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其昌哥和他的父亲

编辑推荐 其昌哥和他的父亲


作者:钱江晚潮 秀才,1361.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11发表时间:2016-11-26 15:43:01

其昌哥和他的父亲 堂兄其昌哥,是和我同伙一个姥姥的堂兄,也就是我们的姥姥有两个儿子,姥姥的大儿子是其昌哥的爷爷,二儿子是我的爷爷。
   据父亲们说,姥姥是一个很有能力、很有魄力的家庭领导者,他把我们这个大家族分支领导到我的父亲辈还在一个大锅里吃饭,到其昌哥我们这一辈还排一个统一辈号,如其昌哥是大大伯儿子排老大,我二大伯儿子排老二,我的亲哥哥排老三,我排老四,下边还有三叔,七叔,八叔的儿子按出生年月往下排,排到第十二位。
   其昌哥大名张其昌,小名叫张长。
   我一九五一年出生,其昌哥那年十八岁,十八岁的他和我们同村也十八岁的高永华、杨喜,三个十八岁的男青年一同参加了赴朝鲜作战的志愿军。
   我对其昌哥有记忆开始是一九五七年,我记得那年是他从西北的秦川机械厂下放回到了老家,他回到老家,受到了大伯的斥责和谩骂。斥责和谩骂他的原因是,西北秦川机械厂是国防工厂,厂长是后来任过副总理的李富春。能被分到这样工厂工作,是他在朝鲜战场表现好,经过了血于火的考验,同时又有完小文化,写得一手好字,是有这个优势才被分到国家这么一流工厂的,是端上了国家的铁饭碗,这铁饭碗一旦丢掉,想要再拣回来会比登天还难。
   他因为什么会被下放?因为什么没有了工职?是在我长大后,在一起聊闲话问起他的,他忏悔地说起原因。他在兵工厂工作岗位是在科室里写写东西,搞点宣传工作。是他年轻气盛,又仗有在朝鲜打过仗,对科室领导不服气,不听领导指挥,让他干嘛他不干嘛,同科长吵了几次架,五七年厂里搞精兵简政,精简人员要下放农村劳动锻炼,科长把他列入了下放人员名单。
   实际这个下放也是暂时的,你的工职档案还留兵工厂里,需要时还会召回来的。其昌哥认为下放农村是科长挤兑他,排挤他,是受气了。当了几年兵,远离老家,远离父母,远离妻子,如今又要下放到农村种庄稼?自己家本身就是在农村种庄稼,要种庄稼干农活还不如在老家种庄稼干农活哩!
   一气之下,他决定辞工回老家,这不?那时也提倡从哪里来还回哪里去,这样他就领了很微薄的安家费,揹上行李就从西安那边回了老家。
   其昌哥从陕西回来,我都记得事了。他的身材不高,有一米七,皮肤很黑,显得又黑又瘦小。其昌哥的第一个老婆,是我们村里姓侯的姑娘,侯家姑娘长的又白又胖,个子也有一米七高。侯家姑娘很温柔、很贤惠,她是其昌哥当兵走时娶的她。
   听村里人讲,我们村三个十八岁当兵上朝鲜战场打仗的年轻人,临出征前,家里都给安排找了对象完了婚,这样做的目的是上战场即使回不来了,三个年轻人还有种子留下,兴许留下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传宗接代。世间事会有许多迷罔和不理解,很难想像,一下哪来三个甘愿一结婚就准备做寡妇的姑娘?就是三个姑娘甘愿这么做,她的娘家人会愿意么?
   可事实是三家姑娘家把姑娘送给了三位要上战场的男人,小夫妻同居了三天,三个男人就上了战场。
   世间事又有许多预料不到,三个年轻人上了朝鲜战场,在朝鲜当志愿军三年,三年里都打过仗,其中高永华还是立过功的机枪手,杨喜在志愿军里入了党。三个年轻人在战场三年,三年后毫发未损复员还乡,这在朝鲜战争中确实是一奇迹。三年前上战场留下的种子,只有姓高家的结了果,生下一位胖小子。
   其昌哥从陕西回乡的第一件麻烦事是:做了他八年老婆的侯家姑娘,提出要同他离婚,侯家姑娘当他老婆七八年,是儿是女也没生一个,当初侯家张家联姻,侯家是看到其昌哥会有出息,没想到其昌哥如今还是回乡当农民。
   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他的父亲,我家大大伯身上,说起大大伯,大大伯在我们乡村里,解放前是没人敢惹的、又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说起了他,就先说说他吧!
