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根】美丽赫洞故事多(散文)

精品 【柳岸·根】美丽赫洞故事多(散文)


作者:嫁与飘飘雪 秀才,1222.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98发表时间:2016-11-22 16:06:19

赫洞不是洞,赫洞是个美丽的山村。
   它地处萌渚岭东麓,潇水大河西岸,先前隶属于桥头铺镇,现在合并归沱江镇管辖。赫洞离县城不过十来里路,依山傍水,人杰地灵,有着神奇的传说和迷人的故事。
   赫洞是个有悠久历史的山村。赫洞村人口近三千,共有九姓:游、邹、胡、叶、吴、巫、蒋、杜、唐,其中游姓占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唐姓没有子嗣,这一姓就没有延续下来。相传明末清初年间,福建沿海一带经常遭受倭寇的搔扰掠夺,百姓苦不堪言,前六姓的先祖们因此结伴迁往内地。他们一路相互帮衬,扶老携幼,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千里迢迢,到达了内陆湖南。他们先在道县的九井村居住,后来他们又一路寻觅更宜居的去处,终于发现了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好地方,他们觉得赫洞就是自己的洞天福地,于是驻扎下来,繁衍子孙。因为迁徙来的都是福建客家人,并且他们之间大多为姻表联亲关系,相互之间团结友好。后来又从福建迁入三姓,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并把赫洞这块本来就富饶的土地建成了美丽的人间天堂。村中吴氏族谱上这样记载道:“迁江邑赫洞村居焉,于是开垦辟基置买田塘庐舍于雍正三年(1681年),始立户而纳税矣。”算来已有330多年的历史了。
   早在隋唐以前,南方许多民族往往在山洞中居住,且举洞纯为一姓,保持氏族组织,因此对部分地区的村寨,泛称“峒”或“溪峒”,各峒居民被称为“峒蛮”。照这样看来,赫洞或叫“赫峒”。但见路边一块大理石碑上,镶嵌着“幸福赫洞村”五个红色大字,故以“赫洞”为实。
   据村里老人讲,赫洞原本叫作“天鹅峒”。因为整个村寨座西朝东,民居沿着村前小河一字儿摆开,河的对岸是连绵的青山。民居与青山之间是广袤而肥沃的田地。当地人很自豪地指点着告诉我们,这些田地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天鹅,河岸这边的村庄和河岸那边的青山就是天鹅冲天而飞的翅膀,而村中的文昌庙犹如天鹅的头。仔细一看,确有几分神似。以前村头村尾都设有寨门,晚上闩上寨门,一切有如天鹅神灵祐护,神圣不可侵犯。村后有个大水塘,名曰“金盆倒水”,传说是天鹅洗澡的池子。随着民居的不断扩建,拔地而起的一栋栋红砖高楼取代了昔日青砖碧瓦的旧居,那展翅高飞的天鹅已看不出原貌,村庄却更显活力和繁荣了。
   富庶祥和的天鹅峒,曾引得外人心驰神往,驻足不前。没想到竟招惹了盘踞在大龙山的土匪,他们对赫洞的富庶早就垂涎欲滴,谋划着前来洗劫村庄。土匪头子骑着高头大马,率一行人趁着风高月黑悄悄潜伏在村寨对面的梯子岭。要想进入寨中,只有往北的一条似楼梯一样又陡峭又逼仄的石板路,蜿蜒而下。远远望去,前面田峒中古木参天,阴森可怖,浓雾缭绕,一眼望不到边,树木中不时传来什么鸟儿凄厉的尖叫声,令人毛骨悚然,似乎其中藏着千军万马。土匪头子立马止步,不敢贸然前行,喟然慨叹“这哪是什么天鹅峒?分明就一大黑洞啊!”土匪们不战而溃,纷纷逃窜。“黑洞”就这样传开了,后来“黑洞”作为村名替代了“天鹅峒”。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人人革命”的年代,“黑洞”之名跟不上当时的革命形势,村名一度被改为“红洞”。
   另一说法是“红洞”作为村名,其实也是有着动人的故事,这与当地一村民救治了四名受伤的红军战士有关。1934年12月,在著名的湘江战役中,红34师在师长陈树湘率领下,担负掩护红五军团和中央机关渡江的断后阻击任务,激战四天五夜,红34师伤亡惨重,60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几百号人。师长陈树湘率部突围后,辗转进入道县、江华一带,准备发动群众,在湘南组建游击队,扩大红军力量。12月10日,在桥头铺的古芝江一带遭到国民党“铲共义勇队”的袭击,红34师师长陈树湘壮烈牺牲,余部不足百人顺利渡江,其余将士非死即伤。其中有4名受伤的红军战士没能渡河,他们相互搀扶着向南寻找渡口。当他们走到赫洞村后山时,再也无力前行,瘫倒在禾草堆上,被一早上山干活的村民游用材发现。他冒着全家被杀的危险,悄悄把四人藏起来。等到天黑后,游用材把红军战士一个个从后山背回家,他和妻子赶紧用盐水为伤员清洗伤口,并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粮食熬成米粥给战士们喝,精心地护理这些受伤的红军战士。后来,游用材趁夜里天黑又把红军战士转移到村后的岩洞里。为不引起别人的注意,游用材带着当时不到5岁的儿子游子孝,以上山打柴、割草等作掩护,给红军战士送饭、送药。为让红军战士尽快好起来,游用材冒着严寒,每天上山砍一担柴,挑到十多里外的县城去卖,换回药品和粮食供给红军伤员。八十多年后,当我们听到耄耋老人游子孝给我们讲述这些故事时,个个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为人民和人民军队血浓于水的深情。
