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秀岭环抱文山寨

编辑推荐 秀岭环抱文山寨


作者:默昕 布衣,23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17发表时间:2016-11-25 14:46:55

文山寨,一个山村小寨的寨名,就连县级行政版图也无法标注的地方,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她了解她。全寨300余口人,在她的儿女心中,文山寨是可爱可敬的,象母亲一样慈祥,让儿女们留恋,深深地爱着她。
   至于文山寨寨名的来源,《保靖县地名录》记载:这里曾经是文姓人家居住,故名文山寨。但据金姓老人们传述,以前这里居住的应是韦姓人家,应该叫韦山寨。依照金氏家族代代相传,当年金氏先祖来到韦家做长工,韦家人看金长工勤劳忠厚,便把女儿许配于他,并分给田土,立户安家。后来,韦家人是消失还外迁,现没有人能说的清了。金姓便成了文山寨最早的先民,他们居住在老寨,位于现在寨北田坝两侧。后来,经过投亲靠友和就近方便生产,先后搬来了龙、彭、周三姓人家。这里邻里和睦,亲如兄弟。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山寨没有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也没有名留青史的传奇人物。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文山寨曾遭遇土匪的洗劫,民不安居。但在抗战时期,花垣梁明月和中心石兴顺在花垣、水田一带掀起抗日革屯运动,支持抗日革命。在蒋介石退居重庆时,国民党军途经花垣对革屯军进行诱剿,并派驻一个连的军队,驻扎在文山寨,遏制革屯军向保靖发展。据老人讲这支部队时称“江防队”,文山寨驻军历时半年,苗民革屯运动失败后,“江防队”撤出文山寨。
   “一坳两溶门对开,青峰成脉四方排;清泉涌荡流四季,地肥粮丰幸福来”,这是对文山寨的精妙慨括。走进文山寨,东南西北四列山脉首尾相扣,环抱山寨。山脉峦峰重叠,绿树成荫,山花烂漫,野果飘香,飞鸟鸣唱。寨子南北,梯田成溶成坝,春天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夏天一遍青翠,清风习习,蜻蜓漫舞,蛙鸣蝉唱;秋天稻穗散发幽香,鱼肥戏蔸,黄晶晶的谷穗随风飘荡,诱人眼眸;冬天百卉凋零,稻田两岸堆码的草垛招来鸟儿飞啄,寻食遗漏的谷粒,时而又飞向田坎,让田间冲满了灵动。
   翻开史页,回想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整个中华大地都处于极端困难时期,粮食短缺,食不饱肚。然而,小小的文山寨彰显动人的景象,村民虽然不是十分富裕,但老少爷们也过的平安殷实,每到逢年过节,生产队长都会安排杀猪分肉改善生活,这样的生活在七乡八寨富有盛名,让人倾慕。在当时那个年代,吃上一饨饱饭,食上一餐鲜肉便是一种奢望。在那物质匮乏年代,文山寨人彰显了大爱,年年把剩余粮食借给那些挖葛食野菜的乡民,帮助他们消饥度难。2015年10月,查阅彭世富当年任生产队会计时保存的账务资料,翻开原始借粮凭证,文山寨向外借出粮食累计多达20余万斤,遍及当时水田、中心、葫芦、堂郎、夯沙、水银、涂乍7个公社30余个生产队,这在当时来看是不可思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集体经济实力削弱和淡化,文山寨仍有14万余斤粮食没有得到偿还。
   记得小时候,前来文山寨讨米要饭的人很多,特别是每年的春节和夏天,隔三差五就能看到外来人在寨里吃讨,他们串门走户,编造各种理由和借口,讲述自己家里遭遇天灾人祸,全家困难重重,没办法只好出来行讨养家,以博得文山寨人同情和帮助,不管他们走到那家?家家户户都会给上一点粮食,若是正月初几来人行讨,户户都会给上一两个糯米糍粑,让他们分享文山寨的年味。文山寨人在给予他们粮食时,并和气的告诉他们:“我家并不宽裕,只能送你一点点,你还是赶下一家吧。”看着大人们对那些吃讨人给予的关爱,在文山寨儿女心中烙上了仁爱之心,学会了关爱弱者,常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之人。