   对于我所知的大大伯一些事,可以说是影影绰绰道听途说,因为大大伯是很有城府的人,他的历史,他一生经历,他从不对人说起。
   大大伯人长得又黑又高,身高一米八多,是我们家族的黑大个。解放前我们家族开有蒸酒作坊,我们家蒸出的酒销往百十里外的洧川县,那时的销酒模式是送货上门,对销售网点也允许赊货欠帐。
   大大伯二十几岁时,是我们家族酒厂的顶梁柱,他不仅精通蒸酒技术,还负责酒厂的讨帐、要帐。大大伯还玩枪、贩枪,为我们家酒厂要帐,他会带枪去要,因此卖我们家酒的,没人敢欠帐不还。是大大伯有了大女儿和其昌哥后,他去讨帐,遇一不知大大伯厉害的欠帐户,赖帐不还,还出言你有胆子就开枪打死我。这惹恼了大大伯,大大伯趁晚上蒙面跳进了那人的家,开枪打死了那个人。
   那家人怀疑是大大伯打死了家人,就告状给洧川县的国民党政府,洧川县政府出动警察到我们村抓过大大伯,没有抓到,但大大伯不敢再呆在老家了,他就带上大娘,把儿子、女儿都留给了自己爹娘,夫妻二人逃往陕西去了。
   刚到陕,大大伯因为会蒸酒技术,就给人家酒厂打工,打工期间,镇上警察队招募警察,大大伯会玩枪、打枪,一枪百步穿杨的面试,大大伯就当上了国民党的乡镇警察了。
   从此后,大大伯就在这个镇上当警察,几年后又升为队长,一直干了十几年,一九四九年共产党解放了这个地方,大大伯识时务,看透天下以后是共产党天下,就向共产党缴了枪。解放这个镇的共产党领导,调查了当地地下党和老百姓,他这个警察队长没有民怨、民愤,就让他带上大娘,自己回河南的老家自谋生路。
   大大伯识字不多,听他说只上过二年私塾,他回老家后,对谁也没说过他在陕西干过十几年警察,我小时侯只偶而听大娘同母亲、二大娘、三大娘闲聊时,说大大伯在陕西挎过盒子枪,骑过大白马。
   五0年朝鲜战争爆发,保家卫国,大大伯义不容辞地送十八岁的儿子其昌哥去朝鲜打仗。
   一九五八年,我们老家镇人民公社的供销社建立蒸酒厂,大大伯全套的蒸酒技术派上了用场,蒸酒成功,大大伯加入了供销社工人队伍,吃上了商品粮,成了国家正式职工。大大伯没文化水平,但脑瓜灵活,就如到六0年,农村老百姓都在挨饿,供销社酒厂没有粮食,酒厂停产了,大大伯就研究用少量粮食做酱油,做醋,做鸡蛋糕,做点心,使供销社保持住一个副食加工厂,供应市场需要,当然,那时的蛋糕、点心,要有粮票才会购买到。
   由于大大伯在副食品加工厂当师傅,三年的自然灾害时期,他家没有挨饿受罪,因为毕竟一个副食加工厂掉些边角废料,低价就可以卖给内部工人,只收钱不收粮票的,那年代的粮票比什么都金贵。
   那些年,我们家也跟着帮过他的光,是人民公社大食堂解散后,农民又可以自家立灶烧饭了,那年代不仅缺粮,还缺油,缺肉,因为买油、买肉是凭票供应。为了改善家里生活,父亲找大大伯买副食厂炼过油的猪油渣,当然这猪油渣不是大大伯是厂里主要工人,别人是买不到的,我记忆中猪油渣很香,很好吃,妈妈不仅用猪油渣炖荤菜,还用它包水饺。这个猪油渣我家不断让大大伯给买,直到一九七0年大大伯从供销社退休才止。
   大大伯在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供销社把他列为坏分子,经常被批斗,不过,批斗是批斗,商品粮照样吃,工资照样领,怎么斗他的历史也没有全部交代清楚。
   大大伯是八0年去世的,活到七十岁,他的供销社工人指标,到八五年孙子十八岁时由孙子接了班,大大伯的一生还算是事事幸运的一生吧!