   经过游用材全家人的悉心照料,半年后,3名红军战士伤好去寻找部队。临别时,他们将一个挎包、一枚手雷、一张苏维埃纸币,还有一个用来喝水的葫芦,送给游用材作纪念。而年纪最小的16岁的红军战士还未痊愈,留下来继续养伤。2个月后,这名红军战士恢复健康。由于联系不上部队,游用材帮他在江华沱江镇鱼塘坡村找到一户姓陈的人家过继为子,后来这个红军战士隐姓埋名在此地安家落户。而游用材一家救助红军伤员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当时国民党痛恨红军,称红军为“赤匪”。然而赫洞村民心向红军,于是就选择了两个赤字的“赫”代替“黑”。“十年动乱”拔乱反正之后,村民们为铭记这发生在红土地上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觉得还是沿用革命时期流传下来的“赫洞”比较好,只不过,他们又给“赫洞”赋予了新的含义:他们决心把家乡建设成为赫赫有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曾经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真正令赫洞人骄傲的是今天的富裕生活和几乎伸手就能触摸得到的未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咚咚”作响,赫洞人也在适应新形势下日新月异的变化。赫洞人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务农”,这一路走得跌跌撞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打工热潮迭起的时候,赫洞的青壮年,不分男女老少,一窝蜂地涌到广东沿海各地,他们进电子厂、鞋厂,或到建筑工地,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但他们的勤劳肯干和隐忍,也让外出的人回家过年时有了笑脸,人前人后也能挺直腰杆了。手里余钱剩米多了,村子里一座一座的新房子拔地而起,但守着崭新楼房的只有老人小孩和半夜里沉重的叹息。当孩子们在电话中一声声呼唤远方的父母时,沉睡已久的父爱母爱泛起酸意:是回去的时候了!农村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于是一批又一批的人回来了。但他们不再惧怕当“泥腿子”,土地才是他们最亲近和值得依赖的。赫洞人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春天,紫云英开花了,油菜开花了,五彩缤纷的花儿吸引了万千蜜蜂翩翩起舞,也吸引了成千上百的城市白领撒着欢儿地在田间地头追逐蝴蝶;夏天,那金灿灿的向日葵盛开的时候,每一朵花儿下面都藏着游人的笑脸;秋天,银杏的黄叶片片飞落的时候,一拔又一拔的外地游客早已把赫洞装点诗意盎然了;冬天呢,赫洞的那两口小水库似的大水塘里该放水起网了,鱼儿跳,人儿欢的场景要多热闹就有多热闹……
   回望赫洞,祝福这个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和故事的美丽乡村越来越好。

共 28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赫洞,一个古老秀美的村寨,有着古老美好的传说,记载着许多异迁而来的人们,用自己的勤劳打造了这方水土的美好,和自己家园的美好。也曾历经岁月的洗礼,也曾历经人事的沉浮,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就连村寨的名字都几度变更。然而,真诚,正义,善良仍是村民的本性,他们打奸除佞,冒着生命危险,救护受伤的红军战士,谱写了许多血浓于水的感人故事。时代变迁的大潮中,赫洞儿女勤勉努力,打造着这幸福的家园,从“走出去”到“返回来”,带给赫洞的都是希望和发展。不禁回望,可歌可泣的过往;不禁憧憬,春暖花开的未来! 全文行文流畅,史料丰富,介绍详尽全面,描写很有真实度和立体度,让人感触颇深。推荐共赏品读!【编辑:茉莉金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123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茉莉金香        2016-11-22 16:07:34
  山美,水美,人美,心美,生活就真得很美!