   回忆往事,童趣难忘。春天闷热的夜晚,调皮捣蛋的孩童们拿起自制油柴灯笼和竹火把,带上竹夹子和针爪,点燃灯火,穿梭在碧波荡漾梯田里,一根根、一条条趟在水田里的黄鳝和泥鳅,被他们一一抓进了芭篓。夏天禾苗青青,他们制作竹籇,黄昏来临,将籇肚里放上佐料,把竹籇投放在稻禾葱茏的田里,做好标记,第二天沐着雾罩满田里去收拾竹籇,把那些钻进竹籇的黄鳝和泥鳅控进系在腰间的笆篓。秋天谷物归仓,他们穿起短衣短裤,腰系笆篓,穿梭在田间,窥视田间的每一个洞眼,然后用食指插入洞眼往地里伸,不费吹灰之力便把隐藏在泥地深处的黄鳝和泥鳅掏进笆篓。回到家,把黄鳝和泥鳅用油煎炸,其味香酥可口,诱人食欲。女孩子们春天里常常去捡田螺,秋天里,她们漫山遍野去拾枞菌,颇有一番风味,乡村拾野让人终身难忘。
   农村实行田土承包后,村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人们干劲十足,作物茂盛,喜气临人,年年新气象。每年夏闲时段,文山寨人把握农村市场时机,瞄准农闲这一空闲点,凭借各自的手艺大搞农村副业,做到农忙农闲两不误。特别是那些会编织竹簟的蔑匠,一到农闲季节他们便外出购买竹子,回家破蔑编织晒簟,这时他们家里传出了“啪、啪、啪”打竹簟的响音。临近秋收时,他们把竹簟挑往集市销售,在水银、水田河、中心、葫芦和涂乍五个农村墟场留下了文山寨卖簟人的身影,赚得了较高的收入,赢得了子女的学费。忙完这单生意,文山寨人又开始抢收劳动成果,享受那“春种一粒黍,秋收万粒子”的喜悦。
   听老人们讲,文山寨在清末民初,彭在祥在他家开办私塾学堂,请先生到他家讲学教育子弟,受当时师资条件限制,文山寨没有走出村寨的文人秀才。1977年恢复高考,特别是在农村实行田土承包责任制,文山寨人转变了思想观念,只有让子女读书才是全家的希望和出路,这时家家户户送子女求学读书,掀起了学文化的热潮。1983年8月,龙自进考取吉首大学,成为文山寨有史以来第一个高考大学生,激励寨上的青年人,鼓舞了年青人势气,个个力争参加大中专考试走出山寨。从那时起,文山寨年年都有莘莘学子考上大中专学校深造。1990年,文山寨共有5人金榜题名。截止2016年,文山寨走出了42名大中专生,在外工作人员46人,跻身上海工作3人。时至今日,文山寨每百人中就有大中专学生14人,不愧为一个文化名寨,也圆了文山寨美丽的寨名。
   文山寨,一条硬化公路如玉带穿寨而过连接外界,年轻的文山寨人把家安进了城里,每当逢年过节或是寨子里办红白喜事,他们从各自生产生活的居住地赶回山寨,沐浴文山寨的温暖和亲情。
  

共 24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描写了文山寨,一个山村名不见经传的小寨子。说它小,因为全村只有300余人口。讲述了文山寨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惊天动地、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也没有名留青史的传奇人物。但这里有过支持抗日革命的江防队。文章描写了文山寨位于四面环山的环抱之中,是真正的绿树成荫,地肥粮丰之地。时间回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大地处在极端困难时期,粮食短缺,食不饱肚。然而,小小的文山寨彰显动人的景象,村民虽然不是十分富裕,但人们过的平安殷实,常有外地人来寨子讨饭。文山寨人对他们从不嫌弃,总是热心地给予帮助和周济,同时向附近的村民及公社生产队借粮20余万斤,周济他们度过难关。富裕的文山寨人,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积极培养子女读书考大学,近年来成效斐然。欣赏。【编辑:紫气东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6-11-25 14:48:12
  拜读大作,感受文章所描述的文山寨,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美丽、富裕。羡慕。问好。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
2 楼        文友:默昕        2016-11-26 08:50:21
  感谢编辑把《秀岭环抱文山寨》推荐发表,谢谢!在此问好!
人生: 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