   还说其昌哥吧!
   他从陕西回来老婆就同他离婚,老婆亲叔叔当时是村支书,是他怂恿、支持侄女离婚,原因是大大伯解放前期负过他,其昌哥家和贫下中农的侯家不属于一个阶级,这么个局面其昌哥不离也得离。其昌哥回乡后,由于他身材不高,又黑又瘦,干农业活顶不了一个整男劳动力,生产队记工分别的男劳动力干一天十个工分,他是九个。
   其昌哥的第二次婚姻是在六0年,女方是位皮肤白,个子在一米七左右的大姑娘,比离婚而去的侯家姑娘漂亮、动人。人一生有许多难测难料,其昌哥在饥荒年代,又娶上漂亮、年轻女人,让村里许多人嫉妒又羡慕。女人娶后十年内,给其昌哥生下一漂亮女孩,一帅气男孩,天有不测风云,这女人在一九七0年却一场病要了性命,好在这个家有大大伯,大大娘健在,一家人还是平平静静生活着。
   一九七六年,其昌哥被生产队派到生产大队建立的烧缸厂干活,他在采烧缸料的矿坑中采料时,休息时间他躺矿坑里睡觉,矿坑突然塌了,把他埋矿坑里。我去现场看了,实际塌下的土也没很多,也就是刚会砸死一个正在睡梦中的人,可这块土要走了其昌哥的命。
   其昌哥死去了,他的儿、女抚养大事留给了大大伯和大大娘。
   到一九八0年,大大伯也去世了,好在其昌哥女儿成人,是大女儿撑起了这个家,一直到弟弟成人,接爷爷的班进了供销社工作。
   现在其昌哥去世四十年了,他儿子,他女儿现在过的都不错。
   其昌哥去朝鲜打过三年仗,以后政府对入朝退伍军人的民政补贴他一分也没享受过。
   一个人的一生经历,总结出来都是故事,不用作家刻意塑造和编织,只要实打实地记录下来,就会是一本复杂错踪的,耐人寻味的一本书,其昌哥一家也会写一本书的。
   我对他粗略回忆到此了,写书之事交给他的后人吧!
   2015年春于杭州

共 36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人的一生总结起来,的确都是故事,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能写一本书。作者回忆着堂兄和他的父亲的故事,作者管堂兄的父亲叫大大伯,大大伯年轻时有一手烧酒的手艺,由于有人买酒欠钱赖账不给,扬言有能耐就打死我,却不想激怒的大大伯,便半夜潜入那家,开枪把那人打死,被告到官府,大大伯带着大大娘逃往外地,当了十几年代警察,后几年还当了队长。解放后,大大伯缴了枪,调查后,看大大伯没有民怨,就让他带着大大娘回来老家。大大伯的儿子其昌十八岁,便被大大伯送到朝鲜战场去打仗。临行三天前给其昌哥娶了媳妇,其昌哥就是在战场上死了,也能有后。而其昌哥打了三年仗,并没有死,是有功之臣,被分配到西北的兵工厂,由于性格倔强,不听科长的指挥,赶上有下方锻炼的号召,便被下方到农场,其昌哥一怒之下直接回家务农。回到家,和其昌哥过了七八年的其昌嫂看其昌哥也没啥出息,也没能留下一男半女,便提出离婚。其昌后来又娶妻,生下一双儿女。其昌嫂病死,其昌哥意外而死,女儿后来顶起这个家,儿子后来接了大大伯的班。整篇文章文笔流畅,在自然的叙述中,大大伯与他的儿子其昌的一生,都给人留下绵长的回想。【编辑:秋天的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6-11-26 15:48:14
  大大伯和其昌哥的一生,是好是坏,读者心中自然有数。他们的一生留给后人的都是传奇。但愿其昌哥的儿女能把父亲和爷爷的故事,写成一本书,留作家史来解读前辈的平生。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