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超度自我的牛汉(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超度自我的牛汉(散文)


作者:蒋德明 白丁,7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50发表时间:2016-11-25 22:15:15

先生远行的时候,我一直注意那些为他送行的人群,一个个转过身来的人,眼里先生的形象,几乎定格在一个成像上:一个粗犷野性倔强的诗人。只是提及先生最后的背影时,说他的背,有些驼,就像牛弓起背一样,与我印象中笔直的背,走样了,我就走回到与先生的两次见面中去,问问先生:是我记忆的骨子疏松了?还是先生真的老了?
   第一次见先生,是在1991年5月在北京鲁迅文学院的课堂里。先生没有走进教室的时候,我真没有想到他的个子那么高,似乎要顶着门框走进来。他微笑着让学员们的掌声静下来。他说:我叫牛汉,原名史承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1923年10月出生在一个有点文化传统的农民家庭。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有学员说:老师,您坐下再讲课吧。他冲这位学员微笑说:我站着说话腰不痛,坐着反而腰痛。
   在读中学时,语文老师给我们介绍过牛汉。说他1936年在家乡读初中时,加入了牺牲救国同盟会,那时,牛汉才13岁。14岁那年,日本侵略军的炮火声让他离开了家乡。15岁在甘肃天水加入共产党。17岁开始发表诗,18岁在成都发表诗剧《智慧的悲哀》。19岁发表在桂林《诗创作》上的《鄂尔多斯草原》引起诗歌界的注视。20岁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22岁在西安主编文艺期刊《流火》。25岁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32岁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57岁时,得到平反。他坐过国民党的牢,也坐过共产党的牢。前者因为搞学生运动,后者因为著名的“胡风反党集团案”。“胡风反党集团”众多成员,他是第一个遭拘捕的。两次蹲监狱,好像更激发了他骨子里的刚正不阿,从此愈发耿直、真率。
   牛汉对我们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诗歌领域,不停地抗争、探索、超越、发现,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写任何一行诗。他宁愿在创作中一生不成熟、不老练、走不到尽头,生命永远带着令人可叹的新的创伤。
   课堂上,我一直在快速地记他的每一句话,他走到我桌边,敲了下我的桌面,别把我的话当语录,记在纸上的文字容易遗失,只有放在心上的文字才能生出萌芽。那天的课,他讲了《半棵树》、《鄂尔多斯的草原》、《华南虎》、《汗血马》的写作背景。我在笔记本上记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汗血马/扑倒在生命的顶点/焚化成了一朵/雪白的花……汗血马极尽奔驰之耗尽汗与血,从飞奔到累到的过程,悲壮、顽强、倔强的奋斗精神,让我隐约看见了一个诗人的一生。
   送他出鲁院,他一再说:就此留步,就此留步。我们这群有目的的学员说:先生之前的邹荻帆、张志民、张同吾等大师,我们都是全体一道送行的,你就不要特殊了吧!先生还是不能明白我们说的特殊,是班主任老师说:这群小鬼要与你在鲁院门前合影。
   合影完后,我说:老师能让我站在您身边单独拍一张吗?先生说:为什么不可以?与先生合影照,回贵阳后一直藏了起来,先生太高了,我1.62的个子,只在他的肩头,我是不与比自己个子高的人站近留影的,然而,先生的高大,我为什么不能理应诚服呢?原来,我只诚服这个人的诗歌和诗歌里做人的品质,对于这个影响我形象的身躯,我没有接受。
   第二次见先生的时候,是首届北京诗歌节,接到请柬的诗人,几乎到场。牛汉先生自然是组委会邀请的重量级诗人。我拿着冰心题写的烫金字体的请柬,排队签到,就有人说:牛汉老师来了,就有媒体记者围过去拍照。这一次,我是在远处看别人与先生留影,不再站近。有人说,这人太高大了,他的高大是诗坛的一大传奇,他与不写诗的人,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人们很容易跟他熟起来。他与手有权杖的人,高举着自己的头颅,80年代初,他荣获全国诗歌创作奖,颁奖大会上,赶上胡乔木给他颁发证书,居然拒绝与胡握手。
   在北京首届诗歌节上,有人问他,先生站在哪个诗人圈子内?他最初没有听明白,当他反应过来时,他说:“我不属于任何美学的‘主义’,我不在什么圈子里。我读的书很多很杂,恨不得把人类全部优美诗篇咀嚼完,但是我永远不倚赖文化知识和理论导向写诗,我是以生命的体验和对人生感悟构思诗的。我的人和诗始终显得粗糙,不安生,不成熟,不优雅。我的诗都是梦游中望见的一个个美妙的远景,我和诗总在不歇地向它奔跑,不徘徊也不停顿,直到像汗血宝马那样耗尽了汗血而死。死后升天或入地,变神或变鬼,想都不去想。这也可以说就是我这个人,以及我的诗的性格吧!”
   那一次,先生在我的诗歌日记本上题了一些字,他的字写得真洒脱。他留下工作单位的住址,说:可以在留下的地址找到他,当然,如果真想找他。这老头吃透了我不可能去麻烦他,才这样说吧?有一次,在北京去《中国建材报》副刊部看望张庆和老师,他留我和湖北诗人付小平吃饭,我说想去一趟人民文学出版社看望牛汉老师,张庆和老师留人心诚,说:有一些人,一生见一面就是缘分了,何况有了再次的见。这话有些道理,留些许遗憾养念头吧。
   2013年9月29日,90岁高龄的牛汉因肺心病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去世。2013年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京为其举行追思会,文学界、诗歌界学者,牛汉生前好友以及家属等80余人出席。我,拿出与先生在鲁迅文学院门前的那张旧照片挂在QQ空间,他的背,那么挺直,个子那么高大,那具要我仰望的身子,藏有舍利子的佛光,佛光闪烁处,一些文字呈现我的视野:
   牛汉,诗人中的诗人!为人们留下:《鄂尔多斯的草原》(长诗);诗集《彩色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牛汉诗选》、《温泉》(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爱与歌》、《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我的第一本书》(被选为语文人教版八下课文)、《华南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教科书课文)、《中国当代文学百家——牛汉诗歌精选》、《半棵树》、《空旷在远方》、《汗血马》(被选为人教版八上课文);散文:《童年牧歌》、《中华散文珍藏本·牛汉卷》《牛汉散文》,《萤火集》、《滹沱河和我》(2013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时)、《悼念一棵枫树》(获1981年~1982年文学创作奖);诗话集:《学诗手记》、《梦游人说诗》2本……