   感谢老师的美文!期待更多佳作!
回复1 楼        文友:嫁与飘飘雪        2016-11-22 21:07:23
  感谢茉莉老师的辛苦编辑和精彩编按。遥祝冬祺,笔健文丰。
2 楼        文友:老百        2016-11-22 16:31:30
  文人旅游留下的是华章,是文化,是思考,绝不单纯是一堆照片。一篇很有纪念意义的游记散文,欣赏拜读,推荐点赞!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嫁与飘飘雪        2016-11-22 21:11:03
  感谢老百老师的关注和鼓励。近来琐事繁杂,很长时间没写东西了,感觉很对不起社团呢。
3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6-11-22 20:23:18
  如今的农村真是越来越好,和城镇相差无几
回复3 楼        文友:嫁与飘飘雪        2016-11-22 21:12:52
  感谢寒梅老师关注留评。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嘿嘿!
4 楼        文友:梓郁        2016-11-22 21:36:01
  从雪姐的文字中认识了美丽山村赫洞,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
安静写字,快乐生活。
回复4 楼        文友:嫁与飘飘雪        2016-11-24 16:12:31
  谢谢您的关注留评。欢迎组团到赫洞一游。
5 楼        文友:启旸天        2016-11-22 21:48:56
  拜读飘飘雪老师优美的游记散文,领略美丽赫洞从古到今流传的故事,真是引人入胜。为好文章点赞,祝老师文思泉涌,佳作不断!也感谢飘飘雪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大力支持,问候冬安!
回复5 楼        文友:嫁与飘飘雪        2016-11-24 16:13:52
  启老师客气了!感谢您的关注和信任。
6 楼        文友:刘柳琴        2016-11-23 00:02:39
  欣赏佳作,为佳作点赞!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6 楼        文友:嫁与飘飘雪        2016-11-24 16:15:05
  感谢社长的关注和鼓励,向您学习!
7 楼        文友:三省        2016-11-23 06:39:41
  跟随雪师,逛了一趟世外桃源。好美的赫洞啊!
回复7 楼        文友:嫁与飘飘雪        2016-11-24 16:16:33
  谢谢您的来访留评。您的文章那才叫美,我也拜读过很多的。
8 楼        文友:异乡的默默        2016-11-24 14:16:23
  欣赏雪姐精彩散文,祝贺作品加精!祝快乐!
回复8 楼        文友:嫁与飘飘雪        2016-11-24 16:17:29
  感谢您的关注和鼓励。久了不写,手生了。
9 楼        文友:刘柳琴        2016-11-24 21:12:57
  祝贺斩获精品,期待精彩继续!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10 楼        文友:云游        2016-11-25 15:33:43
  文章很好,但是也有不 足之处,游姓人口应占三分之二,游姓的辈份是家清才子贵,还有赫洞村在一百多年前的游氏族谱上就有的。
回复10 楼        文友:嫁与飘飘雪        2016-11-25 20:19:29
  请问您是哪位大师?谢谢您的指教。族谱上的游姓辈分我不是很清楚,但游用材和游子孝两父子倒是史志办的档案中有据可查的。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