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经历】湖有天目在人间(征文)

编辑推荐 【晓荷·经历】湖有天目在人间(征文)


作者:柳拂桥 秀才,18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40发表时间:2016-11-30 13:46:36


   去了两次天目湖。都是在最近。为的是单位在那开会。
   这儿是一个全国首批4A级的景区,在江苏常州的溧阳。名声大的是那儿的天目湖砂锅鱼头。有一弯流水映照,还长年累月地沉淀着,水产品自然丰富而跳宕。
   此前不久,我还去过阳澄湖。那儿也有名头甚响的大闸蟹。顺便把旅游也带火了。
   味道说不上如何,可吃的是名气。所以说,能够牵动人衣袖走的,不仅仅是美景,还有美食。
   在天目湖也是。周游了一遍,没觉出多好来。可是,就有话想说。有了说话的由头。
   最想说的是名字好。为何叫天目湖呢,或者说它有什么典故么?我查了资料,也百度了,无果。于是胡乱猜测。最早想到的是《三国演义》上面秦宓和张温的那段“天辩”。原文是:
   温笑曰:“公既出大言,请即以天为问:天有头乎?”
   宓曰:“有头。”
   温曰:“头在何方?”
   宓曰:“在西方。《诗》云:‘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也。”
   温又问:“天有耳乎?”
   宓答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无耳何能听?”
   温又问:“天有足乎?”
   宓曰:“有足。《诗》云:‘天步艰难。’无足何能步?”
   温又问:“天有姓乎?”
   宓曰:“岂得无姓!”
   温曰:“何姓?”
   宓答曰:“姓刘。”
   温曰:“何以知之?”
   宓曰:“天子姓刘,以故知之。”
   温又问曰:“日生于东乎?”
   宓对曰:“虽生于东,而没于西。”
   说了很多关于天的学问和典故。可是,没说到天眼。可是,我觉得一定有个说法的,后来就在佛学里面将它逮个正着。果然,所谓天眼,是佛教中所称述的一种为眼根所具有的特殊视觉能力。具称天眼智证通,又称为天眼智通或天眼通证。即以天眼照了欲色二界色处的神通力。如《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一云(大正27·727c)︰‘天眼智通缘欲、色界色处。’《大智度论》卷五云(大正25·98a)︰‘天眼通者,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覆若细诸色,无不能照。’
   此谓以四根本静虑为依地,而证得的色界四大种所造的净色眼根,名为天眼。以此眼能照了自地甚至下地的远近粗细等各物,故名为天眼通。其体为与眼识相应之慧,其性属无记,十智中摄属于有漏世俗智。
   世间也有一些会退转的天眼。一般有“依通”和“宿通”两种,依通是指通过某种巫术之类方法能看见鬼神和普通人看不见的地方;宿通是指前世修行,今世得到的感应的天眼。此二种天眼都是不稳定的,时有时无,好像大理段誉的一阳指神功,大约是与修行攸关。
   民间有一种说法,说小孩子能看见鬼,很可信,因为小孩心灵纯洁,有时也许处于不自觉的静定状态,可能出现短时的天眼,只是猜测而已,不能当真。
   天目湖之名是这么来的么?我四下询问,查找资料。又有说,因为这儿是天目山的余脉,所以就叫天目湖了。可是天目山位于浙江杭州临安城北,与其相距遥远啊。而其得名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
   想来,天目湖之所以如此,也似得仙人指路。山名天目,有些生硬;湖名天目,就韵味全出了。何况,天目,不见得就是双眸的。二郎神杨戬独眼,却很厉害。
   那澄碧的湖水,就是天眼了。我们坐着游轮在天眼上转悠。一整天,说了许多话。它看的见,是否也能听见呢?
   因此,我又想到川端康成的《湖·山之音》来。很早的时候,我在省城合肥买过它。后来,我在青弋江边读过它几回。没有很深的体会。是两篇文字的合集。《湖》说的是桃井银平由于双脚如猿猴般丑陋,因自我嫌恶而产生一种屈辱感与失落感,也与社会产生了隔阂。为寻求解脱,他于是喜欢追求美女,企图以此治愈心灵的创伤。结果更寂寞了。他觉得此生已无法获得救赎,绝望之际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魔界,寄望来世脱胎换骨,变成一个美男子。一种无法愈合的孤寂感,人生无常万事皆空的思想,弥漫着全篇。
   《山之音》分为16篇,于1949至1954年间以短篇小说形式分别陆续发表。书中主要叙述信吾一家人的故事,包括父子、夫妇、翁媳、婆媳、姑嫂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公公爱恋美丽儿媳的微妙心理被夸张出来。川端康成以其唯美诗质的笔触,细腻冷静地描绘了战后日本家庭的灰暗氛围,将世相、风格与现实纠合在日本自古以来的民族悲哀愁绪中,有诗与戏剧中重叠意象的技巧。
   文字是氤氲浓湿的,像是群山环抱中湖面上的晨昏之雾气。山峦葱翠,少有阳光。人在美景中过往,可是心绪不佳,似乎有阴霾笼罩。风乍起,吹皱那些湖水,是湖山之音了。还有龙吟细细、凤尾森森呢。纯属天籁。
   风景不殊,在乎见识。世间也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蓦然回首,触目尽是。只是无人意会罢了。于是,登楼望远,把栏杆拍遍了。

共 19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世人皆知人有耳目实乃正常,却少有人感湖有目。作者出差过程中,游览了两次天目湖,作者有感于天目湖,有话想要倾诉,作者情起湖名而非景秀湖清。为了弄清楚湖名起源,作者寻根问底,查经询典,终于得到一个令自己较为满意信服的答案。同样的风景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情,而殊景的产生在于人的见识和眼界的不同。世间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在文末抒情感怀,我们不应该为了看景而看景,也不能单纯用眼睛去看景,而应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带着寻美之目去看景,去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人文情怀之美。给人以深思与启迪。佳文欣赏,推荐共赏!【编辑:馥雅娉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馥雅娉婷        2016-11-30 13:47:30
  感谢老师佳文分享,遥握祝好!
心怀感恩,自爱爱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