法珍品。
   赏完苏公的肖像刻石,我又读起苏公的《望海》诗句:“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云光与天色,直到三山回。”苏轼不愧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大家,诗一开篇就大气磅礴,与大家熟知的“大江东去”词一脉相承。
   由苏公的《望海》诗,我又想起其他一些名人逸士吟咏蓬莱阁的诗句:如明代徐应元的《登蓬莱阁》:“高阁悬天际,危栏枕水滨。云霞如有约,鸥鹭若相亲。山影当窗乱,涛声入座频。心知潦倒处,身境总非真。”
   又如现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的《题蓬莱阁》:“高阁建础立丹崖,半在尘寰半入霞。天后常邀云外客,神凡同酤泛仙搓。”这些诗都把丹崖山顶临阁、望海、听涛、观霞所闻描摹得形象逼真,淋漓尽致。
   此时,我又想起了临行前在网上读到的董老游蓬莱阁的一首七绝:“来游此地恰当时,海国秋风暑气吹。没有仙人有仙境,蓬莱阁上好题诗。”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逸士在蓬莱阁都留下了自己的诗文、绘画和墨宝,我虽然亦喜诗文,可面对这些大家的手笔,自知望尘莫及,也就不敢再附庸风雅吟咏什么诗词了。
   从苏公祠出来,看看已近下午两点钟,剩余的时间要去蓬莱阁外围的田横山景区和戚继光故里,还想到八仙过海口去看一看,所以只好匆忙结束在蓬莱阁主景区的游览,自西门出,坐高空缆车去了田横山。

共 40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我们来到了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蓬莱阁参观旅游,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的山海风光,还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八仙过海的故事加入,让蓬莱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当我们登上这千年名阁在享受仙风海韵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它的神奇,神秘与神勇。无数名人骚客都在此留下墨宝,更有当年甲午黄海海战留下的痕迹。“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神仙的超脱与逍遥,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莱莫属。文字洒脱,准确生动,值得一读,推荐!【编辑:回眸一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回眸一笑        2016-11-17 11:13:40
  蓬莱仙境,为之向往。于山山水水之间,快乐飞翔。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2 楼        文友:回眸一笑        2016-11-17 11:17:25
  作者游览了很多风景,详细记录收获颇多,祝旅途快乐,创作快乐!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