共 25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是以生命的体验和对人生的感悟构思诗的,别把我的话当语录,记在纸上的文字容易遗失,只有放在心上的文字才能生出萌芽。这是大诗人牛汉说的。牛汉,本名原为“史承汉”,后改为“史成汉”,又名“牛汉”,曾用笔名“谷风”,山西省定襄县人,蒙古族。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半棵树》等诗广为传诵。这是一篇怀念诗人牛汉的散文。作者以画家素描般的笔法,通过与牛汉两次接触的回忆,为我们勾勒了一个超度自我的牛汉:刚正不阿,耿直,真率,而又平易近人。诗人说,我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诗歌领域,不停地抗争、探索、超越、发现,没有发现新的情境,决不写任何一行诗。他宁愿在创作中一生不成熟、不老练、走不到尽头,生命永远带着令人可叹的新的创伤。大师的风范永存在我们心中。诗人写诗人,文字更诗意、更精炼、更言简意赅!佳作!流年倾情荐阅!【编辑:一海明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6-11-25 22:18:06
  感谢作者赐稿流年!让我们分享大诗人不一样的风采!写作快乐!生活快乐!【敬茶】
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6-11-27 12:10:05
  明月的按,盛赞牛汉其人品其诗格。他是一个以生命体验和感悟为切片做诗的、穷其一生实现自我超度的诗人。
   德明老师的追思,基于两次会晤,情景再现,细节扫描,真率而平易,完全超脱于常态传记人物的假大空。
   尤其欣赏德明老师的收尾,展布了牛汉终生硕果,却也新颖,一点都感觉不到文史知识传递的枯燥。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